永安橋又名“王家橋”,明弘治十年(1497)傅潮所建,是一座由花崗巖壘砌而成的單孔石拱橋。橋全長13.7米,橋?qū)?.2米,橋堍寬2.4米,離水面高4.8米。拱呈孤圓形,高4.2米,厚0.38米,跨度7.8米,橋為南北走向,橫跨興福塘。四根青石橋柱和八根貫橋?qū)m的長絞石聯(lián)結(jié)酷似矩形的欄箍,從而加強了拱券的強度。橋頭上均刻有……[詳細] |
西津橋位于蘇州市吳中區(qū)木瀆鎮(zhèn)西街,明萬歷年間里人茅郊建。西津橋是一座花崗巖單孔圓弧拱石橋,橋作南北向,跨越胥江河的通衢要道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洞庭東山吳序商重建,改名永平橋。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谷旦,木瀆鎮(zhèn)濟善堂募捐重建。全長22米,寬3.05米,橋頂面長1.9米,橋堍寬3.5米,橋離水面4.65……[詳細] |
東崦草堂位于光福鎮(zhèn)楊樹街花園弄,又名徐家花園,或吳家花園。舊《光福志》載:“東崦草堂原為明末光福里人徐鑒湖所筑,故名徐家花園,后經(jīng)久頹廢,至清道光年間,鑒湖公五世孫徐傅重建。徐傅,字月坡,光福人。自幼穎異,博涉經(jīng)史,過目成誦,久客楚湘,廣交豪客、名士。晚年歸里,收拾祖業(yè),重建先祖東崦草堂,并擴建,增構(gòu)看云處等。后有史料……[詳細] |
春熙堂位于金庭鎮(zhèn)東蔡村,門牌204號,房產(chǎn)本姓蔡乃南宋神宗女婿蔡世洪后裔之遺產(chǎn)。今歸吳中區(qū)旅游局所有。春熙堂建于清乾隆乙巳年十月。原有大廳、側(cè)廳、花園等建筑,氣勢恢宏,裝飾華麗。惜六十年代拆毀。今僅存書房、花廳、花園和后樓。1986年3月25日被吳縣市人民政府公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稱為“春熙堂花廳花園”。進今春熙堂……[詳細] |
愛日堂位于金庭鎮(zhèn)西蔡村,又名新廳廊,為洞庭蔡氏祖居。乾隆三十年(1766)建,取《法言孝至》中的“孝子愛日”句意來作為堂名,意在追念祖先、珍惜光陰。宅園依山勢而建,現(xiàn)大廳已被拆,僅存位于屋西的花園一座;▓@內(nèi)有書房、邀月亭、旱船等建筑。書房共三間,花園闊13.4米,深11.5米,面積約150平方米。園內(nèi)以黃石假山為主。……[詳細] |
石樓庵在今江蘇吳縣光福鎮(zhèn)西,瀕臨太湖的蟠螭山上,兩寺相距約1公里。石樓庵創(chuàng)始無考,據(jù)縣志載,清初無聲禪師居此,庵有屋十余間,還有龍泉、留余泉諸勝,F(xiàn)庵前有清狀元陸潤庠的“石樓古剎”題額,庵前周圍,翠竹萬竿。石壁精舍在庵西南約1公里的石壁山上,明嘉靖中由憨山和尚始創(chuàng),名永慧寺,清道光年間重修。山頂一石塢,方廣數(shù)廟,四壁巖……[詳細] |
賀九嶺石關(guān),位于蘇州市吳中區(qū)天池山與鹿山之間的谷口處。賀九嶺是舊時的交通要道。明正統(tǒng)二年(1437年),在嶺上建有普濟道院,內(nèi)有玉皇閣、觀音、關(guān)圣、玄武諸殿。隆慶年間(1567-1572),在廟外建東西兩個石關(guān),東面石關(guān)為花崗石,西面石關(guān)為青石。清代又在賀九嶺兩石關(guān)之間鋪砌人字形磚街,稱為御道,至今行人不絕.石關(guān)建筑結(jié)……[詳細] |
葑山寺位于東山西南部的龍頭山上,其山原名葑山,因明初時太湖中有妖作怪,山上筑石龍頭鎮(zhèn)妖而得名。島上風光秀麗,古跡眾多,現(xiàn)有葑山寺,十二生肖石、路公祠、蛇王殿等明清建筑及古炮臺、千年石龜、石龍頭等古跡。明嘉靖年間修建,清代重修,由前殿、后院、東西兩廂組成。清乾隆帝南巡至此,在東廂訴月樓題“二”匾額,意即寺內(nèi)景色迷人,“風……[詳細] |
敦裕堂位于東山鎮(zhèn)東新街,在東山明代建筑中是最為完整的一座民宅。堂正南向,四周均系磚墻包圍,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中軸線上,有照墻、墻門、轎廳、大廳、堂樓、后堂等,其間均有天井、石庫門、塞口墻相隔,組成各個獨立院落。左右有備弄、廂房、書樓等相連。大廳中間堂房三間,進深七檁10米,接退堂間4米。廳堂的主脊檁正中處,繪有蘇……[詳細] |
虛谷上人墓位于光福鎮(zhèn)蟠螭山南。重修后的墓碑,正中鐫“虛谷上人墓”,右書“富華、蔡耕夙慕虛谷法繪,五下光福石壁,承融宗法師贊助,訪得上人墓址,爰立此碑,以志敬仰!弊髸耙痪虐硕晗娜,顧廷龍題并記”。此乃上海圖書館老館長顧廷龍所書。這里,依山面湖,樹木蒼翠,岡巒起伏,附近還有聞名的司徒廟和“清奇古怪”四棵古柏。于是,文……[詳細] |
毛珵墓位于蘇州市藏書鎮(zhèn)天池山塢內(nèi)。年代:明現(xiàn)墓占地1100平凡米,坐東面西,封土存高1.5米,底徑2米,周圍砌筑青石圍墻。墓道遺存石馬一對,石馬頭部有所損壞,但仍舊仰首垂尾,駿健洗練。文官俑一對,石俑手執(zhí)笏板,頭戴高冠,身穿寬袖官袍。石俑的頭部為現(xiàn)代修繕所補,較為呆板,有些不搭。毛珵墓是蘇州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古墓,19……[詳細] |
秦儀墓位于西山飛仙山麓的秦家堡,當?shù)厝怂追Q王墳。墓地約存十畝,封土較完整,高3米,周約40米,南向有青石墓碑和祭臺。碑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立,刻“故宋翰林駙馬都尉元德秦公娥明公主合墓康熙四十二年歲次昭陽協(xié)洽之桂月立”。秦儀(1229-1273),字元德,西山秦家堡人,宋代著名詞人秦觀八世孫。年十九即中淳祐七……[詳細] |
諸稽郢墓位于西山秉匯村諸家河頭與陸家河頭之間。諸稽郢,春秋時越國大夫。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曾派諸稽郢出使吳國,通過重賄太宰伯嚭求和,是越國功臣之一。據(jù)清康熙年間西山慈里人王維德的《林屋民風》載,消夏灣陸家河秦嘉銓在營造別墅開鑿池塘時得一石碣,上有“越大夫諸稽郢之墓”字樣,字體古樸蒼健,似秦漢時人所書,秦嘉銓即于該……[詳細] |
搖城遺址位于車坊大姚村的大姚山!对浇^書》載:“搖城者,吳王子居焉。后越搖王居之”。大姚山是古搖城的一部分,搖城是春秋時期的一處封邑,初有吳王子受封于此,吳國滅亡之后,又成為越王搖的封地。吳王子和越王搖都是享世卿世祿的王室宗親,他們的受封,正是吳越兩國繼承西周分封制度的實例,受封者不僅得到財產(chǎn),還得到封邑,包括土地,甚……[詳細] |
張永夫墓位于靈巖山寺下院東側(cè)。張錫祚(1672—1724),字永夫,清初詩人,與盛青嶁、黃子云、沈盤同稱“靈巖四詩人”。少年時與住橫山的葉燮學詩,和沈德潛同為葉氏的得意弟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他與沈德潛、張景松、徐夔等創(chuàng)立城南詩社,終日苦吟。后遷居木瀆下沙塘。以授徒、占卜為生,生活貧苦,有時幾日無米做飯,采擷……[詳細] |
徐枋墓位于光福鎮(zhèn)香雪村珍珠塢。徐枋(1622—1694),字昭法,號俟齋,秦余山人,吳縣人,殉節(jié)官員徐汧之子。崇禎十五年,中舉人。明亡,遵父遺命不仕異族,隱居于“澗上草堂”,自稱孤哀子。書擅行草,長于山水畫,取法董源、巨然、荊浩,關(guān)仝,亦宗倪瓚、黃公望,與楊無咎、朱用純并稱“吳中三高士”。終身不入城市,賣畫自食,例不書……[詳細] |
東吳三惠易經(jīng)大師惠棟墓就建在光福鎮(zhèn)香雪村倪巷小橋頭。年代為清![詳細] |
馮桂芬墓位于藏書鎮(zhèn)。馮桂芬同治十三年在木瀆病逝,葬于蘇州天池山北竹塢,左宗棠為其立傳,李鴻章為他寫了墓銘,并由左宗棠書丹![詳細] |
董份墓位于光福鎮(zhèn)香雪村南的青芝山北麓。董份(1510-1595),字用均,體化,號泌園,又號潯陽山人,浙江湖州人。嘉靖十六年(1537年),董份中舉人,二十年考中進士,后授翰林院編修,參與纂修會典,轉(zhuǎn)右春坊、國子司業(yè)事,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董份擔任壬戌科會試主考官,在幾百份卷子中發(fā)現(xiàn)了申……[詳細] |
徐學謨墓位于蘇州市吳中區(qū)光福鎮(zhèn)潭東上天井村。年代為明,墓坐北朝南,封土存高1.5米,底徑3米。原有墓道已毀,碑碣石構(gòu)件均已被盜,尚存的鳥形云紋狀石刻件,墓穴尚在,現(xiàn)在的墓碑是新立的,在墓冢后的墓圈內(nèi)側(cè),有一幅嵌在墓圈上的壽星石刻,還有劫后幸存的“后土之神”石碑![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