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是為紀念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而建,原紀念碑于1951年建成,2009年遷至現(xiàn)址重建。烏蛟騰村位于新娘潭山之后,卻是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在日據(jù)時代抗日的基地?谷沼⒘壹o念碑原碑初建于1951年烏蛟騰一處山坡下,1985年經(jīng)過重修,2009年底遷址重建,于烏蛟騰村村口近新娘潭路建成“烏蛟騰烈士紀念園”,……[詳細] |
坪源天后古廟是香港新界北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天后廟,位于打鼓嶺坪輋水流坑。坪源天后古廟建于清朝乾隆廿一年(1756年),曾經(jīng)多次重修,最近一次1976年重修。坪源天后古廟屬于三開間兩進設計,中間天井位四則被改建成拜殿。正殿供奉天后娘娘,左偏殿供奉金花夫人,右偏殿則供奉福德正神。此外,坪源天后古廟左右兩旁均有建筑物連接,分別……[詳細] |
蓬瀛仙館是香港著名道觀之一,屬道教全真龍門派,位于新界粉嶺百和路66號,毗鄰港鐵東鐵線粉嶺站。傳說“蓬萊”和“瀛洲”是渤海上的仙山,蓬瀛仙館的“蓬”、“瀛”二字,便是取自這兩座仙山。蓬瀛仙館境內(nèi)建筑充滿傳統(tǒng)的中國色彩,一大片的橘黃色雙層瓦頂下,是紅色的粗梁石柱,猶如明信片上的中國古代風景畫一樣。供奉呂祖先師的“三圣大殿……[詳細] |
黃帝祠位于香港新界粉嶺安樂村(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18號),面向聯(lián)和墟。黃帝祠前身為“軒轅祖祠”,建于1925年,曾為新界北區(qū)粉嶺各姓鄉(xiāng)民祭祀與議事之公祠,亦為新農(nóng)學校(小學)。該祠由新界龍躍頭鄧氏族人集資于2000年拆卸重建,于2001年中奠基,2005年中完成重建,并正名為“黃帝祠”,是華南首間具規(guī)模的軒轅黃帝紀念建……[詳細] |
藏霞精舍(Chong Har Ching Ser)位于香港新界粉嶺的黃崗山(祥華邨旁邊),屬廣東省清遠市的先天道派之藏霞洞的分支,由朱翰亭先生所創(chuàng)立,為一所道觀,以苦練修行為辦道宗旨。它供奉:觀音、呂洞賓、北帝、關羽、三清道祖、黃龍真人及孔子。每年之三元節(jié)及盂蘭節(jié)為主要慶典。藏霞精舍在1920年創(chuàng)立,現(xiàn)在的建筑屬195……[詳細] |
彭氏宗祠位于粉嶺北便村,于明朝萬歷初年(1573年)建成。清朝道光年間,國學士彭步進見宗祠日久失修,于是與村中宗族兄弟集資,在道光廿六年(1846年)委托風水先生選擇吉日,將宗祠移建至北便村現(xiàn)址。該祠堂曾于光緒十年(1884年)重建,后來又在1979年重修。粉嶺彭氏于宋朝在粉嶺立村,擁有七百多年歷史,之后更壙大成粉嶺圍……[詳細] |
北區(qū)公園,原稱北區(qū)中央公園,是香港新界北區(qū)的主要公園。公園位于粉嶺和上水之間,北起掃管埔村,沿鐵路及天平邨向南伸展至粉嶺圍,占地達8.605公頃,于1990年3月10日由當時的區(qū)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主持開幕,公園現(xiàn)時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公園中間被掃管埔路分隔為兩個主要部分:第一期及第二期。北區(qū)公園是一個采用清代揚……[詳細] |
長山古寺是香港一座寺廟,位于新界粉嶺坪輋,現(xiàn)存結構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于1998年起已成為香港法定古跡。長山古寺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打鼓嶺區(qū)的村落共同興建,原名長生庵,供奉佛祖、觀音及地藏王。寺廟對出的山徑當時是來往沙頭角的必經(jīng)之路,所以長山古寺也一度作為旅客中途歇腳的地方,并供應茶水。清朝同治七……[詳細] |
香港觀宗寺是遠承天臺過鼻祖智頭大師一脈,由有四明尊者之稱的法智大師最先在浙江寧波建立弘教修觀而來;至宋代四明介然法現(xiàn)時啟建為十六觀堂,奠定了講學規(guī)模。直到民國初年,天臺宗四十三祖諦閑大師以恢復祖道弘愿,倡起重建講堂,并將堂名改稱為“觀宗講寺。在2004年2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批準,成為香港第一所可為佛教徒舉行合法婚禮……[詳細] |
船灣郊野公園坐落于新界東北部,成立于1978年,占地4594公頃,地勢三面臨海,中央山巒重疊,西邊與山勢奇突的八仙嶺郊野公園毗連,故不論是日光普照的艷陽天,還是飄著陣陣小雨迷霧的初春時份,一幅幅儼如中國山水畫般的秀麗景致輕易呈現(xiàn)眼前。船灣郊野公園范圍廣闊,園內(nèi)動植物生態(tài)自然多姿多采,常見的野生動物有豪豬、鼬獾、穿山甲、……[詳細] |
云泉仙館是香港一間道觀,屬于道教純陽道派,位于新界北區(qū)打鼓嶺坪洋村坪輋路,以夏季荷花及冬季的菊展而聞名。云泉仙館原本位于廣東西樵山,1938年中國抗日戰(zhàn)爭期間西樵淪陷,道侶因此南下香港,組織臨時賀誕會,于1944年于德輔道西創(chuàng)立香港云泉仙館。1975年購得新界坪輋園林地,修建作為宗教活動及旅游渡假之用。1986年建成呂……[詳細] |
居石侯公祠是香港一座傳統(tǒng)祠堂,為新界上水河上鄉(xiāng)的地標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廿七年(1762年),于2003年12月19日起已成為香港法定古跡。居石侯公祠主要用作河上鄉(xiāng)村民祭祖及舉行傳統(tǒng)儀式,也會供村民日常聚會議事。其屋脊及山墻均有精致的裝飾,而祠堂內(nèi)的橫梁及斗拱也有精致的吉祥圖案雕刻。居石侯公祠屬于三進兩院式的設計,分為前……[詳細] |
長山古寺是香港一座寺廟,位于新界粉嶺坪輋,現(xiàn)存結構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于1998年起已成為香港法定古跡。長山古寺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打鼓嶺區(qū)的村落共同興建,原名長生庵,供奉佛祖、觀音及地藏王。寺廟對出的山徑當時是來往沙頭角的必經(jīng)之路,所以長山古寺也一度作為旅客中途歇腳的地方,并供應茶水。長山古寺規(guī)……[詳細] |
廖萬石堂位于香港新界上水鄉(xiāng)門口村與中心村之間,為上水廖族最大的祠堂,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清光緒十七年曾經(jīng)重修。“萬石”之名相傳廖氏遠祖廖剛及其四名兒子先后于北宋時出任高官,每人俸祿各二千石,合一萬石,后人遂將祠堂命名廖萬石堂以為紀念。廖萬石堂于1985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它位處龍脈之首,萬石挻拔,翠竹環(huán)……[詳細] |
葉定仕故居約建于1908年,外觀仿照孫中山先生于中山翠亨村的故居興建。葉定仕故居的歷史背景及建筑風格甚具價值,葉定仕故居曾被香港古物古跡辦事處評為二級歷史建筑,而政府于2009年11月刊憲,將故居提升為香港法定古跡。葉定仕先生(1879-1943年)又名天發(fā),號廣新,為沙頭角蓮麻坑葉氏第八世祖。他早年到泰國當裁縫學徒,……[詳細] |
老圍位于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是龍躍頭鄧族聚居的圍村。老圍門樓及圍墻于1997年1月31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此后,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此參觀游覽。龍躍頭鄧族于14世紀由錦田移居龍躍頭,先后建立了“五圍六村”,老圍興建日期已不可考,但應是五圍中最早建立的圍村。老圍建于一小丘之上,四周筑有圍墻,圍內(nèi)的房屋排列整齊有序,……[詳細] |
粉嶺龍躍頭天后宮座落于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龍山西北面山麓,在老圍和祠堂村之間,位于松嶺鄧公祠旁邊,是當?shù)氐闹饕獜R宇。天后宮興建年份已不可考,據(jù)村中父老相傳,該廟的建造年代較松嶺鄧公祠還要早,是族人為祈求子弟應考科舉順利的廟宇,F(xiàn)在的規(guī)模為民國二年(1913年)修繕后的建筑。天后宮于2002年11月15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詳細] |
松嶺鄧公祠位于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龍山西北面山麓,在老圍和祠堂村之間,是香港最重要及規(guī)模最宏大的祠堂之一。祠堂于40及50年代曾用作學校,于1997年11月7日被列為法定古跡。松嶺鄧公祠約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為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1302至1387年)而興建,是龍躍頭鄧族的宗祠。在每年元宵節(jié),當年添丁的族人會在宗祠……[詳細] |
鹿頸位于沙頭角和深圳市鹽田區(qū),至今仍保留不少自然生態(tài),是馳名的觀鷺區(qū),更有都市罕見的紅樹林,鴉洲雜樹叢生,是多種鷺鳥的棲息地,可近距離看到白鷺的一舉手一投足,而鄰近的紅樹林也可以觀賞到很多特別的植物,如秋茄,海漆、木欖等,另外,也可找到一些常在紅樹林出沒的動物,如彈涂魚和招潮蟹等。 ……[詳細] |
龍山寺座落於粉嶺龍山之麓,原名龍溪庵!吨匦摭埾獜R碑》中載:“龍溪,古神境也。云興則雨,詳載邑志,號曰神山。流而為溪,則曰龍溪。晉人建寺以此,以應神赫!笨梢婟埾挚赡苁冀稌x。亦有說謂庵乃始建於元末明初。至乾隆己卯年重修。其時為附近一帶村民所建,目的是“建廟敬神、立祠祭祖”之用。羅浮一景後因年代久遠,且庵幾經(jīng)變亂失修……[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