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薩公嶺,便來到迎仙臺。世人稱太姥山是“海上仙都”,這迎仙臺就是昔日東海諸仙每年在此聚會的時候,太姥娘娘迎仙的地方,況且這里的海拔恰好是666米。迎仙臺是欣賞太姥山的峰巖景觀要在最佳的位置。太姥山峰巖的主要成份是肉紅色鉀長花崗巖,歷經(jīng)億萬年的風(fēng)化剝蝕,形成了渾圓、柱狀、球狀、板狀等各種形態(tài),造就了各式各樣的象形景觀,已經(jīng)取名的就有360處,其造型形神兼?zhèn),惟妙惟肖。?dāng)大家進(jìn)入太姥山,就像進(jìn)入當(dāng)代世界抽象雕像藝術(shù)大師的大型博覽廳,數(shù)以萬計的巨型雕塑品,任意擺設(shè),憑人欣賞。
首先看見一只高舉的手向我們揮動,告訴我們太姥山神歡迎大家。往北面看去,有一塊小石懸在峭壁邊沿的,酷似古代的元寶,稱之為“元寶石”。它的旁邊有一只“貓頭鷹”,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視線再往上移,有兩個老翁正安然自如地盤坐在峭壁上下棋,這便是“仙翁對弈”,對弈的老翁便是南斗、北斗兩位星翁。
往前行,就可欣賞到“金貓撲鼠”。筆直的石峰上,有二塊石頭,大者如貓,小者如鼠。相傳這只老鼠,處處留轉(zhuǎn)作惡,一會兒溜到白云寺偷吃白米,一會兒跑到天門寺竊走布袋,一會兒偷吃豬肝,一會兒叼走鯉魚,這些景觀呆會都會看到。有一天,這只老鼠居然溜到太姥娘娘-處想吃仙丹,被白猴童子發(fā)現(xiàn)了,追得它竄上了天柱峰頂,就在這時,太姥娘娘趕到,伸手撕下一片云朵化作金貓,兇猛地朝老鼠撲去……。
“金貓撲鼠”左側(cè),有一突兀的巖石,如一位頭戴金盔、身披銀甲的將軍,正背山面海,遙望臺灣,就如廈門鼓浪嶼日光巖上的鄭成功雕像一樣,原稱“將軍巖”,現(xiàn)人們又叫它“鄭王塑像”。再往左邊望去,瞧那塊將欲滑落的石頭,宛如一只嬉鬧的猴子蹲在絕頂之上,正朝著遠(yuǎn)處茫茫大海望去,因此,人們稱之“蹲猴觀海”(也有人說象“流氓兔”)。再往東瞧,山腰上有一塊巖石缺開一個小洞,洞內(nèi)一塊小石頭如一只小老鼠,正欲歸洞,稱“小鼠歸洞”。它的上面的山間,兩塊石頭酷似靴子并排而放,稱“仙人曬靴”。它旁邊,又有一塊巨石,如麒麟張開大嘴,仰天長嘯。另外,在這里附近,還有大小壽星巖、仙杖峰、駝背高僧、海獅望天等鬼斧神工的景點,大家不妨憑著想象力,去尋找一番。
往上走幾步,就是著名景觀“仙人鋸板”。相傳,堯帝巡視東海遭遇狂風(fēng)惡浪,太姥娘娘為其引航脫險,堯帝感念太姥娘娘的恩德,下令在太姥勝地修建廟宇。玉皇得知后,深感太姥山峭巖林立,道路崎嶇,建寺不易,便挑選幾名仙匠下凡相助。仙匠們各顯神通,半天功夫,就備足各種石材。這時,一位仙匠忽然想起石料中沒有板材,急忙折回山中,選中這塊巖石,很快就鋸下了兩塊平整的好板來,正待鋸第三塊時,運料下山的仙匠們告訴他:“凡間蓋房用的是木板,這石板沒用!”仙匠便撂下“板材”不管,回天界交差,留下此處勝景。大家稍加注意,便會發(fā)現(xiàn)巖體上還留存極為明顯地藤蔓斑痕,而第三塊上面還有一條很粗很粗的黑色墨線。
“仙人鋸板”右側(cè),有一塊巖石如體態(tài)修長的觀世音菩薩,腳下凸起的部分,宛如被山風(fēng)吹動的衣裙,稱“觀音石”。“觀世石”右上方,便是“金犬望榕”;靠近“金犬望榕”,在山崗的水平線上露出兩塊石頭,一塊似龜,一塊似蛇,惟妙惟肖,大家稱它為“龜蛇相會”。
再往上走,就到了小石門。大家站在石門口,發(fā)揮各自的想象,就會找到諸如大象、蟹螯、鸚鵡、水牛鉆洞、單乳峰等多處景點。想象想象,不想不像,越想越像,大家可以去應(yīng)驗一下。穿過小石門,回頭向東看,有塊巖石恰如兔子,有人稱之為“玉兔聽潮”,說它兩只耳朵伸得長長的,好像在傾聽遠(yuǎn)處潮起潮落,還激動的流下熱淚;又有人說是“玉兔望草”,說它眼前長著一叢嫩綠野草,可就是吃不著,傷心得淚眼汪汪。從此處底下雜木掩映的小徑下去,即可前往將軍洞、葫蘆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