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區(qū)中心的人民廣場南端。1977年“八一南昌起義起義”五十周年時破土興建,1979年1月8日落成。塔為長方體,總高45.5米。正北面是葉劍英元帥題寫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九個銅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義簡介”花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義”、“攻打敵營”、“歡呼勝利”三幅大型花崗石浮雕。塔身兩側各有一片翼墻,嵌有青松和萬年青環(huán)抱的中國工農紅軍旗徽浮雕。塔頂由直立的花崗石雕“漢陽造”-和用紅色花崗石拼貼的八一軍旗組成。紀念塔造型雄偉挺拔,寓意明快深刻,上下分別設置的6層燈光和多組投射燈,使夜間塔身顯得明亮通透,昭示人們,八一軍旗永遠鮮紅亮麗。用時參考1小時……[詳細] |
時代:清類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南湖路29號簡介:杏花樓俗稱“水觀音亭”,位于南昌市南湖路29號,地處南昌四湖之一的南湖北側的湖心島,東、南、西、三面環(huán)水,北側經(jīng)小石板橋連接與環(huán)湖路和建德觀街相鄰。杏花樓始建于唐,明武宗正德(公元1506—1521)年間,曾為寧王朱權五世孫朱宸濠之妻婁妃的梳妝臺。明萬歷(公元1573—1620)年間,一度是相國張位(字洪陽)的別墅,始稱“杏花樓”并延續(xù)至今。樓西設“閑云館”,是文人結社聚集之地,湯顯祖、劉應秋、吳應賓等人在此多有吟詠。清時,為祀婁妃而在西側另建“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有巷通廣濟橋,巷口額稱“湖……[詳細] |
中央南昌飛機制造廠舊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彭家橋街道江西師大社區(qū)(家委會)北京西路437號。建于1935年,分別由廠房舊址、大棚車間舊址、飛機庫舊址和指揮塔樓舊址組成。廠房舊址坐北朝南,鋼混框架結構,面寬31米,進深36米,占地面積約1180平方米。大棚車間舊址面寬29米,進深43米,占地面積1250平方米,20世紀50年代以來,師生露天活動均在此舉行,“師大紅場”因紅色水泥地面而得名。飛機庫舊址坐西朝東,建于1935年,鋼混框架結構,面寬28米,進深43米,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后改建為大禮堂,幾度修葺,沿用至今,學校重大活動均在此舉行。指揮塔樓舊址坐北朝南,磚混結構,四層,另附地下層,……[詳細] |
勵志社南昌分社舊址,位于南昌市東湖區(qū)愛國路216號的濱江賓館內,北面與濱江大道毗鄰,南有愛國路,二經(jīng)路北端從濱江賓館南大門開始延伸。方位坐標是北緯28°4151.6,東經(jīng)115°5319.7,海拔高度約30米。內部稱“一號樓”,是1933年興建、1934年落成的一座中西合璧的仿宮殿式磚木石混凝土建筑,坐北朝南,面寬26米,進深46米,占地面積約1100平方米。勵志社創(chuàng)立于1929年,原來的名稱叫“黃埔同學會勵志社”,后逐漸演變成半軍事機構的特務組織,其主要任務是負責國民革命軍的文化、教育、娛樂、福利等事宜;擔負美國在華軍官及其眷屬的招待事務;經(jīng)辦蔣委員長私人方面的一些事務。該建筑對于研究民國時……[詳細] |
佑民寺銅鐘(鐘樓)位于南昌市環(huán)湖路37號(江西省廣播電視廳宿舍)院內小花園東南角。佑民寺銅鐘系南唐大將林仁肇(南唐南部留守、南昌尹,后被后主毒死)于乾德五年(公元967年)鑄,重10,064斤,高七尺,圍長一丈四尺八寸,鑄有“南唐乾德五年太歲丁卯重鑄”字樣。是南昌三寶(普賢寺鐵像、佑民寺銅佛、宋代銅鐘)中僅存的一寶。銅鐘上鑄雙吊耳,肩部三道凸弦紋,中部以大塊方格與豎條紋間隔裝飾,中下部對稱分置四個乳丁紐,再往下是大塊長方格與豎條紋間隔和兩道凸弦紋,下沿部鑄成波浪形。民國十八年(1929),南昌居士姚國美、曾非歟等和南海行宮住持恒定和尚共同發(fā)起修復佑清寺,寺名改為“佑民寺”,并將原放在普賢寺內的……[詳細] |
時代:1930年類型: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地址:南昌市中山路71號簡介:江西省立圖書館舊址位于南昌市中山路71號。1920年12月開始籌備。1927年10月,省教育廳撥定百花洲內張、江、沈-祠為館址,形成了祠宇式的圖書館舍。1928年8月,省政府批準在百花洲-祠的地基上建省立圖書館。新館占地3300平方米,圖書館舍設計為1100平方米。1930年8月,圖書新館落成,與當時南昌城內的江西大旅社、郵政局并稱為南昌市民國三大建筑,F(xiàn)這座高五層的歐式風格建筑基本保存下來。1933年2月27日,在蔣介石“攘外并先安內”的思想指導下,-放棄對日本侵略軍的抵抗,在南昌組建了“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