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qū) > 山南市旅游

山南市旅游景點介紹

普莫雍錯
  “普莫”在藏語里意為“小姑娘”,“雍措”意為像碧玉一樣的湖泊。普莫雍措是喜馬拉雅山脈間的一個咸水湖,傳說曾被蓮花生大師所加持。•”普莫雍錯“意為像少女一樣的清澈湖泊,湖四周被雪山環(huán)繞,十分美麗。景點介紹普莫雍錯是喜馬拉雅山脈間的一個咸水湖,地處浪卡子縣羊卓雍錯南面,海拔5010米。湖泊為東西走向,面積290.0平方千米,湖岸線長94.0千米,為藏南最高的大湖。湖中東北部有3個石質(zhì)小島,湖濱水草較豐茂,周圍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和連綿的雪山,置身其中,有人間天堂之美感。關(guān)于普莫雍措還有一段動人的愛情傳說:一位仙女受觀世音菩薩指示,下凡等待對她有恩的放牧人。仙女苦苦等了半世紀,但放牧人還是沒有出現(xiàn)。待她絕望的返回天庭時,突然聽見一陣憂傷的歌聲,放牧人出現(xiàn)了,仙女便轉(zhuǎn)身返回人間,兩人從此過上……[詳細]
西藏瓊結(jié)瓊果國家濕地公園
  西藏瓊結(jié)瓊果國家濕地公園(試點)位于西藏自治區(qū)瓊結(jié)縣,總面積1302.71公頃.……[詳細]
山南烈士陵園
  山南烈士陵園始建于1956年,1965年遷于澤當鎮(zhèn)現(xiàn)址,1966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陵園占地面積55000平方米,是西藏烈士陵園中規(guī)模最大,資料最完整的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1989年8月被國務(wù)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被自治區(qū)宣傳部命名為全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列為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12月被確定為“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之一;2010年4月28日被中紀委授予“第一批全國廉政教育基地”榮譽稱號。陵園由烈士事跡瞻仰區(qū)、風景觀賞區(qū)、紀念碑廣場、墓群區(qū)四個部分組成。陵園大門有朱德委員長題“烈士陵園”四個大字,紀念館有鄧小平總書記題:“烈士紀念館”館名,墓區(qū)照壁上有西藏軍區(qū)司令員張國華題“浩氣長存”四個大字。陵園內(nèi)有南北兩座紀念館……[詳細]
104、唐古拉山脈
唐古拉山脈
  唐古拉山脈兩側(cè)山麓平原海拔4,600至4,800公尺,因而相對高差僅為1,300至1,500公尺。雪線海拔5,400至5,500公尺。山峰上發(fā)育有小型冰川。為長江、瀾滄江、怒江等大河的源地。氣溫低,年平均氣溫零下4.4度,有多年凍土分布,凍土厚度70至88公尺。青藏公路經(jīng)此。植被以高寒草原為主,混生有墊狀植物。地理位置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東北部與青海省邊境處,東段為西藏與青海的界山,東南部延伸接橫斷山脈的云嶺和怒山。唐古拉山是長江和怒江的分水嶺,在國內(nèi)的知名度非常高。它與喀拉昆侖山脈相連,在蒙語中意為“雄鷹飛不過去的高山”。唐古拉山西段為藏北內(nèi)陸水系與外流水系的分水嶺,東段則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嶺。怒江、瀾滄江和長江都發(fā)源于唐古拉山南北兩麓。在拉薩以北100公里處,屹立著舉世聞名的念青唐古拉……[詳細]
康松�?�
  康松�?治挥谖鞑卦铱h桑耶鄉(xiāng)桑耶寺南約1.5公里處�?邓缮?质峭罗澠粘嗨傻沦澋囊晃煌蹂凑丈R聻踝未蟮畹氖綐有藿ǖ�。由此可知康松�?謩�(chuàng)建于八世紀晚期,比桑耶寺稍晚一些。在本世紀初,曾進行過一次較全面的維修�?邓缮?质且蛔鴸|向西、建筑規(guī)模僅次于桑耶烏孜大殿的建筑,總占地為4000平方米,主殿居中,共四層,高18米,周圍是兩層樓的僧舍形成的大院,大院四面各設(shè)一門,西門為正門。西門寬2.2米,高2.3米,門內(nèi)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廊,門廊共十二根方柱。康松�?值顑�(nèi),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其結(jié)構(gòu)簡單輕巧,具有一定的漢式建筑風格,但在柱頭等局部卻具有藏式建筑特點,如此藏漢結(jié)合的建筑風格,在西藏還不多見�?邓缮?质巧R滦藿ê�,贊普的四位王妃分別在桑耶寺四周所建的外四洲之一,是桑耶寺的……[詳細]
106、松卡石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松卡石塔
  位于山南市扎囊縣桑耶鎮(zhèn)松卡村,距離西-史上第一座寺廟桑耶寺9公里的雅魯藏布江邊,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均為整塊巨石雕刻而成的。據(jù)說這五座石塔是印度密宗高僧寂護主持雕刻的。這五座石塔自西向東第一座最大,為多邊形底座方塔,其他四座大小形狀均相同,在5座石塔附近有許多摩崖造像,其中以無量壽佛為主題。自西向東在第一座石塔下處有一無量壽佛像有橢圓形背光,在第二座石塔東面有一蓮花生造像,有橢圓形背光,在第四座塔東面有一處三尊相并的釋迦佛造像,都有圓形背光,三尊像服飾均為相同。松卡石塔位于西藏山南地區(qū)扎囊縣桑耶寺以西15公里的雅隆藏布江邊一座巖石山腳下,海拔3650米。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雕刻而成,通體白色,均為整塊巨石雕刻而成,高度均為2米左右,建筑年代不詳。據(jù)說這五座石塔是藏傳佛教最早的教派寧……[詳細]
107、桑耶風景區(qū) AAAA
桑耶風景區(qū)
  從姐德秀鎮(zhèn)沿公路順雅魯藏布江南岸繼續(xù)東行24公里,到達扎唐,這里是扎囊縣城所在地,海拔3556米。扎囊縣面積不大,只有0.2萬平方公里。是在西藏享有盛名的“氆氌之鄉(xiāng)”,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臺氆氌織機,年產(chǎn)氆氌30萬余米。境內(nèi)更有名聞遐邇的桑耶寺,還有敏珠林寺、青浦風景區(qū)、昔日貴族豪宅朗賽嶺莊園等,都值得一游。雅魯藏布江橫穿扎囊縣境,將全縣分為南北兩部分,其中江北地區(qū)已被辟為桑耶風景區(qū)。桑耶風景區(qū)包括地處雅魯藏布江以北的扎囊縣桑伊、松卡、阿扎三鄉(xiāng)境內(nèi)的多處人文自然景觀。主要有桑耶寺、哈布日山、聶瑪隆圣洞、青樸修行洞、扎羊宗溶洞等。前往該地區(qū)需渡雅魯藏布江,扎囊至澤當一線有松卡、娘果竹卡等古老渡口,以前大江南北只能靠牛皮船擺渡人畜,如今設(shè)有渡輪,可渡汽車,大為便捷。桑耶風景區(qū)屬高山谷地氣候區(qū),平均……[詳細]
108、窮果杰寺
窮果杰寺
  窮果杰寺也稱卻柯杰寺、瓊杰果寺。位于加查縣崔久鄉(xiāng)。當初的建筑僅是祖拉康(主殿)。高5層,經(jīng)堂58柱,并飾有金頂。至五世0-時,第悉桑杰嘉錯對該寺進行擴建,形成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建筑群。寺外立有“窮果杰寺志”碑,是三世0-時所立。在寺后山坡上的瑪尼石佛龕中,供有三世0-的腳印石;寺后門外的草地上,埋有一塊石板,極受香客崇拜,說是凝望此石可以看見使自己如愿的圖像。窮果杰寺地處前往圣湖的必經(jīng)之路,可供借宿。前往圣湖的游客一般在此住一宿,翌日清早上路,徒步或騎馬約4—5小時,即可到達聞名遐邇的圣湖拉姆拉錯�!�[詳細]
109、玉如寺
玉如寺
  玉如寺此寺位于曲松縣境內(nèi)香卡拉山北麓。依山崖而建,原為三層,下面兩層各通修行洞,可接納來寺修行僧;第三層為莫吉派創(chuàng)始人莫吉洛吉卓瑪?shù)男扌卸础,F(xiàn)存二層。樓前有一株古柏,傳說一印度高僧來朝拜時,將隨身攜帶的柏木拐杖插在該處,日后竟長成這棵蓊郁繁茂的大樹。朝拜的僧眾將經(jīng)幡、哈達掛滿枝頭�! � ……[詳細]
110、狐皮帽
狐皮帽
  狐皮帽藏族同胞戴狐皮帽由來已久。據(jù)傳,古代藏胞戴狐皮帽與今日的觀念截然不同。古代曾有過一條法律,誰在戰(zhàn)爭中臨陣脫逃而被抓獲者,令其戴上拖著尾巴的狐皮帽,讓他在大庭廣眾下亮相出丑,并接受同伴們的斥責。無疑,誰戴上狐皮帽,將是一種恥辱。17世紀左右,藏王廢除了這一條法律。然而戴狐皮帽防寒卻流傳下來了。如今,狐皮帽依然用整只狐皮加工制作,其頭尾、四腳均完整保留,并改進了做帽的工藝技術(shù)。幾乎每個藏胞都有一頂心愛的狐皮帽,他們頭戴狐皮帽,身騎高頭大馬,肩背五響叉子槍,腰攜金邊三龍碗,這是西藏山區(qū)藏胞一生不離的四件護身寶。狐皮帽不僅用于防寒,而且是藏胞頭上的一件美麗的裝飾品。藏胞戴上一頂狐皮帽,給人以粗獷英俊、威武雄壯之感�!�[詳細]
普莫雍措
  普莫雍措位于西藏山南市洛扎縣境內(nèi),湖面海拔5000米左右,是西藏南部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這里地廣人稀,水草豐茂,巨大的湖面被海拔六千米以上的群山環(huán)抱,氣勢磅礴,景色優(yōu)美。……[詳細]
112、桑頂寺
桑頂寺
  桑頂寺位于浪卡子縣浪卡子鎮(zhèn),地處羊卓雍湖畔一東西向山脈的南坡上。寺廟東南方向約200米處即為羊湖,距浪卡子縣數(shù)公里。坐北朝南,海拔4450米。桑頂寺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紀中葉,由噶舉派香巴噶舉支派創(chuàng)始人瓊波南交后輩傳人旬奴珠興建,為西藏現(xiàn)存的少數(shù)香巴噶舉寺院之一。桑頂寺是西藏唯一由女-主持的僧人寺廟。從第一世多杰帕姆-布頓·卻烈那杰到現(xiàn)在,共傳了十二代-,-為靈童轉(zhuǎn)世制度。周邊景點-桑頂寺位于羊卓雍錯湖西南一座險要陡峭的山頂上,屬藏傳佛教噶舉派香巴噶舉支派,是一座有300多年歷史的古老寺廟。據(jù)《宗教源流鏡史》記載,由香巴噶舉創(chuàng)始人瓊波南覺的四傳弟子克尊·旬所建;另一說為15世紀初由博東巴·喬列南杰(1375-1451)所建,為僧尼合住寺院,由西藏唯一的女-多吉帕姆住持,多吉帕姆(意譯為“金剛亥母……[詳細]
113、扎同寺
扎同寺
  扎同寺 扎同寺,在山南地區(qū)之錯那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東北、扎同鄉(xiāng)扎同村北隅。寺廟建在洛曲岸的高階地,海拔3700米。扎同寺,全稱“扎西通麥寺”,始建于1489年,創(chuàng)寺人為曲吉扎瓜-,至1959年共傳承九代,即:曲吉扎瓜-、袞欽·白瑪嘎布-、甲瓦·巴桑旺布-、米帕旺布-、赤烈辛達-、曲杰拉瓦-、晉美明久-、米崩·曲杰拉瓦-、丹增克洛-。屬主巴噶舉派寺廟。歷史上較為獨立,與不丹朱不拉嘎寺(勒布鄉(xiāng)西南)有一定聯(lián)系,這種關(guān)系保持到1959年。原有僧侶80~120人。1951年(-鐵馬年)大地震使寺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文革”中亦被毀,僅存杜康大殿幸免.扎同寺主體建筑位于圍墻內(nèi)中部偏南,由庭院、殿堂等組成。庭院面積約600平方米,為寺廟舉行重大宗教儀式或宗教節(jié)日跳神活動的場所。殿堂主要由門廊、杜康、佛……[詳細]
114、扎熱景區(qū)
扎熱景區(qū)
  扎熱景區(qū)位于山南地區(qū)隆子縣東南部,距隆子縣城220公里。扎熱景區(qū)主要為原始生態(tài)景區(qū),整個景區(qū)森林覆蓋,空氣濕潤,風景優(yōu)美,環(huán)境宜人。據(jù)說景區(qū)內(nèi)有108中樹木,108眼圣泉,108種名貴藥材,108座修行洞,歷來是善男信女,游人騷客向往的地方。景區(qū)內(nèi)還有6座(噶舉派)白教寺廟。這里平均海拔2000多米,山中云霧縈繞,云蒸霞蔚。有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清澈見底的涓涓溪流,成群嬉鬧的猴子、小熊貓、馬熊、野豬等,玉帶般的流泉飛瀑,還有那鬼斧神工的懸崖峭壁,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都將帶給您無限的遐思。這里豐富多樣的植物資源,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氧吧。難怪有人說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扎日景區(qū)內(nèi),不夠用的永遠是您的眼睛。峰回路轉(zhuǎn)之間不覺又是一景,特別是扎日神山,是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耆那教……[詳細]
115、覺拉寺
覺拉寺
  覺拉寺覺拉寺,在山南地區(qū)之錯那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東北、覺拉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南側(cè)約400米處的山坡上,海拔3800米。覺拉寺,全稱“覺拉土丹曲果爾列謝達吉林寺”。始建于1447年(明正統(tǒng)十二年),由甲央·丹增扎巴-(卡達鄉(xiāng)人)和游占赤列朗杰(博溪卡人)創(chuàng)建。信奉“博東噶舉”,其教派融合了寧瑪、薩迦、格魯?shù)扰傻慕塘x,流行于山南地區(qū)。寺規(guī)嚴格,禁止僧侶從事生產(chǎn),亦不準娶妻生子。下屬分寺有西吾寺、卡達寺和一座尼姑廟、一處修行洞。興盛時有僧侶106人,最少也在40人左右。其-轉(zhuǎn)世系統(tǒng)有三支:其一為甲央·丹增扎巴系統(tǒng),其傳承八代,分別為:甲央·丹增扎巴-、赤烈嘉措-、呂堅·熱布杰-、德里堅贊-、赤烈倫珠-、羅追班丹-、崔增嘉措-、阿旺晉美-;其二為游占赤烈朗杰系統(tǒng),共傳承八代,分別為:游占赤烈朗杰-、明珠·……[詳細]
116、查烏寺
查烏寺
  查烏寺 查烏寺,亦稱“扎果寺”。在山南地區(qū)隆子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以西、新巴鄉(xiāng)吞瑪村北面的沖積臺地上,距縣城約8公里。其南1000米處為隆子河,寺廟南側(cè)緊鄰?fù)ㄍh的公路海拔3910米。查烏寺是隆子地區(qū)歷史悠久的一座寺廟。早在“前弘期”間就有一位來自印度的僧人拉瓦布在此修行,并建有曲俄康;西藏“后弘期”時,該寺成為噶當派和希解派的宏化之處。由噶當派高僧博多瓦(1031~1105)的弟子涅·扎果瓦創(chuàng)建,史稱“涅·查烏寺”或“涅·扎果寺”。之后另一高僧約·瓊巴爾亦曾在此住錫;第五世0阿旺·羅桑嘉措時期(17世紀初),查烏寺在錯那巴-主持下改宗格魯派。此后,錯那巴轉(zhuǎn)世-曲覺巴又在該寺原建筑規(guī)模上新建了祖布拉康、貢康、卻熱等,由此形成新的建筑格局。曲覺巴之后還先后有五代-傳承轉(zhuǎn)世(即更堆嘉措、扎哇·崔真……[詳細]
117、卡定寺
卡定寺
  卡定寺卡定寺,在山南地區(qū)隆子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西北的俗坡鄉(xiāng)坡努村。寺廟建在澤當至錯公路西側(cè)(距公路150米),海拔4250米�?ǘㄋ率枪拍兀ń衤∽右粠В┮蛔鶜v史較為久遠的寺廟。在西藏佛教復(fù)興的“后弘期”時曾是一座噶當派寺廟,至15世紀宗喀巴進行宗教改革后又改宗格魯派,由吉絨布·多杰堅贊-主持當時的寺務(wù)。因為卡定寺曾先于其東南的促嘎爾曲地寺改宗格魯派,所以這一地區(qū)格魯派寺廟中便將卡定寺定為“主寺”(西寺),而仲嘎爾曲地寺則成為分寺(東寺),形成了涅地一支勢力強大的格魯派宗教力量。“文革”期間寺廟幸免于難,1983年重新開放,現(xiàn)有僧侶25人,轄有尼姑廟1座�?ǘㄋ陆ㄖ远趴荡蟮顬橹行�,北側(cè)有一座0神殿。杜康大殿是噶當派時期的建筑,后期曾對頂部橫梁進行過局部構(gòu)件替換修整,基本保持了原有形制。杜康……[詳細]
118、色切寺
色切寺
  色切寺色切寺,在山南地區(qū)隆子縣境仙,位于縣駐地以西、新巴鄉(xiāng)龍坪村南側(cè),距縣城5公里。寺廟建在一高臺地上,南臨陡坎,每拔3850米。色切寺始建年代約當佛教“前弘期”后期(約為9世紀后半葉),是隆子地區(qū)格魯派六大著名寺廟之一,由查烏寺統(tǒng)轄。現(xiàn)有僧侶十余人。色切寺面積為30000平方米(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米)。原建筑多為廢墟,僅存杜康大殿。色切寺歷史悠久,其始建年代約當佛教“前弘期”后期(約為9世紀后半葉),到“后弘期”時由強珍·多杰堅贊-重建,信奉寧瑪派;至第九世0-隆我多嘉措(1805~1815)時期,該寺改宗格魯派。由坎·覺切仁欽-主持寺務(wù),由此傳承六輩-(即坎·覺切仁欽、崔真旺杰、珠巴旺布、強巴·赤列朗杰、亞美、珠巴旺布、強巴·赤列朗杰、亞美·赤列朗杰、羅桑堅贊·丹邊旺久),直至……[詳細]
119、日當寺
日當寺
  日當寺日當寺,全稱“甲措日當寺”。在山南地區(qū)隆子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以西的日當鄉(xiāng)駐地。其北500米處即為隆子河(涅曲),海拔4000米。日當寺是隆子地區(qū)一座歷史悠久的寺廟。吐蕃時期為苯教寺廟,11世紀后由坎哲·日吾堅贊創(chuàng)建為噶當派寺廟,15世紀后又改為格魯派寺廟,先后有12代-轉(zhuǎn)世傳承,寺內(nèi)僧侶人數(shù)在一百人左右,至1959年民主改勒前尚有七十余人。轄有香達寺、貝寧拉康、思日拉康等分寺。日當寺主體建筑由杜康大殿、德吉拉康、日吾堅贊靈塔等組成,占地面積8400平方米(長120米、寬70米)。其建筑分布早、晚上兩期,早期建筑包括寺墻、杜康大殿、日吾堅贊靈塔等。寺墻:平面呈橢橢圓形,南北長而東西窄,墻體用土分層夯筑而成,高5米、厚1.3米,夯土內(nèi)夾有較多的沙礫。杜康大殿:由門廊有柱4根,面積約50平方……[詳細]
加里王府宮殿
  加里王府宮殿位于縣城南側(cè)的高臺地北緣,建筑群所在地屬下江鄉(xiāng),海拔3880米。宮殿現(xiàn)存建筑遺存根據(jù)其始建年代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建筑——舊宮“扎西群宗”中期建筑——新宮“甘丹拉孜”(亦稱拉加里頗章)晚期建筑——夏官一、舊宮“扎西群宗”該建筑位于新宮甘丹拉孜西側(cè)約180米處,位置稍低于新宮,占地范圍南北長100米,東西寬70米,總面積7000平方米。宮殿由石砌圍墻環(huán)繞,現(xiàn)僅存東、南墻體及西墻殘段。西墻殘長16米,殘高5——8米;東墻基本完整,走向有轉(zhuǎn)折,其內(nèi)墻尚存一段,內(nèi)、外墻分別長40、70米;南墻與南宮門相連,其西端已頹毀。宮墻所用石塊較規(guī)整,石塊同以黃泥漿為粘合劑,外壁修抹整齊,最高處15米。該建筑原在南、北兩面辟有門道,北門已完全坍頹不存,南門尚存遺跡。南門共有兩重,第一重設(shè)在宮墻外的東……[詳細]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