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嘉興市旅游

嘉興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攬秀園坐落在嘉興南湖西岸文星橋畔,是嘉興市近年興建的一座文物碑刻公園。攬秀園以碑廊為中心,西為古建筑,內設著名畫家蒲華(又名蒲竹英,嘉興人,晚清書畫家,海上畫派創(chuàng)始人)紀念室。攬秀園以“文星橋”、“仿古街”為中心,分南、北兩園,北園于1994年5月竣工并對外開放,南園正在規(guī)劃中。北園西側以中軸線對稱,四進庭院式風格,東側為自由開放式園林布局。全園建有碑廊270米,鑲嵌歷代大小碑刻95塊。攬秀園兩側長廊上嵌有“清儀閣”、“停云館”、“小靈鷲山館圖詠”刻石。其中包括嘉興歷代碑刻84塊及唐代吳道子手繪“出海觀音”石刻、元代重修嘉興路總管府學碑記等,這些均出自歷代著名的書畫家如文徵明、趙之謙、何紹基、……[詳細]
  文星橋,俗稱啞巴橋,位于南湖區(qū)鴛湖路仿古街東端,東西向跨長生河口,連接攬秀園和南湖生態(tài)保護區(qū)。長生河與南湖水域貫通成片,文星橋輕盈秀美,橫臥湖面,波光橋影,景色宜人。橋為三孔半圓形駝峰式石拱橋,全長三十四點六米,橋頂寬0二六米,中孔凈跨十點四米,兩邊孔凈跨均為五點二米。拱券采用連鎖分節(jié)并列法砌筑,中孔拱肩處設有橫系石(亦稱龍頭石)一對,用以聯系加固兩側山花墻,拱券上方有陽刻楷書“重修文星橋”橋額。文星橋橋面陡峻,兩側設長條石護欄,中間有望柱八根,橋頂為方形平臺,正中雕刻“輪回”圖案,東西兩端各有石階十九級,每級石階都由兩塊條石并列鋪成。橋兩側拱券間和邊孔旁各設有對聯石四條,聯石頂置遮雨石,鐫有……[詳細]
  往南湖大橋邊上步行時路過的這處舊址著名翻譯家朱生豪故居。故居的舊址是在原南大街東米棚下14號,現屬梅灣街歷史街區(qū)東片,2006年嘉興市城投集團出資修建新址,現址具體為:嘉興市南湖區(qū)禾興南路73號。故居為具有浙北風格的傳統(tǒng)民居,坐東朝西,建筑現存兩層的樓屋五間、南北偏屋各兩間和東北側的小偏房(灶披間)兩間,東西有前后院。故居參觀主要分成兩部分,一樓為陳列廳,從左往右參觀,分為三部分,從幼時到青年到離世前;二樓為舊時臥室朱生豪,浙江嘉興人,生于1912年2月,病逝于1944年12月,終年32歲的文學巨匠!他所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是迄今我國莎士比亞作品的最完整的、質量較好的譯本。在當時,他用行云……[詳細]
  血印禪寺位于嘉興市南湖區(qū)新興街道明月社區(qū)三塔路547號,俗稱血印和尚廟。寺前的司憲牌坊為明代遺物,石牌坊西立柱下,有塊鐵銹色的印跡,宛然象個和尚側影,百姓稱這石柱為“血印柱”。據清乾隆《嘉興府典故纂要續(xù)編》和1996年編《嘉興市志》載,關于“血印”的傳說有兩種:一是明嘉靖年間倭寇侵犯,倭寇將大批婦女關在寺中,叫寺里一和尚看守,倭寇外出搶掠時,和尚放走婦女,倭寇回來大怒,將和尚綁在石柱上亂箭射死,血跡染成人形;二是清順治二年(1645)清軍占嘉興,清兵搶掠大批婦女,關在岳王祠中,叫寺中一和尚看守,這和尚待清兵出去放走婦女,清兵回來大怒,將和尚綁在司憲牌坊下石柱上亂箭射死,血跡染成人形,血印雖久經……[詳細]
  吳潤昭私院位于嘉興市秀洲區(qū)新塍鎮(zhèn)中北大街,據當地文化站同志介紹,建于清太平天國時期。吳氏祖籍江蘇吳江盛澤鎮(zhèn),為該鎮(zhèn)絲業(yè)巨商之一。吳氏以五萬銀元購得從問松橋西堍至吳家弄、南臨市河、北達秀水浜的地塊,并建此院。私院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原有五進,現存四進,前三進為陳列館,第四進被火燒毀后新建樓房,第五進未劃入陳列館。陳列館布局中軸對稱,占地500余平方米。通面闊12.25米,通進深44.92米。第一進為二層三開間樓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檁,牛腿雕飾獅子,地面鋪設方磚,二樓為辦公室。其北面設東、西廂房,廂房北側有磚雕門樓,上刻有“孝友傳家”四字。第二進為三開間,原為大廳,用料較大,抬梁式五檁,前后各……[詳細]
  嘉興老火車站位于嘉興市南湖區(qū)解放街道虹橋社區(qū)公園路,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建站。初建時站屋為二層樓,占地446平方米,共18間,民國4年(1915)屋頂改造。上行月臺長198米,寬9米,島型月臺長195米,寬8米。穿越路軌地道1座。抗戰(zhàn)初期全站建筑毀于日軍炮火,后由日軍重建。解放后整修增建改造。目前嘉興站大多數站屋仍是民國時期建筑,新客站將易地建造,F保留的民國設施從東往西平行布局有炮樓、候車室、辦公區(qū)和馬棚,建筑均為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墻體為青磚平砌而成,屋面鋪設洋瓦,部分建筑立面改造。候車室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側為二層樓房,西側為一層十二開間平房。辦公區(qū)分為兩部分,東側為三層四開間樓房……[詳細]
  南星橋位于嘉興市南湖區(qū)鳳橋鎮(zhèn)新篁社區(qū)新篁小學東側,原名新橋,為磚橋,明末已有。據明崇禎《嘉興縣志》卷三《橋梁》載:明末已有。至清乾隆年間,橋已坍。嘉慶五年(1800),張鎮(zhèn)(字起也)等七名里人同募重建,改建成石橋。東西橫跨丁谿,系七孔梁式石板橋,全長34.7米,寬2.76米,凈跨20.4米,距水面高3.8米。橋面南北兩側石護欄齊全,有望柱6對,天磐石8個。南北橋首有“南星橋”額(張廷濟題),又題有南石欄額:“壽紀光華”,北石欄額:“文昌朗照”。橋中孔東側橋柱(由五塊條形石并列而成)靠南一塊刻文字一段:“大清嘉慶五年,歲在庚申正月穀旦。張起也、曹宏芳、戴盈科、陸蒼佩、張駕虹、陸在川、張德容同募建……[詳細]
  嘉興絹紡廠老廠區(qū)位于嘉興市南湖區(qū)南湖街道南湖社區(qū)南湖東畔,東界紡工路,西連南湖路,南臨嘉興南湖中學,北靠浙江省武警總隊醫(yī)院。始建于民國10年(1921),前身為緯成股份有限公司嘉興裕嘉分廠,現已改制,更名為浙江金鷹絹麻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全廠總占地面積310畝,總建筑面積14018平方米(截止1988年底)。全廠設八個生產車間(精練、制綿、粗紡、精紡、織綢、抽絲、漂練、化紡、機動),本次建議保護的為精練、精紡、漂練、粗紡,制綿車間,技術科、轉干品倉庫、幼兒園和大辦公室,總占地面積約4600平方米。其中,五個車間為磚混結構,技術科、轉干品倉庫、幼兒園和大辦公室為磚木結構,外墻砌青磚。嘉興絹紡廠舊址……[詳細]
  瓶山位于嘉興市南湖區(qū)建設街道瓶山社區(qū)中山東路,占地2000平方米,海拔約15米。傳宋代此處設酒務署,堆放盛器,后棄之成崗,故稱瓶山。登山可瞰市容全貌,冬雪之際,滿山銀妝,有“瓶山積雪”之稱,是嘉禾八景之一。民國初年收為公產,民國七年(1918)將南湖煙雨樓中八詠亭移至山上(后毀,今重建)以增景色,山上還有一亭名為“月波樓”。建國后,瓶山辟為公園,山南腳下立一石坊,額“瓶山”,山上樹木蔥郁,供群眾休閑,市人防指揮部亦設此處。人防工程中曾出土大量“韓瓶”。瓶山南麓有靈光井,為明朝兵部尚書項忠遺建,因臨近靈光坊而得名。井直徑36厘米,井圈高50厘米,外圈為正八邊形,內圈呈圓形,井內口小底大,呈圓臺狀……[詳細]
  民國綏靖司令部營房舊址位于嘉興市南湖區(qū)建設街道紫陽社區(qū)榮軍醫(yī)院子城垣內。民國三年(1914),子城垣內建筑被改建為浙軍第二十一團營房,俗稱“西大營”。1937年,日軍占領嘉興,“西大營”毀于炮火。1938年,偽國民政府在此建“綏靖司令部”,大小營房20多幢,均為日式建筑,現保存四幢。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政府在此駐扎軍隊,復稱“西大營”,后國民黨裁軍,蔣經國為籠絡復員軍人,將此處改建為青年中學,繼續(xù)訓練青年軍。西北側兩間二層樓房(現榮軍醫(yī)院住院部1號、2號樓),為日軍占領嘉興時建;東南側兩間平房(靠南1間29號樓現為理發(fā)店,靠東1間27號樓現為傷殘軍人宿舍),為日軍投降后建?偨ㄖ嫉孛娣e3831……[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