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運城市 > 河津市旅游

河津市文物古跡介紹

薛仁貴故里
  河津自古就是個英才備出的地方,像司馬遷、卜子夏、王勃、王通、薛瑄,在河津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眾名人故事和文化內(nèi)涵散布在河津大地。其中最值一提的就是唐朝的大將薛仁貴。曾有歷史學家這樣說過,“諸葛亮的茅蘆,杜甫的草堂,薛仁貴的寒窯”,是我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三寒歷史文化。今天我們就來領(lǐng)略一下這其中的一寒薛仁貴寒窯的風采。旅游路線是這樣的:牌坊——射雁塔——魁星樓——柳家大院——薛仁貴祠——寒窯——平遼王墓——平遼王府——薛氏宗祠——古村落商貿(mào)街。牌坊——來到這里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古牌坊,上面寫著“薛仁貴故里”五個大字。牌坊上面雕刻著以麒麟為主的圖案,麒麟在中國古代是杰出人才的象征,兩邊石柱上有四只頭上尾下的石虎,寓意薛仁貴白虎轉(zhuǎn)世的傳說。獨特的石虎造型的石柱也成為入口牌坊的一道獨特風景。射雁塔……[詳細]
河津真武廟
  真武廟又稱“九龍廟”,因其原來有九個山峰并列而得名。九個山峰由西向東分別建有禹王廟、雷公廟、八仙廟、藥王廟、玄武廟、山神廟、帝君廟、三皇廟、天神廟。其它八座廟宇因種種原來塌毀,只有玄武廟幸存。但世人所稱呼的九龍廟一直流傳至今。真武廟后重建于1980年。創(chuàng)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元代遭毀,明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它建筑面積為2500余平方米,殿宇樓臺共30余處,共有朝殿坡、真武香廳、真武獻殿、真武神龕、娘娘廟、三皇洞、玉帝閣、南天門、朝天宮、純陽院、麟島等景觀。真武廟(亦即玄武廟),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城區(qū)三里許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其狀如龍,故俗稱九龍廟、九龍頭。真武廟居勢高峻,三面臨空,形狀似島。又因崗頭遍嶺是青松翠柏,紫的清幽,故遠在清乾隆以前就有“臥麟崗”之稱。清咸豐十一年,崇文社王照離……[詳細]
3、高禖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禖廟
  高禖廟位于河津市區(qū)西南5公里處的陽村鄉(xiāng)連伯村西沙梁上。她地概壯巍,視野遼闊,現(xiàn)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是河津市重要的旅游景點。相傳4000多年前的夏代高禖廟的前身皋廟就創(chuàng)建于此。高禖廟占地一萬多平方米,殿宇坐北朝南,西傍黃河,南臨汾水,北依呂梁山,東望白虎崗。建筑格局方正均衡,穎敞合理,體現(xiàn)了道教文化崇高自然和諧的審美意識。河津高禖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是省屈指可數(shù)的一座以“高禖”冠名,以根祖文化為內(nèi)涵的古建筑群。高禖不是人名,它是古代乞求子孫后代繁榮昌盛的一咱最高形式的祭祀活動。商代時,河津有耿、冀兩上小國,商祖乙遷都耿地后,高禖廟就成了當時的皇家高禖祭場,耿地遭受洪水災害后,商都又遷至河南,從此高禖廟即成為民間高禖祭場。經(jīng)過幾千年的演變,高禖廟形成現(xiàn)在儒、道、佛三教圓融于一廟的格局。但……[詳細]
4、山王墓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王墓地
  位于汾河南岸二級臺地。清光緒版縣志記載山王村為古耿城,即晉大夫趙夙為晉獻公滅耿之地。耿屬西周侯國,或云姬姓,或云贏姓。山王村東南有一塊臺地,東西、南北皆百余米,村民切崖建房,遂發(fā)現(xiàn)是一處西周墓群。某村民院0土青銅器后,河津市博物館接舉報并與公安干警配合追繳回三件器物,包括一件鼎,一件盤,一個壺蓋。這組青銅器佚器較多,從現(xiàn)有幾件器物的器形、紋飾看,當為西周中晚期器物組合,而銅鼎銘文明確有共王字樣,可風與器形、紋飾是一致的,應(yīng)為周共王時器物。西周中晚期,河津市汾河沿岸能與周王發(fā)生往來的邦國只有耿國符合所在的地望。這個耿國直至公元前661年方被晉獻公所滅,這是確切無疑的,在此之前再無大的邦國存在。如果把這組青銅器認定為耿國遺物,從時代上、地望上看都是可信的。銅盤與壺蓋銘文一致,都稱“中大師作孟姬………[詳細]
修村白虎塔
  白虎塔,因傳說唐代名將薛仁貴是白虎星轉(zhuǎn)世,當年薛仁貴偶遇深陷泥坑中不能前行的拉木料的大車,薛仁貴便主動義勇解困,此情景被柳員外之女柳英環(huán)在家中高高的繡樓上看見,但看到的不是薛仁貴,而是一只大白虎在拉動困車前行。柳英環(huán)對薛仁貴的愛慕之心,從自就開始萌發(fā),發(fā)展到終成伴侶。薛氏后人為了紀念這一典故而建此塔,故稱白虎塔。又因薛仁貴當年在汾河灘苦練本領(lǐng),經(jīng)常拉弓射雁,古塔,具體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山西古塔文化》載古塔建于唐末,《山西文物地圖集》記載其為宋代建筑。清乾隆六年(1741年)族人曾大規(guī)模重修薛仁貴祠堂,現(xiàn)存有清乾隆六年《重修白袍洞記》碑刻一方,碑文雖然未有提起古塔,但從中推測古塔至少在這一時期重修過。塔前原有記事古碑,可惜被盜。磚石切砌八角形塔基,實心。塔身二、三、四、五、六層四面辟假券門,其余……[詳細]
禹門口抗日紀念摩崖石刻
  禹門口抗日紀念摩崖石刻(第五批省保)時代:1939年地址:運城市河津市清澗街道辦龍門村西2000米禹口呂梁山脈石崖上民國27年(1938)12月20日,駐榮河日軍企圖偷襲禹門渡河,25日拂曉,日軍在飛機、大炮配合下,向駐防此地的國民黨軍61師某營陣地發(fā)起猛烈攻擊,守禹門口的一個加強排全部壯烈犧牲。61師師長鐘松命令屬下兩個營由師家灘渡過黃河,從東龍門山側(cè)翼向日軍發(fā)起攻擊,經(jīng)過一場血戰(zhàn),終于在12月30日重新收復了禹門渡口及龍門山陣地。此役給日軍以重創(chuàng),粉碎了其進犯大西北的侵略計劃,61師的271名官兵陣亡。1939年9月18日,為紀念陣亡將士,國民黨六位軍政要員在禹門口石崖上留下巨幅石刻,從上至下依次為林森的“氣壯山河”,孔祥熙的“精神不死”,閻錫山的“偉績千秋”,于右任的“成功成仁”,宋希……[詳細]
魏家院魏氏祠堂
  魏家院魏氏祠堂位于河津市樊村鎮(zhèn)魏家院村,整體建筑呈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55平方米。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為:南房、牌坊門、北房及兩側(cè)東西廂房。據(jù)北房內(nèi)東山墻碑碣記載,1830年購置院落及建造北房,又據(jù)東廂房前檐墻碑碣記載,1914年建造東西廂房。2012年12月28日,魏家院魏氏祠堂被公布為河津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21日,魏家院魏氏祠堂被公布為運城市文物保護單位。魏家院魏氏祠堂是河津市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對研究河津及晉南地區(qū)祭祀文化和祠堂建筑形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時代:清道光九年(1829)、民國三年(1914)地址:河津市樊村鎮(zhèn)魏家院村保護范圍:東至東廂房后檐下,南自南房后檐墻外皮向南3 米,西自西廂房后檐下向西 4 米,北自正房后檐墻外皮向北2 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自……[詳細]
杜馨山老宅
  杜馨山老宅位于柴家鎮(zhèn)下牛村,年代為民國二十年(1931),為河津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名。杜馨山老宅位于河津市柴家鄉(xiāng)下牛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長 20.84 米,東西寬 14.08 米,占地面積 293.42 平方米,F(xiàn)存北房和后罩院北房。梁脊板記載,民國二十年(1931)宅主杜馨山創(chuàng)建北房五間。北房面寬五間,兩稍間較小,進深二椽,單檐硬山頂。梁架為三架梁上立脊瓜柱承托脊檁。檐下僅有明間平身科一攢,為雕花斗口出花葉裝飾。明間設(shè)六抹頭隔扇門六扇,兩側(cè)施抱框,兩次間各設(shè)直欞窗,兩稍間各辟一門,東稍間門直通后罩院。后罩院北房面寬五間,進深二椽,單坡硬山頂。梁架為三架梁上前后施蜀柱承托中檁和后檁。檐下明間平身科一攢,透雕手法,為斗口出龍頭。明間設(shè)雙扇板門,兩次間設(shè)窗。 現(xiàn)存建筑時代風格明顯,為研究民國時……[詳細]
9、任家祠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任家祠堂
  任家祠堂位于樊村鎮(zhèn)任家窯村,年代為清同治六年(1867),為河津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名。任家祠堂位于河津市樊村鎮(zhèn)任家窯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長 6.5 米,東西寬 14.25 米,占地面積 235.13 平方米。現(xiàn)存北房和東房。據(jù)梁脊板記載清同治六年(1867)創(chuàng)建。北房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單檐硬山頂,布灰筒板瓦屋面,四檁前出廊結(jié)構(gòu)。無斗栱裝飾。東房面寬三間,進深二椽,單檐硬山頂。東房南次間辟門樓。祠堂內(nèi)有創(chuàng)建祠堂石碑 1 通,通高 1.93 米,碑高 1.6 米,寬 0.65 米,厚 0.12 米,青石質(zhì),圓首,方座,碑額中書“流芳百世”,碑文記載布施花名及銀兩,碑文磨損嚴重。2021 年秋汛受災,2023 年全面修繕。 為研究運城祠堂式建筑提供了最原真的實物資料。……[詳細]
樊村堡古民居群
  樊村堡古村落是河津市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惟一一處建筑考究的四合院,整個院落雄偉壯觀,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的建筑風格。此外,院落內(nèi)還有各種內(nèi)容豐富的匾額,對于研究清代民俗建筑風格和當?shù)孛耧L民俗有重要指導作用。2017年11月21日,運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樊村堡古民居群”為運城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6月6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列入第5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時代:清代地址:河津市樊村鎮(zhèn)樊村堡村保護范圍:東自1號民居東房后檐下向東52米,南自10號民居南房后檐下向南35米,西自9號民居西山墻外皮向西25米,北自樊村堡關(guān)帝廟正殿后檐下向北27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圈起,向東延伸45米,向南延伸80米,向西延伸195米,向北延伸210米![詳細]
河津劉家祠堂
  河津劉家祠堂位于樊村鎮(zhèn)東崖底村,年代為清,為河津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劉家祠堂位于河津市樊村鎮(zhèn)曹家窯村東崖底自然村東。祠堂坐西朝東,原為三合院布局,北房于 20 世紀 60 年代拆除,現(xiàn)存西房(正房)東房。院落南北 11.58m,東西 18.95m,占地面積 219.44 ㎡。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東房明間題記板上隱約可見咸豐二字。西房面寬三間,進深三椽,梁架結(jié)構(gòu)為前單步梁對后三架梁形式,單檐硬山頂,筒板瓦布屋面;東房面寬三間,明間為院門, 兩次間為倒座,進深兩椽,梁架結(jié)構(gòu)為三架梁通貫前后檐形式,單檐硬山頂, 筒板瓦布屋面。2021 年秋汛受災,2023年全面修繕。 劉家祠堂的建筑布局、空間組合、規(guī)格制度等,對研究我市祠堂建筑傳承與文化發(fā)展提供重要依據(jù)![詳細]
固鎮(zhèn)瓷窯址
  固鎮(zhèn)瓷窯址位于運城市河津市樊村鎮(zhèn)固鎮(zhèn)村西及西北,年代為宋、金,類別為古遺址。固鎮(zhèn)瓷窯址時代:宋、金地址:河津市樊村鎮(zhèn)固鎮(zhèn)村、古垛村、北午芹村一帶填補了山西省制瓷遺跡的空白,為研究宋金時期山西的制瓷流程、燒窯技術(shù)、裝燒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保護范圍:東自G209南北線中向西959米,南自G209東西線中向南1788米,西自G209南北線中向西1955米,北自G209東西線中向北32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圈起,向東、南、西、北各延伸200米。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固鎮(zhèn)瓷窯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老窯頭瓷窯址
  老窯頭瓷窯址位于運城市河津市下化鄉(xiāng)老窯頭村南,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遺址。時代:明、清地址:河津市下化鄉(xiāng)老窯頭村該窯址群遺存豐富,為研究山西明清瓷器燒制技術(shù)、該窯口瓷器行銷走向、瓷窯分布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例證。保護范圍:東自饅頭形窯東側(cè)向東304米,南自饅頭形窯南側(cè)向南242米,西自方形殘窯西側(cè)向西267米,北自饅頭形窯北側(cè)向北126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圈起,向東延伸165米,向南延伸200米,向西延伸200米,向北延伸237米。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老窯頭瓷窯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樊村戲臺
  樊村戲臺樊村戲臺(第二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河津市樊村鎮(zhèn)樊村東街西口亦稱戲樓,原為關(guān)帝廟附屬建筑。創(chuàng)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成化、清康熙、乾隆年間均有修葺,基本結(jié)構(gòu)仍為明代建筑。戲臺坐南朝北,筑于高1.5米的磚砌臺基上。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梁架結(jié)構(gòu)為四椽栿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前檐設(shè)檐柱四根,兩檐柱向兩側(cè)移動,使明間較為寬敞。檐柱上承闌額、普柏仿。前檐置三踩單昂平身科斗栱五攢。兩山及后檐筑磚墻,左側(cè)開壸門一道,臺內(nèi)后金柱將戲臺分為前后兩臺,前臺為表演區(qū),后臺為化妝區(qū)。前臺兩側(cè)設(shè)有八字形墻![詳細]
河津臺頭廟
  名稱:河津臺頭廟(第七批國保)時代:元至清類型:古建筑地址: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簡介:河津臺頭廟又稱西岳廟,位于河津市城區(qū)新耿南街與龍崗路交叉十字路口的東北隅。據(jù)現(xiàn)存碑文記載,明成化四年(1469年)和九年(1474年)、清道光十年(1830年)均有重修。現(xiàn)存廟址東西寬80米,南北長360米,面積近3萬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面積1000余平方米。臺頭廟現(xiàn)存10座殿宇,自南向北軸線依次有大門、中門、獻殿、東岳殿;兩側(cè)配有后土祠、西岳殿、東西過殿、東西耳殿。大門和中門為元代遺構(gòu),皆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施素板筒瓦。前后檐下皆施橫跨當心間與兩次間的粗圓木大額枋,兩稍間施板枋承置于大額枋上。額枋與板枋之上皆置四鋪作單下昂、螞蚱形耍頭斗栱。獻殿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單檐懸山頂。前檐柱頭科為斗口出麻葉頭……[詳細]
河津張氏祠堂
  河津張氏祠堂位于僧樓鎮(zhèn)小張村,年代為清道光十一年(1831),為河津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張氏祠堂位于河津市僧樓鎮(zhèn)人民村。坐北朝南,南北長 22.5 米,東西寬 11.53 米,占地面積 259.43 平方米。據(jù)梁脊板記載,創(chuàng)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一進院落布局,現(xiàn)存南房、北房、西廂房,東廂房已毀。北房磚砌臺基,寬 11.53 米,深 7.32 米,高 0.20 米。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單檐硬山頂。四檁前出廊結(jié)構(gòu),檐下施有雕花斗栱,明間施隔扇門,兩次間設(shè)隔扇窗。 為研究運城祠堂式建筑提供了最原真的實物資料。……[詳細]
17、河津玄帝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津玄帝廟
  玄帝廟玄帝廟(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河津市樊村鎮(zhèn)樊村玄帝廟又稱琉璃廟,創(chuàng)建于明隆慶三年(1570年),至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竣工。沿中軸線有山門、香亭、中殿、后殿等建筑,占地面積2997平方米。香亭面寬、進深皆三間,三重檐歇山頂。中殿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木牌坊位于城北,與石四牌坊相對峙,四柱三樓木結(jié)構(gòu),重檐十字歇山頂。總高20余米。重建于明萬歷四十一年(1631年),清康熙、民國年間屢有修葺。平面方形,面闊、進深均為6米,四面可以通行。2013年5月,河津玄帝廟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河津鎮(zhèn)風塔
  鎮(zhèn)風塔鎮(zhèn)風塔(第三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河津市清澗鎮(zhèn)康家莊村西北100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重建于宋,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由村民呂自公等人重修。塔體為方形實心磚結(jié)構(gòu),十三級密檐式,高27米。上窄下寬收分明顯,一至三層為仿木結(jié)構(gòu)腰檐,施有椽飛、斗拱,四層以上疊澀出檐。下層高6米、邊長4.6米,周長18.4米,北向辟拱形洞門,高2.3米,以上各層南北向辟有小窗。寶瓶鐵質(zhì)塔剎,上鑄有頭西尾東鳳鳥,F(xiàn)存有“明萬歷十一年村民呂自公等經(jīng)理重建”石碣1通![詳細]
19、薛仁貴寒窯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薛仁貴寒窯
  在山西河津市城東10公里修村為唐代大將薛仁貴故里。薛仁貴(614-683),唐大將,名禮,龍門(今河津)人。出身農(nóng)民,貞觀時從軍兼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村東有一土崗,形似伏虎,名白虎崗。崗側(cè)土窯傳為薛妻柳氏寒窯遺跡。窯南有洞一孔,因薛仁貴征東時為白袍將軍,故名白袍洞,內(nèi)塑薛氏夫婦坐像兩尊,乃鄉(xiāng)人懷念而奉祀。村南汾河奔流,白虎崗東向2里百底村東側(cè),即當年薛仁貴汾河灣射雁處。時代:唐代地址:河津市城區(qū)辦修村保護范圍:西自窯洞西門起向西15米,東自窯洞門口一線斷崖上向東30米,南自窯洞南壁起向南30米,北自窯洞北壁起向北15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圈起,向東、南、西、北各延伸20米![詳細]
古垛后土廟
  古垛后土廟古垛后土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地址:河津市樊村鎮(zhèn)古垛村創(chuàng)建于元元貞二年(1296年),延祐五年(1318年)增建,明代重修,F(xiàn)僅存元代大殿和戲臺。大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斗栱四鋪作單下昂。大殿正面為戲臺,臺基為正方形,臺前檐施四根檐柱,檐柱上承托大額枋,斗栱為四鋪作單下昂。后墻施四根后檐柱,中間施木隔扇,把戲臺分為前后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