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泰安市 > 東平縣旅游

東平縣旅游景點介紹

  無鹽故城位于東平街道無鹽村南。西周、春秋時為宿國地,戰(zhàn)國時置無鹽邑;秦至北魏為無鹽縣治。歷史上這里養(yǎng)育了著名的女政治家鐘離春,而著名的漢代戰(zhàn)爭“無鹽大捷”也發(fā)生在此地。故城遺址南北長350米,東西寬300米。鐘離春是齊國無鹽邑人,相貌丑陋,但她素有大志,胸有良謀。當時趙國入侵齊國,而齊國朝政腐敗,國勢日漸衰退,鐘離春看……[詳細]
  須昌故城須昌為商周至宋時故城。唐代稱鄆州,后唐稱須城,位于東平縣的西部。金山東南,土山以東,埠子村舊址以西,F(xiàn)位于東平湖中,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商代,須昌曾為東平境內(nèi)須句國的國都,秦時置須昌縣屬薛郡。西漢屬東郡,東漢屬東平國。西晉,東平國都由壽張遷至須昌,改東平國為東平郡。南北朝北齊時,廢東平郡,須昌縣移治宿城。隋開皇十……[詳細]
  東平國故城位于東平街道宿城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城址大體呈長方形,東西長1600米,南北寬1300米。城址的西北角、東南角和東北角還有殘存的漢代城墻。特別是西北角的城墻,高度在3米以上,東西長180米,寬15米,現(xiàn)夯土層、柱洞十分明顯,為研究漢代城池建筑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城址內(nèi)殘磚碎瓦和石質(zhì)、陶質(zhì)建筑構件隨處可見![詳細]
  千年古城—州城位于東平湖畔,始建于宋咸平三年(1000年)。時因黃河決口,水淹鄆州城(今東平埠子坡),知州姚鉉奉旨移建于今址。這里地處古濟水、汶水和運河交匯的地區(qū),是歷史上南北水路的咽喉,北通燕趙、南控江淮,風物繁華,商賈云集。宋、金先后為鄆州、東平府及須城縣城,元為東平路城,明清為東平州城,民國至1982年為東平縣城……[詳細]
  龍山書院始建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3年),址在府治東三十公里處龍山。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東平知州普爾泰重修書院,并將書院移建于州城牌坊街路西馬公祠舊址。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又移建于書院街路北(今東平一中校址),規(guī)模宏敞,有講堂、齋室、伙房、宿舍、辦公房、藏書閣等房舍百余間。光緒二年(1876年),又在書……[詳細]
  舊縣三村遺址位于舊縣鄉(xiāng)舊縣三村東南的霸王墓周圍?h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為山坡臺形地,長80米,寬150米。土質(zhì)為粘土、沖積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從南面東西向大山水溝沖刷斷面上觀察,文化層厚約6米,南部被山水沖刷比較嚴重,暴露物十分豐富,其中有:蚌片,少量甕罐殘片和其它陶片。東側(cè)有一土建民房,墻壁上布滿許多蚌片和陶片![詳細]
  屯村鋪遺址位于舊縣鄉(xiāng)屯村鋪村東北1.5公里、洪頂山之間的東風水庫內(nèi)。其范圍東西長500米,南北寬50至200米不等,基本為呈扇形的臺地?h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三面環(huán)山,長年經(jīng)受山水沖刷,遺留文化層很少,暴露物十分豐富,大部分都被沖到西大壩內(nèi)。特別是當時東風水庫及攔水大壩的修筑,對遺址占壓,破壞較為嚴重,因而使遺址面積……[詳細]
  朱橋遺址位于老湖鎮(zhèn)朱橋村東側(cè)。整個遺址座落在土坡崗上,為一高出四周的臺形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60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考古隊曾對該遺址進行過發(fā)掘,確定為商周時期的村落遺址(1961年《考古》雜志第二期)。該遺址由于靠近村莊,村民整地建房對其破壞比較嚴重,文化層已暴露出地面,其范圍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詳細]
  丁塢遺址位于大羊鎮(zhèn)丁塢村西北處,是東平縣比較重要的一處古文化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面積約2.4萬平方米,屬山坡臺形地。從斷面觀察,文化堆積厚約1米-2.5米。土灰褐色,內(nèi)包含有紅燒土塊。從文化層內(nèi)的包含物看,上層為龍山文化層,下層為大汶口文化層。地表露出物主要有夾沙紅陶鬲足、夾沙灰陶甕罐殘片和灰黑陶罐殘片等。從撿……[詳細]
  大宋不夜城夜回東京夢華,古城一眼萬年說到古風街區(qū),誰不喜歡山東的大宋不夜城。這里每一磚一瓦都透露著宋朝的風雅氣息,雕梁畫棟間,仿佛能聽見歷史的低語。身著古裝,輕撫古琴,定格一張古典美人的照片,讓人一眼千年,夢回宋朝的煙雨江南。白天的東平大宋不夜城,褪去了夜晚的璀璨燈火,卻在日光下展現(xiàn)出另一番溫婉古樸的風貌。不夜城內(nèi)還有……[詳細]
  東平縣泉靈農(nóng)場位于泰安市東平縣梯門鄉(xiāng),背靠靈泉寺,面朝神鷺山,這里三面環(huán)山,平原與山坡緊緊相連,依山而建的泉靈農(nóng)場根據(jù)地勢發(fā)展獨具特色的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農(nóng)場占地面積1000余畝,櫻桃種植面積約800畝,櫻桃主要品種以紅燈、薩米脫、早大果為主,種植果樹有15000多棵,山羊、生豬養(yǎng)殖面積200余畝,山羊主要以波爾山羊為主……[詳細]
  棘梁山景區(qū)位于東平縣戴廟鎮(zhèn)司里山村,西靠黃河,東臨八百里水泊遺存流域——東平湖,北臨銀山鎮(zhèn),南與水泊梁山毗鄰,國道220貫穿全村,交通便利。棘梁山又名司里山曾是水滸英雄好漢晁蓋、吳用、三阮等兄弟第一次聚義的根據(jù)地,山上水滸遺跡眾多,有探海石、火并王倫的大山峪、七星演武場、聚義廳、宋江樓、宋江馬道、糧倉、義軍棋桿窩、義軍……[詳細]
  千年宋城景區(qū)位于東平縣州城街道辦事處駐地,原址是始建于公元1000年的古代東平城,景區(qū)主要有宋城墻、城門,東平石刻博物館、萬里故居展覽館紅色教育基地,魯西南最大的明代建筑清真寺,宋代梁氏父子狀元牌坊等一系列名勝古跡。景區(qū)類型:主題街區(qū)古城古鎮(zhèn)城墻地址:泰安市東平縣西南部營業(yè)時間:全天游覽時間:大約3小時價格描述:綜合門……[詳細]
  昆山又名“困山”、“昆侖山”,傳說周穆王狩獵至此,曾為寇所困,苦無水,馬刨地得泉,故而山曰“困山”,泉曰“馬跑泉”。隋末唐初,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曾在山上建有古老山寨。水滸英雄阮氏三兄弟和太平天國軍都在此留有活動遺跡。昆山景區(qū)是山東省“水滸之旅”旅游帶和東平湖風景名勝區(qū)格局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昆侖山景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自然風光……[詳細]
  東平戴廟閘位于戴廟鎮(zhèn)戴廟村南,為220國道必經(jīng)橋梁。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清光緒五年《東平州志》載:“戴家廟閘,在州西40里,安山閘北30里,明景泰五年建,西鄰安山湖,舊有進水二口,曰安濟,曰私溝”。為運河上的重要漕閘之一,其作用是調(diào)節(jié)運河水流,控制漕船荷載,保障運河的暢通。原橋?qū)?米,1973年修建220國道……[詳細]
  東平安山閘位于商老莊鄉(xiāng)東平湖南堤北側(cè)、潘孟于村南,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清光緒五年《東平州志》載:“安山閘,在州西12里,靳家口閘北30里,明成化十八年建,西鄰安山湖”。為運河上的重要漕閘之一,其作用是調(diào)節(jié)運河水流,控制漕船荷載,保障運河的暢通。20世紀七八十年代增修該橋時在原橋基礎上將橋面增高加寬成為石橋![詳細]
  前山西屯大隊部位于東平縣梯門鎮(zhèn),年代為1975年。2013年10月10日,前山西屯大隊部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常莊古民居建筑群坐落于接山鎮(zhèn)金馬山南面,古民居以梯形依山勢而建,向東西方向延伸。常莊現(xiàn)存?zhèn)鹘y(tǒng)建筑共30戶500余間。村落三面有護城河與古寨墻環(huán)繞,如今依昔可見,傳統(tǒng)古建筑占村莊建筑總面積的比例為50%,基本保存了清代中晚期的建筑風格,堪稱“魯西第一民居群”。2010年10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啊[詳細]
  銀山石刻位于東平縣銀山鎮(zhèn),年代為北朝、宋、清。2015年6月23日,銀山石刻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蓆橋是一座聯(lián)拱石橋,位于山東省東平縣接山鎮(zhèn)蓆橋村村南的匯河故道上,因傳說宋真宗過橋時以草席鋪墊而得名。清光緒年間的《東平州志》稱蓆橋的始建于宋代。公元1008年,宋真宗東封泰山經(jīng)過此處,據(jù)傳宋真宗經(jīng)過此橋時以草席鋪墊,蓆橋因此得名。金代大定年間、明嘉靖年間蓆橋曾獲重修。1921年、1934年蓆橋曾兩次被維修。20世紀5……[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