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慎墓,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八月,整個墓地并不大,用青磚砌成,拱護,中間立著一塊花崗巖墓碑,碑前的地門堂大致可容一小圓桌。墓地坐北朝南。1987年8月重修,1991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抗戰(zhàn)時期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群后池祠、磐山祠、青松堂位于大田縣均溪鎮(zhèn)玉田村,年代為1938—1946年。1938年5月,因抗戰(zhàn)爆發(fā)、廈門失陷,集美學校被迫內遷,直到1946年全部遷回廈門,前后經(jīng)歷八年。后池祠、磐山祠、青松堂為抗戰(zhàn)時期“第二集美學村”的學校、宿舍。后池祠,始建于明,清末重建,坐西朝東,土木結構,建筑面積為556.95平方米,曾作為集美高級農林職業(yè)學校。磐山祠,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一進五開間布局建筑,坐西朝東,建筑面積為293.16平方米,曾作為集美高級商業(yè)職業(yè)學校。青松堂,始建于宋,清末重建,一進五開間帶雙護厝建筑,坐南朝北,建筑面積為543.06平方米,曾作……[詳細] |
大源革命舊址群位于泰寧縣新橋鄉(xiāng)大源村,年代為1931-1934年。簡介:由大源鄉(xiāng)革命委員會暨紅13師指揮部舊址(戴氏官廳)、大源鄉(xiāng)農會舊址(戴氏宗祠)、大源鄉(xiāng)游擊隊隊部舊址(嚴氏宗祠)和紅軍重要通道舊址(鎮(zhèn)安橋)等組成,分布面積6000平方米。大源村是泰寧縣最早建立紅色政權的鄉(xiāng)之一,1931年6月大源就成立了紅色政權——鄉(xiāng)革命委員會及農會、工會、共青團和游擊隊等群眾組織,并積極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為紅軍籌款籌糧等活動。1932年10月16日,朱德、周恩來等率領紅一方面軍發(fā)起建(寧)黎(川)泰(寧)戰(zhàn)役,其中紅22軍途徑大源村向泰寧縣城進發(fā)。1934年3月22日,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重要戰(zhàn)役……[詳細] |
青水古戲臺位于距城63公里的青水鄉(xiāng),建于清朝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古戲臺建于22米長的永寧橋上, 背后與“砥東亭”廟宇相毗鄰,建筑形狀別具一格。戲臺平面為矩形,長約38.5米,寬5米,高5米,歇山頂,具有古樸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藝術風格![詳細] |
豫章書院(寧化羅氏家廟)位于寧化縣小溪邊131號,其前身為羅氏家廟,又稱羅令紀紀念堂,是寧化羅氏后裔祭祀入閩始祖羅萬發(fā)及寧化縣建縣始祖羅令紀的總祠。據(jù)傳,羅氏家廟始建于明永樂十年(1412)。清乾隆時,羅氏后人為紀念閩學四賢之一的羅從彥而將家廟改為書院。羅氏郡望為“豫章”,故以“豫章”命名書院。豫章書院是閩贛省寧化縣蘇維埃保早局舊址,同時也是福建省涉臺文物點,2005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舊址庭美堂位于尤溪縣坂面鎮(zhèn)坂面村,年代為1934年。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20世紀30年代重建,坐西向東,占地面積3425平方米,建筑面積2517平方米。1934年7月6日,紅七軍團從瑞金出發(fā),開始執(zhí)行北上抗日先遣隊這一特殊艱巨的任務。在紅九軍團掩護和配合下,紅七軍團過長汀、連城、永安縣境,打下大田縣城,經(jīng)尤溪以東,進到閩中地區(qū)(水口一帶)后繼續(xù)北上。在尤溪期間,紅軍曾在丁尾厝庭美堂居住,堂內現(xiàn)存4幅墨書紅軍標語。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
泰寧尚書墓位于泰寧縣梅口鄉(xiāng)水際村長灘人形山,是明朝末年兵部尚書李春燁和他的一品夫人江氏的合葬墓。墓園從西向東,總面積1040平方米。墓穴南北長52米,東西寬20米,用花崗巖石板砌成,并用生鐵水澆鑄;墓臺六層,頂層立墓碑,其下分別立石欄桿、石獅、華表等裝飾。……[詳細] |
水尾革命舊址群位于建寧縣客坊鄉(xiāng)水尾村,年代為1934-1935年。簡介:舊址群包括閩贛基干游擊隊司令部舊址、蘇區(qū)銀行舊址、紅軍醫(yī)院舊址、蘇區(qū)兵工廠舊址、建寧縣蘇維埃政府、紅軍被服廠舊址等6處。舊址群見證了1934年5月至1935年3月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 廣昌和建寧縣城失守后,閩贛第二作戰(zhàn)分區(qū)、閩贛兩省建寧、寧化、廣昌三縣游擊隊、閩贛基干游擊隊在建寧西南部和閩贛邊區(qū)進行反“圍剿”和反“清剿”的游擊斗爭歷史。這些舊址外墻尚有蘇區(qū)時期留存下來的較清晰的革命宣傳漫畫和革命標語。2018年,水尾革命舊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各單體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
肖坊紅三軍團第六師工作團舊址位于將樂縣大源鄉(xiāng)肖坊村,年代為1931年。簡介:包括張氏祖厝、土庫坪張氏祖厝(美稱“鴛鴦棟”)、張氏宗祠牌樓、節(jié)孝坊等四處。張氏祖厝始建于明天啟年間(1621-1627),其他均始建于清代。1931年6月3日,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第六師兵分二路進軍泰寧,6月4日解放泰寧,派出工作團在大源鄉(xiāng)肖坊等地建立了鄉(xiāng)級蘇維埃政權——鄉(xiāng)革命委員會,隸屬泰寧縣馬嶺區(qū)革命委員會,主席謝有興,辦公地址設在張氏祖厝;還成立了農會、貧農團、婦女會、少先隊等群眾組織,發(fā)動群眾開展打土豪、燒田契、廢債約、籌糧款等活動。紅三軍團第六師工作團進駐大源肖坊期間,工作團成員就住在肖坊村的張氏祖屋及左側的……[詳細] |
小陶革命舊址群位于永安縣小陶鎮(zhèn)垇頭村、美坂村、石豐村、小陶村、吳地村、寨中村,年代為1934年。簡介:包括北上抗日先遣隊駐扎點暨紅一軍團垇頭戰(zhàn)區(qū)指揮部舊址善慶堂和仁和堂,紅九軍團指揮部舊址管輝彩老厝,紅一軍團二師指揮部舊址瓦窯頭厝,紅軍臨時戰(zhàn)地醫(yī)院舊址吳氏宗祠萬興堂,紅一軍團駐扎點積慶堂、樹德堂、肇光堂,東方軍暨北上抗日先遣隊駐扎點樹荊堂,張家山蘇維埃舊址及小陶戰(zhàn)斗矮嶺遺址等。各舊址墻上多有紅軍標語,矮嶺戰(zhàn)斗遺址保留著戰(zhàn)壕和紅軍墓。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決定以紅七軍團組成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在紅九軍團的護送下,從瑞金出發(fā),經(jīng)長汀、連城等地,于7月15日進入永安小陶。同日,中華蘇……[詳細] |
羅坑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沙縣夏茂鎮(zhèn)羅坑村,年代為1934年。簡介:原為桃源洞,又名桃源洞別墅,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由大雄寶殿、魁星樓、古戲臺、文昌帝殿、五谷神君殿等組成。1934年1月,東方軍解放了沙縣城關和廣大農村,先后建立了羅坑、北區(qū)(今富口),松林、儒元、瑯口、曹元、高橋、荷山等17個基層蘇維埃政府。到1934年2月底,沙縣蘇維埃政府轄3個區(qū)、27個鄉(xiāng)(村)蘇維埃政府,其中桃源洞為羅坑蘇維埃政府舊址。2018年,羅坑蘇維埃政府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
積善侍郎墓遺址位于將樂縣古鏞鎮(zhèn)積善村,年代為南宋。簡介:2003年考古發(fā)掘。墓葬由圍壟、墓坪、墓室、神道、享堂遺跡和五級墓埕組成,墓前尚存有石翁仲及石虎、石馬、石羊等。墓園長100余米,寬30余米,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2013年,積善侍郎墓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邊沿各外延30米。……[詳細] |
革命烈士墓位于清流縣林畬鄉(xiāng)曾坊村龍背山南麓。該墓始建于1965年9月,是為紀念該鄉(xiāng)曾富良、曾其應、謝玉姬一家三位革命烈士而建的衣冠冢。曾富良、曾其應、謝玉姬三位烈士均為林畬鄉(xiāng)曾坊村人,其中曾富良與曾其應是父子,曾其應與謝玉姬為夫妻關系。曾其應于1931年6月參加林畬地方赤衛(wèi)隊,次年10月加入紅34師,1934年11月在江西瑞金與敵作戰(zhàn)時犧牲;其父曾富良、妻謝玉姬均于1933年3月加入林畬地方赤衛(wèi)隊,并在1934年9月先后犧牲。革命烈士墓于2009年12月重修,高3.5米,墓上端中心處是兩束麥穗圍繞著五角紅星造型,墓的左右各有一柱,柱的頂端舉著萬年火炬,柱身各有一聯(lián),左、右聯(lián)分別為“革命英雄傳千……[詳細] |
梧地海會塔位于清流縣溫郊鄉(xiāng)梧地村,年代為清。簡介:清乾隆十四年(1758)建,五層六角密檐式木心石塔,通高15米。一層為瘞葬信眾骸骨的金庵,二層以上塔心建有木梯,五層為青磚內收砌筑。塔坐西朝東,一層開東向一門,二至五層每層開三門。附屬文物有西湖橋和戲臺,橋身長18.5米,石梁木構廊橋,廊屋5間,每間用4柱。戲臺連橋西端,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抬梁、穿斗式梁架,懸山頂。2013年,梧地海會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塔、橋周邊各外延50米![詳細] |
雍口徐家大院位于尤溪縣西濱鎮(zhèn)雍口村,年代為清。簡介:清道光十六年(1836)建,坐東向西,平面呈前方后圓,前低后高不對稱布局,由門前小道、多級臺階、門埕、旌表、下堂、上堂、南一橫厝、北一橫厝一扶樓、書樓、跑馬道、堡墻等組成,建筑面積4440平方米。上堂面闊五間,進深六柱,穿斗式梁架,懸山頂。大院系是一座集民居和抗敵防御為一體的具有土堡建筑元素的大型防御性鄉(xiāng)土民居建筑。2013年,雍口徐家大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面至316省道西道牙,北面至村道邊,南、西面圍墻外延100米![詳細] |
茂荊堡位于尤溪縣臺溪鄉(xiāng)蓋竹村,年代為清。簡介:清光緒八年至十一年(1869—1885)建。坐東向西,平面呈前方后圓,前低后高,依山構建,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由堡前小橋、小道、水田、高臺階、堡門、前樓、廂房及0-、正堂、文武齋堂、護厝、后花臺、糧倉、牲口欄、廁所、碾坊、跑馬道、逃生暗道等組成。正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梁架,懸山頂。2013年,茂荊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堡墻外延30米。……[詳細] |
永安安仁橋位于永安市青水畬族鄉(xiāng)三房村,年代為清。簡介:清嘉慶八年(1803)重建。木構伸臂梁廊屋橋,西北—東南走向,跨溢洋溪,橋身長28.1米,寬6.2米,廊屋9間,每間用4柱,七架梁,橋中設藻井,四面檐檁下設擋雨板,歇山頂。2013年,永安安仁橋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橋周邊各外延50米![詳細] |
福臨堡位于永安市青水畬族鄉(xiāng)上洋村,年代為清。簡介:清嘉慶年間(1796—1820)重建。坐西朝東,由堡墻、大門、側門、主屋、環(huán)堡廊屋及防御設施等組成,二層方形土堡,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2850平方米;◢弾r石拱形大門;主屋面闊五間,進深八柱帶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懸山頂;脊梁、駝墩、雀替、枋等雕刻精美。2013年,福臨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堡周邊各外延50米![詳細] |
萬金厝位于永安市槐南鄉(xiāng)洋頭村,年代為清。簡介:又名景云堂,建于清咸豐丙辰年(1856)。坐西朝東,由泮月池、門樓、圍墻、下堂、廂房、上堂、化胎、護厝組成;門樓朝北,面闊一間、進深三柱,下堂面闊五間、進深四柱,上堂面闊五間、進深九柱帶前廊,均穿斗式梁架,懸山頂。2013年,萬金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厝四周各外延10米……[詳細] |
少共國際師馬洪舊址位于永安市洪田鎮(zhèn)馬洪村,年代為1934年。簡介:舊址包括逢源堂和作求堂,均始建于清。洪田是永安連接中央蘇區(qū)的重要樞紐,是籌糧籌款、轉運資材的重要集散地。多支紅軍部隊多次進入洪田開展革命活動,建立了農工會、農會、反帝擁蘇風吹草動盟會、互濟會,成立了赤衛(wèi)隊、兒童團等組織,發(fā)動農民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少共國際師曾進駐馬洪村逢源堂開展宣傳等活動,留下眾多的標語,現(xiàn)尚存紅軍標語近200多條;紅十五師在作求堂設立指揮部和戰(zhàn)時醫(yī)院,現(xiàn)保存較為完好的紅軍標語還有近60條。2018年,少共國際師馬洪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逢源堂:東至文川溪,南至廖玉洪住宅,……[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