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泰安市 > 東平縣旅游

東平僧忠親王祠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僧忠親王祠又稱僧王祠、王爺祠、皇華館。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建立。為表彰清軍統(tǒng)帥僧格林沁“死于王事”,清廷以他“功在生民,志在社稷”,便“詔建專祠”。

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左翼后旗人,成吉思汗胞弟哈撒爾第26代孫,清末著名將領(lǐng)。幼年家境貧寒,道光五年(1825年),僧格林沁被選定為索特納木多布濟郡王嗣子,承襲科爾沁左翼后旗扎薩克郡王。

咸豐十年(1860年)九月,直隸、山東及河間府一帶捻軍四起。清廷命僧格林沁率一萬余清軍赴山東與捻軍作戰(zhàn)。同治元年(1862年),朝廷授權(quán)欽差大臣曾格林沁節(jié)制調(diào)遣直、魯、豫、鄂、皖五省兵馬。曾格林沁倚重騎兵優(yōu)勢和五省提供的兵力,多次打敗捻軍。同治三年(1864年)十一月,在鄂東霍山黑石渡決戰(zhàn),曾格林沁采取剿撫兩手策略,收降捻軍十幾萬人,打散十幾萬人,清軍亦損失慘重。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二十四日,僧格林沁率11000余兵力追擊東路捻軍賴文光、張崇禹部,追至山東曹州吳家店(今菏澤市西北),陷入捻軍伏擊圈,清軍全軍覆沒,僧格林沁被捻軍殺死在麥田,終年55歲。僧格林沁之死,使清廷從此喪失滿蒙八旗勁旅,軍權(quán)漸次落入湘軍、淮軍手中。

僧忠親王祠址在州城街道中心小學(xué)南半部,南北長40米,東西寬45米。主體建筑為前后兩個四合院,后院大殿三間,東西廊房各三間,南屋為過道屋,南屋東、西各有角門,供瞻仰者或祭祀人員出入。前院有大門三間(含東、西耳房)。主體建筑東西各有跨院。民國時期忠王祠作為女子小學(xué)校址,西跨院附設(shè)幼稚園。東跨院建有后門,出后門往北開辟為學(xué)!昂蟛賵觥?谷諔(zhàn)爭期間,先后為“縣立皇華館小學(xué)”“縣立高級抗日小學(xué)”,解放后為城關(guān)完小校址,為全縣重點小學(xué)。1998年后為“州城鎮(zhèn)中心小學(xué)”。祠內(nèi)建筑物多次翻修,因不合現(xiàn)代化教學(xué)條件需要,陸續(xù)拆除改建校舍。


>>蔚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