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陜西省
>
榆林市
>
佳縣旅游
佳縣文物古跡介紹
榆林市
佳縣文物古跡
佳縣紅色旅游
佳縣名人故居
佳縣十大景點
全部
佳縣特產(chǎn)
佳縣美食
佳縣地名網(wǎng)
佳縣名人
[移動版]
1、
佳縣全天星臺遺址
佳縣全天星臺遺址日前,秦帝國全天星臺遺址被完整發(fā)現(xiàn)。這一重大考古學(xué)術(shù)成果,由榆陽區(qū)古道研究室、文體事業(yè)局歷經(jīng)9年調(diào)查考證,經(jīng)中國秦漢研究會會長周天游、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陳美東主持的專家評審組通過評審。此成果填補了中國天文學(xué)史與思想史研究的一大缺項,也使中華民族延續(xù)兩千余年的天文文化謎團大白天下。遺址面積2.8萬平方公里秦帝國全天星臺由1424個圓形或橢圓形土臺組成,其分別與天空332個星宿或星官一一對應(yīng),又分別對應(yīng)秦帝國的疆域山川,郡縣城障,宮廷苑囿,文武百官,軍隊、監(jiān)獄,社會百業(yè),日常生活等。同時,這些星臺還與各種神話等精神世界相呼應(yīng),構(gòu)成完整的“地上天國”。秦始皇“地上天國”星臺群東臨黃河,西跨明長城內(nèi)外,南止秀延河下游,北達鄂爾多斯高原,面積2.8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分布在陜北。其中在榆林……
[詳細]
2、
佳縣白云山廟
佳縣白云山廟白云山位于陜北佳縣城南5公里處的黃河之濱,高山之上白云飛。這里山水相映,白云繚繞,松柏參天,廟宇林立,是全國著名風(fēng)景名勝區(qū)和道教名山。白云山廟是一座存留完整的古建筑群,包括廟堂、牌坊、亭臺、通道、橋梁等,古建面積8.1萬平方米。建筑大都用木結(jié)構(gòu),并充分利用榫卯結(jié)合之木構(gòu)架,種類多達20余種。建筑屋頂分別覆以高貴琉璃瓦或布瓦。屋脊獸頭也形式繁多,造型優(yōu)美,是很有價值的工藝珍品。木牌坊在白云山古建中享有特殊身份,它兀然獨立,飛檐出挑,翼角翹起,搏風(fēng)擊雨數(shù)百年不傾不圮。白云山出類拔萃的建筑,和諧地體現(xiàn)了明清營造法式,又融入了鮮明的地方風(fēng)格,使之更臻完美,相得益彰,顯示了歷代建造師的精湛工藝水平。白云山的雕塑藝術(shù)滲透于整個建筑群的各個角落,數(shù)量之多,名目之繁,令人目不暇接。白云山現(xiàn)存碑刻……
[詳細]
3、
佳縣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佳縣西北的朱官寨鄉(xiāng)朱官寨村,因其既不在國道又不在省道上,所以知者甚少。嘉慶十四年(1809)《葭州志》載,該寺初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356),至民國末有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殿0臺20多座。“文革”初期,該寺首當其沖,被毀殆盡,20多處單體古建筑物被拆毀,精美的工藝品等頗有研究價值的文物失落,60多通石碑全部搗毀。留存的建筑物,僅有清代修建的戲臺一座。1992年7月23日,縣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投資12萬元修復(fù)了正殿。金山寺依山而建,公路在寺后穿過,寺下五女河緩緩流淌,四圍群山環(huán)抱,綠樹成蔭,果然是形勝之地。寺下有會窯一排,其間一孔為上寺的通道,有古石匾一塊嵌于窯面上,上 書金山寺三字,登臺階而上,有一只古樸但面目殘缺的石獅立于右側(cè),旁邊還有一個碩大的……
[詳細]
4、
石摞摞山遺址
石摞摞山遺址位于陜西省佳縣朱官寨鄉(xiāng)公家洼村東約3公里處的石摞摞山峁上。遺址坐落在石摞摞山山峁上,山峁一周依山以未經(jīng)任何雕鑿的石塊、石片砌成不規(guī)則的城垣,長約1000米�,F(xiàn)存殘斷、頹圮的城垣七段,殘高0.5~2.6米。在城垣斷處及墻體兩側(cè),散見大量因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從墻體坍塌下來的石塊,城垣內(nèi)外地勢平緩處有大小不一的石堆25處,直徑2~5米,高0.8~4米。城垣南段見有平行并存的兩段墻體,間距2.3米,內(nèi)墻長2.1,厚1.1米,外墻對應(yīng)內(nèi)墻處開1.42米寬的豁口,兩端墻體砌筑齊整,應(yīng)為該城之南門。在遺址內(nèi)發(fā)現(xiàn)有龍山文化時期普遍存在的白灰居住面三處,均位于平緩向陽的遺址南部,呈一字排開,其中一處位于南部城垣內(nèi)側(cè),另兩處處于城垣外側(cè)。遺址地表分布大量陶片,以夾砂灰陶、泥質(zhì)灰陶為主,黑陶、紅陶、褐……
[詳細]
5、
神泉堡革命舊址
佳縣神泉堡革命紀念館位于佳縣縣城西神泉鄉(xiāng)神泉村。神泉堡是中共中央轉(zhuǎn)戰(zhàn)陜北的紀念地。因該村南山崖上有兩股日夜長流、清凌凌的泉水而得名。為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80周年,弘揚陜北戰(zhàn)爭年代革命傳統(tǒng),佳縣人民政府經(jīng)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征集文物一百余件,在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曾戰(zhàn)斗過的神泉堡鄉(xiāng)建成了佳縣第一座革命紀念館——神泉堡革命紀念館,并于2001年8月正式開館。1947年9月23日,毛主席率領(lǐng)轉(zhuǎn)戰(zhàn)陜北的中央機關(guān)來到神泉堡,住進當?shù)孛癖姼呃^榮家。高繼榮家為陜北典型的窯洞院落,北窯七孔、東西窯各三孔,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當年就住在北窯里。窯洞及院落現(xiàn)保存較好。在神泉堡居住的57天期間,毛主席起草了著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從而揭開了全國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
[詳細]
6、
香爐寺
香爐寺位于陜北佳縣縣城東200米的香爐峰峰頂,東臨黃河三面絕空,僅西北面以一狹徑與縣城古城門相通。峰前有直徑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與主峰間隔2米,形似高足香爐,故而得寺名,素有佳縣八景之一“香爐晚照”之美譽。香爐寺始建于明朝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地勢險峻,爐石凌空而起,斷橋驚險異常。置身其上,如凌絕空際,低頭俯看,滔滔黃河激流而下,洶涌澎湃,佳臨黃河大橋橫貫東,如龍臥波。寺院由兩部分組成,西邊部分與山城腰部相連,建有龍王廟、娘娘廟、寄傲亭;還有石碑8塊,石坊1座,壁畫54幅,石柏2株等文物。東邊部分一根高20余米,周長約15米,形似香爐寺的巨石,從黃河驚濤的拍打聲中崛起于半空,這巨石稱香爐峰。據(jù)民間傳說,香爐峰不是人力所為,而是開天辟地的盤古安放好的。香爐峰頂建一觀音小廟,東西……
[詳細]
7、
佳縣興隆寺
興隆寺(俗稱鄭家寺),位于佳縣城北45公里處的上高寨鄉(xiāng)鄭家后溝村。這里是毛烏素沙漠南緣,寺廟建在大漠深谷之中,是佳縣鄉(xiāng)間最大的寺廟之一,該寺建于元代大德年間(1308—1311年),為縣級文保單位。興隆寺依山而建,形成五層梯形結(jié)構(gòu)建筑,溝谷有小溪流淌,溪流之畔第一層是戲樓。第二層建有磚石結(jié)構(gòu)的娘娘廟、馬王廟、增人院等。第三層廟宇建筑較多,東起有神路、文昌帝君和白云菩薩樓,子祠,山神、土地祠,藥王七佛樓;接著是寺內(nèi)最大的石窟殿堂——森羅寶殿。森羅寶殿深9米,寬7米,高5米,面闊為樓閣形狀,外觀雕梁畫柱,油漆彩繪,古樸典雅。森羅寶殿過去是地藏菩薩石窟,從此石窟西旁登上神路是第四層廟宇,自西向東鑿有4個大小不等的石窟,窟內(nèi)分別供有關(guān)帝、土神、釋迦牟尼、觀音等。釋迦牟尼窟為正殿,窟深7米,寬5米,……
[詳細]
8、
佳縣云巖寺
佳縣云巖寺位于陜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座落在佳縣縣城南1公里的虎頭峰山腰。東臨黃河天險,與呂梁山脈隔河相望,南環(huán)佳蘆河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白云山相連,西靠佳吳公路,交通便利,北倚鐵佳州,飛峙兀立的佳縣山城。寺屬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寺內(nèi)石窟始鑿于唐,完成于宋代宣和四年(1122)。由錯落有致,高底參差的八個窟室、古樸精巧,古色古香的殿閣以及宋代大觀年間(1107—1110)的摩崖題刻、明清琉璃浮雕碑石、壁畫、古柏等組成。云巖寺薈萃了大量具有歷史、藝術(shù)和科學(xué)研究價值的珍貴文物遺產(chǎn),早在1957年5月31日就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云巖寺主窟為大雄寶殿,窟內(nèi)外存留有各具特色的48尊摩巖石刻造像。造像大小不一,高度在25-149厘米之間,形狀各異,栩栩如生。主窟深6米,寬7米,……
[詳細]
9、
李有源故居
《東方紅》作者李有源故居佳縣張家莊村是著名頌歌《東方紅》的發(fā)源地。它位于佳縣城北3.5公里的佳榆公路線上�!稏|方紅》作者李有源的故居就在村中北坡。這是一個有6孔窯洞的四合院落,李有源的故居是正面右起第一孔。這是一孔陜北農(nóng)村極普通的接石口土窯洞。1942年,農(nóng)民歌手李有源就是在這里創(chuàng)作了響徹全球的頌歌——《東方紅》。李有源1903年出生在陜西省佳縣佳蘆鎮(zhèn)張家莊村的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他家祖祖輩輩攬工租田過日子,李有源13歲就成了放羊娃,飽受舊社會剝削壓迫。1942年他懷著對黨對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無比感激、無比熱愛的心情編唱了《東方紅》。1951年,李有源以一個農(nóng)民作者的身份,參加了綏德專區(qū)文藝工作者代表會,第二年又出席了陜西省文藝創(chuàng)作者代表會,并榮獲獎旗、獎?wù)�,人們尊敬地稱他為“人民歌手”。1955……
[詳細]
10、
佳縣佛堂寺
佛堂寺位于佳縣城北40公里的朱家鄉(xiāng)崖畔村與泥河溝村交界處的群山之中,是佳縣鄉(xiāng)間最大的寺廟和旅游景點。佛堂寺建于宋代,佛堂寺以古石窟最為壯觀,近20米高的石崖上鑿有4孔規(guī)模較大的石窟,北起第一窟為窟,內(nèi)存精雕細刻的石神像7尊,石碑一通,主神為釋迦牟尼。通道口上方有摩崖記事,記述建寺置地契約。第二窟供奉地藏,此窟最大,其深度為7米,寬6米,高4米。第三窟供奉觀音,第四窟供奉三霄娘娘。加上其余小窟,石窟總面積為107.6平方米。石窟下面是寬闊清靜、松柏蔥郁、古樸秀雅的廟院。廟院從南至北建筑有山門、鐘鼓樓、韋陀、城隍、藥王、財神等廟。佛堂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廟宇文化內(nèi)涵豐富,文物古跡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是古代佳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真實體現(xiàn)。1992年,佛堂寺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
[詳細]
11、
玉泉寺石窟
玉泉寺石窟·隋代·佳縣劉國具鄉(xiāng)閆家寺村南。保護范圍:石窟及寺院圍墻四面外延80米。東至寺峁山,西至黑芥山,南至桃樹峁,北至懸崖。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面外延50米。東至寺峁山下,西至黑芥山下,南至桃樹峁山下,北至閆家寺村。2003年,玉泉寺石窟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2、
佳縣開化寺
佳縣開化寺 時代:明、清 地址:榆林市佳縣康家港鄉(xiāng)康家港村 保護范圍:建筑本體。 建設(shè)控制地帶:北面A區(qū)外延200米,南面A區(qū)外延100米,西面A區(qū)外延80米,東面A區(qū)外延70米。 2014年,佳縣開化寺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3、
王家墕娘娘廟古建筑群
王家墕娘娘廟古建筑群時代:明地址:佳縣康家港鄉(xiāng)王家墕村保護范圍:東、南至寺廟現(xiàn)有圍墻,西至寺廟現(xiàn)有圍墻外擴30米,北至寺廟大門外擴80米。2018年,王家墕娘娘廟古建筑群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4、
凌云鼎
凌云鼎位于佳縣城東城郭邊,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是由河北省任丘縣縣丞牛登第所建。凌云鼎高26.4米,周長21.6米,是八邊形,共七層,每層都有樓梯及瞭望窗,登臨其上,可極目-高原之渾厚,俯覽九曲黃河之壯觀,為古佳州八景之一。……
[詳細]
15、
化云寺石窟
化云寺石窟時代:明地點:佳縣劉國具鄉(xiāng)白家鋪村保護范圍:寺院四周邊墻外延5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A區(qū)四周各外延50米。2008年,化云寺石窟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6、
佳縣城墻
佳縣城墻時代:明——清地點:佳縣城關(guān)鎮(zhèn)保護范圍:城墻內(nèi)外各外延10米。2008年,佳縣城墻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7、
寨則灣古寨遺址
寨則灣古寨遺址時代:清—民國地址:佳縣坑鎮(zhèn)寨則灣村保護范圍:東至遺址本體東墻外擴31米,南至遺址本體南墻外擴26米,西至遺址本體西墻外擴40米,北至遺址本體北墻外擴3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A區(qū)四周外擴50米。2018年,寨則灣古寨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第1頁]
全国地名搜索
·
佳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佳縣A級景區(qū)名錄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
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