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汕尾市 > 陸豐市旅游

陸豐市文物古跡介紹

清云山定光寺
  定光寺座落于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山青水秀的清云山下。始建于明崇禎四年(1631),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原名清云寺(又名羅堂庵),清道光十年秋(1830)高僧寬鑒重修。道光中夏(1853)南澳迭石巖黃檗宗傳人仁智大師渡海參學時,再三叮囑門下,務必使寶剎生輝。1928年寺院被毀。1941年,宏慧和尚幾經輾轉,復入該寺居住,結廬躬耕,懇荒山林,與清云山諦結下榮辱浮沉,廢興與共的不解之緣。1944年,宏慧偕弟子披荊斬棘,衍泥苦筑,修建成一座五間式的庵堂,自耕自養(yǎng)自給。于1967年寺院再度被毀。1979年再度重建,宗風初闡,莊嚴有日。寺宇依山坡度而筑,層層升高,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長廊、臺階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而殿內所供奉的佛、菩薩、羅漢等諸圣像,皆是用大青石雕刻而成,古樸大方,妙相莊嚴,栩栩如生,獨……[詳細]
玄武山元山寺
  元山寺位于碣石鎮(zhèn)玄武山麓,占地面積15公頃,風景怡人,文物薈萃,是閩南語系海內外信仰的中心。元山寺是久負盛名的佛教古寺,現(xiàn)為陸豐縣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廟宇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明代洪武二十七年改建為玄武廟,明代萬歷五年擴建為元山寺。經明、清、民國幾次修葺,現(xiàn)已頗具規(guī)模。元山寺氣勢磅礴,建筑非凡。依山勢遞筑為一組四合院的對稱式宮殿群體廟宇,三進殿宇沿多次臺階直通正殿,廟宇格局設計精確,遮陽曲徑四通八達,有山門、前殿、中殿、配殿、廳堂、僧房和廊廡等建筑物99間。其整體建筑融宗教建筑、宮殿建筑、民居建筑、園林建筑于一體,具有鮮明的地方建筑特色。它建筑結構嚴謹,重斗疊拱、高脊飛檐、雕梁畫棟、傳統(tǒng)瓷貼,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術。寺內金碧輝煌;正門上雕龍畫鳳,裝飾精美;門兩邊……[詳細]
淺澳媽祖宮
  淺澳媽祖宮 位于陸豐市碣石鎮(zhèn)淺澳村,與淺澳炮臺毗鄰。始建于清康熙初年,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建。淺澳是明、清兩代碣石衛(wèi)海防前沿陣地。此處原建有淺澳炮臺,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總督楊琳在粵東督建的八座炮臺之一。道光年間為加強海防軍事防御,碣石衛(wèi)中營游擊府將原炮臺向海邊前移200米重建,并在原炮臺基址上擴大重建媽祖宮。這是粵東沿海唯一一座由軍曹府主持、官兵捐資建造的媽祖宮。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親臨碣石督防,并增加了淺澳炮臺炮位。同年,碣石衛(wèi)軍民在淺澳擊退了一艘英商船的挑畔。林則徐聞訊,題“蒼海恩波”匾額一塊懸掛淺澳媽祖宮,以表彰碣石軍民抗英的戰(zhàn)績。從此,淺澳媽祖宮威名遠揚。現(xiàn)存建筑是清道光十三年重建的遺構,二進四合院式,加左右廊院布局。硬山頂、抬梁式梁架結構,總占地面積達……[詳細]
周恩來活動居址(周恩來養(yǎng)病處)
  周恩來活動居址(周恩來養(yǎng)病處)位于陸豐市金廂鎮(zhèn)黃厝寮村。1927年10月初,南昌起義軍南下海陸豐。在中共汕頭市委書記楊石魂陪同下,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前委書記周恩來,及同行的起義軍前敵總指揮、11軍軍長葉挺,11軍黨代表聶榮臻,先到陸豐湖東,因未找到地方黨組織,又返回南塘,與中共陸豐南塘區(qū)委書記黃秀文取得聯(lián)系。當時周恩來身患疾病,楊石魂雇了一頂轎子,抬著周恩來.來到金廂黃厝寮村,住在黃秀文的家里,治療休息近10天,受到地方黨組織及黃秀文家人無微不至地照顧。在楊石魂、黃秀文的陪同下,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趁夜色來到洲渚村海邊,乘木船離開金廂,安全抵達香港。周恩來在香港病愈后前往上海。該住址建筑面積約15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280平方米,原為黃秀文住宅。1986年陸豐縣人民政府重建。住址現(xiàn)……[詳細]
水月宮(水月禪寺)
  水月寺:原名觀音堂,位于陸豐市金廂鎮(zhèn)觀音嶺頂。始建于明萬歷八年(1580),原是一間小廟。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擴建,改稱“觀音禪堂”,清咸豐十一年(1861)建造山門,易名“水月宮”。水月寺的建筑布局由山門、前殿、正殿、左右禪房等組成,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前,水月寺屬碣石元山寺分院之一,由元山寺派僧人管理,今寺旁尚保存清末水月寺僧人的墓塔3座。新中國成立初期,水月寺被改作他用,僧人離棄,停止宗教活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貫徹落實宗教政策,于1983年11月8日,定為陸豐縣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在海內外佛教信眾的支持下,籌資修建。1995年,又在水月寺左側擴建大雄寶殿、天王殿、地藏殿(2層)、觀音殿(2層)、僧房、齋堂、接待樓(2層)等建筑物,現(xiàn)有土地面積18650……[詳細]
陸豐華山寺
  華山寺位于南塘鎮(zhèn)市區(qū)雙峰山,面積10.25公頃,是一處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粵東諸地游人、香客觀光和朝拜的宗教旅游勝地。1997年華山寺被陸豐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華山,山雖不高,但有兩峰對峙,蒼逸俊秀。這里古榕遮天,鳥語花香,石壁清泉,風景如畫。華山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已有500余年的歷史。初建時只有一間單體宮廟建筑,奉祀“媽祖”,稱為“媽祖宮”。清道光八年(1828年)通過重修擴建,增設東西兩廂房、后殿,祀“三寶佛”,改稱為“華山寺”。華山寺具明清時代寺廟建筑風格,寺門紋飾古樸,寺院布局合理,正殿居中,狀似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寺院中的天后圣母宮,建筑結構嚴謹,裝飾絢麗多彩。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著名學者趙樸初先生題寫的“大雄寶殿”燙金題匾,高懸于殿門。前殿供奉“天后圣母”,后殿……[詳細]
陸豐縣總農會舊址
  民國 陸豐 陸豐縣總農會舊址位于陸豐市東海鎮(zhèn)六驛村林氏宗祠(俗稱林厝祠)。建于民國初年。為兩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抬梁式梁架結構,硬山頂建筑,建筑面積328平方米。1923年4月,彭湃到陸豐籌備總農會,住在六驛村林氏宗祠,在農運積極分子鄭重、張威等支持下,很快便組成了陸豐縣總農會籌備委員會。繼而深入城內的馬街頭、仙橋頭和附城農村向農民宣講革命真理,很快獲得了農民的了解和信任。7000多戶農民自覺加入農會,會員達3.5萬人。6月23日,召開了陸豐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成立陸豐縣總農會,選舉彭湃為總農會會長,鄭重(鄭鏡堂)為副會長,會址設在林氏宗祠。彭湃還親自為大會設計總農會會旗和制訂農會綱領,明確提出“經濟的斗爭與政治的斗爭并舉”,準備“奪取政權”的方針。建國后,曾多次修葺,現(xiàn)保存完好。198……[詳細]
青銅時代遺址
  青銅時代遺址包括寶山樓遺址和后門青銅兵器出土點,寶山樓遺址位于東沖鎮(zhèn)寶山樓村東側谷中的龍崗埔,后門兵器出土點則位于海豐縣后門鎮(zhèn)東南兩公里處。寶山樓遺址距今約2500多年,約為西周至春秋時代,這里出土了青銅斧、青銅鈴、青銅石簪的石范。后門青銅兵器出土點是1984年4月,當?shù)厝罕娫谶@里挖貝殼時發(fā)現(xiàn)了10多具骨骸,其中三具沒有頭骨,其肋骨處分別插著三件青銅兵器:短劍、矛和箭鏃。據(jù)考究,它們是青銅時代鑄造的。據(jù)分析,其中三具沒有頭骨的遺骸可能是春秋時代南方部落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戰(zhàn)勝者對戰(zhàn)敗者中受傷、戰(zhàn)死或俘虜?shù)氖最I,進行“割頭請功”或“割頭示眾”而造成的。景點位置廣東省汕尾(海豐縣后門鎮(zhèn)東南兩公里處)……[詳細]
忠貞祠
  忠貞祠 位于陸豐市東海鎮(zhèn)龍山北麓。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為紀念黃易而建。平面為兩進四合院式布局,每進面闊、進深各三間,抬梁式梁架,硬山頂,總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垂花門前筑有一道照壁與主體建筑相連接,形成一個大院落。照壁仿三間五樓牌樓式建筑,頗具地方特色。屋內廳、堂刻有楹聯(lián)6對。整座建筑結構嚴謹,工藝精堪。現(xiàn)存完好。黃易(?-1677年)陸豐大安人。順治十六年成進士,曾任福建省歸化縣知縣,福建按察司合事。公正廉明,為民請命,興社學,辦書院,政績斐然。冒死向清廷上《奏開界疏》,陳述遷界后沿海人民的慘狀和朝廷的失策。在各地官員的強烈要求下,康熙八年(1699年)下詔展界,恢復沿海邊民的生產和生活。黃易終因積勞成疾卒于職中?滴趸实圪n謚忠貞,誥封文林郎。并賜建祠祀之![詳細]
10、清峰寺
清峰寺
  清峰寺位于陸豐潭西鎮(zhèn)北面烏面嶺中。清峰寺在唐貞元元年(785年)初由佛教禪宗南派九祖大顛創(chuàng)立,是粵東一帶較早的一處佛教古剎。大顛(731—824年)早年拜師惠明,再從師于石頭和希遷,入羅浮瀑布巖習大無畏法,后游南岳,途經法岫山麓建石室為寺居住,始演講西天佛法。相傳,大顛高僧建寺后,是夜,遠處望見該處有燈火,而得名“燈光寺”。數(shù)年后,大顛離寺東游。法岫山因大顛高僧首創(chuàng)寺,并傳教西天佛法之緣故,后人將法岫山呼之為“法留山”。清峰寺坐落于海拔800米的山腰,后枕山岳,面朝低谷,云雨交織,氣勢磅礴,歷經幾次修葺,現(xiàn)擁有殿宇、廳堂、禪院、僧房等20多間,拱橋3座,石塔5座。清峰寺自唐、宋、明、清以來,衣缽代代相傳,歷任主持有大顛、清隱、淑引、致忠和秋曾等。清峰山一帶松林茂盛,奇花斗艷,怪石嶙峋,千姿百……[詳細]
11、盧東墓
盧東墓
  盧東墓位于陸豐市甲西鎮(zhèn)新寨村四點梅山。盧東(?—1279),原籍北方人。南宋末年,臨安淪陷,他任職殿前司禁軍昭武校尉官,隨同陸秀夫、文天祥等扶持宋帝逃至甲子門,駐軍待渡山,并得到了當?shù)剡M士范良臣、義軍首領鄭復翁及甲地民眾的勤王勞軍,使宋軍得以調息。1279年元軍大舉南下,宋軍被逼逃至崖門,陸秀夫負宋帝蹈海殉國,宋室滅亡。其時,盧東因積勞成疾未能隨往,留甲治病,當聞宋室被滅便氣絕身亡。事后,甲子百姓將其厚葬于此。該墓為三合土夯筑成“三拱三擺山手”造型,有祭臺、享堂、明堂等構筑物,總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墓道刻有“宋殿前司禁軍昭武校尉盧東墓道”字樣,對研究南宋史和粵東地方史以及宋代墓葬制度等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詳細]
12、廣德禪院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德禪院
  廣德禪院位于陸豐市碣石鎮(zhèn)廣德大巷26號。該院始建于南宋年間,明代萬歷二十八年重建,清代康熙四十八年重修。該院原為面闊三間四進加左右廊院布局,現(xiàn)存前三進清代建設遺構,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實建面積500多平方米。院內保留有清代碑記三十多通,還有眾多菩薩佛像及楹聯(lián)、木雕等宗教、歷史文物一批,對研究明、清時期粵東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民俗、建筑等具有較高的科學意義。明萬歷廿八年(1590年)由碣石籍顯達,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南京都察御史、北京監(jiān)察御史李實,感念早年在永興古寺青燈寄讀,故搬遷永興古寺在石橋場土城東南處,即現(xiàn)在廣德社觀音堂,大興土木,重建該寺,題稱《廣德禪院》,李實遺墨猶存。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碣石鎮(zhèn)憲劉國興重修。據(jù)現(xiàn)存碑志記載:清道光已亥年(1839年),經護廣東碣石標中軍……[詳細]
馬路頂林氏宗祠
  馬路頂林氏宗祠又稱“海陸惠忠義節(jié)孝祠”,始建于明崇禎十六年即1643年,該祠宇抬梁式梁架結構,總面積約600多平方米,為一座平面五間二進院落,四合院布局,為清代粵東祠廟建筑代表作,是設縣衙的唯一古遺址,且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建筑。2011年,被公布為汕尾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潭涌七鄉(xiāng)點農會舊址
  潭涌七鄉(xiāng)點農會舊址位于潭西鎮(zhèn)潭東村,是陸豐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潭涌七鄉(xiāng)點是指下蘆、竹蘆、新香、西門、月山、后山、隴尾圍七個自然村,當時把自然村稱為鄉(xiāng),故名。彭湃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是農民革命運動的領袖。他早年留學日本,接受先進思想,加入中國共產黨。返鄉(xiāng)后領導海陸豐農民進行土地革命,用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建立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蘇維埃政權,使海陸豐成為中國農村最早成立蘇維埃政權的十三個革命根據(jù)地之一。1923年6月,彭湃、林甦、余創(chuàng)之等到陸豐下蘆等七鄉(xiāng)開展農會運動,11月潭涌七鄉(xiāng)點農會在下蘆成立。該農會是陸豐農村第一個農會,是海陸豐蘇維埃政權、農民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彭湃同志多次親臨該農會指揮農-動。潭涌七鄉(xiāng)點農會轟轟烈烈的反對-軍閥、土豪劣紳、……[詳細]
清峰禪寺旅游區(qū)
  清峰禪寺原名燈光寺,俗稱“城仔庵”,位于潭西鎮(zhèn)北面法留山麓紅面城山中。該寺居半山坳,后靠山岳,面朝峽谷,座北向南,山主峰海拔800余米。山上樹林繁茂,郁郁蔥蔥;山間泉水叮咚,長流不息。山上有古洞、古井等景點。距禪寺西北面約1000米的山上有兩塊巨石,叫“鑼鼓石”,突兀于松林之上,有傲立于山林之氣勢。每逢夜間凌晨3時萬物俱寂,林濤低鳴,此時必有似法師誦經的鑼鼓聲從鑼鼓石方向傳來,千百年來經久不息。清峰禪寺為佛教禪宗南派九祖大顛法師于唐初貞觀元年(785年)創(chuàng)建,距今1219年歷史。歷經興衰,于1986年修建,并于1992年被批準為佛教活動場所,F(xiàn)占地10公頃,有殿、堂、僧房及服務室等50余間,全部工程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寺中存有唐、宋、明、清等歷代古陶瓷、石刻、木雕等歷史宗教文物,另有古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