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無錫博物院AAAA ![]() 無錫博物院成立于2007年10月15日,由原無錫博物館、無錫革命陳列館和無錫科普館“三館合一”組建而成,位于無錫城市客廳——太湖廣場,建筑面積71000平方米,建設規(guī)模居全國同類城市之首,是無錫市目前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整個建筑采用現代化全鋼架結構,造型厚重,兼具吳地的水文化靈性,體現了“水光石色”的設計理念,是無錫的標志性建筑。根據“全國一流,江蘇領先、無錫標志”的建設目標,我院遵循了“以人為本,觀眾至上”的設計理念,統(tǒng)一布局,形成“文博歷史、科技之光、影視教育、專題特色”四大板塊,23個常設展覽,并建成了目前全國唯一陳列徐悲鴻真跡的徐悲鴻紀念館分館和全國最大的展示集成電路的科普體驗館,……[詳細] |
![]() | 錢鐘書故居位于無錫市新街巷30號、32號,系錢鐘書祖父錢福烔籌建于1923年,錢鐘書叔父錢孫卿續(xù)建于1926年,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第一期修復工程主要是新街巷30號,該戶建筑面積504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平房二進,每進面闊七間;中有天井,天井兩側各有側廂一間;東有備弄,弄底另有廚房,餐室,柴屋數間,后有花園。續(xù)建的房屋就在花園內的西北角,有二層樓房四間,附屬平房數間,其中東首一間樓房稱“還續(xù)書樓”,樓后有平房一間,獨成小院,稱“梅花書屋”,其磚雕門額完好。續(xù)建部分后來另辟一門進出,即今新街巷32號。整個新街巷30號屬傳統(tǒng)的江南庭院式民居,但與一般的民居有所不同的是,前后二進平面布局并不是呈傳……[詳細] |
![]() | 張聞天舊居位于無錫市湯巷45號,是一幢建于上世紀30年代的仿西班牙式紅色小樓,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平方米。庭院內植有龍柏、石榴、芭蕉等花木。樓前塑有張聞天漢白玉半身塑像,主樓大門上方懸掛著薄一波題寫的“張聞天舊居”匾額。樓內設有“張聞天生平圖片展”,分“探索革命道路;在黨中央負總責,支持毛澤東正確路線;耕耘在東北的土地上;在新中國外交戰(zhàn)線上;堅持真理,奮斗終身”五個部分,陳列著張聞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留下的珍貴歷史照片、實物200多幅(件)。同時按原貌恢復了張聞天臥室兼書房,張聞天在這里增補、定稿了最后一篇關于探索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的光輝文獻《無產階級-下的政……[詳細] |
![]() | 徐悲鴻故居位于宜興市屺亭街道屺亭橋塘河西側,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因河道拓寬,徐悲鴻故居被拆除�,F在的故居是1994年屺亭橋鎮(zhèn)政府通過民間集資按原樣復建的。故居座西向東,面向運河。大門的右側掛有“宜興徐悲鴻故居”豎匾。整座故居面闊三間二進,江南普通民居風格的二層矮樓。主房門上方掛悲鴻夫人廖靜文書寫的“悲鴻故居”匾額。兩側墻上分別掛著宜興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無錫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兩塊銅牌。正廳上方掛著一塊周恩來題寫的匾額“悲鴻故居”,字跡蒼勁凝重,飽含深情。下面擺放著徐悲鴻的半身雕像,墻壁上掛的是徐悲鴻生平事跡介紹。左側一間屋前半間墻壁上掛的是廖靜文和她的兒孫們歷次參加紀念徐悲鴻活動的照片。后……[詳細] |
![]() | 無錫市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3年,座落于惠山北麓紅光村嚴家棚(現惠錢路45號),占地面積103畝。陵園綠化覆蓋率達72%,全園共有各類樹木15萬棵(枝)。陵園內的大門廣場、紀念塔、烈士墓區(qū)、烈士紀念碑亭及烈士事跡陳列館等構成了陵園烈士紀念建筑群,園內共安息著200多位英烈的忠魂。烈士陵園在被列為第三批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后,又獲得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等榮譽,并成為江南大學素質教育基地、無錫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無錫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期間,市領導及機關、學校、部隊、企事業(yè)單位等社會各界人士都要來園祭掃革命先烈。景區(qū)地址……[詳細] |
![]() | 0江陰一大會址紀念館位于周莊鎮(zhèn)何家莊耿家住基。1928年1月,0江陰縣第一次代表會議在此召開,選舉產生新的江陰縣委領導機構。始建于1927年,2007年,進行全面修繕,并建成0江陰一大會址紀念館,展出圖片85幅、實物9件、影印文件21件、文字說明1.15萬字,內容涉及0江陰一大會議的基本情況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0江陰縣領導機構的演變。紀念館還通過實物和油畫再現0江陰一大會議召開時的場景�!�[詳細] |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