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城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城篇

歸德府古城墻
  歸德古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我國古代一些城市大多是有城墻的,沒有城墻是不能算作城的。能讓古人下大力氣建得城墻的地方,其地理位置就必然十分重要。睢陽城這一片土地,從商朝到現(xiàn)在的睢陽古城,是沿著中國歷史的泥濘一路走來的。數(shù)千年來,歷史上筑起了那么多的古城墻,就連所謂的七朝古都九朝古都的城墻,都被時間的巨手平蕩的蹤跡全無,而商丘市睢陽區(qū)的歸德府古城墻卻有幸走過了490多年歲月的歷史,如今它的城郭、內(nèi)城、護城河保存基本完好,氣勢肅穆雄偉。現(xiàn)存古城墻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為古城堡式建筑,城池外圓內(nèi)方,形似銅錢。磚城墻周長3.6公里,城門為拱卷門。東門曰賓陽,西門曰垤澤,南門曰拱陽,北門曰拱辰。城…[詳細]
三亞宋城旅游區(qū)
  三亞宋城旅游區(qū)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樂園,這里擁有可以體驗到豐富水上玩樂項目的三亞宋城浪浪浪水公園,還有包含眾多絢麗多彩冰雕的三亞宋城冰雪世界,更有趣味盎然的三亞宋城彩色動物園。當讓,這里的三亞千古情景區(qū)也是不可錯過的,在那里收獲一場視聽盛宴。三亞宋城浪浪浪水公園內(nèi)的游樂項目非常豐富,有歡樂水寨、山澗穿越、叢林漂流、鴛鴦滑道等數(shù)十種大型游樂設(shè)備,其中最刺激的項目當屬大喇叭了,玩之前還要稱體重,必須保證同玩隊友的體重總和不超過規(guī)定,否則就與這個充滿著尖叫聲的項目無緣了。體驗過室外的水上項目后,再進入三亞宋城冰雪世界,就真的能體會到什么叫做-兩重天。這里除了除了各種精美的冰雕,還設(shè)有滑冰、滑雪等運動項目…[詳細]
漢陰古城墻
  漢陰古城墻古代每座城池都有城墻,本不足為奇,但歷經(jīng)劫難,飽歷戰(zhàn)事,一任風雨的剝蝕,能安然無恙地保存至今,仍能使我們一睹昔日“金城湯池”原貌的,卻為數(shù)不多,因而就物以稀為貴了。漢陰城墻是陜南秦巴山區(qū)建筑最早,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座,所以就彌足珍貴了。漢陰古城垣平面呈方斗形,舊時四城門高聳,氣勢恢宏,古樸雄渾,使人們有一種信賴感、安全感。我總愛在漢陰古城墻腳下溜跶,它似乎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漢陰古城墻,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6),初為土城,開四門,設(shè)箭樓。成化二十二年(1486),城易磚石。弘治九年(1496),擴大城區(qū),延伸周長,四面拓寬四尺。正德七年(1512),城墻加高加厚,內(nèi)外加砌磚石。嘉靖…[詳細]
德州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轄區(qū)南部,舊州城南部偏西,與舊州署隔道平列(現(xiàn)三八西路與解放北大道交接處西北角,國貿(mào)大廈建設(shè)處),占地面積1公頌,建于1411年(明永樂九年)。1935年《德縣志》載:“城煌廟在喧嘩角西,明永樂九年知州何源建。” 城隍廟內(nèi)沿中軸線自南向北為山門3間,上懸黑底金字“城隍廟”匾額l塊。門內(nèi)左右各有兩尊高2米許、戴氈帽,穿號衣、持黑紅棍、貌似皂吏的泥塑彩繪站像。山門對面是1座磚砌影壁。進山門有坐南面北磚木結(jié)構(gòu)兩層戲樓1座,東西寬10米,南北7米。上層臺柱上鑲透雕檐板,底層中間有通道,通道兩側(cè)有泥塑彩繪馬童與高頭駱馬。穿過戲樓通道有八角碑亭1座。碑亭兩側(cè)各有5間通間廂房,內(nèi)有似三班六役…[詳細]
薩其城址
  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楊泡滿族鄉(xiāng)楊木林子村南約1.5公里,琿春河下游三角形沖積平原東北邊緣的南山上。城南約1公里有琿春河支流無名川自東向西流過,西北約3公里為琿春河。地理坐標:北緯42°53′50,東經(jīng)130°31′45,高程約387米。2013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20年代,魏聲和即對城址進行了調(diào)查。1972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健才先生對城址進行了調(diào)查,依據(jù)調(diào)查成果發(fā)表了《琿春渤海古城考》,提出薩其城為渤海時期城址。1983、2008年,配合吉林省第二次、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對薩其城進行了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和著錄。城址依起伏的山脊構(gòu)筑城垣,平面呈不規(guī)則形,周長…[詳細]
浮梁古城
  浮梁古城位于景德鎮(zhèn)市郊,距離景德鎮(zhèn)市區(qū)8公里。建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諸朝,是歷代浮梁縣治之所在。全城布局形似八卦,城墻全長20余里,高1.6丈,寬丈許。景德鎮(zhèn)歷史上一直隸屬于浮梁縣管轄,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嘆“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充分體現(xiàn)了浮梁古城瓷茶文化源遠流長。顏真卿、柳宗元、王安石、蘇軾、黃庭堅、佛印、范仲淹、楊萬里等歷代文人墨客都曾為浮梁的山水與文化而折腰。浮梁古城內(nèi)有全國唯一的五品古縣衙和宋代佛塔——紅塔;有氣勢宏偉的古城門樓、堪稱世界一絕的歷史文化長廊、正在申報世界紀錄的千年瓷壇、體現(xiàn)喜慶浪漫的千禧良緣廣場;曲徑通幽的千年古井;體現(xiàn)陶瓷文…[詳細]
黎城城隍廟
  黎城城隍廟座落在縣城河下街,坐北向南。該廟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城隍廟將門作樓,系三層重檐,故俗稱三節(jié)樓,F(xiàn)存建筑主要有門樓和正殿。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屬明代風格。臺基呈長方形,長18米,寬12米臺高2.35米。門樓正中橫掛一匾,“群峰環(huán)翠”。屋頂形制為三層重檐歇山頂。正脊、吻獸、垂獸、戧脊獸、套獸,均為黃綠相間琉璃造。山花出際施博風板,懸魚作卷云如意式斗拱均為五鋪作雙下昂。用材粗壯宏大,巍然壯觀,為黎城古建筑之冠。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六椽伏前后接乳,通檐用五柱,基本上為現(xiàn)代風格,臺基邊長18米,呈正方形,臺高1.37米。殿內(nèi)一排前金枝,屋頂形制為懸山頂,正脊、吻獸均為黃綠相…[詳細]
邾國故城
  東周時期邾國故城遺址位于鄒城市城東南12公里的嶧山之陽,地勢開闊,呈南北高亢、中部略低狀。故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530米,南北寬約2500米,城周長約10公里,城內(nèi)面積約6平方公里。故城墻現(xiàn)共殘存4000余米。東、西城墻北端均與嶧山相接,一般殘高3至4米,最高處為7米,墻基寬20至30米,夯土堅實,層次分明,每層厚8至12厘米,夯窩直徑4至6厘米,多為春秋時代的棍夯痕。東、西城墻各有2個城門。南部城墻筑在廓山頂上,呈斜坡狀或臺階狀,上為夯筑,下為石砌墻基,城墻殘高1至2米,墻基寬3至4米,夯層不明顯。在今嶧山街村南有內(nèi)城北城墻遺跡。東南角城墻呈內(nèi)折尺狀,即直角內(nèi)向,形式罕見。遺址內(nèi)臺墓、…[詳細]
無極縣城隍廟
  無極縣城隍廟座落于縣城中心路中段。占地6.5畝。為金元時期建筑。以建筑雄偉而著名。據(jù)《無極縣志》記載《無極城隍廟建于元皇慶元年(1321)。明成化三年(1467)。清嘉慶二十三年(1544)、民國九年(1920)多次修繕和重修。在古代,城隍廟是提供城隍的地方。城隍是守護神。是處理陰曹地膚諸事宜的地方神市。因此。古代便有祭祀城隍的習俗。使人們安分守己,逆來順受。以維護封建秩序。舊時的城隍廟。門前豎三丈高的大旗桿,兩旁分列四通高大的石碑,門口兩旁還有兩個馬童牽著高頭大馬。走進大門是雄偉的高臺戲樓,人們可以觀賞戲曲名角的精彩表演。也可以在前殿欣賞大民間畫師的壁畫杰作。 城隍廟中院。東西兩廊設(shè)有…[詳細]
江孜古城
  江孜,藏語意為“勝利頂峰,法王府頂”。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年楚河在歷史上,江孜是古代蘇毗部落的都城,松贊干布的父親囊日松贊降服了蘇毗,江孜便成為貴族的封地。江孜建城已有600年,比日喀則稍早,由于地處薩迦、后藏經(jīng)亞東通往錫金、不丹的路上,且地沃物豐,因此成為商旅往來的交通要道,發(fā)展成為溝通前后藏的重要通衢,為西藏一大重鎮(zhèn)。它位于前藏最西端,距離拉薩254千米。在鎮(zhèn)上,黃土蓋掩的石板路,藏漢共處的商店,不停轉(zhuǎn)動佛珠和念經(jīng)輪的藏族店主,錄像室里不斷發(fā)出的港產(chǎn)片喧鬧的聲音,使江孜構(gòu)成很典型的現(xiàn)代西藏城鎮(zhèn)。然而,江孜最享盛名的,還是它作為一座“英雄城”的光榮,在這里,曾有過一段可歌可泣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