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 北海市 > 銀海區(qū)旅游

銀海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冠頭嶺及冠頭嶺炮臺
  冠頭嶺及冠頭嶺炮臺冠頭嶺位于市區(qū)西南面6公里處,自西南而東北弓形走向,全長3公里,宛如青龍橫臥海邊,由主峰海拔120米望樓嶺和其他山峰組成。冠頭嶺因“山石皆墨,穹隆如冠”而得名。冠頭嶺下怪石奇巖,瀕海有“廉陽古洞”,天然邃窟。每當(dāng)潮涌,“撼石如雷”,北海八景名為“龍崖潮音”。嶺上松林相映,松風(fēng)與海濤相呼應(yīng),八景名為“海崖雙濤”。夕陽之下,登嶺西望,蒼海如血,氣勢磅礴。南望潿洲,島影如一絲毛發(fā)。乾隆翰林院編修李符清詩“青天一發(fā)是潿洲”所指即此。冠頭嶺炮臺位于冠頭嶺臨海的山腰上,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用大石砌成的一座圓形炮臺,臺高3.5米,底部直徑13米,原有門樓1座、兵房5間、-庫1間、炮位5個,已蕩然無存,炮臺主體仍然完好。炮臺地處險要,可俯視北海港的航道,是一處很好的景點資源�!�[詳細]
大樹根古墓群
  大樹根古墓葬群位于北海市銀海區(qū)福成鎮(zhèn)古城村委大樹根村西北側(cè)約200米的坡地上。西北有新江流經(jīng),現(xiàn)已干涸,東邊距墓葬約1.5公里為白龍港支流。地勢西北低,東南高,分布面積約70000平方米。目前北海市博物館已聯(lián)合銀海區(qū)文物局、福成鎮(zhèn)人民政府在墓葬區(qū)樹立保護標(biāo)志,防止墓葬遭到進一步的破壞。該墓葬群最突出的特征是墓室普遍采用一種俗稱“砂輪片”的石片構(gòu)筑,也有部分墓葬以磚石合構(gòu),形制狹長而淺,規(guī)制簡陋。墓地采集遺物有陶器、瓷器、鐵器等類,可辨器形有硬陶四系罐、夾砂陶釜、青瓷碗、鐵刀。陶器紋飾比較豐富,有水波紋、乳釘紋、葉脈紋、篦劃紋、弦紋等。此外還發(fā)現(xiàn)較多幾何紋磚及少量“窅亭”銘文磚。結(jié)合墓葬形制及采集遺物的特征,推測該墓葬群的年代約在六朝至隋唐時期,此類墓葬在北海乃至廣西全區(qū)均屬罕見,具有較高的研……[詳細]
下窯村窯址
  下窯村窯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海市銀海區(qū)福成鎮(zhèn)寧海村委下窯村,為宋代窯址,該窯址是一處窯群,原有12個窯包,現(xiàn)僅3個窯包可見。該窯址分布范圍約為30000平方米,東西寬約100米,南北長約300米。窯址上陶瓷碎片隨處可見,陶瓷碎片豐富,且堆積厚達50厘米,可見的器物有罐、盆、缽等。該窯址為研究北海陶瓷歷史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1962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65年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上窯村窯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窯村窯址
  上窯村窯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海市銀海區(qū)福成鎮(zhèn)上窯村,該窯為坡度為25°的斜坡式龍窯,長50米,寬約17米,窯膛磚砌。1980年曾發(fā)掘過該窯址,出土有甕、煙斗嘴、酒杯、執(zhí)壺、碗等陶瓷器,器物堅硬,多為素面,也有海鳥、纏枝、蜜蜂、云雷等紋飾及“福、壽”等字飾。1981年公布為合浦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轉(zhuǎn)為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上窯村窯址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閹捐纾归柡鍥ュ灩閻鏌¢崶鈺佇ョ痪楣冪畺閺岀喓鈧稒岣跨粻姗€鏌¢崱妯荤叆妞ゎ叀娉曢幏瀣喆閸曨偒浼� 44010602000422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