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運城市 > 新絳縣旅游

新絳縣旅游景點介紹

  絳州鐘樓位于新絳縣城居園池社區(qū)內,貢院巷西端衙坡上。坐北向南,樓院南北長45米、東西寬17.33米,占地面積780平方米,據《新絳縣志》載,創(chuàng)建于宋乾德元年(963),元至元十三年(1294)、明弘治元年(1488)、萬歷三十八年(1610)及清代均有修葺,1979、1994年又作重修,F存梁架為明代遺構。樓體邊長為9……[詳細]
  龍興寺位于新絳縣城北街頂端的高崖上。當你從縣城南關下車,涉過那座人工搭成的小浮橋,或者坐車從浮橋上游的汾河大橋通過,一踏上熱鬧非凡的新絳縣城的街頭,縱目遠眺,首先迎入眼簾的,便是聳立在巍巍高垣上的龍興古寺。龍興寺據記載,該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觀。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稱龍興寺。當時,寺……[詳細]
  龍香關帝廟龍香關帝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民國地址:新絳縣店頭鄉(xiāng)龍香村創(chuàng)建于宋,后歷代予以重修。現僅存戲臺、獻殿、正殿,正殿為元代遺構。余皆清代所建。廟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中軸線上依次有戲臺、獻殿、正殿。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懸山式屋頂,四鋪作單下昂斗栱,補間僅施一朵斗栱,殿內用減柱法,梁架結構為四椽栿通檐用三柱,用……[詳細]
  喬溝頭玉皇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新絳縣澤掌鎮(zhèn)喬溝頭村創(chuàng)建于唐,金元時期、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修,F存大殿、舞臺、馬王殿、獻殿等建筑。大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與大殿相對的連三舞臺(中舞臺己拆除),為明代遺構,后臺留有清光緒時演出題記。馬王殿內東西墻留有清代壁畫17平方米![詳細]
  壽圣寺大殿時代:元地址:新絳縣澤掌鎮(zhèn)北蘇村宋建隆二年(961年)創(chuàng)建,后歷代均有修葺,F僅存元代大殿。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建筑面積250平方米。檐下斗栱四鋪作單下昂,補間斗栱一朵。殿內使用減柱造,后槽施大內額一根,梁架結構為六椽栿對前乳栿通檐用三柱。三椽栿與四椽栿上皆施彩繪。2019年10月7日,新絳壽……[詳細]
  凈梵寺大殿凈梵寺大殿(第四批省保)時代:元地址:新絳縣澤掌鎮(zhèn)澤掌村創(chuàng)建于宋嘉祐八年(1063年),后歷代均有修葺,F僅存元代大殿。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建筑面積235平方米。斗栱五鋪作雙下昂,殿內使用減柱造,施大內額,梁架結構為六椽栿通達前后檐,元代特征顯著。……[詳細]
  馬莊遺址馬莊遺址(第三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新絳縣西南約15公里的馬莊村南位于峨眉嶺北側,地勢南部略高,是較為平坦的坡地,西側有南北向大斷溝與稷山相鄰,北近汾河,F存面積約30萬平方米。1995年發(fā)現,發(fā)現的文化遺存、遺跡有灰坑、窖穴等。采集遺物以陶器為主,紅陶居多,灰陶次之。紋飾除大量素面外,還有弦紋、線紋和彩陶……[詳細]
  西尉遺址西尉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新絳縣橫橋鄉(xiāng)西尉村南250米地處臨汾盆地的西部邊緣,屬于汾河南岸臺地。1954年調查,1996年復查,未發(fā)掘。斷崖上暴露有大量灰坑遺跡,遺物有罐、碗、盆、壺等,多為泥質紅陶、夾砂灰陶及部分彩陶片,紋飾為繩紋、籃紋。并有石斧、石犁、石鋤等生產工具。是一處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存,……[詳細]
  在山西新絳縣城內龍興寺。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觀。碑在觀內,故名。宋太祖寓此,改名龍興宮,后因僧人占居,又改龍興寺。碑文書法廳古,行筆精絕,以大篆著名!渡接医鹗媛浴分^,道人祈求刻碑,關門閉目,-三日,開門了望,仙鶴雙雙起舞,碑文宛然刻成。碑高2.26米,寬1.03米,厚21厘米。碑文刻于唐總章三年(公元670年),高……[詳細]
  又名普代寺。在山西新絳縣城西北20公里光馬村西側。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重修于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金大定明昌間重建,元至正五年(1355年)局部重葺,明、清兩代又予補修,現存主要建筑有法藏閣、垛樓、釋迦殿、后大殿、兩廂配殿等。法藏閣三層,金代創(chuàng)修,元代重葺,依土崖建造,寬三間,歇山頂,設勾欄平座,形制壯麗,結構精巧![詳細]
  會冒煙的奇塔—龍興塔,位于新絳縣城北街頂端的高崖上。當你從縣城南關下車,涉過那座人工搭成的小浮橋,或者坐車從浮橋上游的汾河大橋通過,一踏上熱鬧非凡的新絳縣城的街頭,縱目遠眺龍興塔的騰煙。漸近新絳,在臥牛式的縣城,第一眼就可以看到龍興塔,它居于縣城置高點,又高聳挺拔,顯得十分顯眼,它仿佛向你招手致意,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詳細]
  文廟,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新絳縣城內四府街。占地面積一萬零六百七拾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待考。據廟內存宋人集刻晉右軍將軍王羲之書碑《重修夫子廟碑記》記載,推斷文廟至遲為宋代所建,以后元、明、清屢經增修,是一處很有特色的古建筑群,F存建筑中軸線依次為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殿、西廂房數間等。其明倫堂、尊經閣、樹齡數百……[詳細]
  絳州大堂,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新絳縣城的新絳中學園內,是絳州州府的主體建筑。始建于唐代,為歷代州府理事之所,唐太宗李世民曾命張士貴在此設帳募軍,所以又名“帥正堂”!把θ寿F從軍”等故事也源于此。張士貴(公元585—657年),字武安,河南盧氏人。善騎射,臂力過人。隋朝末年隋煬帝橫政暴斂,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各……[詳細]
  絳州三樓系指鐘樓、鼓樓、樂樓。位于新絳縣城西部高垣之上。明清時州府縣城多有市樓,俗稱鼓樓,唯絳州三樓并峙,南北鼎形排列,鐘樓在南,樂樓在東,鼓樓偏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樓據碑記創(chuàng)建于元至正年間,明清均有重修,F存木結構為明代遺構。因年久失修,1994年進行搶救性翻修并彩繪,現面貌已煥然一新。鼓樓筑在七星坡頂端西側……[詳細]
  稷益廟,俗稱陽王廟。在山西新絳縣城西南20公里陽王村。是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廟堂。伯益又稱伯醫(yī),相傳為大禹之臣,佐禹治水有功;稷植百谷,傳為谷神,后稷始教民稼穡于此,故建廟祀之。稷益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重修東岳稷益廟碑》記載:“陽王之墟者,東岳稷益廟也。罔知肇自何代,元至元重修。正殿……[詳細]
  福勝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新絳縣澤掌鎮(zhèn)光村北。據寺內所存“尚書禮部牒”記載,該寺為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太宗李世民敕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賜名“福勝院”,宋、元兩代曾予補葺,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498年)又加以重修。整個寺院建筑錯落有致,高低參差,座北向南,中軸線有山門、天王殿、彌陀殿、……[詳細]
  白臺寺,(第六批國保)。位于新絳縣城西北20公里的光馬村西南。寺院建在雨水沖刷的溝壑的中間臺地上,寺院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重修;金世宗完顏雍、章宗完顏璟大定、明昌年間(公元1161——1190年)亦有重修;元、明、清皆有補修,F存主要建筑有法藏閣、東西耳殿、釋迦殿、后大殿及西廂房等。法藏閣,亦名三……[詳細]
  護國善慶寺,位于新絳縣城關鎮(zhèn)西關村南堡沿土崖之上。系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奉敕始建,清康熙年間重修。據傳,五臺山佛派流源,虔敬文殊菩薩,儒人眾多,供演佛事。原寺觀廣闊,寺址近25畝,另有田產30畝。寺院自南而北,拾級而上。山門前有影壁。建有南北佛殿,南殿左右建有鐘鼓二樓及東西廂房,東塑關帝,西塑……[詳細]
  喬家花園,位于縣城內仁義巷內,系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喬家花園面積較大,現僅留一四合院建筑。該院坐北向南,有石刻楹聯。南邊正中辟門,四面建筑俱為上下兩層,硬山頂。北房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插廊,西北、西南角均連一小院。據北房梁記載板載:為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創(chuàng)建![詳細]
  泉掌關帝廟位于新絳縣泉掌鎮(zhèn)泉掌村中心西鄰泉掌村委會。坐北向南,東西長19.6米,南北寬21米,占地面積412平方米,F存正殿,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殿內梁脊板及石刻記載,明弘治八年(1495年)、弘治十年(1497年)、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五年(1740年)均有修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