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山古建筑群位于東平縣銀山鎮(zhèn)臘山北山體間,東臨東平湖,為一處道教建筑。始建年代無考,明、清、民國之際均有維修。有峰云觀、玉皇殿、碧霞元君殿、老虎洞等古建筑,分布在呈字形的石階盤路周圍。其中峰云觀內的主體建筑三清宮與邱祖閣為連體建筑,全高7米,面闊3間。磚石結構,閣在上,平頂,邊緣有垛口。觀北有明正德年間所建樂臺一座,柱上有楹連曰“聲遏行云一曲升平千圣樂,歌翻白雪五音調葉萬民歡!迸D山又是一處風景奇特的旅游勝地,以柏怪、木奇、景幽著稱,被歷代名人譽為“小泰山”或“小岱峰”。臘山建筑群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昆山月巖寺位于東平縣銀山鎮(zhèn)昆山西麓,為一處寺院建筑。寺座北向南,門向西,面積約3千平方米。寺院內有大雄寶殿、藏經閣及左右配殿和后殿,為前后雙重院落,其中大雄寶殿向南,面闊三間,進深7.4米,高8米,抬梁式木質結構,歇山式灰瓦頂,脊上有磚雕雙龍戲珠及花卉圖案。院內有明代萬歷七年全石質鐘樓一架,高4.5米,四角攢頂,宋代小虛觀塔一座,全石質,高3.5米,瓦壟頂,均造型精美。還有碑刻數方及摩崖榜書題字,是研究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東原文化”的重要史料。昆山月巖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百墓山漢墓群位于東平縣斑鳩店鎮(zhèn)柏松山村西百墓山上。相傳,山周圍有漢墓百余座,故山俗稱“百墓山”。其中有近年來發(fā)現的一座墓葬,為全石結構中型漢代畫像石室墓。墓室完整,葬品已早年被盜。南北長近9米,東西寬6米,高近3米。墓門向東,分前室、后室和左右耳室?guī)撞糠,后室外有回廊。畫像內容主要分布在前室和左右耳室上。內容有謁拜圖、樂舞圖、豐收圖、白虎、方相氏和五銖錢幣等。運用淺浮雕和平面線刻兩種雕刻技法。前室中間石柱上刻有“此人馬皆食大倉”八隸字。百墓山漢墓群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青峰山摩崖造像位于東平街道護駕村東青峰山西麓的摩崖上,泰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造像有兩組,共24尊。第一組造像近于山巔,呈扇形分布在高十幾米的3塊巨巖上。有高浮雕造像21尊,中間為釋迦牟尼高浮雕像,高近1.5米,結跏趺于金剛座上,兩耳下垂,高肉髻,通肩式袈裟,手施無畏與愿印,神情莊重。其左右各一弟子像,亦為高浮雕,立式,腳踏圓形仰蓮座,雙掌合于胸前,著通肩式袈裟。其左右兩崖各有9尊造像,合為十八羅漢。像高在40厘米-50厘米之間,各單身于佛龕內,姿態(tài)各異。這些造像多作跏趺狀,千姿百態(tài),勃發(fā)逼真,栩栩如生。有的手捻佛珠,有的手持蓮花,有的手握法器,有的合掌,有的搔首,有的撫胸。其中一尊羅漢雙眉……[詳細] |
東王林(王憲墓)位于梯門鎮(zhèn)梯門村西荊山前山坡上,居于東王林西北隅,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墓前有墓碑一方,墓前神道上有殘石門一架(原三架),向南依次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各一對,均形象高大,雕刻精美。其中石人高近3米,僅頭冠就高1米,為文官武將,儀態(tài)威嚴。這些石像是研究明代官宦喪葬制度的珍貴史料。南端還有華表一對,高近5米,上置石猴。據光緒版《東平州志》載,王憲墓是在嘉靖19年修建的,今存封土堆高1.5米,寬6.5米。有“神道碑”,原高大的神道碑和林墻惜在“文革”中被毀。王憲,字維剛,東平梯門人,《明史》有傳,是東平一帶有名的“東平四尚書”之一。他于明弘治3年(1490年)中進士,歷阜平、滑縣知……[詳細] |
仲子讀書處位于斑鳩店鎮(zhèn)青龍山北面的子路村。宋嘉祜四年建,歷代多次整修,現存建筑群基本完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子路村原名枝露村,春秋時南與魯接,西與衛(wèi)鄰。傳說當年孔子周游列國,帶其三個得意弟子同行,其中一個人叫仲子(字子路),路過這里休息時,子路惜時如金,捧書誦讀,傳為佳話。后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村里建仲子祠,亦稱仲子讀書閣,并將枝露村改為子路村。仲子祠座西朝東,依山勢而建,以大門、二門、仲子祠正殿為中軸線,對稱而列,形成一個結構嚴謹的建筑群。祠內正殿為立山式建筑,鱗瓦蓋頂,滴水鉤檐,四山龍頭仰天,龍身呈波浪式,狀若游飛。大殿雕梁畫棟,氣勢雄偉,南北配殿亦十分壯觀。正殿內原有仲子泥塑金身坐式巨像,……[詳細] |
王村墓群位于東平縣東平鎮(zhèn)王村村南、村北,為漢代封土堆墓葬,F存墓兩座,村南1號墓,封土堆高14米,直徑40米;村北2號墓封土堆高12米,直徑60米,土質為灰白淤積泥。兩墓均夯土層明顯,保存基本完好,墓室結構及葬品不詳。原王村周圍有不少漢代封土堆墓葬,均在“文革”中被扒毀。王村墓群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祥龍觀位于銀山鎮(zhèn)臘山半山腰處,南臨東平湖,為一道教宮觀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祥龍觀始建于明代,是一處類似八卦圖的建筑群。這里古木參天,老藤纏繞,飛檐翹角,丹青輝耀,朝夕經聲不斷,終年青煙繚繞。它因元代道教全真龍門派創(chuàng)始人邱處機曾來此--布道而成為著名的道教圣地。明朝時,祥龍觀十世祖楊清榮修建了樂臺,他創(chuàng)建的道教音樂流傳至今。民國時期,祥龍觀道長齊合智曾任山東省道教協會會長。祥龍觀鼎盛時規(guī)模頗為宏大,古人曾有“樓閣森森,祥龍透乎九霄;庭堂煌煌,瑞氣充乎斗!钡馁澽o。道觀布局北為老君堂,西為邱祖閣,東為藏經樓,南為道士伙房。進出有南北二門,門兩旁有雌雄二獅守護。北門前,古柏擎天,老藤盤繞,給……[詳細] |
溝壩遺址位于梯門鎮(zhèn)溝壩村西側,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接村莊,北臨大山,其范圍南北長70米,東西寬90米,遺址高出四周3至6米,形成臺形地。1994年3月18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未進行科學發(fā)掘,但從南部山水沖刷斷面上觀察,地表20厘米下即文化層,深度在5米左右。文化層為灰褐色土質,內包含物比較豐富,主要有燒土塊、獸骨和各種陶器殘片,紅、灰、黑色陶片均有,但以灰陶為多。1973年,文物復查,曾在此遺址發(fā)現粗柄豆、袋足鬲、夾砂罐等陶器?h文物管理部門從群眾手中征集到從遺址出土的陶豆和陶罐,并發(fā)現有青銅劍等。根據文物工作者現場考察和征集到的出土器物標本分析,應為商周……[詳細] |
月巖寺位于銀山鎮(zhèn)昆山西麓,座北向南,寺門向西,面積約3千平方米。寺院內有大雄寶殿、藏經閣及左右配殿和后殿,為前后雙重院落,其中大雄寶殿向南,面闊三間,進深7.4米,高8米,抬梁式木質結構,歇山式瓦頂,脊上有磚雕雙龍戲珠及花卉圖案。院內有明代萬歷七年全石質鐘樓一架,高4.5米,四角攢頂;宋代小虛觀塔一座,全石質,高3.5米,瓦壟頂,均造型精美;碑刻數方及摩崖榜書“南海別院”“昆巖瀑雪”等題字。根據碑刻所記,月巖寺不但是古代聞名的寺院,還是學子聚會講學的場所,為研究“東原文化”提供重要物證![詳細] |
鄣城故城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接山鎮(zhèn)鄣城村及周圍地帶,南臨大清河,北端有泰東公路穿過。故城遺址面積東西長1300米,南北寬650米,文化層的中心部位被整個鄣城村所壓。村東、村北由于動土較多,從地下50至80厘米深處發(fā)現有很多板、筒瓦殘片和罐、甕、盆殘件,據考證,大多數器物為秦漢時期的遺物。鄣城,是東平縣地方志有記載的一處古城池。光緒版《東平州志》載:“鄣,姜姓故城,在無鹽城東北50里!臂党枪食,西周、春秋時期為鄣國治;戰(zhàn)國時期屬齊管轄,秦代屬無鹽縣;西漢置章縣于此,屬東平國;至三國魏廢制。真可謂是歷史悠久,雖然延續(xù)時間不長,現在城郭不清楚,但能分辨出其大致范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