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什倫布寺AAAAA 扎什倫布寺的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是西藏佛教格魯派在后藏地區(qū)的最大寺院,也是全國著名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寺院始建于明正統(tǒng)十二年,經歷代班禪修繕、擴建,形成了如今氣勢磅礴的建筑群。扎什倫布寺為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0根敦珠巴主持創(chuàng)建的,始建于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以后經過歷代班禪的修繕、擴建寺院規(guī)模不斷擴大,今占地約20萬平方米,周垣長約2000米。步人寺院大門,呈現在眼前的最大的建筑物就是措欽大殿。措欽大殿門外是由回廊圍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講經場。過去班禪大師經常在這里向全寺僧人講經布道,也是-們進行宗教答辯的場地。大殿前部是大經堂,經堂的中央是班禪的寶座,經堂后面的三間佛殿,釋……[詳細] |
薩迦寺AAAA 位于日喀則西南130公里處的薩迦縣城里,是薩迦派第一座寺院,由薩迦的創(chuàng)始人昆·貢卻杰布于公元1073年創(chuàng)建。薩迦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寺中藝術珍品浩瀚,文物價值又極高,因此被人們稱為“第二個敦煌”。薩迦寺分南北兩寺,以仲曲河為界,北寺修在北岸苯波山前,始建于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北寺規(guī)模宏大,為一片重疊逶迤的建筑群,在“文革”中遭到毀滅性破壞。現在只有薩迦南寺尚存。星羅棋布的村舍沿山腳向平原展開,直至與縣城連接起來。那些別致的房屋有秩序地排列著,古樸的街巷也很有規(guī)矩,這種形制獨特的村舍在西藏可并不多見。薩迦南寺坐落在日喀則地區(qū)薩迦縣仲曲河南岸的平原上,始建于1268年,面積為1……[詳細] |
白居寺AAAA 白居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西藏江孜縣境內。十五世紀初始建,是藏傳佛教的薩迦派、噶當派、格魯派3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廟。白居寺是漢語名稱,藏語簡稱“班廓德慶”,意為“吉祥-樂寺”,位于江孜縣城東北隅,拉薩南約230千米處,距日喀則東約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歷時10年竣工。白居寺有兩大特色: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處,相安無事。特色之二是菩提塔,又名“十萬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標志。白居寺就是因為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這座佛塔由近百間佛堂依次重疊建起的塔,人稱“塔中有塔”。塔內佛堂、佛龕以及壁畫上的佛像總計有十萬個,因而得名十萬佛塔。白居……[詳細] |
帕巴寺AAA 帕巴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吉隆鎮(zhèn)東部,海拔2850米。建于公元637年左右。與松贊干布聯(lián)姻的尼泊爾赤尊公主進西藏時隨身帶有三尊釋迦牟尼佛像,其中的瓦帝桑布之尊被安放在吉隆鎮(zhèn),并為它建造了帕巴寺。帕巴寺整體形狀為一樓閣式石木結構建筑,塔身方形,塔中心有樓梯可盤旋至頂。從下至上共有四層,層層出檐,逐層收分,每層檐角上套有黃銅制成的火焰套飾;底層為佛殿,是寺廟的主體部分,由門廓及主殿兩部分組成。外環(huán)繞以外環(huán)廓,內有暗回廓相繞,供信徒轉經之用。寺外墻壁和門廓南壁分別繪有三世佛、大成就者、護法神、觀音像等早期壁畫。帕巴寺的建筑風格獨特,系樓閣式石木塔。高四層。塔中有梯可盤旋至頂。層層出檐,逐層收分,……[詳細] |
彭措林寺AAA 彭措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拉孜縣彭措林鄉(xiāng),海拔4100米。彭措林寺于公元1615年由多羅那他主持修建。原信奉覺朗派,到五世0-執(zhí)政時期,該寺屬13座寺廟換教寺之一,故信奉格魯派。寺院曾有35個殿堂和一個誦經大殿,3300名僧人,并在寺廟的山頂處修建了94間9層高的達耶拉塔臥室。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的老壁畫和鍍金銅佛像,如生威金剛、十輪金剛、勝樂金剛等164件。每年-12月27日,該寺舉行跳神節(jié),-10月8日舉行朝拜度母儀式。寺院坐西朝東,分主體建筑和附屬建筑,主體建筑由-殿、拉康頓珠、外經院、宗政府遺址、僧舍等組成。-殿是平措林寺的中心,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共有36根柱子,共三層,為土石木……[詳細] |
帕拉莊園AAA 帕拉原是不丹一個部落的酋長,因不丹內亂遷到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銜。隨著帕拉家族權勢的增大,帕拉莊園的規(guī)模日益擴展。1904年,英侵略軍焚毀了原在江孜附近江嘎村的帕拉莊園?褂(zhàn)爭結束后,帕拉莊園遷到班久倫布村,歷經數十年其家族勢力不斷擴大。帕拉莊園主旺久當過林布寺小-,還俗后主持莊園的日常事務。他整頓莊園經濟,擴充莊園規(guī)模,加強對農奴的統(tǒng)治,到西藏民主改革前,帕拉擁有小莊園22個,占有土地8600多克(面積丈量單位)、牧場6個、總牲畜14250余頭(只),占有朗生(農奴)2440余人。1959年,帕拉旺久參與叛亂并外逃,其莊園理應全部沒收,當時的江孜分工委考慮到帕拉莊園系西藏十二大莊園之……[詳細] |
導游位于日喀則市東南30公里處的加措區(qū)夏魯鄉(xiāng),創(chuàng)建于公元1000年。其建筑風格奇特,是一座集藏漢等建筑風格為一體的寺院。傳世之寶頗多,壁畫既豐富又精美,是西藏地區(qū)少有的藝術珍品。14世紀初葉,夏魯萬戶長請來當時西藏最有學問的布頓仁欽珠住持夏魯寺,布頓一生著有200多種佛學書籍,是西藏大藏經《丹珠爾》的編纂人。布頓住持夏魯寺的時候,曾于1333年大興土木,對原寺加以擴建維修,元朝皇帝給予大量資助,并派去了漢族工匠,因而這座建筑具有濃郁的元朝風格。寺呈“四合天并”式,前段與主殿對稱,兩側各有耳殿。殿頂高脊斗栱。琉璃瓦槽,翹首飛檐,如翼如飛,全然漢族建筑風格醒目的紅墻,坯石壘砌,殿堂緊連,又具有藏式……[詳細] |
卓瑪拉康位于日喀則地區(qū)吉隆縣縣城城區(qū)南隅,曲德寺西南,原貢塘王城遺址的中部,海拔4160米。始建于公元1274年,現存建筑保留有雕刻精美的木構件及原始壁畫。遺址坐北朝南,建筑面積200平方米,原系兩層建筑,現上層已坍塌,其余底層建筑遺址,由門廷、中廷及后殿三部分組成。墻體作法有夯土、土坯石塊砌建等方式。曲德寺位于日喀則地區(qū)吉隆縣縣駐地以南,海拔4050米。寺始建于公元10世紀,始奉寧瑪派,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代寺廟,它始為寧瑪派寺廟,至公元17世紀1643年,五世0羅桑嘉措得到蒙古汗(王)固始汗的支持,在哲蚌寺之噶當頗彰建立格魯教派政權后,進一步發(fā)展其政教合一的制度,曲德寺也隨之改為格魯教派……[詳細] |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位于江孜縣宗山廣場,包括抗英炮臺、抗英勇士跳崖處、江孜宗政府議事廳。另設有抗英遺址展廳(在縣歷史文化陳列館內),收藏當年江孜抗英軍民使用的藏槍、藏刀、土槍、土炮、弓箭、盾、矛、吾爾多(拋石繩),以及抗英照片、抗英雕塑等。江孜城原為西藏三大城市之一,它處于亞東、拉薩、日喀則和澤當的中間位置,是亞東口岸至幾個城市的交通要道,雅魯藏布江支流年楚河從東往西于江孜西南折而向北。公元967年,吐蕃贊普后裔班闊贊在江孜宗山建造宮堡式建筑,統(tǒng)治年楚河流域。后宮堡式的建筑又經過擴建,使江孜宗山成為衛(wèi)藏13大宗之一。清朝時期,嘎廈在江孜仍設宗。江孜宗山至今完整地保留著宗政府、經堂、佛殿、監(jiān)獄、城垣……[詳細] |
乃甲切木石窟寺乃甲切木石窟寺位于崗巴縣昌龍鄉(xiāng)納加村。昌龍鄉(xiāng)與錫金國相鄰,海拔5000米,南北兩側為大山,中為一片廣闊的草場,苦曲藏布河從草場偏北部流過。石窟寺即座落在河北岸一座礫巖小山的斷壁上,共有5座洞窟,洞口皆南向,距地面高約十余米,按從西至東的順序,將5座洞窟分別編號為K1—K5。正面窟壁上的身飾金彩的佛像為大日如來佛。東壁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雙象須彌座,佛像上身-,胸前斜結一帶,左手禪定印,右手指地印,身飾黃彩,應為寶生佛。東壁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雙馬須彌座,佛身上穿裸右肩貼身衣,左手禪定印,右手與愿印,身飾藍色彩,應為阿佛。西北側的雕像主佛的須彌座為一對類似金翅鳥王的小矮人抬……[詳細] |
乃寧曲德寺,亦稱“南尼寺”,在日喀則地區(qū)康馬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北的南尼鄉(xiāng),屬年楚河上游的河谷地帶,寺廟北距江孜縣城10公里,南距康馬縣城40公里,東依札西達節(jié)山,西臨年楚河,海拔4100米。創(chuàng)建于吐蕃王朝時期,創(chuàng)建人為阿羌甲·強拜桑布。傳說阿羌甲·強拜桑布為古印度僧人,系蓮花生大師的弟子。他在蓮花生大師建立桑耶寺以后來到年楚河上游的谷地,見河西岸的山勢猶如一頭匍匐在地的大象,是弘揚佛法之地,即主持修建了乃寧曲德寺。乃寧曲德寺是后藏地區(qū)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盡管多次遭到破壞,但從其遺址上仍能看到其往日的繁華與宏大,它所遺留下的各個時期的建筑遺址,對于研究西藏各時期寺廟建筑的風格、布局、用材等都具……[詳細] |
艾旺寺是吐蕃時期寺廟。位于康馬縣薩瑪達鄉(xiāng)沖堆村西北900米,沖巴涌曲河北岸。始建于8~9世紀。坐西朝東。面積925平方米。圍墻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7米,南北寬25米,高3米,墻上砌石塔108座,北面圍墻正中開有9米寬大門。圍墻內殿堂平面布局呈“凸”字形,南為正殿,東西為配殿,中間為長17米、寬12米的庭院。殿堂與圍墻之間為回廊。殿堂外墻體均涂飾紅色顏料。正殿殿堂東西長11米,南北寬5.5米,墻周砌有一周石臺座。艾旺寺原信寧瑪派,后改奉格魯派。正殿塑像文雅清秀、廣袖寬袍、輕盈質樸,受漢地文化的影響十分明顯,具有云岡、龍門石窟中唐代佛教造像的風格;東配殿泥塑與中亞寺廟中塑像十分相似;西配殿神龕、……[詳細] |
林恩摩崖石刻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昂仁縣,年代為明。2019年10月7日,林恩摩崖石刻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
查木欽墓群位于西藏拉孜縣曲瑪鄉(xiāng)查木欽村附近,海拔4000米左右。藏語里面“查木欽”意為集貿市場、交易市場,可想而知,早在吐蕃時候,在這個地方,一是比較繁華,二是生產和各個方面比較發(fā)達。該古墓群距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吐蕃王朝時期藏王墓葬群,一共有130多座,大、中型墓葬封土為梯形,亦有塔形及長條形殉葬坑,墓地最大墓處封土邊長78米,高達17米,F存墓堆為土成的臺式平頂墓,墓堆切面可以看到明顯的夯土層,每層高約15至20米,原為方形平頂,由于經過長期雨水的沖刷,已形成了圓形平頂,墓地豎有藏文墓碑和一對石獅,石獅雕刻粗擴古樸突為藝術珍品。據專家初步分析,古墓碑碑文記藏,該墓與吐蕃贊普赤熱巴中有……[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