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運城市 > 新絳縣旅游

新絳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絳守居園池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縣城內(nèi)西側(cè)高地之上,面積14640平方米,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的隋代州府園林。園池始建于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由當(dāng)時的內(nèi)軍將軍臨汾縣令梁軌修建,他還體察民情,見百姓飲水困難,莊稼干旱,于是從城北30里處的鼓堆泉,導(dǎo)水開渠灌田,引余波貫牙城,蓄為池沼。園林內(nèi)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園西南為虎豹門,進門入園下臺階二十九級直達洄蓮?fù),亭正方形,半陸半水,綠柳成蔭,仲夏下池中荷花盛開,為園林“夏景”。洄蓮?fù)の饕缐Χㄓ邪胪,左右有花墻,兩旁古柏翠竹,奇花異草,為園林“冬景”。洄蓮?fù)|北方有一上山,系當(dāng)時挖洄蓮?fù)に赝练剿e,山上山下植有槐、柏、楊柳等。再往東是……[詳細]
  天主教新絳縣圣安道主教座堂亦稱“新絳總堂”, 位于新絳縣城北街頂端的高崖上,是天主教運城教區(qū)主教府所在地,管轄運城、臨汾等二十三個市縣的教務(wù)工作,有教友18000余人。新絳是山西省最早傳入天主教的地方,公元1620年(明朝萬歷四十八年),意大利神甫艾儒略來到絳州,建立山西省第一座天主教堂。1936年,羅馬教廷冊立絳州為宗座監(jiān)牧區(qū),定新絳為主教(府)座堂。隸屬荷蘭方濟會傳教區(qū),奉天主教圣人安多尼為教區(qū)及座堂主保,任荷蘭籍方濟會士孔昭明為監(jiān)牧主教。成立建有修道院、修女院、保赤會、養(yǎng)老院、首善醫(yī)院、安道學(xué)校及公教進行會。主教府占地60多畝,房產(chǎn)200多間。1937年孔主教母親為紀念兒子榮晉監(jiān)牧主教,……[詳細]
  蘇陽稷王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運城市新絳縣陽王鎮(zhèn)蘇陽村蘇陽稷王廟坐北向南,一進院落布局,東西寬32.6米,南北長50米,占地面積1630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保存不完整,現(xiàn)僅存正殿及東西配殿。正殿又叫后稷殿,東西配殿分別設(shè)為武圣殿、慈恩宮。后稷殿為元代遺構(gòu),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當(dāng)心間梁架為“三椽栿對后搭牽,用三柱”,次間梁架為“平梁對前后剳牽,前后用四柱”。當(dāng)心間辟門,前言鋪作共7朵,柱頭、補間各一,形制均為五鋪作雙下昂,出卷云耍頭。廟內(nèi)有千年古槐1株,開出花朵呈五種顏色,人稱“五色槐”,枝葉繁茂,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詳細]
  馬莊遺址馬莊遺址(第三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新絳縣西南約15公里的馬莊村南位于峨眉嶺北側(cè),地勢南部略高,是較為平坦的坡地,西側(cè)有南北向大斷溝與稷山相鄰,北近汾河,F(xiàn)存面積約30萬平方米。1995年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的文化遺存、遺跡有灰坑、窖穴等。采集遺物以陶器為主,紅陶居多,灰陶次之。紋飾除大量素面外,還有弦紋、線紋和彩陶。彩陶多為黑彩,有少數(shù)用白彩套邊;y有圓點、弧線、三角、垂幢、流星索等。主要器型有缽、盆、碗、甗、罐、尖底瓶、釜、灶等![詳細]
  西尉遺址西尉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新絳縣橫橋鄉(xiāng)西尉村南250米地處臨汾盆地的西部邊緣,屬于汾河南岸臺地。1954年調(diào)查,1996年復(fù)查,未發(fā)掘。斷崖上暴露有大量灰坑遺跡,遺物有罐、碗、盆、壺等,多為泥質(zhì)紅陶、夾砂灰陶及部分彩陶片,紋飾為繩紋、籃紋。并有石斧、石犁、石鋤等生產(chǎn)工具。是一處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存,遺址保存較完整。……[詳細]
  凈梵寺大殿凈梵寺大殿(第四批省保)時代:元地址:新絳縣澤掌鎮(zhèn)澤掌村創(chuàng)建于宋嘉祐八年(1063年),后歷代均有修葺。現(xiàn)僅存元代大殿。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建筑面積235平方米。斗栱五鋪作雙下昂,殿內(nèi)使用減柱造,施大內(nèi)額,梁架結(jié)構(gòu)為六椽栿通達前后檐,元代特征顯著![詳細]
  光村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新絳縣城西北約5公里處的光村北約100米處北依呂梁山南部,東望汾河,屬臨汾盆地邊緣地帶的山前緩平坡地。地形北高南低,面積約50萬平方米,50年代發(fā)現(xiàn),1993年和1994年進行了較詳細的調(diào)查。遺存以仰韶文化為主并涵蓋了仰韶早期至廟底溝文化、西王村上層文化和西王村二期文化。其文化特征,以陶器為主。陶器主要有紅陶、灰陶,器型以素面為主,彩陶次之;y有圓點、勾葉弧線、三角等,圖案在其中期時十分繁縟華麗,并以黑色為主且用白色勾邊。其它紋飾有弦紋、附加堆紋和蕊紋等,而后者之蕊紋逐漸增多。器型以缽、碗、盆、尖底瓶(壺)、斂口甕、侈口鼓腹罐、夾砂罐等為主要組合。廟底……[詳細]
  東蔡村公所位于運城市新絳縣澤掌鎮(zhèn)東蔡村,年代為1924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該所是研究晉南地區(qū)近代村公所建制及村民自治的重要實物例證。時代:民國十三年(1924)地址:新絳縣澤掌鎮(zhèn)東蔡村保護范圍:東自東圍墻外皮向東6米,南自大門前檐臺明向南65米,西自東蔡村西圍墻外皮向西2米,北至北圍墻外皮。建設(shè)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圈起,向東延伸115米,向南延伸20米,向西延伸70米,向北延伸100米。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東蔡村公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益成紡紗廠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光緒二十年(1894)、民國地址:運城市新絳縣城西南橋西村南部大益成紡紗廠坐南朝北,東西寬168米,南北長280米,占地面積4.7萬余平方米。清光緒二十年(1894)初,山西布政使胡聘之募銀籌辦“絳州紡紗廠”,后因財力不足和政局變化使之夭折。1926年初新絳人李通重新成立了“大益成紡織公司”,到天津怡和洋行購回20多年前從英國進口的全套紡紗設(shè)備和動力鍋爐,發(fā)電機等器材。修復(fù)了100間鋸齒形廠房,加蓋了鍋爐房、機電樓、機修車間、庫房等建筑。該廠橫跨三個世紀,經(jīng)歷了絳州紡紗廠、新絳工藝公司、新絳大益成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日軍管理三十三廠、新絳三林紡織廠、晉南紡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