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旅游

蘇州市景點介紹

  勤豐遺址在巴城鎮(zhèn)勤豐村的西巴城村。1986年春,村民開挖魚塘?xí)r,發(fā)現(xiàn)表土中陶器碎片甚多,并在深層挖得橢圓形石器一件,扁平光滑,陶豆圈兩件,交巴城文化站收藏。后來,服裝廠陳乾元,又在該址挖得石犁、石鉞、小光面石器、唐代瓦當(dāng)、陶豆圈各一件,由當(dāng)時的昆山縣文管所收藏。……[詳細]
  徐公橋位于江蘇蘇州市花橋鎮(zhèn)徐公橋村,2004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于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東西走向,跨于徐公浦上。橋長19.6米,寬2.90米,凈跨7.10米,矢高3.96米,橋系單孔拱橋,拱券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置。橋北側(cè)有望柱,長系石、橋欄、抱鼓石全。保存完整。……[詳細]
  稍里橋又名“萬安橋”,位于江蘇省蘇州昆山市張浦鎮(zhèn)新龍村,始建于清順治年間,康熙年間重修,道光元年(1821年)、咸豐十一年(1862年)重建。東西走向,跨于南塘河上。橋長74米,寬3.60米,矢高4.5米,由東往西,跨徑分別為7.60米、9.80米、7.30米。橋系花崗石質(zhì)地,三孔拱橋。拱券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置,保存完整,為不可多得的江南三孔古橋,具有較高文物價值。2004年,稍里橋被市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昆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普慶橋又名俞家橋,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年間重修。橋為花崗石質(zhì)地,單孔拱橋,東西走向,跨于市河上。橋長18.5米,寬2.8米,凈跨6米,矢高3.75米,保存基本完整。有橋聯(lián)“兩岸煙飛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湖”之句。2005年12月公布為昆山市第一批控制保護建筑![詳細]
  里和橋又稱南塘橋、南觀音橋。建于南宋,坐落在古蓮池西側(cè)的三圖河上,為明代“錦溪八景”之一,“古井風(fēng)亭”所在地,如今的南塘橋滄桑斑駁,橋畔民居臨水而筑,吊腳閣樓,粉墻蠡窗,古韻猶在。西面沿河成行的巨大老樟,蒼勁蓊郁,香氣四溢,博得不少游人的贊嘆。橋東親水廊棚內(nèi)則聽朱椅間陳,游客疲累,假此小憩,靜聽河中游船上飄出的江南絲竹,真亦有寵辱皆忘之樂。橋畔有宋井一口,風(fēng)亭一座,泉水清冽,久旱不枯,明代大書畫家文征明有詩稱贊:“改邑何妨舊井存,苔花剪……[詳細]
  天水橋俗稱“北觀音橋”,位于江蘇蘇州錦溪鎮(zhèn)天水街。始建于明永樂五年(1407年),清順治九年(1652年)重建。南北走向,跨于北油車港上,F(xiàn)存的天水橋是單孔拱橋,橋長17.2米,寬2.7米,凈跨6米。矢高3.1米,橋拱青石,其余花崗石。橋系單孔拱橋,拱券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置,整座橋穩(wěn)重大方,與遠近的民居、街道、河埠融為一體,形成了極具水鄉(xiāng)特色的人文景觀。而這座橋最讓人難忘的就數(shù)橋東西兩側(cè)的兩副橋聯(lián)了,橋的東端是:“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詳細]
  全功橋位于江蘇蘇州市周莊鎮(zhèn)北市街。俗稱“北柵橋”。始建于清順治三年(1646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建。東西走向,跨于北市河上。橋長24.1米,寬3.06米,凈跨7.35米,矢高4.6米。橋系花崗石質(zhì)地,單孔拱橋,拱券分節(jié)并列砌置。欄桿青磚砌,上壓花崗石條石。保存完整。2004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永福橋跨千燈鎮(zhèn)北的千燈浦,原名啟秀橋,俗稱北大橋。始建于明天啟年間,重建于明崇禎元年(1628年),重修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永福橋系石階梯拱橋,橋高6米,寬5.1米,長38米。2004年,永福橋列為昆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種福橋,位于江蘇蘇州市,創(chuàng)建于明朝,橋長31米。東西走向,跨于尚書浦上。橋長31米,寬3.7米,凈跨9.5米,矢高5.3米。橋系花崗石質(zhì)地。單孔拱橋。拱券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置。橋欄已失。2004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吳家橋是位于昆山市千燈鎮(zhèn)的一座橋,橋長31.96米,寬4米,凈跨9.3米,矢高5.8米。原名“三善橋”,始建于明初,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由木橋改建石橋,清康熙年間重修。東西走向,跨于尚書浦上。橋系花崗石質(zhì)地。單孔拱橋。拱券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置,保存完整。2004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戴宅位于中市西街貞豐橋畔,坐北朝南,三幢獨立建筑沿街結(jié)貼相連,建于民國初年。三宅獨立而建卻又緊貼相連,成為一整體,每幢四進二廂房,共有大小房屋60余間,形成了前店有坊、下店上宅、深宅大院的水鄉(xiāng)建筑格局![詳細]
  迮廳位于周莊古北市街。明崇禎年間,吳江望族迮文煥自莘塔遷居周莊后所建。據(jù)《迮氏家譜》記載:清道光年間,狀元陸潤庠曾在此啟蒙。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二十日,陸潤庠殿試奪魁后,欣喜地稱迮廳為“大書房”!板艔d”吳江望族迮文煥宅迮宅坐東朝西,原有前后五進,一進門廳沿街,二進為轎廳,三進為主廳又稱大書房,四、五進為內(nèi)堂樓,至后箬涇是后花園。現(xiàn)只剩后二進,占地面積534.31平方米,建筑面積207.74平方米。……[詳細]
  唯一亭位于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zhèn)亭林公園東部。又名“方還亭”,始建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為紀念辛亥革命后昆山第一任民政長,原北京女子師范大學(xué)校長,近代著名書法家方還所建。1904年,方還帶領(lǐng)民眾在馬鞍山遍栽樹木,初步形成園林規(guī)模,并于1906年辟為馬鞍山公園。1936年,民國政府將其更名為亭林公園。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昆山民眾在亭林園--,發(fā)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的吶喊,使這句出自昆山先賢的名言,再次傳遍神州大地。在淪陷期……[詳細]
  南后街下塘與察院前的交會轉(zhuǎn)角處有一座院落,名曰“隱廬”,乃是民國時期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占地面積256.68平方米,建筑面積15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闊兩間8.3米,進深七檁7.65米,高5.9米,檐高2.5米,硬山式頂。屋北臨察院前河,有內(nèi)河埠一處。后因城市建設(shè)需要,察院前河被填平,內(nèi)河埠亦隨之消失,故現(xiàn)在的“隱廬”并非完全是原來的面貌。此宅先屬陸姓人家,后歸王姓,是世界著名美籍華裔“電腦大王”王安博士的舊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王安父……[詳細]
  衛(wèi)涇墓位于石浦鎮(zhèn)六鰲山,原是其隱居讀書處,故舊名“狀元山”,墓是衛(wèi)涇的衣冠!,F(xiàn)存封土高約4米,底徑約10米,在2004年被公布為昆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