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 > 江寧區(qū)旅游

江寧區(q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南京岳飛抗金故壘南宋建炎四處(1130年)四月,“兀術趨建康,(岳)飛設伏牛首山待之”。所謂“故壘”,便是岳飛大戰(zhàn)牛首山時留下的遺跡。后來,太平天國與清軍作戰(zhàn)時也曾加以利用。南京岳飛抗金故壘位于南京南郊牛首山及韓府山山脊處。山脊處多裸露山石,較險峻。自然裸露山石的斷隙處,有較為明顯的人工堆壘與其連接的痕跡。因年代久遠,兩邊多為倒塌散亂的石塊。此段長度約為300米。牛首山,俗稱牛頭山,坐落在南京城南約15公里處的起伏的丘陵之間,頂峰高243米,面積約5平方公里。因山勢陡峭,形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韓府山,地處牛首山以北,綿延數(shù)里,北起鐵心橋東約500米處的秦淮河邊,南與牛首山緊密相連。牛首……[詳細]
  牛首山、韓府山抗金故壘位于雨花臺區(qū)鐵心橋、江寧區(qū)秣陵街道祖堂東善橋林場牛首山,時代為南宋。牛首山,坐落在南京城南約15公里處起伏的丘陵之間。因山勢陡峭,形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韓府山,地處牛首山以北,綿延數(shù)里,北起秦淮河邊,南與牛首山相連,是南郊的一道天然屏障。南宋建炎四年(1130)四月,金國大將金兀術帶領金兵直逼建康(今南京),岳飛率兵在牛首山、韓府山一線阻擊金兵。抗金故壘起于韓府山,整個長度約有2000余米,時斷時續(xù)。在自然形成的山石間斷處,可以看到人工堆壘的痕跡。因年代久遠,如今已有一些地段的石壘倒塌。韓府山的龍泉寺后山,當?shù)厝朔Q其為將軍山或斷臂崖。當年,岳飛大戰(zhàn)牛首山,手下一員……[詳細]
  李瑞清,字仲麟,又稱“梅庵”,別號清道人。是我國晚清著名書法家,又是字畫鑒賞家。辛亥革命后離開南京,隱姓埋名,遁居滬上,黃冠舒服,自號“清道人”。晚年在滬濱以賣字鬻畫為生。由于他在書法藝術的源流探討上,有不少獨特見解,因而聲名大噪,求其書畫者絡繹不絕,拜題學藝者接踵而至,連日本書法界名人也多渡海謀求他的書畫,他和當時我國另一位書法家曾熙(農髯)齊名,深得著名書法家吳昌碩的贊賞,已故書法家胡小石、國畫大師張大千均為其得意門生。他的代表作之一《松石牡丹靈芝圖》深為藝術界所推崇,也得到吳昌碩稱贊,并寫有《清道人畫松歌》,說他的畫是“手披作畫捻蒼然,氣象崛疆撐南山”,點出了李瑞清書畫藝術上獨樹一幟的特……[詳細]
  云臺山烈士陵園位于江寧區(qū)橫溪街道云臺山東南腳下的官塘山坡,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是江寧區(qū)最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陵園內埋葬著87位(南京重要近現(xiàn)代建筑銘牌上寫65位)犧牲的新四軍抗日烈士。每年都有大批機關、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和中小學生前來此憑吊祭掃。紀念塔碑高16.5米、寬5.4米,塔身正面雕刻著“云臺山抗日烈士永垂不朽”貼金大字,塔前有寬敞的大理石平臺,平臺之下有烈士陵園三門大牌坊(寬15.8米、高8米)。陵園內建有陳列館。館內布局抗日鐵軍、挺進東南、江寧烽火、浩氣長存、深切緬懷等五個篇章,展示了江寧地區(qū)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可歌可泣的英勇人物和事跡。巍巍云臺山,位于橫山西北、江寧區(qū)西南,西北依……[詳細]
  湖熟清真寺位于南京市江寧區(qū)湖熟街道水北大街39號。湖熟清真寺是湖熟街道一千余回民進行教禮活動的主要場所。2006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修理,重建大殿。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在廳左下院內鑿一水井深16.5米。清宣統(tǒng)三年大殿前左側建瓦房5間,左為水房,右為宿舍,中為客堂。1919年翻蓋前進大廳3間,大殿5間及大門東首廂房2間,1922年修建后進通道及前后臺階3座。大殿屋面原為宮殿式建筑,飛檐翹角,因年久失修,東北屋角開裂。行將倒塌,后經人民政府撥款修繕,把大殿改建成平面屋頂,殿內基本上恢復了舊貌,磚木結構,面闊40米,通進深64米。1932年前后,寺內設立回民子……[詳細]
  淳化云居寺,位于南京市江寧區(qū)淳化街道青山社區(qū)南京華寧閥門廠院內。據(jù)《金陵梵剎志》卷九記載,高橋門外云居寺,屬小剎,西距明都城正陽門四十里,西南距所領翼善寺三十里。云居寺舊在鐘山之麓。關于此寺移建年代,《金陵待征錄》認為系“明時移舊額建于淳化鎮(zhèn)北”,但具體年代無考。據(jù)明人周暉《金陵瑣事》記載,“云居寺古松”曾被盛時泰列為金陵南郊十景之一。又據(jù)清《金陵詩徽錄》載:云居寺為明所建,屬靈谷寺所領四小寺之一。1904年重新修造過的云居寺現(xiàn)存大殿一座,后殿一座以及大殿東側僧房五間。大殿面闊17.9米,進深15.9米,后殿面闊18.3米,進深9米。大殿屋脊尚存藏傳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這……[詳細]
  佘村清代建筑群位于江寧區(qū)上坊街道,時代為清代。潘氏住宅位于宗祠西側10米處,為潘恒才建造。住宅南向,共有三個宅院組成,每宅三進,共計60余間,占地約750平方米,整個建筑結構嚴謹,均為三進穿堂式高墻深院,保存較好的為西邊的宅子。每進門樓上均有磚雕石刻,門額上鐫刻楷書磚雕“天賜純暇”,“福祿申之”等,這組建筑群規(guī)模不大,但是內部雕刻精美,整個建筑具有徽派建筑風格。潘氏宗祠位于潘氏住宅東側,坐北向南,東西有馬頭墻,大門兩側各置青石戶對,高約0.8米。建筑主體結構為三房兩進式,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門廳、大廳內橫梁上雕有花卉圖案,大門上有精美磚雕,這組建筑民國十年修造過。該建筑群是由潘氏住宅和潘氏……[詳細]
  鄧演達烈士殉難處,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湯山街道晨光社區(qū)沙石崗南京軍區(qū)179旅一營三連射擊場內。鄧演達(1895-1931)字擇生,廣東惠陽人,中國民主革命家,國民黨左派領袖人物,中國農工民主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1931年11月29日被蔣介石秘密殺害在麒麟門外沙石崗,時任京滬衛(wèi)戊司令陳銘樞出資在鄧演達殉難處附近將他埋葬,并書墓碑:故友鄧擇生先生之墓。1957年,中央人民政府出資在紫金山南麓靈谷寺修建鄧演達烈士墓,將其遺骸重新安葬。鄧演達殉難處2001年由江蘇省政府出資重新修整為占地約400平方的墓園,園內建有紀念碑1座,紀事碑1通,漢白玉石雕花環(huán)1組,臺階四層22級。園內植有松柏和冬青,環(huán)境清悠高潔……[詳細]
  侵華日軍騎兵訓練基地司令部舊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東山街道岔路社區(qū),現(xiàn)為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辦公樓。侵華日軍騎兵訓練基地司令部建于1939年,最初為侵華日軍騎兵訓練基地司令部所在地,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先后為國民黨新六軍14師、整編74師51旅和陸軍傘兵司令部辦公樓。1949年4月后,先后為華東軍區(qū)高級干部輪訓班、解放軍陸軍第四步兵學校、南京軍區(qū)步兵學校辦公樓。1970年1月后,先后為空軍第三?茖W校、空軍氣象學院、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辦公樓。該建筑具有民國建筑風格,平面呈戰(zhàn)斗機造型,坡屋頂,紅墻灰瓦,二層磚木混合結構,受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宮殿式建筑的影響,中央主出入口矗立四根奧里亞式立柱![詳細]
  吉山失考墓石刻位于江寧區(qū)谷里街道吉山社區(qū),時代為明代。該處石刻原有龜?shù)饕,華表一對,石羊、石獅、石馬、石人各一對,立于神道兩側,這些石刻均在20世紀50-60年代當?shù)匦藿ㄋ畮鞎r被毀,F(xiàn)存石人一對,石馬一匹,墓碑和墓志銘被砌于水庫涵洞入口處,F(xiàn)存石刻武士完好無損,連底座通高3米,寬1.1米,厚0.8米,身穿刻有荊棘紋的鎧甲,手持兵器。石馬長3.2米,寬0.8米,高2.25米,體態(tài)豐腴,手法寫實,是寶馬良駒之態(tài)。該石刻體量較大,雕刻技藝精湛,花卉圖案繁而細膩,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2006年6月被公布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吉山失考墓石刻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前崗古文化遺址位于江寧區(qū)湖熟街道耀華社區(qū),時代為新石器。位于江寧區(qū)湖熟街道的湖熟鎮(zhèn)內有梁臺、船墩、神墩、老鼠墩、前崗等10多處,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即“湖熟文化”遺址的中心區(qū)域!昂煳幕边z址的分布極廣,約有400平方千米,其周圍山脈綿亙,當中為秦淮平原的圩田區(qū)。“湖熟文化”遺址出土了很多遺物,有石器、陶器、青銅器。遺物的發(fā)現(xiàn)表明:大約在3、4000年以前,湖熟這塊地方,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從出土器物特征及演變,考古學者認為:“湖熟文化”的主人是一群使用青銅器的部落,他們在新石器時代村莊的廢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園。前崗古文化遺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橙子墩古文化遺址位于江寧區(qū)東山街道岔路口,時代為新石器。位于江寧區(qū)湖熟街道的湖熟鎮(zhèn)內有梁臺、船墩、神墩、老鼠墩、前崗等10多處,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即“湖熟文化”遺址的中心區(qū)域!昂煳幕边z址的分布極廣,約有400平方千米,其周圍山脈綿亙,當中為秦淮平原的圩田區(qū)!昂煳幕边z址出土了很多遺物,有石器、陶器、青銅器。遺物的發(fā)現(xiàn)表明:大約在3、4000年以前,湖熟這塊地方,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從出土器物特征及演變,考古學者認為:“湖熟文化”的主人是一群使用青銅器的部落,他們在新石器時代村莊的廢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園。橙子墩古文化遺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神墩古文化遺址位于江寧區(qū)秣陵中學內,時代為新石器。位于江寧區(qū)湖熟街道的湖熟鎮(zhèn)內有梁臺、船墩、神墩、老鼠墩、前崗等10多處,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即“湖熟文化”遺址的中心區(qū)域。“湖熟文化”遺址的分布極廣,約有400平方千米,其周圍山脈綿亙,當中為秦淮平原的圩田區(qū)。“湖熟文化”遺址出土了很多遺物,有石器、陶器、青銅器。遺物的發(fā)現(xiàn)表明:大約在3、4000年以前,湖熟這塊地方,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從出土器物特征及演變,考古學者認為:“湖熟文化”的主人是一群使用青銅器的部落,他們在新石器時代村莊的廢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園。神墩古文化遺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昝廟古文化遺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祿口街道陶東社區(qū)昝廟村。該遺址面積約1萬平方米,分為大小兩個土墩,呈東北向不規(guī)則臺型。1975年和1979年南京市博物館曾對該遺址進行兩次小規(guī)模的試掘,發(fā)掘面積約135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約3.5米,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玉、石、陶類;有玉璜、王冠形佩飾,石斧、石錛、石鑿、石刀,石鏃等器物。陶器以紅色夾砂陶及灰黑色泥質陶為主。文化層分三層,最下層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層;中層為湖熟文化早期文化層,相當于中原的商周時期(公元前16-11世紀);上層屬于湖熟文化晚期,相當于中原的西周時期(公元前1047-公元前771年)。1992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湯泉路5號和式建筑,位于南京市江寧區(qū)湯山街道湯山社區(qū)八三醫(yī)院內。該和式建筑人稱一號樓。一號樓建于20世紀30年代末,曾是侵華日軍陸軍醫(yī)院院長府邸,現(xiàn)改建為八三醫(yī)院招待所。建筑座南向北,北側有走廊,原為磚木結構,現(xiàn)走廊用水泥柱取代了木柱。建筑分地上地下各一層,東西長9米,南北進深29米,建筑內有一個溫泉浴室。據(jù)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日本首相來華時曾在此下榻,當時特為他造了練劍臺。練劍臺現(xiàn)被改造成兩個露天溫泉池。八三醫(yī)院內另有木質連廊三段,長約200米,是當年侵華日軍陸軍總院各建筑之間相連的走廊。湯泉路5號和式建筑是日本侵華的實物證據(jù),極具保護價值![詳細]
  花園塘21號民居,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湖熟街道河南社區(qū)花園塘21號后院。該建筑建于民國時期,是一座具有徽派建筑風格的二層建筑。主體磚木結構,坐南向北(北面原是湖熟鎮(zhèn)老街)面闊4間,長16.5米,通進深14.2米,一樓6間4廂房,二樓4間4廂房,占地面積共計240平方米。建筑現(xiàn)有格扇門窗,花沿滴水,外飾馬頭墻均保護較好。二樓走廊上的木雕及大門內側磚雕,石雕紋飾精美。另有240平方米的后花園,花園東側有一個月亮門。月亮門上 書-“清風苑”!扒屣L苑”原主人戴立恒,湖熟鎮(zhèn)人,曾開有十八家糧行,20世紀40年代死于幫派爭斗![詳細]
  踴躍油坊橋位于江寧區(qū)丹陽鎮(zhèn),時代為清代。油坊橋在江寧區(qū)丹陽鎮(zhèn)踴躍油坊橋村。橋的始建年代不詳,現(xiàn)橋為民國六年(1918)重建的青石單拱橋,保存基本完好。橋南北向,橋長19.4、寬5.8拱徑8米,橋柱石欄上僅存石獅一尊,河水清澈,常年不干。位于橋北20米處的一處房屋地墻體中,鑲有雍正八年刻《古梅庵亭》、乾隆二十四年刻《重建油坊橋碑記》、《乾隆甲子所收樂輸碑記》、中華民國六年刻《重修油坊橋碑記》石碑4塊。均保存完好,字體楷書明晰可辯,有3塊碑刻底部埋入土中,文字不可全辨認出。踴躍油坊橋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仙惠橋位于上坊街道辦后潘村。石拱橋,單孔,橋長20米、寬5.25米,凈跨5.2米,橋孔兩邊刻有龍頭。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建造。這座石拱橋保存得相當完整。它是單孔石拱橋,坐落在秦淮河的支流——中心河上。仙惠橋由大塊條石壘筑而成,造型端莊古樸,中間有一個橋拱,供河上船只通過。仙惠橋橋身向南一面、橋拱兩邊各有一個雕刻得異常精美的石獸龍頭,是兩個排水裝置。據(jù)專家介紹,這兩個龍頭很有可能是蚣蝮。仙惠橋建于晚清年間。如此保存完好的清代單孔石拱橋,在南京地區(qū)并不多見![詳細]
  徐紹楨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湯山街道麒麟鋪社區(qū)上莊村西北約200米小白龍山西麓。徐紹楨為辛亥革命元勛,他一直追隨孫中山先生,1936年9月13日在上海病逝后,民國政府指定將其安葬在麒麟門外小白龍山,后來墓園毀于抗日戰(zhàn)爭期間。1986年由全國政協(xié)批示,南京市政府撥款重修徐紹楨墓,其后人參加了重修前遺骨安放儀式。墓園現(xiàn)有臺階數(shù)級,另有祭臺一座和墓碑一通,水泥墓包高1.5米,直徑2.5米,墓園占地600平方米,園內種有松樹,圍墻高約2米。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童男橋位于南京市江寧區(qū)谷里街道霞輝廟社區(qū)鐘家自然村,又稱童南橋,該橋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跨于大河之上。大河東流匯入云臺山河。童男橋橋長15.3米,寬4米,矢高4米,凈跨5米,橋基長約4米,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南北走向。該橋采用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券法,雙層石板構筑的拱部造型優(yōu)美。橋的主體由當?shù)禺a的砂巖和石灰?guī)r壘砌而成。童男橋橋面、欄桿等處多有損壞,拱券保存完好。近年來修復橋面、欄桿。2012年3月鐘家村童男橋公布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