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宿遷市旅游

宿遷市旅游景點介紹

  泗陽縣鄭道口遺址東西長約800 米,南北寬約70 米,面積約5.6 萬平方米。遺址中發(fā)現(xiàn)水井3口,其中陶圈井一口,該井井口直徑0.65 米,深約4.5 米,磚砌井2 口,井口直徑0.5-0.65 米,深4 米左右,井內(nèi)遺物有陶罐,陶壺等器物殘片,遺址范圍內(nèi)發(fā)現(xiàn)墓葬15 座,均被挖毀�!�[詳細]
泗陽玄帝廟
  玄帝廟,山門東向。玄帝廟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10 米,進深8 米,廊寬1 米,檐高3.6 米。1937 年(民國二十六年)第十八代住持王氏昌瑞大師重建。民國版《泗陽縣志》記載,玄帝廟,清康熙十九年(1680),知縣萬謙建,屢經(jīng)修葺,廟貌依然。玄帝廟水井,在廟外西南角8 米,有雕刻紋飾石井圈,呈唐代水井的砌筑特征�!�[詳細]
  墓園方形,坐北朝南,四周有磚砌圍墻,園中間有一道東西磚墻將墓園分為前后兩部分,紀念碑、烈士墓均在后半部分。“洪澤湖斗爭烈士紀念碑”立于 1986 年,磚混結(jié)構(gòu),碑高10 米,寬2.2 米。墓地有墓90 余座(其中包括一些曾在這個地區(qū)工作戰(zhàn)斗過的老干部的墓葬)。這些烈士均犧牲于1946年10 月25 日,在洪澤湖與成子湖交匯處大臺口湖面上與國民黨反動武裝的戰(zhàn)斗中�!�[詳細]
264、瓦瓷灘遺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泗陽縣瓦瓷灘遺址為高阜地貌,遺址及其外延總面積約225 萬平方米,遺址高出地面2 米,文化層厚約3 米。地表采集標本有繩紋筒瓦、板瓦殘片,有繩紋罐、大缸,有灰陶罐、豆、盤、瓿等陶器殘片;有唐、宋、明、清時代的瓷器殘片。遺址內(nèi)出土過陶、瓷、銅、鐵、金、銀等質(zhì)地器物。出土錢幣有半兩錢、五銖錢,唐宋及其以后的通寶錢,遺址內(nèi)有水井4 面,分陶圈套榫和磚砌兩種類型。遺址西側(cè)有漢代土墩墓3 座�!�[詳細]
265、泗陽獾墩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泗陽縣獾墩遺址為一處微微隆起的小土墩,東西寬約20 米,南北長約150 米,面積約3000 平方米。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地表遺物豐富,采集到鬲、鼎、罐、印紋硬陶等陶器殘片,以及雙孔石刀,頂上置銎的鐵斧,碳化的稻粒、眾多的獸骨等。今地表采集有鬲、鼎、繩紋罐等陶器殘片。據(jù)采集標本特征分析,獾墩遺址屬西周文化遺存。其成因有經(jīng)搬運擾亂的表現(xiàn)�!�[詳細]
淩城遺址
  泗陽縣淩城遺址是秦代陵縣和西漢時期諸侯王泗水國的都城遺址。面積約25萬平方米。遺址北部隆起,一側(cè)有水溝,斷面可見文化層的堆積與分布,文化層厚約3米,地表采集標本有繩紋板瓦、筒瓦、大缸、罐、泥質(zhì)灰陶壺、豆、缽、盤等器物殘片。遺址南部,吳莊東首出土有五銖錢、半兩錢、瓦當、石礎(chǔ)等。……[詳細]
267、花井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花井,位于泗陽縣南劉集鄉(xiāng)花井村,舊屬查陳村,因附近多嵇姓,故當?shù)氐孛^去俗稱“花井嵇”。該井有圓形石井欄,為火山石。井身上小下闊,深約10 米,井底向上約2 米由白色巖石構(gòu)筑,其上為平磚圈砌,打撈落物時,有唐、宋時代遺物。……[詳細]
268、樊炎墓
  墓為砂石水泥結(jié)構(gòu),墩形錐狀,墓前有石碑,其孫輩立于2000 年5 月,碑陽刻樊炎之墓,碑陰刻軍國完人及生平事跡200 余字,碑石質(zhì)差,碑文漫患不清。樊炎(1887-1916),泗陽縣王集鎮(zhèn)前圩村袁莊人,辛亥革命時期獻身民主革命的志士,1911 年參加武昌起義;民國三年(1914)升一等參謀官。民國五年(1916),奉孫中山令,隨韓恢(亦為辛亥革命時期民主革命志士)征兵淮北,被清提督蔣雁行殺害�!�[詳細]
  該古墓葬沒有封土堆,稱“陳大墳”,也稱“大墩子”,原有封土后被夷平。墓葬南側(cè)挖溝時發(fā)現(xiàn)有三塊石碑,其中一塊被當?shù)剞r(nóng)民運回家,另兩塊仍在地下。據(jù)調(diào)查,墓主安徽鳳陽人,卒于清乾隆九年(1744)。出土石碑為“陳公西墓碑”,記載“史陳二姓”一起買墓地的情況�!�[詳細]
270、界湖遺址
  遺址位于古黃河南岸,湖洼地貌,面積約20 萬平方米。地表采集有繩紋筒瓦、板瓦、瓦當殘片,有罐、壺、豆、盤、瓿等陶器殘片,有花紋磚。……[詳細]
  大墩子漢墓系土墩墓,漫坡狀隆起地貌,農(nóng)民耕種時,可見到夯土遺跡,墩東北坡腳處曾被農(nóng)民挖掘出一座坍毀的磚室墓,墓區(qū)內(nèi)可采集到漢代的陶器殘片和碎磚。……[詳細]
  漫坡狀土墩墓,墩上植有樹木,葬有多座現(xiàn)代墓葬。宿淮公路的修建,其南坡被損,立有高速公路護欄設(shè)施。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墓冢高大,立于麥田中,今舊貌不復存在�!�[詳細]
  三座墓葬成三角形,基中一座在路北側(cè),無封土。第二座在水泥路南側(cè)路邊,局部以水泥砂漿覆蓋。兩墓相距約4 米。第3 座墓在第二座墓西南約10 米,無封土。20 世紀90 年代,第二座墓中的女性棺室被盜。該地居民尹良驥介紹,三座墓葬分別為其高祖尹耕云、尹耕云父親尹漣、尹耕云祖父的墓葬。尹耕云墓原在泗陽縣眾興鎮(zhèn)來安社區(qū)陳祠堂村,20 世紀50 年代因水利建設(shè),尹氏后人將墓遷至今址。原墓前有石墓表,龜趺座(赑屃),后被運至泗陽縣圖書館院內(nèi)�!�[詳細]
  泗陽縣王屋基遺址,湖灘地貌,南北長300 米,東西寬200 米,面積約6萬平方米。成子湖大堤南北穿過遺址,遺址中心部分在大堤東岸,文化層厚約2 米,地表采集標本有鼎、鬲、豆、罐等陶器殘片,以夾砂紅陶為主,紋飾有粗、細繩紋,地表遺物與蛤蜊相雜,內(nèi)有紅燒土粒。2006 年,遺址西部出土有西周晚期銅鼎。……[詳細]
  泗陽縣老鸛汀遺址面積約100 萬平方米,平原地貌。遺址中心部位在王碼村王碼小學東側(cè),文化遺物在地表0.5-1.5 米以下。據(jù)調(diào)查,出土遺物有磚、瓦殘塊,石磨,鐵香爐,房屋的木構(gòu)件、鴟吻等。莊東河從遺址上東流折向南流。河邊流水沖刷,可見磚、瓦、瓷器殘塊(片)。遺址西部莊東河河床上有清順治十五年(1658)立張奎夫婦墓石碑。據(jù)碑刻,張奎,山東青州府諸城縣人,妻魏氏、徐氏�!�[詳細]
莊灘節(jié)制閘
  全閘12 孔,凈寬42 米,底板高程7.5 米,最大泄水量800 秒立方米。該建筑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泗陽縣內(nèi)設(shè)計建設(shè)的第一座閘。后因水利建設(shè)形勢的變化,六塘河由原省際行洪道變?yōu)榭h際、且以縣內(nèi)為主的雨道;此外,亦因建筑設(shè)計不夠準確,因此,1977年該閘北首興建越河工程后,閘廢止不用。……[詳細]
  奶奶廟漢墓位于該地古黃河月堤的北內(nèi)側(cè),其先為大型土墩墓,后被利用筑入古黃河月堤。古墓北坡有一東西長約9 米寬約4 米的深水塘,長年不枯。該墓曾被挖掘過,下為一大型券頂磚室墓。該墓所在地村莊前,曾被挖掘過多座小型漢代花紋磚墓�!�[詳細]
  賈家墩漢墓現(xiàn)為一不規(guī)則圓形水塘。其先為土墩,后被利用筑入黃河月堤。1981 年組織發(fā)掘,發(fā)掘墓葬的位置在古黃河月堤的外坡,為豎穴土坑木槨墓,保存完好,二槨三棺,出土文物70 余件。其后,農(nóng)民取土,在已發(fā)掘墓葬北側(cè)又見墓葬遺跡,尚未作清理發(fā)掘�!�[詳細]
  東西并列墓冢二座,兩墓相距約500 米,一名蔣墩子,一名張大墳。兩墓前原有石香爐、石象生等,今已不存�!�[詳細]
  泗陽縣翟嘴遺址由多處形狀不規(guī)則的土墩組成,土墩呈漫坡狀,顯現(xiàn)在農(nóng)田中,其中有名字的3 個(翟嘴頭、張宅子、李宅子),無名字的2 個。地表上文化遺物與蛤蜊相雜,采集有罐、鼎、鬲、豆等陶器殘片,多為夾砂紅陶,泥質(zhì)灰陶。在翟嘴頭采集有漢代花紋磚。每處土墩上均可采集到瓷器殘片。據(jù)采集標本特征分析,遺址屬西周時期,迄至唐宋時代�!�[詳細]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