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
  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坐落在唐縣城北2公里處的鐘鳴山下。1986年落成。占地面積45950平方米,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主體建筑分為“白求恩紀念館”、“柯棣華紀念館”和“紀念堂”。整個建筑氣勢宏偉,造型精美,為中國傳統(tǒng)民族風(fēng)格。兩館共展出珍貴歷史圖片300余幅,實物200多件。詳細介紹了白求恩、柯棣華大夫光輝的一生,反映了兩位國際主義戰(zhàn)士的高尚情操、精湛醫(yī)術(shù)、高度的責(zé)任心、滿腔的工作熱忱和無私奉獻精神。建館以來,來訪的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有-、王鶴壽、劉瀾濤、楊成武、呂正操、-等;有來自加拿大、印度、日本、新西蘭等十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1997年紀念館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紀念館與唐縣縣城連為一體,可在縣城食宿。城內(nèi)有不同檔次的賓……[詳細]
2、正定趙云廟 AA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定趙云廟
  趙云廟位于正定縣縣城內(nèi),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國名將,有“常勝將軍”之稱。趙云廟氣勢恢弘,占地12畝,總建筑面積積1500平方米。該廟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結(jié)構(gòu),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筑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歷史風(fēng)貌,并與周圍的隆興寺、榮國府等著名景點相映相成。趙云廟為中外游客及趙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處瞻仰憑吊、游覽觀光的場所。據(jù)《三國志·蜀書·關(guān)張馬黃趙傳》云:“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先主劉備贊趙云一身是膽。世稱趙云常勝將軍。談三國者,無不論及長坂坡,救阿斗之故事。云之英明可謂婦孺皆知,子龍故里人士引以為容:后代先賢奉為神明,建廟祭祀,香火頗盛。一九九六年,正定縣人民政府斥巨資將舊廟拆建重修,對外開放。重修……[詳細]
洪麟閣故居
  遵化市地北頭村是冀東抗日聯(lián)軍副司令洪麟閣的家鄉(xiāng),也是1938年冀東抗日大暴-動-時他率部起義的基地。地北頭村位于遵化市境南端,距縣城30公里,是滿、漢兩族共同居住的村落。1902年洪麟閣誕生在村東一所三開間、三進深的普通宅院里。1985年9月,地北頭鎮(zhèn)黨委政府投資50萬元對洪麟閣故居進行修繕,于門外右側(cè)樹牌坊一面,上 書-“冀東抗聯(lián)副司令員洪麟閣烈士故居。一九三八年抗日大暴-動-地北頭起義地址”,用以表彰忠烈,激勵后人,永志紀念。故居占地533平方米,擁有三間瓦房,二道門樓,第一道門樓前有一影壁。屋內(nèi)青磚漫地,設(shè)有展廳,展有烈士遺物8件,展品30件。故居于2010年6月中旬向社會開放。洪麟閣原名洪占勛,又名洪沖霄,滿族人。他從小博覽群書,立下“紓國難,解民憂”的大志。1921年至1924年期……[詳細]
趙縣古城墻遺址園
  趙縣古城墻遺址園,是石家莊市唯一一處以古城墻保護為主題的公園。公園占地140畝,充分利用殘存的古城墻和護城河,以古趙州十景中的“南畦稻熟”“洨川環(huán)翠”為主題展開設(shè)計。在公園建設(shè)中注重融入歷史和文化元素,使文物保護與娛樂休閑相得益彰。城墻是中國古代城市傳統(tǒng)防御設(shè)施。趙縣(古稱趙州)早在春秋時期,晉國于此設(shè)置棘蒲邑,此為古城之始。而后,朝代更易,戰(zhàn)亂頻仍,城垣設(shè)施愈筑愈固。至宋代,城垣輪廓初定�!豆饩w趙州志》載:“州城,土筑,建置莫考�;┒晌宄�,垣崇三丈二尺,周環(huán)十三里有奇,炮臺六十有二,女墻崇五尺,加堞二千八百八十有一。東垣七百四十八丈,……南垣繩直四百九十六丈,門居丁未之間,西垣七百四十九丈,……北垣四百一十九丈,……壕闊十丈,深十尺,繞城四周,匝水汪洋�!闭麄€城垣凡四門,……四門皆為重……[詳細]
王士珍舊居及王氏雙節(jié)祠
  王士珍舊居王士珍是我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與段祺瑞、馮國璋并稱為“北洋三杰”,時稱“王龍、段虎、馮豹”。先后任晚清陸軍大臣、民國初期的陸軍總長、國務(wù)總理等職,并獲德威上將軍稱號。王士珍與近代史上的眾多歷史事件緊密相關(guān),曾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多次調(diào)停各系軍閥之爭,使北京免遭戰(zhàn)爭的災(zāi)難。1930年7月1日在北京病逝。王士珍舊居建于1912年,為民國時期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坐落在正定城內(nèi)中山西路北側(cè),原分東、中、西三路,總占地10102平方米�,F(xiàn)僅存中路,為兩進四合院,前有小巧玲瓏的垂花門,門上懸掛有王士珍自撰自書的對聯(lián):“求名求利只求己莫求人,惜衣惜食非惜財實惜福”,真實的表達了王士珍的處世態(tài)度。第一進四合院正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后單步廊式。其東西兩側(cè)留有過道,可直達后院。后院正房面闊七間,進深……[詳細]
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
  位于華北明珠、中國5A級旅游景區(qū)白洋淀的雁翎隊紀念館,近日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第三批省級愛國主義基地。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為更好地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推動群眾0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激發(fā)河北廣大干部群眾的愛國熱情,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導(dǎo)全省人民堅定信心、凝聚力量,為實現(xiàn)科學(xué)發(fā)展、富民強省而努力奮斗,河北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命名第三批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27處。其中,保定市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榜上有名。雁翎隊紀念館座落在白洋淀中心的白洋淀文化苑景區(qū),建筑面積2566平方米,館名是由曾率部馳騁冀中戰(zhàn)場的開國上將呂正操在99歲高齡時親筆題寫的。它分設(shè)序廳、全面抗戰(zhàn)的爆發(fā)與冀中抗日根據(jù)地的建立、侵華日軍在白洋淀的暴行、雁翎隊與水上游擊戰(zhàn)、端崗樓拔據(jù)點、懲處漢奸為民除害、喜迎……[詳細]
丁旺慘案烈士碑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丁旺慘案烈士碑距縣城13公里。原位于南樓鄉(xiāng)丁旺村興旺路與育才大街十字路口的西北角,2013年移至村北。碑為漢白玉石質(zhì),高4.5米。外建青磚碑亭一座,平頂,前檐置布瓦勾頭滴水。碑首為透雕雙龍戲珠,碑額正中陰刻楷書,正面為“為國捐軀”,背面為“雖死猶榮”。碑陽為七百余言的碑文,記載了13名烈士的功績,碑陰刻烈士們的生平傳略。1946年10月間,正定縣二區(qū)武工隊駐丁旺村。國民黨匪軍偵知后,于27日拂曉,調(diào)集正規(guī)軍一個營和各據(jù)點地方-武裝四百人配合,以15倍于我軍的兵力包圍了丁旺。武工隊緊急部署,奮起應(yīng)戰(zhàn),連續(xù)擊退3次沖鋒,斃敵30余人。敵人逼村民在前為其趟-,作活掩體。我方為避免誤傷群眾,被迫轉(zhuǎn)入地道。敵軍進村后,在叛徒指引下,排除……[詳細]
正定馬家大院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城內(nèi)大十字街東行30米路北,清末民初建筑。據(jù)《馬氏家譜》記載,正定馬氏乃三國名將馬援之后裔,明代自洪洞-縣遷居真定府(今正定),世代以務(wù)農(nóng)經(jīng)商為業(yè),到明末已是富甲一方的大戶。據(jù)了解,現(xiàn)存較完整的馬家大院是清末民初,馬氏第十五代子孫馬兆霖請山西五臺縣的工人設(shè)計施工建造的,在結(jié)構(gòu)、造型上具有山西民居的特點。整座四合院布局嚴謹,做工考究,為正定城內(nèi)典型的四合院式民居。馬家大院原由五進四合院組成�,F(xiàn)僅存三進四合院,南北縱深布置,總長70.5米,東、西寬13.65米,建筑皆為單檐硬山式灰瓦布頂。馬家大院建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檐下柱頂石非常有特點,可分圓鼓式、荷葉墩式和八角式三種。圓鼓式柱礎(chǔ),就像一個個小型的常山戰(zhàn)鼓,玲瓏可愛;荷葉墩……[詳細]
付家村烈士碑
  1995年5月10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樓鄉(xiāng)付家村東南口。坐西面東,青石質(zhì),碑身高2.38米,寬0.85米,碑座高0.27米,1967年增建碑樓,高4.35米。碑首篆刻“民族英烈紀念”六個大字。碑文記述了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國民黨軍隊潰退,日寇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百姓民不聊生。幸賴八路軍到此,發(fā)動群眾,建立民主政權(quán),擴大抗日武裝。在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政軍民團結(jié)一致,攻堡壘,克據(jù)點,救人民,救國土,敵寇膽寒,打開嶄新局面,人民重見天日。八年抗戰(zhàn),共計“攻克碉堡二十余,光復(fù)國土三千方里,解放人民十萬余,村莊百余個”。最著名的戰(zhàn)斗,當(dāng)屬豐家莊、西寇村的殘滅戰(zhàn),白店村的抗擊戰(zhàn),南樓、許香的伏擊戰(zhàn)等,“痛擊敵偽,斬獲無數(shù),戰(zhàn)績輝煌”。1945年正月,為了紀念這一帶的抗日英……[詳細]
定興縣清真寺
  清真寺定興縣清真寺位于城內(nèi)清真寺街路西(慈云閣西北)。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平方米,是回族人民聚會、節(jié)日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該寺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名為清真義學(xué)。初建時在路東,后因地基小,民國三年(1914年)遷至現(xiàn)址。該寺在建筑造型上別具一格。前面是三個花瓣型高聳拱門,門頂上鑲嵌著技藝精美的宗教圖案裝飾,正中為正門,西旁為邊門,具有中國式的伊斯蘭教特有的古老建筑風(fēng)格。進門為寬敞明亮的過廳,是回民小型機會的地方。正點為高大的三歇山頂連為一體的五進大廳,門正中懸掛清同治四年(1865年)定興知縣德成所書“遵訓(xùn)無差”的匾額�?v觀整個建筑布局合理,結(jié)構(gòu)嚴謹,莊嚴雄偉,恢宏大方,給人以肅穆清雅之感。文革期間,寺內(nèi)一些建筑遭破壞,設(shè)備及財物大部分毀失,回民宗教活動也被禁止。1982年,清真……[詳細]
反討赤捐大示威集合點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正定鎮(zhèn)西南街,原府城隍廟門前的戲樓處。事情發(fā)生在1927年6月16日。當(dāng)時攝于北伐軍強大威力,駐河北的奉軍即將退敗的前夕,為搜刮民財,提出預(yù)收1928年錢糧,且每畝地附加“討赤捐”2.5元。本來1927年上半年已預(yù)收了當(dāng)年的錢糧,加之正定遭受雹災(zāi),人民生活極端困苦。中共正定縣委在省委解學(xué)海同志的直接領(lǐng)導(dǎo)下,根據(jù)廣大群眾反抗軍閥、反抗苛捐雜稅的強烈要求,決定借舊歷五月十七日城隍廟的機會,發(fā)動群眾抗交1928年“上忙”和“討赤捐”的斗爭。6月16日這天,組織發(fā)動了萬余人,集結(jié)到事先規(guī)定的城隍廟前戲樓西北角的廣場。正定縣委書記尹玉峰作了簡短的動員講話后,情緒高昂的群眾高舉“反討赤捐”的大幅標(biāo)語,直奔縣公署--。許多趕廟會的群眾也……[詳細]
樂亭縣西高烈士陵園
  樂亭縣西高烈士陵園位于在王灘鎮(zhèn)西高各莊村,距縣城15公里,安葬著為樂亭解放英勇獻身的30余名烈士,大多數(shù)為無名烈士。1948年秋,十三軍分區(qū)會同樂亭人民政府,將武園內(nèi)烈士陵園遷至此地,并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堂。近年來因年久失修,烈士塔及烈士墓多有損壞。2008年,樂亭縣人民政府對烈士塔、烈士墓進行了重新修繕。修繕后的烈士陵園呈長方形,建筑占地面積65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2000平方米。分紀念塔和墓地兩部分,塔身磚水泥結(jié)構(gòu),正面和北面分別刻有毛澤東同志題寫的“死難烈士萬歲!”,“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墓地分8行4列,整齊地排列,墓碑為整塊黑色大理石,造型簡潔大氣,盡顯莊嚴肅穆。2009年,樂亭縣對西高烈士陵園進行了重修,修復(fù)了烈士紀念碑及烈士墓。烈士陵園自建成以來,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都有大批學(xué)生和……[詳細]
13、劉漢儒墓園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漢儒墓園
  清代劉漢儒的“都憲佳城”:清“都憲佳城”墓園位于縣城北職教中心學(xué)校(主墓在職教操場),為清順治年間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劉漢儒的石像生園區(qū)。南北千余米,東北向數(shù)百米。舊時,從南至北依次有守門石獅雕像(對)、石牌坊(書“都憲佳城”,四柱雕獅像)、望柱(對)、石虎(對)、石羊(對)、龜趺石碑(四通,并列式)、石馬(兩對,立式對稱排列)、武將石像生(兩對,對稱排列)、劉漢儒墓(前有龜趺石碑、石供桌),墓兩側(cè)各一文官石像生,墓前有其四子之墓(每子墓前有石碑、石供桌)。當(dāng)年劉漢儒為官多有建樹,順治三年辭官,康熙四年病卒,按一品官銜禮葬。昔時,劉漢儒墓園向西至馮張街村北,與其次子劉楗(康熙年間刑部尚書)墓園相通,建有“劉家道溝子”,渠水呈倒流狀(東高西低),取興旺顯達之意。劉漢儒與劉楗墓均毀于1958年及19……[詳細]
劉傻子紀念塔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正定縣城西北16公里的曲陽橋鄉(xiāng)高平村民兵斗爭史展覽館院內(nèi),占地23平方米,塔坐南面北,漢白玉雕制。于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刻立。塔身寬0.48米,高1.35米,臺基、塔身、塔座、塔頂平面均為正方形,通高4.7米。正面刻“革命烈士紀念塔”,碑陰刻祭文,東面刻劉傻子、孫殿文2烈士傳略,西面刻孫貞祥、周老南等15名烈士傳略,塔頂有一持-立正的八路軍塑像,塔座四周為民兵參戰(zhàn)的漢白玉浮雕。抗日戰(zhàn)爭時期,高平村的村民和敵人進行了英勇的“地道戰(zhàn)”等一系列抗日戰(zhàn)爭。“劉傻子”是本村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代表。劉傻子,地道戰(zhàn)中著名民兵戰(zhàn)斗英雄。1916年生于河北正定縣高平村,1940年任村游擊小組長,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3年任村民……[詳細]
高平地道戰(zhàn)遺址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經(jīng)風(fēng)靡全國的電影《地道戰(zhàn)》家喻戶曉,而正定縣曲陽橋鄉(xiāng)高平村就是電影《地道戰(zhàn)》的原型村莊。習(xí)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曾兩次到高平村調(diào)研,考察高平村的地道戰(zhàn)遺址�?谷諔�(zhàn)爭時期,高平村對日軍進行了有名的地道戰(zhàn)。從1942年冬到1943年秋,為更好的痛擊日本侵略者,高平村民在民兵隊長劉傻子的帶領(lǐng)下,開始挖地道。全村共挖村內(nèi)主干線3條,村外主干線3條,另有支線與各戶相連,動土10萬立方,全長30余里,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能攻能守的地道網(wǎng)�?箲�(zhàn)時期,高平民兵以地道戰(zhàn)、-戰(zhàn)和靈活巧妙的戰(zhàn)術(shù)與敵人開展了殊死斗爭,歷經(jīng)大小戰(zhàn)斗50余次,打敗敵軍多次進攻,成為晉察冀邊區(qū)有名的“抗敵模范村”和“紅色堡壘村”。1963年,正定遭受水患,高平村地道……[詳細]
府城隍廟遺址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城內(nèi)西南街。據(jù)記載,正定城隍廟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北向南,中軸線上的建筑從南至北依次為戲樓、旱橋、牌樓、山門、正殿、后寢宮。其兩側(cè)是東西兩廡和正殿左右的配房,以及后寢宮兩翼的附屬建筑。整組建筑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布局嚴謹,主次分明,是集藝術(shù)、文化于一體的典型的中國道教廟宇殿堂布局。城隍廟從落成之日起即成為正定道教活動中心。自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府衙所設(shè)管理道教事務(wù)的官吏——道紀司都紀、副都紀,縣衙所設(shè)道會司道會都住在城隍廟內(nèi),主持廟內(nèi)和地方道務(wù)。遺憾的是,1966年城隍廟被視作“破四舊”的重點對象,神像被毀,廟宇被挪為他用。在20世紀80年代文物普查時,廟內(nèi)僅存兩座建筑,當(dāng)時稱前殿、后殿�,F(xiàn)此兩殿已……[詳細]
東臧村仰韶文化遺址
  東臧村仰韶文化遺址東臧村仰韶文化遺址位于清苑縣城東偏北19.6公里處,西南距東臧村1000米,南距府河4000米。遺址長約280米,寬240米,高于周圍1-1.9米,地面散存大小不等的灰土坑,埋有陶環(huán)、鹿角、獸骨、蚌殼等。遺址文化層厚1-1.5米,埋有大量的泥質(zhì)陶片,陶片器形有壺、盆、甕、缽等。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鑿、杵頭、磨棒等。大望亭仰韶文化遺址,位于縣城東偏北16.3公里處,東南距大望亭500米,南距府河1.5公里。遺址長250米,寬200米,地勢平坦。遺址地面上分布著大小不等的灰土坑。從灰土坑0土了磨光石斧、石棒、陶環(huán)、蚌殼、獸骨、魚骨和彩陶片等,遺址文化層厚1-1.3米,埋有大量的陶片。具體位置:東臧村仰韶文化遺址位于清苑縣城東偏北19.6公里處……[詳細]
容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容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容城縣城關(guān)鎮(zhèn)上坡村村西,修建于1986年,是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時期狼牙山五壯士中容城籍烈士胡德林、胡福才和高家壕戰(zhàn)斗中犧牲的八路軍將士及自1926年容城縣建立中國0組織以來,在歷次戰(zhàn)斗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們而建。紀念館南側(cè)為梯形,北側(cè)為三角形,南北最長66米,東西最寬52米,面積2560平方米。內(nèi)有展廳兩座,碑亭三座,北后臺烈士陵園全貌向南2米至圍墻,向北房四間。東側(cè)墻外是縣城中心大街,南側(cè)為胡同。西側(cè)、北側(cè)為居民區(qū)。保存完好。1987年8月,該紀念館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館內(nèi)國旗旗桿為基點,向南17.7米至圍墻,向北42米至圍墻,向東24.7米至大門,向西28米至圍墻。具體位置: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容城縣城關(guān)鎮(zhèn)上坡村村西……[詳細]
于辛莊烈士陵園
  于辛莊烈士陵園位于豐潤區(qū)豐登塢鎮(zhèn)于辛莊村東,占地面積344平方米。1941年6月5日,冀東軍分區(qū)十二團直屬部隊和青英部隊300余人,在于辛莊附近與日偽軍遭遇,全體指戰(zhàn)員浴血奮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共有186名指戰(zhàn)員壯烈犧牲。1955年,為紀念在這次戰(zhàn)斗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原豐潤縣政府在此處修建了烈士陵園。園內(nèi)主要建筑是一座高2米的方亭,亭內(nèi)立有一面石碑,碑上刻有“為國抗戰(zhàn)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英靈永垂不朽”的碑文。石碑后面是一座大墓,安葬著186名烈士的忠骨。該陵園自建立以來,已成為當(dāng)?shù)馗刹咳罕姾颓嗌倌赀M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1982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被原豐潤縣委、縣政府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陳陽莊城堡
  陳陽莊城堡位于容城縣八于鄉(xiāng)西陳陽莊街中。城墻層高2—3米,頂寬3米,底寬5米,東西長180米,南北寬74米,系夯土筑成,每層厚約14厘米,北距拒馬河0.5公里。據(jù)《容城縣志》、《宋史》載:西陳陽莊有一“堡子”,是宋代邊境南境城堡,宋八王趙德芳墓在村南,此堡是駐守八王墳軍隊的所在地。宋時,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不斷向南騷擾,故筑城堡,以御北遼。此堡原名陳家堡,后簡稱“堡子”。與東南2公里的大張堡、南張堡等遙相呼應(yīng),四周均為居民房屋。1987年8月,該處被列為縣級義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城堡東端為基點,向西180米至民房,東至街道,南北約174米,周長708米。具體位置:陳陽莊城堡位于容城縣八于鄉(xiāng)西陳陽莊街中……[詳細]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