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恩施州旅游

恩施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恩施地委、縣委辦公樓舊址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清時為施南府府衙,民國初,章太炎、董必武到恩施開展革命活動時,曾住在該處,抗戰(zhàn)時期,被日機炸毀,建國初于原址重修,先后為恩施專員公署、地委、縣委辦公樓,現保存有3棟辦公樓。兩棟地委辦公樓建筑面積約1323.59平方米,總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1952~1953年建成,為磚石墻體,木質構架兩層樓房,布瓦人字坡屋頂,仿歐式立柱,拱式木格玻璃門窗,空間闊暢,層高達5米,莊重氣派。墻體上有保存完好的“文革”時期標語和毛主席語錄。恩施縣委辦公樓舊址是一棟磚木結構兩層瓦房,于1954~1956年建成。該舊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詳細]
  尖山民族中學早期建筑是1954年在清朝和民國時期地主莊園遺址上興建的。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修建現代教學樓需要,學校將原來地主家遺留的一正兩廂房及斷垣殘壁拆除,用這些木料和石凳建起了百米長廊,既給師生遮風擋雨,又美化了校園。而原來地主家的“海壩”依舊保存完好,石凳上的各種鏤空圖案清晰可見,栩栩如生。保護范圍:尖山民族中學早期建筑本體及周邊一定范圍,由5棟早期建筑四方最外側屋角連線圍合而成的區(qū)域。建設控制地帶:東以校園圍墻為基準向東延伸30米,南、西、北以校園圍墻為基準各向外延伸至唐崖河近側河岸![詳細]
  坐落于建始縣長梁鎮(zhèn)長梁村六組(長梁子老街)的袁氏老宅,曾經是湖北省立第一小學校址。占地面積205平方米。抗日戰(zhàn)爭期間,武漢淪陷,湖北省立第一小學于1939年—1941年西遷至此辦學。房屋為石木結構,坐西朝東,正層為三層樓房,穿斗式梁架結構,高8.65米,三開間,面闊13米,兩端砌封火山墻,后廳為四層樓房,三面青石墻體,高11.75米,內為抬梁式結構。該舊址是建始縣保存較為完整的一處抗日戰(zhàn)爭文化遺存,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2021年12月,被公布為湖北省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湖北省立第一小學舊址本體為基準,東向外延伸1米,西向外延伸2米,南、北均以舊址外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詳細]
  謝家老屋位于利川市謀道鎮(zhèn)龍水村。建于1920年,由時任四川雅安縣令的謝明正修建,因其宅基原是一丘塊大田而名“大田莊”。坐東朝西,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磚木結構,懸山瓦頂,主體前后兩院。兩院間設欄墻門垛,門亭隱于垛墻后。正屋階檐石欄墻上楷書陰刻清進士譚龍章書朱子治家格言及其題跋。建筑后崖壁上楷書陰刻“大田莊”三個大字,字大一米見方。謝家老屋具有良好的建筑布局和空間形態(tài),建筑內部雕飾精美圖案,所飾書法工整,整棟建筑古樸大方,對于研究民居建筑具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茶堰坪擺手堂位于來鳳縣百福司鎮(zhèn)茶園坪村。始建于嘉慶二十四年(1819),光緒十三年(1887)大修。坐東北朝西南,平面呈矩形,前為院,后為堂。條石砌筑院墻,周長66.22米,高2.15米,厚0.41米。正面設大門,高2.74米,寬2.46米,門柱刻“辟土開疆名昭千古,御災捍患威鎮(zhèn)一方”楹聯(lián);后堂面闊三間13.8米,進深一間6米。單檐硬山灰瓦頂,石木結構,穿斗式構架。前檐次間施木裝修。堂后壁中部設神案。左山墻嵌石碑2通,字跡多模煳。(第三批)……[詳細]
  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部舊址位于鶴峰縣走馬鎮(zhèn)梅坪村。1928年11月底,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在該處整編、訓練。橫屋明間左右次間是王炳南、文南甫的住房和軍部辦公室。舊址坐北面南,為一正兩橫的懸山頂穿斗結構板裝瓦房,屬典型的土家族干欄式建筑。該舊址對于研究工農革命家第四軍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同時,作為典型的土家族吊腳樓,也為研究少數民族地區(qū)建筑提供了實物資料。保護范圍:自舊址文物本體向四周延伸15米。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20米。……[詳細]
  舍米煳擺手堂位于來鳳縣百福司鎮(zhèn)舍米煳村。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同治三年(1864)維修。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前為院,后為堂。院闊13.8米,深26.52米,條石砌筑院墻,南面設正門;堂面闊三間13.8米,進深一間6米,石木結構,單檐懸山灰瓦頂,明間抬梁式構架,次間石墻承重。內設神龕,上供彭上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漢三尊雕像。該建筑是鄂西土家族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擺手堂,是研究土家族社會風俗最直接的實物史料。(第五批)地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百福司鎮(zhèn)河東鄉(xiāng)土家山寨類型:歷史建筑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門票信息:門市價:5.0元……[詳細]
  步青橋及字庫塔位于利川市毛壩鄉(xiāng)青巖雙泉村。步青橋建于光緒元年(1875),南北向跨太平河支流。單孔石拱橋,長21.4米,寬4米,孔跨7.2米,拱券縱聯(lián)砌置。字庫塔位于橋北,六角三層樓閣式空心石塔,通高5.7米,二層西壁辟窗,額題“步青橋”、三層西壁陽刻楷書“字庫”。步青橋南有當年修橋的國子監(jiān)太學生劉玉成及其家族墓地。步青橋、字庫塔是川鹽東運通道上的重要人文景觀,對于研究川鄂鹽運史、交通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第五批)……[詳細]
  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會議舊址位于利川市忠路鎮(zhèn)長干村7組。1928年11月24日,紅四軍從鶴峰梅坪出發(fā),經宣恩、咸豐,于12月13日進抵張爺廟,與“督辦利川宣撫使”,“精靈宮神兵第一路司令”楊維藩相見,接著在此召開前委會議,聽取楊維藩的情況介紹,并決定把“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改為“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前委由5人擴大為7人,賀龍仍為書記,為以后紅軍在湘鄂西的勝利進軍奠定組織基礎。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會議舊址是中國工農紅軍在湘鄂西活動的重要史跡,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陣地,2008年3月被公布為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太平塘摩崖題刻位于利川市都亭街辦事處連二塘村?逃诙跷髂相徑拇ㄒ琅缘慕^壁上,因該地自古有兩口相鄰的水塘而得名“連二塘”。幅面高5米,寬4.8米。陰刻楷書,中書“太平塘”3字,字徑0.8米見方,右上角書“太平年”3字,字徑0.2米見方!疤侥辍毕翟┺r民起義軍徐壽輝年號(1356-1357年),徐壽輝部將明玉珍據蜀,曾在利川建立“忠路宣撫司”地方政權。該題刻為元末農民起義軍革命活動的實物見證。(第二批)……[詳細]
  龍水文廟位于利川市謀道鎮(zhèn)龍水村。始建于明初,清乾隆年間重修,同治七年(1868)改建。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有前堂、正殿和廂房。大殿面闊三間13.7米,進深8.7米,木石磚結構,基址全系青砂條石壘砌,單檐硬山灰瓦頂,明間抬梁式構架,次間穿斗式構架。該建筑是鄂西土家族地區(qū)保存較好的文廟,在建筑設計和營造工藝上,集中體現了少數民族地區(qū)多元文化交流的建筑藝術成就。(第五批)……[詳細]
  雀巖墩碑屋位于利川市謀道鎮(zhèn)寨壩村。碑屋是一種將墓葬建在堂屋之后的特殊建筑。雀巖墩碑屋建于1929年。坐西朝東,由碑屋、墓冢、墓碑組成。碑屋為四列三間木構樓房,面闊15米,進深7.44米,懸山青瓦頂。墓冢石砌,設在碑屋堂屋之后,頂部建廊房。墓碑設于堂屋后壁,高約3.8米,圓首。該建筑是目前鄂西、川東地區(qū)唯一保存的碑屋,對于研究土家族人的生死觀念以及喪葬習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五批)……[詳細]
  段德昌殉難處及墓位于巴東縣金果坪鎮(zhèn)江家村一組。段德昌(1904-933),湖南南縣人,湘鄂西革命武裝和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六軍軍長,中共湘鄂西省委委員、湘鄂西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1933年6月因錯誤肅反被害于此。1958年在其殉難處建墓。段德昌烈士殉難處及墓是研究湘鄂西蘇區(qū)發(fā)展史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向燮堂墓位于恩施市沙地鄉(xiāng)龍角村。向燮堂(1866—1904),又名協(xié)堂。湖北恩施人,土家族。1940年1月,法國傳教士法希圣等,欺侮民眾,向燮堂率領土家族農民打死法希圣及其幫兇7人,搗毀教堂,史稱“施南教案”。事發(fā)后,清政府派兵鎮(zhèn)壓,向燮堂遭殺害。墓占地面積10平方米。1949年后于墓前立碑,碑文簡介向協(xié)堂生平事跡。是土家族勞動人民反抗外侮的重要見證。(第五批)……[詳細]
  賀英殉難處位于鶴峰縣太平鄉(xiāng)洞長灣。賀英(1886-1933),女,又名賀民英,賀龍胞姐,湖南桑植人。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軍事上,物資上積極支持活動于湘鄂邊的工農紅軍,曾任桑(植)鶴(峰)地區(qū)游擊隊隊長。1933年犧牲。殉難處為一民居,有房屋4間,面積139平方米,懸山頂,木結構。賀英是土地革命時期重要的女性領導人,賀英殉難處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第五批)……[詳細]
  杜氏祠位于利川市謀道鎮(zhèn)農科村,清代建筑。建于清光緒年間。合院式布局,磚木結構,硬山瓦項,前廳、后殿明三暗五,兩邊廂房三列兩間,通開28.36米,通進22.51米,占地面積550平方米,建筑面積800平方米。前廳戲樓與兩邊廂房彩樓連接,欄板、窗花圖案豐富;正殿三間高大寬敞,梁托柱礎精雕細刻。該祠是利川現存為數不多的祠堂建筑之一,規(guī)模較大,具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李家祠堂位于鶴峰縣走馬鎮(zhèn)金崗村。建于清同治年間。坐北朝南,中軸對稱布局,有前廳、正屋。均面闊14.6米,分別進深7.2米、4米。單檐硬山灰瓦頂,磚木結構二層樓。前廳為穿斗式構架,正屋明間抬梁式構架,兩山穿斗式構架。封火山墻,山墻設有側門。該建筑是鄂西地區(qū)現存最為完整的祠堂之一,對于研究鄂西宗祠建筑形制和特點具有典型意義。(第五批)……[詳細]
  伍家臺貢茶園位于宣恩縣萬寨鄉(xiāng)伍家臺村。清乾隆年間伍家臺茶因其獨特品質成為貢品,F存有茶園、住宅及伍氏家族墓地。住宅共兩棟,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均為吊腳樓,坐南朝北,五柱四騎,穿斗式構架,懸山布瓦頂。房屋附近為伍氏古墓群,共有墓葬十座,均為土堆墓,墓前立碑。該茶園是湖北現存最好,持續(xù)使用時間最長的貢茶園。(第五批)……[詳細]
  滾龍壩古建筑群位于恩施市崔家壩鄉(xiāng)滾龍壩村。建于清代。由茅坎山古建筑群、中村古建筑群、石獅子屋、向存道屋、茅坎山墓地、馬鞍山墓地、尖銀山墓地等部分組成。是一處以家族為單位形成的土家族聚集群落。村內建筑既有傳統(tǒng)土家族吊腳樓,又有磚木結構、四合院式的漢族建筑,對于研究鄂西地區(qū)建筑史及居住習俗具有重要的價值。(第五批)……[詳細]
  巨猿化石洞位于建始縣高坪鎮(zhèn)麻扎坪村,屬早更新世早期。為天然石灰?guī)r溶洞,東西走向。通長約150米,東洞口高6-7米,寬4-8米,西洞口高3-4米,寬2-15米。1968-2000年經10余次發(fā)掘,先后發(fā)現5枚早期直立人下臼齒化石和包括巨猿在內的哺乳動物化石70多個種屬,同時發(fā)現較多數量的石器、骨器。(第三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