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勝利展覽館位于兗州市鼓樓街道辦事處文東社區(qū),1968年建,屬全縣各階層人民群眾獻忠心的產(chǎn)物。1972年改為兗州縣文化館。展覽館坐北朝南,面闊19間寬72米,南北進深17.6米;以二層為主,局部三層,磚石結(jié)構(gòu),白色水刷石墻面。展覽館南側(cè)廣場中央立有毛主席的塑像,塑像立于正方形底座上,底座邊長2.8米,高2.5米,像高約5.5米,水泥雕塑,水磨石拋光,呈粉紅色。毛主席像身穿軍大衣,佇立風中,左手拎帽,右手揮舞,栩栩如生。展覽館屬文革時期的代表性建筑,其結(jié)構(gòu)特征仍保留原有風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經(jīng)過幾次維修現(xiàn)保存完好,成為人民群眾緬懷毛主席的最佳場所。2009年10月經(jīng)兗州市人民政府……[詳細] |
青島向陽遺址位于寶山鎮(zhèn)向陽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2006年12月7日,青島向陽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鞠蜿栠z址】屬龍山文化遺址,位于膠南市寶山鎮(zhèn)向陽村東約500米處的高臺地上。遺址的東、南各有一條季節(jié)性河流。遺址所處位置較高,斷崖最高處達6米,群眾稱之為“城頂”。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遺址東西長250米,南北寬200米,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土質(zhì)松軟,呈灰褐色。文化層厚度在l~2米之間。地表暴露的遺物較多。遺址中采集到的主要是陶片和石器。在各類陶片中以黑陶居多,其次為灰陶。陶質(zhì)以泥質(zhì)為主,夾砂較少。陶器以素面磨光為主,紋飾以弦紋最常見?杀嫫餍斡卸、盆、罐等……[詳細] |
付廟村位于巨野縣核桃園鎮(zhèn),付廟民居,是一處有幾個合院組成的具有典型明清時期建筑風格的傳統(tǒng)民居群。占地面積3600多平方米,現(xiàn)存房屋13棟50多間,分布在該村中心街的北側(cè)。每個院落大門多為單檐起脊,有倒座。東西廂房各三間,有的為重梁結(jié)構(gòu),有的帶一間0,0多滾脊掛吻。主房均座北朝南,面闊三間,青磚砌墻,灰瓦覆頂。營造法式不一,或為單檐起脊硬山式,或為二層樓式等建筑樣式。雖歷年久遠,有的房屋已損壞,但基本都保持著原有的間梁結(jié)構(gòu)和風貌。付廟民居造型古樸,結(jié)構(gòu)嚴謹,布局合理,當?shù)厥鳛槊鞔髮W士張居正的私宅,目前雖無文字記載,但該建筑群落處處顯示著明清時期的營造風格,頗具有開發(fā)及研究價值。為核桃園鎮(zhèn)以后……[詳細] |
馬山寨遺址位于煙臺市萊山區(qū)北寨村。年代為明。 2006年12月7日,馬山寨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馬山寨,曾是古代沿海軍事要塞。明洪武年間,為防倭寇侵擾,政府派重兵駐扎。這座山原名馬山,明政府在此所設(shè)的兵營和海防工事稱馬山寨。因營寨較大,這座山被改稱大寨山。據(jù)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寨山上還有明時兵營、城墻等防御工事的遺跡,F(xiàn)今大寨山頂部還留有明朝修建的狼煙墩臺(即烽火臺)。這里,立有山東省人民政府將馬山寨烽火臺確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馬山寨遺址確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各一座。大寨山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2公里,海拔74米,頂部為一較為平坦、長……[詳細] |
成陽故城,山東省菏澤市胡集鎮(zhèn)地下成陽故城,-物部門認定為先秦古城。歷秦、漢、魏、晉、唐、宋,金代毀于戰(zhàn)亂水患。結(jié)合《史記》、《漢書》及唐宋地理志書,該城是西周成國故都成陽,秦漢魏晉之濟陰郡成陽縣城,北齊廢。唐于此城復置雷澤縣,屬濮州。歷唐、五代、宋。金貞祐二年廢縣為鎮(zhèn)。雷澤鎮(zhèn)歷金元二百年,于洪武元年圮于黃泛,淹淤地下。明于此廢城置平陽屯。后完全淤埋地下!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骸胺蜃曾櫆弦詵|,芒、碭以北,屬巨野,此梁、宋也。陶(定陶)、睢陽亦一都會也。昔堯作游成陽(菏澤東北),舜漁雷澤,湯止于亳(曹縣東南)。其俗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好稼穡,雖無山川之饒,能惡衣食,致其蓄藏!保ㄋ抉R遷把帝堯發(fā)……[詳細] |
博濟橋位于陽谷縣縣城中心廣場東南角,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博濟橋修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是過去北通東昌、南達壽張、東去張秋的必經(jīng)之路。博濟橋又叫“石牛拉石車橋”,因在橋南西數(shù)第二塊欄板上雕有牛車出行的畫面而得名。《陽谷縣志》記載:“邑有縣丞笪公居官清廉,蒞任之時,惟一牝牛駕車而來,及解任日,牝生一犢,公諭令仆人留犢于邑,仍駕一牝牛去。后人思其德,因刻其像于博濟橋上,至今猶存!焙笕藢⒋耸谭Q為“石牛流芳”。石橋建筑由橋基、橋身兩部分組成,上有兩排浮雕石欄,下有石砌拱券式橋洞三個。橋身東西長10.18米,南北寬5.06米,通高3.70米,整體石砌,做工細致,手法精巧,古樸大方,結(jié)構(gòu)……[詳細] |
武文昌墓位于山東省曲阜市小雪鎮(zhèn)武家村村內(nèi),該墓地始建于明永樂3年(公元1405年),墓主名為武興,字文昌,號福海,祖籍安徽鳳陽人,明洪武年間移居山東曲阜,為人光明磊落,品行端正,積德從善,德高望重,深受鄉(xiāng)鄰崇敬,后在此繁衍生息,成為名門望族。石碑為清光緒34年(1908年)所立,碑文記述了墓主人生平及后人繁衍脈絡(luò)。據(jù)文物工作者考證獲悉:原墓冢封土高大,墓碑刻雙龍碑額,獨特的藝術(shù)造型暗喻后人對墓主人富貴永享的良好祝愿。武文昌墓于1986年被公布為山東省曲阜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濟寧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1)位置: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2)保護范圍:以墓為中心向外10米……[詳細] |
嶧山摩崖石刻群位于山東省鄒城市城東南10公里處嶧山上,現(xiàn)存300余處,其中,摩崖石刻有兩處,分別位于五華峰和妖精洞,五華峰刻經(jīng)位于“光風霽月”石上,向陽面刻《文殊般若經(jīng)》,刻面縱2.13米,橫3.65米,豎刻--十一行,每行十字,首行刻“文殊般若”四字,由于風化剝蝕嚴重,現(xiàn)存79字?逃诒饼R年間。妖精洞石刻位于山陽“妖精洞”西側(cè)烏龍石上,刻面豎高約4.0米,寬約2.65米,面積約為10.6平方米。有--七行,十四字,字徑約20-30厘米,內(nèi)容為《文殊般若經(jīng)》。--前有題名一行,十一字。由于刻石下部風化剝落,少量--已殘毀。刻于北齊武平年間(570-576年)。此外,嶧山現(xiàn)存隋唐至明清時期,名人……[詳細] |
孟良崮戰(zhàn)役紀念地位于蒙陰縣和沂南縣交界處,因孟良崮戰(zhàn)役而舉世聞名。1984年為紀念孟良崮戰(zhàn)役在山上修建的紀念碑高30米,由三塊狀如刺刀的灰色花崗石筑成,象征著野戰(zhàn)軍、地方軍和民兵的武裝力量體制。底座為邊長20米、高1.6米的正三棱體,組成一個-托,意喻-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紀念碑的上下部構(gòu)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象征著軍民團結(jié)必勝,人民戰(zhàn)爭必勝。孟良崮戰(zhàn)役紀念館位于山下的孟良崮烈士陵園內(nèi),占地面積8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240平方米。館內(nèi)共分5個展廳,分別為門廳、戰(zhàn)役廳、支前廳、英烈廳和雙擁廳。紀念館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將軍骨灰撒放處,其后是烈士英名塔。紀念館前矗立陳毅、粟裕的巨型雕塑……[詳細] |
又名百佛庵,城陽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嶗山支脈的鐵騎山南峰石城頂之陽,背山面澗,松竹環(huán)繞,環(huán)境清幽,始建于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初建格局無考。庵分前后二院二殿,前為倒座殿,內(nèi)祀菩薩;中殿穿堂,祀三官;后殿為硬山式,高約六七米,重梁起架,出檐,四柱石撐頂上飾雀替,內(nèi)祀玉皇大帝。白堊涂壁,彩繪壁畫,青磚鋪地,外觀氣勢宏偉。其時,每年正月十六日逢廟會,善男信女趕會人眾,香火極盛。清初百福庵已初具規(guī)模,后毀于文革時期。目前殿堂房基仍在,廟宇輪廓清晰。清初,明崇禎帝養(yǎng)艷姬、藺婉玉二妃逃難至此,二女編寫的《離恨天》曲成為嶗山外山派道士迎風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養(yǎng)、藺墳地及附近的紗帽石、馬槽石、……[詳細] |
灰城子遺址位于匡莊鄉(xiāng)灰城子村東約150米處,為高山周圍8至10米的臺地,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斷崖壁上可見灰層堆積存1至2米,內(nèi)含商代、西周灰色繩紋陶片,地表暴露陶片較多。據(jù)《鄒縣金石隘編》記載:清道光年間“縣東北數(shù)十里有地名虺城,里民掘得鼎六、鬲二、彝二……唯一鬲有模糊文字,僅‘永寶用’3字可辨”。1955年當?shù)剞r(nóng)民掘得銅器3件,送往山東省博物館;1962年,掘得銅器10余件,被當?shù)剞r(nóng)民出售至今下落不明;1973年,村民又掘得盤、簋、匠等8件銅器,其中一簋腹內(nèi)有銘文12字,經(jīng)考釋為“伊授作簋用事于考永寶用之”。從其形制、紋飾及銘文考證,當屬西周晚期。此8件銅器現(xiàn)藏鄒城市博物館;页亲舆z址于……[詳細] |
青島中山路近代建筑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中山路、河南路。年代為1910-1935年。2006年12月7日,青島中山路近代建筑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含:1.德式建筑:中山路17號2.中國銀行青島分行舊址:中山路62號3.山左銀行舊址:中山路64-66號4.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舊址:中山路68號5.大陸銀行舊址:中山路70號6.聚合錢莊舊址:中山路82號7.交通銀行青島分行舊址:中山路93號8.山東大戲院舊址:中山路97號9.膠澳商埠電汽事務(wù)所舊址:中山路216號10.中國實業(yè)銀行舊址:河南路13號11.青島分行公會舊址:河南路15號12.金城銀行舊址:河南路17號……[詳細] |
人們大都知道古都西安有碑林,知道泰山有刻石,但知道海上有刻石的恐怕就不多了。嵐山海上碑是目前沿海地區(qū)僅存唯一的古代碑刻文物古跡。她位于嵐山漁港碼頭西側(cè),為海邊天然巨石鑿琢而成。上有蘇京、閻毓秀等名人題書的石刻。蘇京,安東衛(wèi)人,明代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使,建寧兵備道。他書寫的楷文:“星河影動,撼雪噴云”,橫刻于碑上,氣勢非凡。閻毓秀,山西榆次人,武進士。清代康熙十年任安東衛(wèi)守備。題楷文:“難為水”,“萬斛明珠”,“砥柱狂瀾”。海上碑距今已有三百年歷史了,請你立在碑石邊沿上,遠眺大海波濤,近看驚濤拍岸,不僅能充分領(lǐng)略到“撼雪噴云”之意境,而且可以真正體會到腳踏堅石,“砥柱狂瀾”。的氣概。內(nèi)心是否洶涌,……[詳細] |
岳莊空城遺址位于德州市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趙虎鎮(zhèn)趙宅村北1000米,西至岳莊村東,東至曹莊(空城曹莊)村西,北到岳莊至曹莊的村級公路,約700000平方米的范圍。據(jù)當?shù)卮迕衩枋鲈缭?0世紀60-70年代土墻高2-3米,寬10米多,據(jù)《德州志》記載,該城為隋代絳陵縣故城,宋元時期,該縣遷至現(xiàn)德州城區(qū)一帶,根據(jù)城址遺留物特點,推測其為宋元時期一處城址,F(xiàn)在該區(qū)域仍可見斷斷續(xù)續(xù)的土圍墻,在岳莊村東一段約1000米處保存較好,長滿酸棗,刺槐,柳樹等植被。該古城址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德州城的變遷、人文習俗及促進文化旅游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該遺址于2011年4月被公布為德州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6月被……[詳細] |
高唐文廟又稱李苦禪少年讀書處,位于高唐縣城內(nèi)北湖路南首西側(cè),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唐文廟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原有大成殿、照壁、月宮門、廚房、東門、西門等建筑。文廟是祭祀孔子實施儒學教育的處所,高唐文廟也是歷代官辦學堂。我國國畫大師李苦禪先生少年時曾在此讀書。大成殿南門正上方有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的“李苦禪大師少年讀書處”的匾額。文廟現(xiàn)僅存大成殿。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東西長17.7米,南北寬11.10米。大成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筑,主要以立柱磚墻和梁為骨架,承托著曲線玲瓏的屋頂,外檐柱間砌磚墻。檐下的斗拱為裝飾性構(gòu)件,檐向外展伸保護了立柱和梁不受大雨的侵蝕和破壞,也使大殿……[詳細] |
孟母三遷祠,位于山東省鄒城市城西廟戶營村內(nèi)。座北向南,有正房3間,東、西配房各3間。正房即“孟母祠”,單檐硬山式建筑,前有回廊、露天面闊7.05米,縱深6.2米。祠內(nèi)正中神龕供奉孟子父母像,東側(cè)置孟子像龕。祠前回廊東、西兩側(cè)壁上鑲碑刻2塊;一為創(chuàng)建亞圣祠碑記,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已仲春立;二為廟戶營添設(shè)祭田記,清同治四年(1865年)孟廣均立石。大門外原立有“孟母三遷祠”碑1塊,現(xiàn)移至孟廟內(nèi)保存。該祠是紀念孟母和孟子的建筑之一,1985年,被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孟子的出生地鳧村,在鄒城北12公里,1960年劃歸曲阜市,F(xiàn)在鳧村仍有“孟子故宅”、“孟子故里坊”、“孟母故井”、……[詳細] |
長清縣學文廟大成殿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文昌街道清河街499號(結(jié)核病防治站)樓后。年代為清。 2013年,長清縣學文廟大成殿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成殿是祭孔的地方,是文廟的主殿。大殿座北朝南,單檐廡殿頂,面闊7間,進深4間,12根立柱,比例結(jié)構(gòu)上采用的古代官式做法。大成殿始建于宋代,現(xiàn)存整體結(jié)構(gòu)主要是清代的。是縣級文廟規(guī)模比較大,保存比較完整的,其規(guī)模在濟南各個區(qū)縣中是首屈一指的。大殿內(nèi)部雕梁畫棟,雖經(jīng)多年滄桑,但細節(jié)仍然不失精美。大成殿采取廡殿頂,是中國古建筑檔次最高的一種建筑格式,斗拱是一翹、二昂、六鋪建筑風格,比濟南的府學文廟的檔次還要高。說明長清在古代重視教……[詳細] |
位于老城區(qū)東南,以池南壁有三個石雕虎頭,泉水從虎口流出而得名。該泉水激柱石,聲如虎嘯。黑虎泉:在濟南市黑虎泉東路。題名在金代以前。源出懸崖下深凹的的洞穴中,泉水經(jīng)三石虎頭噴出,波瀾洶涌,水聲喧騰。附近有琵琶、金虎、匯波、溪中、瑪瑙、九仙女等名泉十四處,組成黑虎泉群。九女泉清澈干冽,傳說月白風清之夜,九仙女相約至此泉沐浴浣紗。泉群附近有假山平臺,回廊曲徑,夏日綠蔭蔽天,鳥語蟬鳴,為游人品賞玩景勝地。黑虎泉是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居于“黑虎泉泉群”之首。位于濟南黑虎泉路下環(huán)城公園南隅的護城河南岸,有著“天下第一湖”美譽的大明……[詳細] |
郭味蕖故居“疏園”位于濰城區(qū)城關(guān)街道東風西街與向陽路交叉口以西街南。1992年4月,濰城區(qū)政府在此按舊日風貌建成郭味蕖故居陳列館。“疏園”占地面積近800平方米,南北兩處院落、瓦房17間。北院正中立有郭味蕖半身銅像,正房懸掛齊白石篆書“知魚堂”匾額,西側(cè)有郭味蕖所建“愛竹茅堂”畫室,院內(nèi)臘梅、丁香為其親手所植。南院西側(cè)有荷塘,池邊紫荊、迎春、百合等繁花似錦。南屋5間常年展出郭味蕖數(shù)十幅代表作,東屋陳列著國內(nèi)外書畫名家饋贈的數(shù)十幅書畫精品。2006年12月,郭味藻故居“疏園”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郭味蕖(1908~1971)名忻,以字行。濰縣(今濰城區(qū))城里人。著名國畫家、美術(shù)理論家、美……[詳細] |
【大莊遺址】屬龍山文化遺址,兼有漢代遺存。位于膠州市洋河鎮(zhèn)大莊村西50米處。1989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遺址座落在洋河東岸的臺地上,西部靠河流處已遭部分破壞。遺址南北長30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約4.5萬平方米。土質(zhì)松軟,呈灰褐色。遺址未經(jīng)鉆探,從遺址西部的斷崖看,文化層厚度在1~2米之間。地表散見有陶片、石器、獸骨等。遺址中采集的人工遺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陶片中以夾砂黑陶為主,其次為泥質(zhì)黑陶和灰陶。器表以素面為主,有少量的弦紋、附加堆紋、刻劃紋等。陶器大多輪制?杀嫫餍斡卸Α㈠、盆、罐、豆等。石器有刀、錛、斧、磨石等。根據(jù)器物特征分析,其時代應(yīng)為龍山文化中晚期。遺址現(xiàn)為農(nóng)田,保存較好。……[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