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旅游

無錫市十大祠堂

華孝子祠
  華孝子祠位于無錫市錫惠公園內(nèi)的古惠山寺內(nèi)側,匯東晉無錫孝子華寶。南齊建元三年(481),齊高帝賜華寶故宅孝子額,載《南齊書》。唐時建專祠,內(nèi)塑童髻長須華寶像。該祠屢有廢興,現(xiàn)建筑始于明,成于清,保存基本完整。祠東向,門前立四面牌坊,俗稱無頂亭,單間、正方形,木石結構,藻飾精美,系華氏宗族族表忠孝節(jié)義及科第的紀念建筑物,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祠門牌坊式。廡殿頂、置竹葉瑪瑙地盤陀石。過架有溯源橋的承澤池,西娩有八角形石砌黿池,池壁南北各裝飾石蠣首,吐納二泉水,故又名雙龍池。池西為主建筑享堂,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落架翻修,仍保持明代風格;三間八架、歇山頂、楠木結構,但方柱及柱基均為石質,裝飾色樸典雅。其內(nèi)壁嵌明清碑刻35方,大部分為1984年復制。1983年11月21日,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宜興盧忠肅公祠
  忠肅祠,在宜興市宜城鎮(zhèn)東珠巷東端,是為祭祀明末兵部尚書、抗清名將盧象升而建。1985年1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盧象升(1600—1639),字建斗,號九臺,宜興茗嶺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大名知府、按察使、右僉都御史、左僉都御史、兵部侍郎兼湖廣巡撫、兵部左侍郎、兵部尚書等職,三賜尚方寶劍。象升雖文士,但善騎射,嫻戰(zhàn)略,能治軍。將兵平叛,屢立戰(zhàn)功,任內(nèi)力主抗清,反對議和。崇禎十一年農(nóng)歷十二月十二日在與清兵交戰(zhàn)中,犧牲于河北巨鹿蒿水橋。崇禎十二年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賜祭葬,世襲錦衣衛(wèi)千戶。南明福王時追贈忠烈。忠肅祠原稱盧公祠,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欽賜盧象升忠肅,乃稱忠肅祠。清咸豐四年(1854)遭兵燹,清同治九年(1870)邑紳及盧象升后裔募資重建。忠肅祠原有建筑面北座南,北瀕長橋河,南接東珠巷,共有建筑二進20余間,占地約1000多平方米。祠前臨河為一片青石鋪砌的小廣場。第一進堂屋正中上方懸“近古一人”匾額,……[詳細]
3、忠肅祠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忠肅祠
  忠肅祠,在宜興市宜城鎮(zhèn)東珠巷東端,是為祭祀明末兵部尚書、抗清名將盧象升而建。1985年1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盧象升(1600—1639),字建斗,號九臺,宜興茗嶺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大名知府、按察使、右僉都御史、左僉都御史、兵部侍郎兼湖廣巡撫、兵部左侍郎、兵部尚書等職,三賜尚方寶劍。象升雖文士,但善騎射,嫻戰(zhàn)略,能治軍。將兵平叛,屢立戰(zhàn)功,任內(nèi)力主抗清,反對議和。崇禎十一年農(nóng)歷十二月十二日在與清兵交戰(zhàn)中,犧牲于河北巨鹿蒿水橋。崇禎十二年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賜祭葬,世襲錦衣衛(wèi)千戶。南明福王時追贈忠烈。忠肅祠原稱盧公祠,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欽賜盧象升忠肅,乃稱忠肅祠。清咸豐四年(1854)遭兵燹,清同治九年(1870)邑紳及盧象升后裔募資重建。忠肅祠原有建筑面北座南,北瀕長橋河,南接東珠巷,共有建筑二進20余間,占地約1000多平方米。祠前臨河為一片青石鋪砌的小廣場。第一進堂屋正中上方懸“近古一人”匾額,……[詳細]
張渚張公祠
  張公祠,在張渚鎮(zhèn)西街(工農(nóng)街68號),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張公祠原為宋張完宅第,后改為張公祠堂。張大年(?)名完,字安國,張渚北門人。北宋元豐八年(1085)進士,曾任朝奉大夫、湖北黃州通判等職。南宋建炎年間,抗金名將岳飛曾多次駐兵宜興。建炎四年(1130)岳飛駐常州,應宜興縣令錢湛之邀引兵宜興平巨盜郭吉,館張大年家,有《過張溪贈張完》絕句:無心買酒謁青春,對鏡空嗟白發(fā)新;ㄏ律倌陸ξ,垂垂羸馬訪高人。張完韻答:相逢相別不計春,眼前非舊亦非新,聲求色相皆虛妄,莫認無疑是昔人。并勒石立碑,稱唱和詩碑,后碑毀,現(xiàn)存刻石為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刻。建炎四年五月,岳飛率兵一舉收復建康(今南京)。六月十五日回師張渚休整。張完在宅中設宴祝捷,岳飛乘興在其大廳屏風上揮毫:“近中原板蕩,金賊長驅,如入無人之境,將帥無能,不及長城之壯。余發(fā)憤河朔,起自相臺,總發(fā)從軍,小大歷二百余戰(zhàn),雖未及遠涉荒夷,討蕩巢穴,亦且快國仇萬一。今又提一壘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舉收……[詳細]
洑溪徐氏宗祠
  洑溪徐氏宗祠又稱徐大宗祠,是明代首輔徐溥的家族祠堂,位于宜興宜城街道溪隱路200號。徐溥,字時用,號謙齋,宜興溪隱村人,8歲入私塾,明景泰五年(1454)廷試一甲第2名,授翰林院編修,天順、成化、弘治年間,歷任國史總裁、禮部右侍郎、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弘治五年(1492)官至首輔,弘治十一年(1498)進華蓋殿大學士,后以目疾乞歸,卒后贈太師,謚文靖。在徐大宗祠的第三進正廳,存放著徐溥的畫像,據(jù)了解這幅畫像的年份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以前。這幅畫像是我們整個徐大宗祠的鎮(zhèn)館之寶,它是由徐氏的嫡系子孫捐贈給我們宜興文管會,在去年。首先它是明代的朝服的畫像,穿著大裝朝服,這個朝服就是我們所說的蟒袍,重要的一點他都有配飾佩玉。整座徐氏宗祠坐北朝南,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原有建筑五進,后僅存二、三進。第二進面闊17米,進深6.8米,硬山頂,陽山石圓柱,其梁與枋上均有彩繪,但已模糊不清。二三進間天井進深14.8米。第三進為正廳,因梁柱為楠木,又稱楠木花廳。面闊17米,進深9.6米,歇山頂,其梁……[詳細]
徐大宗祠楠木廳
  徐大宗祠,在宜興市宜城鎮(zhèn)溪隱村,是明代徐溥的家族祠堂,1995年4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徐溥(1428-1499),字時用,號謙齋,宜城鎮(zhèn)溪隱村人,8歲入私塾,明景泰五年(1454)廷試一甲第2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天順、成化、弘治年間,歷任國史總裁、禮部右侍郎、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弘治五年(1492)官至首輔,弘治十一年(1498)進華蓋殿大學士,后以目疾乞歸,卒后贈太師,謚文靖,著有《謙齋文集》四卷,《文靖疏稿》二卷。徐大宗祠座北朝南,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原有建筑五進,現(xiàn)僅存二、三兩進,通面寬17.65米,進深33.17米。第二進面寬3間17.65米,進深8架11.05米,硬山頂,陽山石圓柱,其梁與枋上均有彩繪,但已模糊不清。第三進為正廳,因梁柱為楠木,又稱楠木花廳,面闊三間17.65米,進深8架14.80米。歇山頂,其梁架結構保持了明代始建時的原貌。廳內(nèi)梁柱枋椽上均有彩繪,有纏枝花卉、包袱錦、云鶴等圖案,色澤依舊鮮艷。徐大宗祠現(xiàn)存兩進廳堂,典雅大方……[詳細]
宜興邵氏宗祠
  邵氏宗祠,位于宜興市和橋鎮(zhèn)閘口村。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邵氏宗祠,建于清代,現(xiàn)存建筑共三進,通面闊9間23.60米,進深41.20米。第一、三兩進改建較多,僅第二進保存較好。一、二進之間天井進深8.3米。第二進面闊7間18.70米,進深8架9.40米,有雕花梁。二、三進之間天井進深7.80米。邵氏宗祠,曾為中共太滆地委駐地(1940-1943)。1940年3月,中共太滆工委在閘口成立,9月,太滆工委改為太滆中心縣委,1941年11月,太滆中心縣委改建為太滆特委。1942年5月,太滆特委改建為太滆地委。太湖行動委員會(1940年3月),錫宜武三縣行政委員會(1941年8月)、錫宜武人民抗日義勇軍總隊(1940年9月)、新四軍獨立二團(1940年10月)、新四軍十六旅(1941年4月)均在此成立,F(xiàn)邵氏宗祠為村敬老院。……[詳細]
蕩口三公祠
  三公祠坐落在鵝湖鎮(zhèn)南新橋邊,由明翰林院侍讀學士華察為紀念蘇淞巡按、監(jiān)察御史孫慎,督糧蘇淞、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翁大立以及無錫知縣王其勤三人丈量土地、清厘田賦、造福一方的功德,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始建,占地面積252平方米,建筑面積108平方米。三公祠中有思泉亭、學海書院、望月樓以及遺愛堂、致齋所、衍慶道院。思泉亭筒瓦攥尖頂,承以四根圓角方柱,亭內(nèi)古井一口,名為思泉井。亭旁墻上嵌有《思泉亭記》碑刻一塊。祠屋一進,三間七架,兩側分置明代大學士王世貞、清代狀元顧皋等所撰石刻碑記共八塊。庭院內(nèi)西側墻上嵌有步弓石一塊,“步弓”刻于三塊疊置的黃石條上,形狀近似于現(xiàn)代的圓規(guī),兩足通高92厘米,肩寬53.5厘米,兩足長107厘米,兩足間距171厘米,這是當年為丈量土地而制的標準工具,全國罕見,文物價值極高。2006年,三公祠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錢武肅王祠
  錢武肅王祠又稱錢王祠,位于惠山橫直街交匯處,南鄰寄暢園、北傍惠山寺,原是吳越王錢謬(852-932年)遷錫裔孫為祭祀先祖錢武肅王所建的宗祠。祠堂為五開間三進,大天井內(nèi)有東西兩廂。在清咸豐年間,因遭到太平天國戰(zhàn)爭的破壞,錢氏后裔于清同治11年(1872年)重修,一塊“重修新安鄉(xiāng)錢武肅王祠堂碑記”還鑲在墻上。觀察整座古建筑,依舊是清式原樣,石礎、圓柱,最令人注目的是沿墻角一排整齊的金山石條勒腳,共分三層,每一層排列是兩長夾一短,十分有規(guī)律。墻上還有原來的鐵釘,用以鞏固墻體![詳細]
宜興潘氏宗祠
  潘氏宗祠,位于丁蜀鎮(zhèn)蜀山村東坡書院西側。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潘氏宗祠建筑坐北朝南(南偏東5°),為典型的民國建筑,共三進,通面闊5間17米。第一進前天井進深1.80米,第一進進深8.10米,正房面寬3.70米,一二進間天井進深5.40米,第二進進深8.50米,二三進間天井進深3.30米,第三進為兩層樓房,進深7.40米。潘氏家族中潘稚亮為東南大學知名教授,潘序倫則是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中國現(xiàn)代會計之父。據(jù)族人介紹,當時兩人均過問祠堂的建筑,祠堂位置東鄰東坡書院,西靠蜀山老街,在蜀山風景區(qū)保護范圍內(nèi)。目前,第三進房屋損毀嚴重,已是危房。一、二兩進房屋改建較多![詳細]


全部無錫市景點>>>

全部無錫市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