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晉城市 > 澤州縣旅游

澤州縣十大旅游景點

1、玨山 AAAA
推薦1
玨山
  玨山風景旅游區(qū)位于晉城市區(qū)東南20公里的丹河南岸,東至馬鞍山嶺,南至風門嶺,西至圪針嶺,北至西交河公路段,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與青蓮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脈相承,是澤州境內古往今來聞名遐邇的名勝風景區(qū)。玨山雙峰對峙,巍峨蒼翠,宛若一對碧玉,故名玨山,古有“晉魏河山第一奇”、“小華山”、“小武當”之美稱。早在東漢時期,就被辟為道場,是我國古代北方著名的道教道場,被稱為“晉地奧室”、“文峰奧區(qū)”,為真武大帝的鎮(zhèn)守之所,與武當山有異曲同工之妙。歷經(jīng)數(shù)百年,依山就勢建起了一、二、三天門、靈官殿、真武宮、玄武廟、南頂五佛寺等樓觀亭廊廟宇。玨山勝境:玨山又名角山,其雙峰對峙,巍峨蒼翠,宛若?對碧玉鑲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玨山。玨山鐘靈毓秀,自然景觀迷人,人文內涵豐厚。山上松柏懸崖,林壑深蔚,游人不絕如蟻,接踵摩肩。自宋代起,歷朝逐年在玨山雙峰間建起玄帝殿、真武宮、靈官頂及一、二、三天門等。玨山寺廟依山勢而筑,遠望凌空入云,殿角飛椽于綠樹花草中若隱若現(xiàn),宛若仙山瓊閣、海市蜃樓。二天門三百六十余級石階……[詳細]
推薦2
大陽古鎮(zhèn)
  在山西省澤州縣太行山麓,有一座擁有兩千六百多年歷史的古鎮(zhèn)—大陽古鎮(zhèn)。大陽古稱陽阿,歷史上秦皇在此置縣,漢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燕設此為郡,它先后為縣、侯國、郡的治所長達八百余年。大陽明清時期仕官如林,當?shù)孛裰{“有官不到大陽夸”、“大陽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都真實的反映出了當時大陽的文運盛興,仕官迭出。同時大陽因手工制針業(yè)發(fā)達,被譽為“九州針都”。由西漢至明清,大陽的歷史上涌現(xiàn)出了眾多的傳奇人物,色藝雙絕的趙飛燕,首創(chuàng)諸宮調的孔三傳,耿介不阿、上--的茹太素,為國捐軀的武狀元張大經(jīng)等等,他們在大陽的歷史上先后都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肮庞嘘柊⒅畡Γ申憯嗯qR,水截鴻雁”,豐富的礦藏資源使大陽成為我國冶鐵業(yè)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而大陽古鎮(zhèn)不僅有冶煉鑄造的陽剛豪氣亦有輕歌曼舞的靈動柔美。從春秋戰(zhàn)國到兩漢魏晉,陽阿成為蜚聲于世的歌舞之鄉(xiāng),“陽阿奇舞”、“陽阿薤露”成為了大陽文化藝術的輝煌。大陽古鎮(zhèn)擁有規(guī)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稱為“中國古城鎮(zhèn)活化石”。漫步古鎮(zhèn)中,城池寨堡、街巷縱橫、官宅商居、樓閣津梁、……[詳細]
3、山里泉 AAA
推薦3
山里泉
  山里泉自然風光旅游區(qū)位于太行山南部,晉豫兩省的澤州、陽城、濟源三縣市的交匯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里造就了舉世罕見的、獨特神奇的地質地貌奇觀,濤濤的沁河水九曲十八彎盤繞婉延猶如一條蛟龍雄踞在大山深處。景區(qū)近鄰207國道18公里,距晉城市區(qū)50公里、濟源市區(qū)51公里。侯月鐵路從景區(qū)穿越而過并設有車站,交通十分便利。景區(qū)內有風光秀麗、群峰壁立的山川;有湍流不息的沁河;有清泉溪流;有美麗寬闊的湖面、清澈的湖水碧波蕩漾;有寶貴的名勝古跡、美麗動人的人文景觀與傳說;有豐富的野生資源(彌猴群);有現(xiàn)代氣息中型水力發(fā)電站(拴驢泉水電站);有環(huán)境幽雅、服務上乘,集食宿、娛樂、休閑、會議、培訓于一體的度假村。這里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完整,是人們旅游、度假的理想勝地![詳細]
推薦4
高都古鎮(zhèn)景區(qū)
  高都古鎮(zhèn)是一個具有優(yōu)悠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鎮(zhèn),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約公元前17世紀,夏桀王在此建都,高都的名稱由此而來。秦統(tǒng)一中國后,設立高都縣,以后歷朝多次在此建郡立州,成為澤州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向稱“行山重鎮(zhèn)”。悠久的歷史為高都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鎮(zhèn)西有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高都遺址”,鎮(zhèn)南有“夏桀王遷都于垂”的垂棘山,現(xiàn)名鳳凰山,鎮(zhèn)中有修建于金大定年間,現(xiàn)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東岳廟,鎮(zhèn)北有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臥龍山,龍五廟,還有景德寺,關帝廟、二仙觀,城隍廟,白衣閣、萬年橋等文化古跡,現(xiàn)不少地方已開辟為旅游勝地。歷史名人有北宋天文學家劉羲叟,明代工部右侍郎張昺,清嘉慶年間書畫家原秉璉,近代書畫家原石民,當代藝術理論家趙力忠。并且,建立過晉城地區(qū)最早的黨組織垂棘山小學黨支部,由孔祥貞在此建立![詳細]
推薦5
聚壽山景區(qū)
  聚壽山坐落于太行山麓冀南之域,山西晉城澤州縣晉廟鋪鎮(zhèn),豫冀晉三省通衢之地,崇山翠嶺、蒼柏蔽蔭之間。工程于壬午籌建、乙未竣工,歷經(jīng)一十三載,占地千余畝,綿亙廿余里。聚壽山內“泰平有象”、“五蓮捧壽”、“飛簾出帳”、“雁落平沙”、“龜蛇相銜”形神祥瑞、圣境昭顯。眾人皆嘆:“真乃養(yǎng)生勝境、聚壽福地”。華夏民間五福文化壽為領首,聚壽山名由此冠之。聚壽山規(guī)劃構建,融華夏傳統(tǒng)文化之神髓,匯儒釋道精神內涵之主旨,兼民間五福特有文化之輔佐。實為續(xù)先賢文化之血脈、暢華夏民族信仰之精魂。聚壽山內外三層布局、相延圍繞之園林景觀乃中國著名園林設計大師檀馨創(chuàng)意,園林融景、文化建筑,渾然一體、交相輝映。又集傳統(tǒng)信仰、國藝絕學、飲食養(yǎng)生、修學體驗、探索研究五大功能于一體。乃諸方有志同道、訪觀游憩之士,進德修業(yè)、益身怡心之人文佳境。聚壽山以般若島為諸景核心,江水海崖、瓊島環(huán)立呈展,堪稱中華殊絕。內層普陀別院創(chuàng)新獨運,七十二觀音群像雕塑被讃國內近代泥塑之最。中層以聚壽山書院頂首壽寶閣為中心,延展錯落四寶閣(福、祿、喜、財……[詳細]
推薦6
可寒山景區(qū)
  可寒山景區(qū)位于澤州縣大東溝鎮(zhèn),距晉城市區(qū)約20千米,游客可在晉城市區(qū)乘一元旅游公交車,直達景區(qū)?珊缴絼菪蹓,陳廷敬曾到此游覽,賦詩贊嘆“窈窕溪山路,孤峰迥自尊”。而今,茂密的森林植被覆蓋著整座山脈,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森林、草地、山巒、谷地組合而成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結構,使這里成為“天然氧吧”?珊窖ㄓ幸蛔甏蟮乃略骸魉,始建年代無可考。相傳,唐朝末年,戰(zhàn)亂頻仍,一位姓劉的官員曾在此避亂36年,有感于這方天地的庇佑,后募集資金,修繕了寺廟,題額為“報恩禪寺”。進入寺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氣勢恢宏的天然玉石雕刻,長28米,高3米,雕刻有五百羅漢,雕工精密,技藝高超,整塊畫面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廣場中央的地面上,繪就了一幅巨大的八卦圖,景區(qū)還建有寒山別墅、綜合文體館、水上生態(tài)公園等,融合了源遠流長的堪輿文化、佛教文化。新村面貌整齊劃一,老村姿容古樸厚重,新村建設與原始老村格外分明,多年來村上既為老百姓改善了生活環(huán)境,又有效保護了老村里的歷史文化。大雄寶殿雕梁畫棟、美輪美奐。夕陽西下……[詳細]
推薦7
澤州青蓮寺
  青蓮寺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東南17.5公里的陵石山中。青蓮寺下臨丹河,背依高山而建,與中國古代“面山背水”的風水建筑觀念十分吻合,整個寺院雄峻秀奇,別具風格,所臨山崖的肢內的一池清水經(jīng)年不涸不溢。摩崖上刻有東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題記。寺院分為古青蓮寺和新青蓮寺兩個部分。古青蓮寺始建于北齊天保三年(552年),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賜名“青蓮寺”。新青蓮寺始建于隋唐,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賜名“福嚴禪院”。自唐代以后,歷代均有所增建,院內古柏虬柯,銀杏參天,幽雅素靜。寺內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藏經(jīng)樓、釋迦殿、羅漢樓、地藏樓及經(jīng)堂、僧舍,高低錯落,左右分布對稱。釋迦殿古樸大方,雄偉壯觀,懸檐歇山頂,頭栱肥碩,飛檐騰空,具有明顯的宋代建筑風格,殿內塑釋迦佛本尊坐像及文殊、普賢二弟子,東西配殿樓上各塑廣法天尊、十六羅漢和地藏菩薩、十殿閻羅,個個栩栩如生,威嚴肅穆。寺院東部一堵山崖壁立,崖上平坦如臺,長寬各約丈余,相傳是高僧慧遠禪師注《涅槃經(jīng)》的擲筆臺,明朝王國光有詩云:“高僧云臥到蓮……[詳細]
推薦8
高都景德寺
  澤州縣高都鎮(zhèn)高都村的景德寺,曾與碧落寺、顯慶寺、松林寺并稱“古澤州四大名寺”。據(jù)史料記載,景德寺創(chuàng)建于唐代,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這座聞名于高都鎮(zhèn)方圓百里的古寺,被用作國庫儲存了糧食。當時人們用磚瓦覆蓋白漆刷其表面,讓本來宏偉的建筑變成了一座座呆板的、四四方方的“白盒子”。半個世紀過去了,隨著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動的展開,隱藏在“白盒子”內的千年古剎才撩開了神秘面紗。在上世紀“文革”期間,景德寺所有裸露在外面的石刻石雕,都被人用斧頭砍去,所以現(xiàn)在屋檐角上的石雕變得殘缺不全。不過,景德寺被當做糧站使用后,整個外觀被磚瓦和木板包圍后,幸運地躲過了那個特殊的年代。這么多年過去了,一些木板脫落后,可以清晰地看到,景德寺內三個大殿的檐柱和柱頭沒有被雨水腐蝕或風化,檐柱、斗拱及殿內梁架因被封堵均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颈3至怂谓鸾ㄖL貌景德寺在高都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長80米,東西寬42.2米,占地面積3376平方米,寺為二進院落布局。其院落的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一次為前殿、中殿和正殿,軸線西側為廂房,東側為廊房……[詳細]
9、澤州玉皇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9
澤州玉皇廟
  玉皇廟玉皇廟(第三批國保)時代:宋至清地址:澤州縣東南13公里府城村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廟內現(xiàn)存明代碑刻記載:“隋時居民聚之北阜,建廟宇三楹,內繪三清神像”。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在原址上重建,題名“玉皇行宮”。金泰和七年(1207年)廟宇多數(shù)坍塌,當?shù)孛癖娫Y修復,金貞祐年間(1214—1216年)部分毀于兵火。元至元元年(1335年)又重建,明清兩代屢次修葺,始成今日規(guī)!,F(xiàn)存主要建筑玉皇殿建于宋,湯帝殿建于金,后院左右垛殿和東西配廡為元建,余皆明清所筑。廟坐北朝南,建筑布局為三進院落,共有殿宇樓閣、亭榭廂房一百余間,占地面積4000余平方米。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有頭道山門、儀門、成湯殿、獻亭、玉皇殿、東西配殿;兩廡二十八宿殿、十二辰殿、十三曜星殿、關帝殿、蠶神殿及廂房、鐘鼓二樓。建筑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前院是玉皇廟內第一進院落,中有門廡二重,第一重山門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建,第二重儀門元代遺構。門兩側有文昌殿、咽喉祠、六瘟殿、地藏殿、鐘鼓樓等。中院主殿成湯殿……[詳細]
推薦10
謝家大院
  謝家大院修建于明末清初,一共有十八座院落,房間近三百間,它的獨特之處在于自己的防御體系。整個大院的建筑特征是:依地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古樸莊嚴、渾厚堅固。它與山西晉中的其他大院有明顯的不同,全部是二層的磚木結構的樓房,而且十八座院落座座相連,防御性能非常好,布局講究,錯落有致,在二層房間里有相連的通道,可以任意進入任何的一座院落。青磚灰瓦的四合院、棋盤院鱗次櫛比,座座房屋上下暢通,戶戶貫通,院院連通。更讓人迷惑的是8條胡同、8個城門(圓圈)、8條丁字街的街道,外地人在屋內穿行或在街道上行走,就如在八卦陣中茫然。在這樣一座古堡,若有外敵侵犯,無論是打陣地戰(zhàn)、防御戰(zhàn)、阻擊戰(zhàn)、城防戰(zhàn),都可給予對方毀滅性的打擊。全村十九個古院建筑群落,自然形成了一個防御網(wǎng)絡體系。整個村落結構酷似信息戰(zhàn)、地道戰(zhàn)、城防戰(zhàn)的城防工事。觀察哨、?望口,進可攻,退可守,能打能藏,相互支援,信息暢通,傳遞自如。遇到緊急情況可迅速從地道、屋內、房頂以及像迷宮一樣的街道撤離或轉移,形成堅不可摧的防御堡壘。同時,……[詳細]


全部澤州縣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