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喜宮塔始建于11世紀,初期工程由阿奴律陀王(King Anawrahta,1044-1077)建造,他是第一個在緬甸推崇小乘佛教的人,也是蒲甘(Bagan)大規(guī)模建設的領(lǐng)軍人物。瑞喜宮塔大約于1086年—1090年間由阿奴律陀王的繼任者江喜陀王(Kyanzittha,1084-1113)完工,江喜陀王被稱為是蒲甘最偉大的國王,也是一個大規(guī)模建設者,他下令修建了無數(shù)個寶塔,使蒲甘成為“400萬寶塔都城”。瑞喜宮塔是緬甸宗教建筑史上最有意義的建筑,因為在此之后緬甸全國的舍利塔均以其為摹本建造,而且它對傳統(tǒng)緬甸宗教與小乘佛教的關(guān)系發(fā)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瑞喜宮塔高40多米,四面各有一銅亭,亭內(nèi)各有一尊精美絕倫的立佛。宮塔塔頂高聳,帶各種裝飾,塔周圍有無數(shù)小塔和亭臺,其中有一座名為“37圣靈”的廳堂深受游客喜歡,傳說圣靈阿奴律陀王將代表緬甸宗教圣靈的37個人物雕像放置在塔的最低層,后來這37個雕像被移到平臺東南部的一個小廳堂內(nèi)并取名“37圣靈”,F(xiàn)在這座圣靈堂是緬甸人朝圣的重要場所,而且對游……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