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永安市旅游

永安市旅游景點

永安桃源洞
   在永安市北10公里、緊靠著205國道的栟櫚山中,面積37平方公里,因景區(qū)內有桃花澗而得名。宋李綱有詩云:“栟櫚百里遠沙溪,水石稱為小武夷”,故又有“小武夷”之稱。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已辟為游覽區(qū),筑亭臺樓閣10余座。1987年,與鱗隱石林一起被評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qū);1994年,又一起被評為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以桃源洞口為軸心分為桃源洞、百丈巖、葛里、修竹灣、栟櫚潭等5個旅游景區(qū),73處旅游景點。桃源洞口實際是兩峰之間裂開的巨罅。一條桃花澗迂回曲折,穿過雙峰聳立的狹谷隘口,潺潺匯入沙溪。120米高的絕壁上有明萬歷年間舉人陳源湛所書“桃源洞口”四個大字,每字2米見方,下題七……[詳細]
馬洪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
   馬洪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位于洪田鎮(zhèn)馬洪村,在依托少共國際師指揮部舊址“逢源堂”和紅軍醫(yī)院舊址“作求堂”內原有的紅軍標語的基礎上,騰出8個房間進行布展,并輔以場景復原、燈光特效等科技手段,生動再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和她所領導的工農(nóng)紅軍當年的革命綱領以及同人民群眾割舍不斷的血脈情感。馬洪村是三明市2012年命名的首批“中央紅軍村”,少共國際師指揮部舊址——“逢源堂”和紅軍醫(yī)院——“作求堂”是該村廖氏村民的祖房。土地革命時期,中央紅軍和福建地方紅軍曾多次進入洪田開展革命活動,并在此駐扎,留下了大量的紅軍標語等珍貴文物!胺暝刺谩眱痊F(xiàn)有紅軍標語、漫畫和留言條近200條,“作求堂”屋內現(xiàn)存紅軍標語近60條。屋內的……[詳細]
甘乳巖
   甘乳巖景區(qū)方圓兩公里,由溶洞、地下河和石林組成,分為三個層次,古稱“上界、中界、下界”。現(xiàn)已開發(fā)可供觀賞的有眾多的溶洞群和小石林群,長百米的大石廳可容納千人-,地下河潺潺流水,七級瀑布為同類溶洞所罕見。甘乳巖外觀平常,但內藏著幽、奇、險、趣。主景區(qū)分上殿、主洞廳和下界三層:上殿主建筑是清水禪師廟;主洞廳高20米,寬32米,和53米,宛如宮殿的宴會廳;下界總長1千米有余,地下河貫穿其中,跌宕的河水形成了七級瀑布,每級瀑布下均有一洞廳,傳為七仙女“閨浴更衣”之所在。整個下界鐘乳遍布,瀑聲轟然,別有興味。而分布在周圍的蝙蝠洞、通天洞、龍船洞、獅子洞、金雞櫥、仙人洞及石林和仙女潭等,也都有異曲同工之妙……[詳細]
永安霞鶴生態(tài)農(nóng)莊
   永安霞鶴生態(tài)農(nóng)莊離永安市區(qū)僅3公里,交通便捷,九龍溪畔,青山環(huán)繞,全村總面積7428畝,林地2380畝,山、水、林、田宛如畫卷,自然景觀資源豐。86戶人家基本住上帶庭院的“別墅”,房屋間距大,中心公園小而精,房前屋后干凈整潔。村內沿風水林建設的休閑步道,采用青磚、卵石、碎石鋪設,沿途別具心裁地設置利用廢棄輪胎、水管和木頭制成的景觀小品,鄉(xiāng)野情趣躍然于眼。作為全省宜居環(huán)境建設行動中100個美麗鄉(xiāng)村試點村之一,永安市對其作了精準定位:利用霞鶴村優(yōu)越的區(qū)位和土地、生態(tài)優(yōu)勢,充分挖掘“山水、村落、文化、生態(tài)”等旅游資源,把休閑農(nóng)業(yè)和鄉(xiāng)村旅游融入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把霞鶴村建設成為文化之地、體驗之地、頤養(yǎng)之地……[詳細]
吉山土堡
   俗話說:未見客家人,先見客家樓。劉氏土堡,客家人稱為土樓。它位于吉山村口路邊,是前往寶應寺,去下吉山和春谷山莊的必經(jīng)之地。文川溪繞土樓后菜園地而過。土樓建于清朝,由吉山劉奇忠兒子建造。土樓占地2000平方米,樓高約8米,墻厚1米左右,系土木結構。上方有回廊寬1米,繞樓一周?箲(zhàn)期間這里為省改進處造林事務所。清代吉山村原有3個土樓(其中酒廠內后山坡有一個小土樓,后因建房被毀)。另一個圓頂土樓在下吉山文昌閣對岸山上。原是清代吉山名流劉奇才墓地風水陪襯的點綴物,抗戰(zhàn)期間,省政府機關有許多單位遷進吉山,發(fā)現(xiàn)這座土樓四周閉塞、荒無人煙。犯人關在這里,絕難逃逸,就把土樓改成監(jiān)獄,成了福建第一監(jiān)獄署。近年又……[詳細]
永安寶應寺
   寶應寺坐落于吉山村口,東靠北陵山,面臨文川溪。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幾經(jīng)戰(zhàn)亂焚毀,爾后多次重建。 1984年3月,由釋寂理法師與劉明如居士募緣在舊址建房居住修行,取名寶應精舍。1985年初又籌款陸續(xù)擴建了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王殿、天王殿、伽藍殿、祖師殿、千手觀音殿、海會塔等。現(xiàn)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是年改為寶應寺。1987年12月24日,寶應寺經(jīng)三明市委明委(1988)2號文件批準開放。 該寺院在創(chuàng)建文明寺中成績顯著,1990年至1992年連續(xù)2年被永安市佛教協(xié)會授予文明寺院稱號;1994年又被三明市宗……[詳細]
安貞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福建省罕見的一座大型民居建筑,省內現(xiàn)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建筑之一。以其精堪的清代建筑藝術風格,被譽為“閩中瑰寶”,是展示中國古代建筑實體的活化石。安貞堡于清代光緒十一年(1885)由當?shù)剜l(xiāng)紳池占瑞、池連貫父子鑒于清末匪患四起,傾其萬余資財,建此土堡,歷時14年完工。1991年3月,被列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始修復開發(fā)安貞堡。安貞堡面積約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坐西朝東,前部呈方形,后部為半圓開,依山而建,逐次增高,遠遠望去,層次分明,氣勢不凡。外墻用厚石加土夯制,高9米,厚4米,建有5口水井,12個廚房,大小房間360余間,三進設有18個廳堂,堡內……[詳細]
永安鱗隱石林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鱗隱石林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區(qū)西北13公里處的大湖鎮(zhèn)境內,由鱗隱石林、洪云山石林、十八洞等景區(qū)組成,總面積1.21平方公里。這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fā)育了眾多的怪石、奇峰和異洞。鱗隱石林富有特色:地上石林,地下迷宮;得天獨厚,鬼斧神工,為華東獨有,全國第二。景區(qū)內聳立著石芽、石錐、石柱、石筍400多座,最高36米。怪石擬人狀物,千姿百態(tài)。主要景點有:三鼎巖、望天星、八戒照鏡、接筍峰、石猿抱桃、黑熊護筍、石龜探洞、接吻石、鱗隱書院等50多處。鱗隱石林始建于清雍正年間(公元1729年),由大湖人賴翹千、賴允升兩兄弟開發(fā),歷時六年,建有亭、臺、樓、閣和鱗隱書院。鱗隱取天故隱其跡之意,……[詳細]
天寶巖自然保護區(qū)
   一、自然概況福建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福建省中部的永安市境內,屬戴云山余脈。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7°28′3″-117°35′28″,北緯25°50′51″-26°1′20″,保護區(qū)核心區(qū)距離永安市區(qū)36km,距離泉三高速公路桃源出口30km。天寶巖屬森林生態(tài)類型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總面積11015.38公頃,其中核心區(qū)3401公頃、緩沖區(qū)2679公頃、實驗區(qū)4935公頃。最高處海拔1604.8m,最低處海拔580m。區(qū)內森林覆蓋率達96.8%,是閩江的重要水源涵養(yǎng)林區(qū),閩江干流—沙溪的支流蘇坑溪、桂溪、薯沙溪三條溪流的源頭均在保護區(qū)內。保護區(qū)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qū)。地帶性土壤為花崗巖和砂……[詳細]
百丈巖景區(qū)
   百丈巖景區(qū)位于桃源洞的南部與其相鄰。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桃百丈巖源洞的重要組成部分。 景區(qū)中心面積26.60平方公里,蘊藏著30余處的名勝古跡。因這里山峰峻拔,懸崖百丈而得名! 百丈巖峰巒之雄,山色之秀,澗百丈巖水之清,給人人經(jīng)悟后身同幻,境到幽時世覺浮之感。自古就有世外桃源的美稱。主要景點有:姑嫂峰、武士巖、益群橋、駱駝峰、鐘鼓峰、步瀛亭、老君巖、新庵洞、天池、三圣殿、劍門關、幽谷、七疊泉等。主要人文景觀為懸在崖高近140米峭壁半腰處的明代建筑馬氏仙姑廟,四壁生輝,香火旺盛。遇有云霧之時,霧靄浮沉倍覺神秘,增添幾分撲朔迷離之感。 鐘鼓峰 鐘鼓峰,其中一座頂部渾圓平禿……[詳細]
吉山
   吉山,位于永安城西南方向兩公里多的文川河東岸,在上吉山與下吉山之間的河流像黃河的幾字形,河西岸邊有一個園如橘子的黑褐色巨石,跟電視插轉臺的鍋一般大,當?shù)厝朔Q作橘子石,也許這就是吉山一名最早的來歷吧。吉山,是一個小山村,境內的山都很秀氣,山包、山谷很多,地形如藏龍臥虎,這自然是一塊風水寶地。它至少開發(fā)于宋朝初年,光北陵山下的寶應寺(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就已有九百多年歷史了。千余年來,吉山一直是百里聞名的文化之鄉(xiāng),古代時書院有十幾個,其中最成名的就是至今還保留完好的萃園,那是進士劉元暉讀過書的地方,他成名后親自帶頭修葺過一次書院;另外,還有秀才、舉人共190多名,怎么不讓世人羨慕呢?……[詳細]
永安陳氏大宗祠
   位于永安市貢川鎮(zhèn)城南巫峽頭陳氏大宗祠是明代宮殿式建筑物,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聞名遐邇的旅游觀光景點之一。其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是陳氏入閩始祖唐中丞搽陳雍的紀念祠,清代康熙、光緒年重修。宗祠坐西朝東,現(xiàn)存一進門樓和二進正廳,造型古樸典雅,結構厚實,木雕、石雕、磚雕工藝精湛。正廳面闊五間,進深五間,為抬梁和穿斗結構,中堂有神臺,設五個神龕,分別崇祀唐代入閩始祖陳雍和宋代陳瓘、陳淵等人。歇山式門樓正中,“陳氏大宗祠”五個大字遒勁有力;大門兩側,石獅雄踞;二進石華表上世承天寵大字描金;焚紙寶庫、花木草坪及兩邊廂房布局有序;追遠堂內肅穆高雅,狀元及第、探花及……[詳細]
會清橋
   環(huán)繞貢川古鎮(zhèn)的沙溪、胡貢溪兩條河流,一條自南向北,一條從西到東,交匯在貢川南門處。在胡貢溪的水尾處建有一座古橋,連接貢堡與巫峽頭兩地。雨季時節(jié),胡貢溪水較渾濁,沙溪水較清澈,交會處涇渭分明,因而貢川人將這座橋梁冠名為“會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會清橋為南北向,兩墩三孔,橫跨胡貢溪之上,連接貢川堡與巫峽頭,橋長41米,寬7米,橋面高8.1米,橋身用丹霞石砌成拱券型。橋上建木屋,形成長廊式走道。橋屋11間,56根木柱,橋兩端有門樓,中部是升起的橋亭。橋屋采取五架抬梁式,斗拱則有“一斗三升”、“角背拱”、“駝峰拱”、“如意拱”等,既有實際功能,也有較強的裝飾作用。橋屋門樓的屋檐之下還可見到泥塑和彩繪。……[詳細]
貢川古鎮(zhèn)
   貢川古鎮(zhèn)位于永安市北郊,距城約18公里。獨特的城堡式古鎮(zhèn)貢川鎮(zhèn)古名“貢堡”,是福建唯一的城堡式古鎮(zhèn)。貢川從古到今走出過許多文人名士,文物保護單位很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古城墻、會清橋、筍幫公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十余處,有正順廟、陳氏大宗祠、古井、李寶峻故居等。貢川歷史悠久,人文之風濃厚。貢川早在唐代就已建鎮(zhèn),文脈傳承一千多年。宋朝以來名人輩出,盛極一時,陳姓家族享有“一門雙理學,九子十登科”的美譽。明清兩代,更是進士、舉人、貢生迭出。明末城堡內建有書院,藏書十萬冊![詳細]
青水古戲臺
   青水古戲臺建于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古戲臺建于22米長的永寧橋上,背后與“砥東亭”廟宇相毗鄰,建筑形狀別具一格。戲臺平面為矩形,長約38.5米,寬5米,高5米,歇山頂,具有古樸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藝術風格?梢钥串屪迦说拇笄粦颉嫖。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三月、七月初一到十五,當?shù)氐拇笄粦驊虬嘧訒谶@里演出,鑼鼓從早敲到晚,鄉(xiāng)土氣息濃,熱鬧非凡。另外,青水畬族鄉(xiāng)龍頭村發(fā)展了“森林人家”農(nóng)家旅游項目,游客可以住農(nóng)家屋、吃農(nóng)家飯,干農(nóng)家活、享農(nóng)家樂,觀賞大腔戲、儺獅舞,唱畬鄉(xiāng)山歌、參加篝火晚會,體驗畬鄉(xiāng)民族風情![詳細]
滄海畬族建筑群
   滄海畬族建筑群位于永安市青水畬族鄉(xiāng)滄海村,年代為清。簡介:由化龍橋、龍長坊、龍昌坊、龍德堂組成;垬,木構伸臂梁廊屋橋,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重修,南北走向,橋身長24.2米,寬6.6米,廊屋8間,每間用4柱,歇山頂。龍長坊,清道光四年(1824)建,坐東朝西,由泮月池、門樓、圍墻、空埕、下堂、廂房、正堂、護厝組成,建筑面積690平方米。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三柱,下堂面闊五間、進深四柱,上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帶前廊,均穿斗式梁架,懸山頂。龍昌坊,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坐東朝西,由門樓、圍墻、空埕、下堂、廂房、上堂、化胎、護厝、圍屋等組成,建筑面積66……[詳細]
滄海村
   滄海畬族村位于永安市東南部,距永安市城區(qū)43公里、青水集鎮(zhèn)1公里,毗鄰711縣道,交通便捷,是青水畬族文化旅游規(guī)劃中的首要景區(qū)。全村屬高山地區(qū),丘陵地帶,平均海拔725多米,屬典型亞熱帶海洋性季風華南型氣候,植被以森林、毛竹林、常綠闊葉林居多,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稱。滄海畬族村歷史悠久,早期住有“田、孔、楊、蔡”四大姓,后楊家大發(fā),就想方設法進行改溪,由此“溪變田、田變溪”,船可舟游,成為滄海之勢,故取名“滄海”。自此,滄海有“十里澄江下、一碧武夷水”之譽。現(xiàn)居住在滄海的畬族鐘姓于清乾隆二十年由青水汀海圓安坂和際頭城樓厝兩村開枝來滄海積慶祠居住,至今約240年。具有悠久歷史的滄海村……[詳細]
永安文廟
   永安文廟,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清代以前的四百多年間,始終是祭拜孔子的圣殿,也是全縣唯一的官辦儒學。民國初期,永安縣第一座新式國民教育學校誕生在這里?箲(zhàn)期間,省政府辦公廳、省立永安師范相繼在此落戶。建國以后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文廟一直是永安專署、永安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據(jù)永安縣志記載,文廟建成后,從明成化八年(1472)至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間,有過7次重修記錄。有著550年歷史的永安文廟(大成殿),歷經(jīng)滄桑,保留至今,是我市城區(qū)唯一見證了永安合個歷史發(fā)展過程的明代建筑。為滿足永安市民的愿望,2004年永安市人民政府決定,對有著550年歷史、280多年來未曾重修的永安文廟進行第……[詳細]
永安抗戰(zhàn)舊址群
   永安抗戰(zhàn)遺址群位于福建省永安市,是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入選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名錄?谷諔(zhàn)爭時期,國民黨福建省政府從福州內遷至福建中部山城永安,作為戰(zhàn)時省會長達七年半(1938年5月—1945年10月)之久。在中國共產(chǎn)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旗幟下,一大批革命知識分子、愛國進步人士、熱血青年和一些身份隱蔽的共產(chǎn)黨員云集永安,組成了一支頗具規(guī)模的文化大軍。他們以筆墨作刀槍,形成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輿論,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戰(zhàn)文化活動,使得永安成為東南抗戰(zhàn)文化的一面旗幟。永安抗戰(zhàn)文化遺址群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有挹秀樓、渡頭宅(羊棗被捕處);羊棗等12位文化人士囚……[詳細]
栟櫚山
   栟櫚山景區(qū)包括葛里、修竹灣、栟櫚潭三部分。位于沙溪河西岸,山巒自上而下依次為修竹灣、栟櫚山,沙溪河自南向北經(jīng)桃源洞全長6公里為栟櫚潭?偯娣e約7平方公里。該景區(qū)歷史悠久,為桃源洞風景區(qū)的起源。早在唐代就有頭陀僧結草訪廬居于此,現(xiàn)還保存頭陀墓,五代后晉天福年間 (公元940年) 建有栟櫚寺,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建有栟櫚書院。其自然景觀上大灘十里,東南行,忽望見溪右溪石突兀,既而直逼而下,則突兀者轉為參差,為崩削。俱盤互壁立,為峰為巖,為屏為柱,次第而見。引徐霞客贊嘆。修竹灣靜謐幽雅、古風猶存;葛里則山峰峻峭、巖壁巍峨;栟櫚潭碧波浩渺,山光水色,是人們攀巖探險,追尋生態(tài),訪古問今的好去……[詳細]
全部永安市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