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漢代古城址,位于蘭陵縣向城鎮(zhèn),文峰山東側(cè)。見載于《春秋》、《春秋谷梁傳》、《齊乘》、《續(xù)山東考古錄》、《沂州府志》、《嶧城縣志》、《讀史方輿紀要》等歷史典籍。鄫為古國名,系夏朝第七代王杼,封其次子曲烈的封地,魯襄公六年(前567年)被莒所滅,鄫太子巫附赴魯,為紀念故國,去邑取曾姓,鄫國自曲烈始封,歷夏、商,周,至世子巫傳五十四代。此故城自周至漢,先后為鄫子國、魯國、楚國及秦漢東?た暱h所屬,至隋唐時期為州縣治所。城垣為人工黃粘土夯筑,平面略呈方形,東墻長584米,西墻長560米,北墻長564米,南墻長530米,城墻墻基寬30米,最高處達9.5米,現(xiàn)城墻保存基本完好,城中間有一高臺遺址,東……[詳細] |
金山漢墓群位于蘭陵鎮(zhèn)金山村。年代為漢。該墓為臨沂市目前經(jīng)科學(xué)發(fā)掘的西漢墓葬中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墓上祭祀建筑在山東省屬首次發(fā)現(xiàn),對研究西漢時代的葬俗及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該墓為單墓道巖坑豎穴木槨墓,由墓道、甬道、墓室、墓上封土、墓上祭祀建筑幾部分構(gòu)成。墓室坐西面東,墓室東西長7.3米,南北寬4.6米,深11米。墓道向東敞開,全長44米。墓道前設(shè)祭祀祠堂建筑全國首次發(fā)現(xiàn)。該墓歷史上多次被盜掘,出土一宗文物。墓群的保護范圍為“以金山漢墓墓室中心為基點,向東300米,南600米、西500米、北60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2006年12月7日,金山漢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