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蘭州市 > 永登縣旅游

永登縣文物古跡介紹

漢長城及沿線城障烽燧
  分布于蘭州市永登縣,武威市天祝縣、古浪縣、涼州區(qū)、民勤縣,金昌市永昌縣,張掖市山丹縣、甘州區(qū)、臨澤縣、高臺縣,酒泉市金塔縣、肅州區(qū)、玉門市、安西縣、敦煌市等地,東起永登,西止敦煌,跨越5市15縣區(qū),連延千余公里。是為防御匈奴南侵而修筑的軍事設(shè)施。 其走向可分東西和南北兩條,東西向,首起蘭州市永登縣縣城西北六公里之中堡鄉(xiāng)邢家灣,沿莊浪河西行,過天祝境,達古浪,北行越?jīng)鲋,?jīng)民勤、永昌、山丹、張掖、玉門、臨澤、安西至敦煌。南北向,首起張掖市甘州區(qū),沿弱水(又名黑水、額濟納河)北行,經(jīng)正義峽、入金塔,直抵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居延海,與內(nèi)蒙北部長城接。又金塔縣境自鼎新向西,經(jīng)酒泉、玉門花海以北,與安西接。在敦煌,玉門關(guān)至陽關(guān)間又筑南北向長城。 長城由城墻、城堡、烽燧、關(guān)口、天田等構(gòu)成。因地制宜,就地取……[詳細]
魯土司衙門舊址
  魯土司衙門由衙門、花園、妙因寺三部分組成。衙門是土司辦理公務(wù)及其眷屬居住的處所,座北朝南,一進數(shù)院,占地13500多平方米。有建筑物226間,建筑面積5397平方米,有濃厚的民族風格。中軸線上主體建筑物有大照壁、牌坊、六扇門、儀門、大堂、燕喜堂和祖先堂。在各院兩旁配有排列整齊的廊房、廂房和配樓。東側(cè)有兩堂,書房及內(nèi)宅,西側(cè)有大倉院及大馬號。大堂為魯土司發(fā)布政令、舉行重大典禮、公開審理案件的地方,檐下懸掛著“報國家聲”巨大橫匾,堂內(nèi)設(shè)有木制臺樨。大堂建筑高大壯觀,不僅占據(jù)了最主要的建筑空間,而且在布局和建筑結(jié)構(gòu)上調(diào)動種種手段,來烘托它的莊嚴肅穆氣氛,集中體現(xiàn)了土司在該地區(qū)的中心地位和至高無上的封建權(quán)威。祖先堂為明洪武年間明正朝,一世土司脫歡之妻所建,原名效忠堂,后來堂內(nèi)專門供奉歷代土司的畫像![詳細]
石屏山噶跶寺
  石屏山噶跶寺在永登縣連城鎮(zhèn)東北方,有一座雄偉險峻,風光秀麗的山峰,它如一道自然形成的石屏,橫連城之后,故名為“石屏山”。石屏山上林木蔥蘢,山花爛漫,百鳥競唱,景色十分迷人。就在這風景如畫的山巔,建有一座宏偉的藏傳佛教寺院——跶寺。跶寺歷史悠久,是甘青邊境的名寺之一。據(jù)清代該寺的藏文寺志記載,唐朝時,印度高僧班智達及500僧眾,赴中原五臺山時,停留在此地,在這里建立了佛教寺院。南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西藏薩迦派教主薩班·貢噶堅贊去涼州(今武威)途中,看到石屏山的自然景色可與五臺山相媲美,就在山上創(chuàng)建了藏傳佛教薩迦派的妙喜禪院,在殿宇內(nèi)塑造了彌勒佛、空行母神像,并派人講經(jīng)說法,弘揚藏傳佛教。到了明代,西藏薩迦派-曲吉堅贊和格魯派至尊魯本桑木丹格兩人來到跶寺,和連城魯土司結(jié)成供施關(guān)系,聯(lián)合漢……[詳細]
永登縣清涼寺
  清涼寺始建于明嘉靖元年,至今已約五百余載,大清涼者《金剛?cè)督?jīng)》云“芳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此寺名之主旨也,原寺以土地祠、山門、觀音殿、大雄寶殿為軸線,兩廂禪舍儼然,鐘鼓二樓對峙,壯麗恢宏,而院中古柏參天,紫荊蟠曲,后院果蔬飄香,寺左小橋流水,相映成輝,更覺“清涼”,誠禮佛之勝地,信旅游之佳所。相傳寺成之初,一命官左遷新韁,午間小憩于途次,夢見有寺掩映于碧水翠柳之間,即徐步以入,盡觀寺內(nèi)景物,逐叩拜于三寶法像之前,忽聞佛祖言曰:“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智慧,癡迷乎五濁惡壯,便失真如本心”。旋而夢醒,甚覺異之,暮宿本埠,初見清涼寺,似曾涉足,忽憶日間所夢,乃大驚,惶惶然急步以趨,但見寺中景物,與夢中所見毫厘不差,則溘然大悟,于是陳辭有司,獲準。遂為本寺主持。由是,香火鼎盛,爾……[詳細]
5、紅城感恩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城感恩寺
  紅城感恩寺,俗稱大佛寺,位于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城南80里紅城鎮(zhèn)西南隅。該寺為魯土司五世魯麟所建,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竣工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歷時三年。次年弘治帝敕名“感恩寺”,它是一座漢式建筑的藏傳佛教寺院。寺內(nèi)主要建筑是大雄寶殿(大佛殿),殿內(nèi)是前拜殿后回廊的結(jié)構(gòu),造像仍為明代初建寺的原作,保存的相當完好。安排在拜殿內(nèi)正面的是三世佛二脅侍弟子,兩側(cè)列兩身十一面觀音、八大菩薩和兩身0。拜殿外側(cè)是可供穿行的回廊,這是一般寺院的常制。正壁及左右壁(北壁和東西壁)各分上下層,塑造影塑高浮雕像七十八身,每身高50厘米左右。主要是佛菩薩像占居大多數(shù)。其次,有佛姥、天王、明王、0、金剛、大黑天、部分十大弟子、部分十六羅漢。更值得注意的是尚有二十余身印度佛教宗師和佛教故事人物,及西藏佛……[詳細]
引大入秦工程
  引大入秦工程是將發(fā)源于青海木里山的大通河水跨流域調(diào)入甘肅省蘭州市秦王川地區(qū)的一項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工程跨越甘青兩省四市六縣(區(qū)),穿越崇山峻嶺,工程艱巨、施工條件復雜、規(guī)模宏偉、投資巨大、效益顯著。全部工程包括渠首引水樞紐,總干渠,東一、二干渠、電灌分干渠、黑武分干渠、69條支渠及斗渠以下田間配套工程。干支渠長達1000多公里,年引水量4.43億立方米。工程建筑物繁多,以隧洞群為主要特征,分干渠以上主體工程有隧洞142座,隧洞總長135.58公里,倒虹吸3座,長1.75公里,渡槽44座,長11.75公里,支渠以上共有各類建筑物4500多座。主體工程量2740萬立方米。總干渠全長86.84公里,其中隧洞33座,總長75.14公里,設(shè)計引水流量32立方米/秒,加大流量36立方米/秒,東一干渠全長……[詳細]
蔣家坪遺址
  蔣家坪遺址位于永登縣河橋鎮(zhèn)蔣家坪村。是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與馬廠類型共存的遺址。遺址一處在村南約800米處,面積約4.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1.5米,暴露有房址和灰坑。1974—1975年甘肅博物館曾進行過部分發(fā)掘,出土陶器以泥質(zhì)橙色陶為主,屬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彩陶紋樣有弧線圓點紋、平行線紋,器形有罐、盆、瓶。屬馬廠類型的彩陶紋樣有圓圈紋和網(wǎng)格紋,器形有壺、甕和杯。出土石器有斧、刀、鑿、砍砸器、石彈丸等,另有骨、角器等。另一處在村北約1公里處,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8米。采集陶片有泥質(zhì)橙黃陶、紅陶和夾砂陶,紋飾有刻劃紋和附加堆紋。彩陶紋樣屬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有平行線紋、弧線紋和垂弧紋,器形有罐、盆;屬馬廠類型的有三角折曲形紋,器形有壺。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詳細]
大沙溝遺址
  大沙溝遺址位于永登縣城關(guān)鎮(zhèn)五渠村西北約800米,莊浪河西岸二級臺地,北臨大沙溝,西依將軍山。地表東高西低,北部地勢下凹,整個臺地地勢較為平緩。遺址南北長500米、東西長400米,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遺址中部有一條貫通遺址南北的水渠,水渠南端東側(cè)斷面上可見文化堆積,文化層長約18米,文化層厚0.18—0.45米,距地表0.9—1.3米。地表均有陶片分布,地表采集到的標本,可辨識的器形有罐、盆、缽等,彩陶紋飾多為黑、紅兩色的平行線紋、折線、寬帶紋等,屬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該遺址于1958年發(fā)現(xiàn)發(fā)掘,出土文物有單孔石刀、石鑿、雙耳罐,現(xiàn)藏永登縣博物館。大沙溝遺址對研究永登莊浪河流域新石器文化聚落分布、文化譜系有重要的考古價值。198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顯教寺和雷壇
  顯教寺和雷壇位于永登縣連城鎮(zhèn)連城村內(nèi)。始建于明永樂九年(1411年)。原占地面積1325平方米,現(xiàn)存1150平方米,坐北朝南,磚木結(jié)構(gòu),中軸線上原有山門、金剛殿、大殿和兩側(cè)僧房等建筑。今僅存大殿1座,面寬三間,進深4.5米,歇山頂,重昂五踩斗拱,內(nèi)為八角形藻井,天花板繪有佛像、花瓣紋圖案。1984年在天花板內(nèi)發(fā)現(xiàn)有明、清唐卡99件及許多散亂的藏文佛經(jīng)。僧房五間,每間面闊2.5米,進深3米。保存較好,對研究我省明清建筑的特征和建筑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杜家坪遺址
  位于永登縣連城鎮(zhèn)明家莊村西北約800米。內(nèi)涵分屬馬家窯和馬廠兩個類型及辛店文化。面積約2.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陶片有泥質(zhì)橙黃陶、紅陶和夾砂紅陶,紋飾有附加堆紋。另采集有彩陶片彩陶紋樣有屬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黑彩弧線紋,器形有缽、瓶等;屬馬廠類型的黑彩平行線紋、寬帶紋,器形有罐、壺;有屬辛店文化的彩陶。另采集有石刀、石珠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的內(nèi)涵及辛店文化的發(fā)展有重要價值![詳細]
11、海德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德寺
  海德寺屬藏傳佛教寺院,建于明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是三世土司失伽戰(zhàn)功卓著,明成祖下詔建造的。原寺東西向,寺前有垂帶七級踏垛的山門,兩旁塑有哼哈二將。一進五院,有大雄寶殿、南斗、北斗宮、天王、馬祖、山神、財神、護法諸殿,各殿均有精美的塑像。北斗宮原塑六臂北斗圣母,南斗宮內(nèi)塑南斗星君。財神殿懸掛綠底金字匾四塊,上 書忠、義、智、勇四個大字。護法殿門上高懸岳鐘琪所書匾額,題名“邑人岳鐘琪題”![詳細]
團莊遺址
  團莊遺址位于永登縣河橋鎮(zhèn)獨山村團莊南側(cè)。是一處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與馬廠類型共存的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采集有陶器陶質(zhì)以泥質(zhì)橙黃陶為主,泥質(zhì)紅陶次之,有少量的夾砂灰褐陶,夾砂陶飾附加堆紋和刻劃紋。1974年曾出土屬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陶器,紋飾有平行線紋,器形有盆、罐、缽、杯等,屬馬廠類型的平行線紋、弧線三角紋,器形有罐、缽等。另采集石器有刀、斧和鑿。保存較好![詳細]
紅城山陜會館
  紅城山陜會館位于蘭州市永登縣紅城鎮(zhèn)寧朔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咸豐七年(1857年)增修。會館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480平方米,由戲樓、過廳、大殿組成,建筑面積約262平方米。大殿內(nèi)南墻有壁畫,面積約7.9平方米。過廳有水井1口,戲樓與過廳之間南墻有碑刻3塊,北墻有碑刻2塊![詳細]
把家坪遺址
  把家坪遺址位于永登縣紅城鎮(zhèn)鳳山村小槽沙溝西南約1公里。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采集有泥質(zhì)紅陶、夾砂紅陶、夾砂褐陶片,飾繩紋、刻劃紋;彩陶數(shù)量較少,花紋有折線紋和寬帶紋,器形有盆和罐,并有陶紡輪;石器有刀、斧、鏟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廠類型的文化內(nèi)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將軍山墓群
  將軍山墓群位于永登縣中堡鎮(zhèn)邢家灣村南50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有圓丘狀封土堆6座,東西向排成兩行,底徑4--10米,高2--2.5米。曾暴露磚室墓1座,出土有釉陶壺、陶奩和木雕鎮(zhèn)墓獸等。墓葬保存較好,對我省漢-古有重要價值![詳細]
16、汪家灣墓群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汪家灣墓群
  汪家灣墓群位于永登縣中堡鎮(zhèn)汪家灣村東北2公里。面積不詳。有封土堆5座,平面呈圓形,坐北向南,最大者底徑20米,高10米,最小者底徑10米,高5米。暴露有磚、瓦和繩紋灰陶片,器形有罐、盆。墓葬保存較好,對我省漢-古有重要價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