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蓮街驛道(龍馬潭區(qū))寶蓮街始建于宋元時期,當時人們叫她土漕口,是瀘州下走重慶、上行成都的必經之道。歷史上,寶蓮街為州官迎送朝廷官員的官道。且知,這條官道的形成得益于明清時瀘州水運的興旺、商貿的繁榮,以及朝廷改民運川鹽為官運的舉錯。于是,鹽船擠滿了小市上碼頭、中碼頭、王爺廟和水淹土地。這條青石板老街易名為寶蓮街已是明萬歷年間(神宗朱翊鈞公元1572年登基,時年10歲,公元1620年去位,年號“萬歷”)之事了。寶蓮街全長一公里。保護范圍:寶蓮街全長共810米。占地范圍向東、西兩側外延5米,向北外延……[詳細] |
白鹿上 書-院就是一座法式的天主教堂,位于白鹿鎮(zhèn)外大概幾公里處,門口的報領書院在地震的時候已被毀掉,目前為止已經在災后重建重新又矗立起來了,書院規(guī)模還是相當龐大。在書院門口有一棵金絲楠樹,據(jù)本地人講年歲很高了,推薦一條小徑上山,就在金絲楠樹的背后,有一條小徑上山,或許走不到5分鐘吧,站在山道上能夠俯視到書院的全景,比較適宜照相,也能夠看到書院宏偉的白墻像城堡一樣。自駕的朋友要留意哦,一定不要把車開到書院的草地那里,交警設置有電子眼的哈,把車停在-的小型停車場就可以了。保護范圍:以現(xiàn)圍墻為界。建設……[詳細] |
毗盧洞位于安岳縣城東南的石羊鎮(zhèn)赤云片區(qū)油坪村塔子山上,距縣城45公里。安岳至大足的公路橫穿塔子山腳。這里,山巒疊翠,巖石峭立,毗盧洞就鑿在這些磊磊秀石之中。毗盧洞其實是毗盧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觀音堂的總稱,現(xiàn)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題記32處。觀音堂內雕刻的那尊“水月觀音”,又稱“紫竹觀音”,因背倚紫竹林而得名。其容貌溫雅、神態(tài)倜儻,有很濃的世俗風味,是全國罕見的石刻藝術珍品。這一造像被人們稱為美神,成為安岳石刻的代表。這樣姿勢的佛像,只在山西平遙縣以彩塑聞名全國的雙林寺看到過,在那里叫自在……[詳細] |
公興茶號舊址位于雅安市滎經縣嚴道鎮(zhèn)民主路187號。海撥高程765.7m,經度102°5028.3,緯度29°4739.8。建筑面積1025平方米,占地面積2026平方米。傳統(tǒng)四合院圍合,三進院落,一、二進院修建于明代晚期,三進院及別院修建于清代早期。滎經姜家制茶歷史悠久,姜家在明朝中期從樂山洪雅遷居滎經后,以“華興號”“公興號”(后改為“裕興號”,意為“裕國興家”)招牌與康藏做茶馬生意,創(chuàng)立了享譽康藏的“仁真杜吉”品牌。公興茶號也成了“裕興號”邊茶的主要生產基地。四合院中的天井就是曬茶的曬壩,天……[詳細] |
資中縣重龍山位于城東北一里處,有明代所建永慶寺等古殿宇及隋唐刻摩崖造像達160龕,1648尊,大都保存完好。造像旁還有許多自唐以來的名人題記題詞。永慶寺現(xiàn)有藏品1700余件,包括蘇東坡,黃庭堅等名人的書法碑及袁牧,曾國藩,張大千的書畫。以黃庭堅的《幽蘭賦》碑最為名貴,是稀世珍品。2019年10月7日,重龍山摩崖造像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東南至上山石梯道,西南至重龍山圍墻,北至石廠和古北巖上路道外沿線,東北至君子泉巖頂路道外沿線、-祠基腳外沿線。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詳細] |
棒托寺坐落在阿壩州壤塘縣茸木達鄉(xiāng)則曲河畔,距縣城32公里。棒托寺藏語意為“草壩上的寺廟”,顧名思義寺廟周圍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古剎經幡獵獵,香客絡繹不絕。寺廟背靠瞻巴拉山,面對象山和大渡河支流則曲河。眺望象山伸出長鼻暢飲則曲渡河水,把河流彎曲成“U”字形,妙不可言。瞻巴拉山像一尊-塑像巍然屹立,著名的佛教密宗修行圣地密咒修行洞、仙人洞、格薩爾修行洞、喜瓦拉傳承修行洞,吉祥八寶物、轉王七寶分布其中。傳說公元前4世紀印度的一位圣人跋山涉水來到這里修行成佛。棒托寺始建于元代,占地面積10229.4平方……[詳細] |
貢院,又稱作“考棚”,是科舉時代仕子應試的考場,閬中同成都一樣,是全國興辦學校最早的地方,人才輩出,文風熾盛,這里的貢院被稱為川北道貢院。清-棚在城內學道街、清嘉靖年間重建、原由山門、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組成,F(xiàn)存有卷棚式廊道,縱橫共長50多米,廊道兩旁的木欄上帶有飛仙椅。左右有兩排考室,各室相隔,飾以雕花。至今保護較好,是全國僅存的兩處考棚之一。清-棚,是川北道貢院的俗稱?婆e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試選拔文武-后備人才的一鐘制度。明清時,閬中代行四川臨時省會10年,在這里共舉行……[詳細] |
玉壘關又名“其盤關”,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qū)管理局內,城區(qū)西玉壘山虎頭崖上,唐貞觀初年為防止吐蕃入侵而建。唐大中十年(856),鎮(zhèn)靜軍守將白敏中帥蜀時主持重建。現(xiàn)存建筑為明代所建(關樓為近代重建),面積為660平方米。上層建筑為抬梁式木架結構,歇山頂,翹檐,青瓦屋面,為條石和泥漿砌成;下層建筑全為條石筑成。關門聯(lián)書 “玉壘峙雄關,山色平分江左右;金川流遠派,水光清繞岸東西”。這里危崖壁立,下臨岷江,地勢十分險要,溝通川西平原與川西北高原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松茂古道由此處通過。歷……[詳細] |
四川省內最大的保存完好發(fā)古戰(zhàn)場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綿陽市北川縣開坪鄉(xiāng)。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修建。堡分上、中、下三城,順山勢而建,地勢險要,截斷了古代西北羌、-南入川西壩子、東進成都平原的必經之路,為兵家必爭之地。文物古跡眾多,現(xiàn)存指揮臺、營房、哨所等遺跡。保護范圍:以古城墻四方外側向外延伸50米。建設控制地帶:上城址:上至高城址山頂,下至小園河,左至以古城墻外側延伸100米,右至以古城墻外側延伸100米。中城址:上至銀鳳山,左至以古城墻外側延伸100米。下城址:下至銀鳳山,右至以……[詳細] |
龍護舍利塔龍護舍利塔又名孝泉舍利塔,位于孝泉鎮(zhèn)三孝園內,始建于漢代,隋大業(yè)初僅存塔基,元順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安西府人趙文德發(fā)愿修塔,修至七層終止,其第趙文禮續(xù)修六層,于至正十三年告竣。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481年)僧寶印改置琉璃寶頂,故又稱“龍護舍利琉璃寶塔”,該塔建于兩層臺座之上,為密檐式四方磚塔,外形十三層,高37米,塔檐四角掛有銅鈴,塔內有盤旋階梯可登至十一層,清乾隆、嘉慶、民國年間均作過大型維修,塔前存有清代建成的藏經樓一幢。孝泉舍利塔是四川省現(xiàn)存唯一的一座元代磚塔,它是研究……[詳細] |
成都市望江樓位于成都市望江樓公園內,望江樓公園位于成都市東門外九眼橋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積176.5畝,園內岸柳石欄,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主要建筑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云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而先后在此建起來的。民國時辟為望江樓公園,成為市內著名的風景點。最能引發(fā)人們游興的是品種繁多的萬竿幽篁修竹,因此,享有竹的公園、錦城竹園的別稱。現(xiàn)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望江樓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詳細] |
甘洛清溪峽古道(甘洛縣)清溪峽古道,地處甘洛縣坪壩鄉(xiāng)境內,南北走向,全長5公里,因唐代川西節(jié)度使韋皋為通好南詔在峽內設置清溪關而成為境內名勝。峽內植被茂盛、水流淙淙,古廟宇遺址、古兵站遺址、石橋、馬道、雙獅眼、飛觀音、斷頭崖、關公試刀石等景觀以及兩側6座3000米以上的險峰,讓人充分感受到自然和歷史文化的雙重神奇。靈關古道清溪峽段是國內僅存的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路程最長、馬蹄印最深的古代青石板路。保護范圍:南至雙石包,北至遺址北側橫巖子,遺址占地范圍向東、西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詳細] |
敘永清涼洞摩崖造像座落在馬嶺鎮(zhèn)平青村,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長50米,寬四五米,距地表1米的天然半環(huán)形洞窟紅砂石質崖壁上。從東向西共42龕,均為拱形龕,橫向排列。42龕內有222尊造像,29-31號為主龕,3尊座式佛像,龕高2.5米、寬1.55米、深0.4米;佛像高1.3米,肩寬0.6米。17號為最小龕,高0.1米、寬0.07米;均為深浮雕。洞下方有山門,坐北向南。山門墻高6米,長9.3米,寬0.7米。門高1.95米,寬1.15米。摩崖造像群開鑿年代久遠,規(guī)模宏大,雕刻精美,線條流暢,造型生動,為川南……[詳細] |
十二橋遺址是十二橋文化的中心聚落遺址,為商代至西周(公元前1700-前771年)建筑遺址,十二橋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fā)現(xiàn)有保存較完好的商代大型宮殿式木結構建筑和小型干欄式木結構建筑群等遺跡,在商、西周地層0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以及卜甲、銅器。以十二橋遺址為中心的十二橋文化是四川地區(qū)繼三星堆文化之后,古蜀文明發(fā)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商代木結構建筑遺跡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古代蜀地的建筑形制、建筑風格、營造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是對中國建筑史的重要補充。保護范圍:現(xiàn)保存遺址占地……[詳細] |
艾葉古鎮(zhèn),川鹽東運水路碼頭起點站,巴鹽西運的陸路啟運地,為富榮鹽場西端井鹽生產第一重鎮(zhèn),也是茶馬古道的一部分。自貢鹽船沿旭水河入釜溪、沱江而下長江,艾葉灘是起點站,作為鹽運水道上的第一碼頭,在古代承擔岸上繁重的鹽運及附屬產業(yè)的裝載任務,碼頭上連艾葉橫街子,下接艾葉灘壩及沱灣,整體結構為“之”字形,壩成月亮形狀。此外,艾葉灘有一處長達50米的船艚,寬約1.5米左右,以人工鑿出,僅容一條船通過,據(jù)介紹,船艚用于豐水期行船,“有時候需要鹽工拉船。”在自貢市鹽業(yè)歷史專家宋良曦看來,艾葉灘屬于“活的歷史文……[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