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冀中三五烈士紀念館位于蠡縣小陳鄉(xiāng)張村營村西。1944年5月15日(農(nóng)歷三月初五),八路軍某部24團三連200多名戰(zhàn)士,奉命在蠡縣小陳鄉(xiāng)張村營村截擊裝備精良的2000余名北進的日偽軍。在擊退日偽軍數(shù)十次進攻、打死打傷600余名敵人之后,120余名戰(zhàn)士英勇犧牲,其中很多都是蠡縣人,年齡最小的段國安犧牲時年僅15歲。此役的慘烈程度在冀中抗戰(zhàn)史上實屬罕見,烈士們用鮮血捍衛(wèi)了中華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尊嚴。為記錄冀中人民子弟兵英勇殺敵的戰(zhàn)斗歷史,發(fā)揚和傳承革命烈士優(yōu)良傳統(tǒng),解放后,蠡縣縣委、縣政府在張村營村修建了冀中“三五”烈士陵園,并將其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尤其是清明節(jié)前夕,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來此……[詳細] |
![]() | 古蓮臺萬佛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東南部,坐落在蠡縣東北九公里處的梁家莊。據(jù)史料記載“古蓮臺”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所建的高臺之一,三十八步臺階,高十余米,四周為蓮花池所敷設(shè)圍繞,故得“古蓮臺”之名;后因土山中天然生出一種小-花,故名“菊花山”。梁家莊以古蓮臺為中心圍繞建村,全村有九條道路貫穿于此,如九龍吐珠一般,故又名“九龍口”。古蓮臺萬佛寺開山祖師普善法師(號妙喜),于明萬歷初年(公元1572年)隨其師兄普渡法師及圓果法師等頭陀僧人云游至此,見此山丘,風景甚佳。普渡法師逐令師弟普善,駐錫修寺。歷史上的萬佛寺曾幾度興盛,高僧輩出。寺院常住僧人曾達百二十余人,萬佛寺在清光緒年間曾兩次大規(guī)模修復(fù)。解放……[詳細] |
![]() | 齊公祠位于大曲堤村南頭。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道光十年(1860)重修,1936年再修。占地面積約450平方米,有正殿5間,正門上方有民國時期曾任大總統(tǒng)徐世昌題的匾額“齊氏家祠”四個大字,硬山瓦頂,東西廂房各三間,大門口為三頂一門,大門外立有石碑,大門上方掛一橫匾,上 書-“漢賢齊公祠”五個大字,大門里側(cè)屏風遮擋,上有垂花門與屏風相互對映,顯得十分莊重古樸。齊氏后裔一直派專人管理�!拔母�-”后,曲堤大隊收該祠堂作為織布廠,屋內(nèi)所有器物被毀。1990年后,由其家族捐資整建。齊公祠是為西漢齊蓋所建的祠堂,祠堂內(nèi)所供奉的主神像即齊蓋雕像。蓋死后葬于屯里村西北,齊氏后裔于宋末遷居大曲堤村定居。……[詳細] |
![]() | 該墓位于蠡縣大宋村東南300米處,1976年經(jīng)勘察確定系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墓葬。封土高15米,圓型,占地面積3782平方米。明朝嘉靖時封土曾建清涼寺現(xiàn)已廢,今存石碑。古人王荔有詩云:碧天涼雨小春時,殘菊疏籬壓故枝。雁抵衡陽隨暖翼,水凝河北趙寒澌。憶誰同上清涼寺,老我重游大宋陂�;厥缀樵龈锌倌杲∨d獨心知。相傳此墓為東漢一公主丹珠所葬之地,故稱丹珠墓,1982年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齊蓋墓位于蠡縣南莊鎮(zhèn)屯里村東南一華里處。該墓為西漢時期(前206年—公元23年)方型墓,封土高3—4米,長40米,寬40米。距墓東南200米處有一小土臺,為昔年祭祀齊蓋之廟宇,現(xiàn)已成為遺址。齊蓋(生卒不詳),字副世,博陵(今河北蠡縣)人。漢平帝時,錫字“漢賢”。因安邊立功,被拜為北平大將軍,先后封為險瀆(今遼寧省臺安縣東一帶)侯、關(guān)內(nèi)侯,兼知河北道事。清《蠡縣志·卷九·藝文篇》載有《漢齊蓋廟碑》�!�[詳細] |
![]() | 宋洛曙故居位于林堡鄉(xiāng)宋莊村內(nèi)。故居原建磚房兩間,1951年倒塌,后修為坯房,1980年坯房又倒塌,經(jīng)蠡縣縣委批準,于1981年5月動工修建,改坯為三間前出廈磚房。宋洛曙故居為高蠡暴-動-指揮部,已成為蠡縣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每年都有大批群眾和中小學生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1986年8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征集了大量文物資料進行展覽,有專人管理。……[詳細] |
![]() | 遺址位于蠡縣大百尺村東100米處,有一高臺,當?shù)厝罕姺Q烽火臺,經(jīng)勘察定為仰韶文化(新石器時代)遺址。此遺址占地面積25480平方米,現(xiàn)存遺址查尋到石器、骨器、角器和大量彩陶片、黑陶片等48件,目前此遺址尚未正式發(fā)掘,1986年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晉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影三郎位于蠡縣鄭村村北約1000米處,1976年經(jīng)勘察確定系東漢時期墓葬,該墓葬占地面積約7077平方米,墓葬封土較高的有四座,平均高5米,其中三堆呈等邊三角形,一堆位于中間被三堆所包圍,從遠處觀看所見者唯三,故稱影三郎。1982年定為省級保護單位�!�[詳細] |
![]() | 該墓位于蠡縣留史鎮(zhèn)西曹佐村北500米,墓前有碑,碑額篆刻高山仰止四字,碑身刻有皇清大儒李恕谷先生之墓咸豐十年歲次庚申仲夏,知縣秦聚奎敬立,碑文由秦聚奎撰文,吳敦仁書丹的墓表�!�[詳細] |
![]() | 汝南碑位于洪善堡鄉(xiāng)五坊村東面,立于金承安五年(1200)九月二十八日。碑身高200厘米,寬80厘米,厚18厘米,碑首呈半圓形,碑額有篆刻“汝南齊公聿修之碑”,篆字四周刻有卷云花紋,全碑以帶狀花紋圈圍,碑陽記有齊公義行,碑陰是汝南“本支慶源之圖”。齊汝南,蠡縣五坊村人,世業(yè)為農(nóng),為人古樸,矜恤孤窮,深受鄉(xiāng)里愛戴,其長子齊圭為教育后代,永記祖先德行而立此石。碑文由進士趙知章撰,曲陽匠人劉正刻石。今碑文有三分之一字跡不清。1986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地址】保定市蠡縣縣城永茂北大街西側(cè)�!痉⻊�(wù)人口】48.8萬人(2022年全縣常住人口)【聯(lián)系電話】0312-6211343【設(shè)施情況】蠡縣博物館主要由梁斌文學、革命、藝術(shù)陳列展廳(1廳、2廳),黃胄藝術(shù)人生陳列展廳、蠡縣歷史文化陳列展廳組成,占地面積6000平米。【人員情況】從業(yè)人員10人,在編職工2人�!攫^藏情況】藏品總數(shù)200(件/套)�!咎厣惲小矿豢h博物館是一座集宣傳教育、弘揚蠡縣歷史文化精神與價值的綜合類展示場館,共分為六大展覽部分:鴻蒙初開;古韻流芳;民國氣度;革命洪流;古藝傳承和今日蠡縣。共展出文物200余件,涵蓋了蠡縣從仰韶文化到改革開放時期傳統(tǒng)文化積淀,充分展現(xiàn)了蠡縣代表性……[詳細] |
![]() | 蠡吾重修城池碑立于明正德九年(1514),邑人冉繼志撰文并書丹,石匠陳舉雋刻。冉為進士出身,歷任余杭知縣、奉議大夫、順天府治中、前都察院經(jīng)歷。碑高280厘米,寬80厘米,厚30厘米,青石質(zhì)。碑額呈半圓形,雕刻有卷云紋,中間是篆字“蠡吾重修城池碑記”,碑身正面敘述重修城池的原因、規(guī)模,捐贈銀兩的人名等。1986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F(xiàn)碑已斷為兩截,移存于縣文體教育局南院�!�[詳細] |
![]() | 永安橋位于萬安鎮(zhèn)古靈山村西,初建于明崇禎元年(1628),共9孔。清咸豐元年(1851)重修,潴龍河以北各村均捐款資助。全橋用條石及柱石構(gòu)成,橋面共5段,每段用5條長石鋪成,每條石長2.5米,寬0.8米,中間一孔長3米。橋柱現(xiàn)改為5孔,每孔由4根柱石頂拱,每根柱石下二段有拱石橫拉。此橋解放前是溝通高陽、蠡縣、安國的交通要道。1958年改建,橋加高、縮短�!�[詳細] |
![]() | 小陳遺址:位于小陳村東北50米處,當?shù)卮迕穹Q為“小石橋”。遺址總面積2.7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6米,1986年采集典型器物殘片標本有紅陶、夾砂紅陶,黑褐陶和石器工具殘片32件。根據(jù)器物殘片標本斷定,為商周時期文化遺址。1986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北大留遺址:位于北大留村東北400米處,蠡溫公路東側(cè),保存良好。遺址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采集標本有陶罐、陶豆等器物殘片及石鏟、鐵鏟各一個,根據(jù)殘片標本斷定,為商周時期文化遺址。1986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蠡縣中心廣場:位于縣城中心,分范蠡路和蠡吾大街十字路北兩側(cè)東西兩個廣場,統(tǒng)稱“中心廣場”。廣場總面積11259平方米,表面由4種顏色的花崗巖組成大方格圖案。西廣場面積7896平方米,廣場中央設(shè)一600平方米的聲控彩色旱泉,西側(cè)是一直徑26米的凸起舞臺,舞臺正中有高10米的“世紀光柱”,西北角為一轉(zhuǎn)角涼亭,涼亭以南、以東建有長廊,四周為異形高池草坪,主入口草坪內(nèi)設(shè)一高25米高桿燈,四周草坪內(nèi)水晶燈、變色燈相間布置,與廣場融為一體;東廣場面積為3363平方米,四周為草坪,表面由黑白點花崗巖鋪成,草坪內(nèi)有椰樹燈4盞,水晶燈、平湖秋色燈、變色燈共12盞。西廣場南側(cè)、東廣場東側(cè)都建有體育健身設(shè)施。中心廣……[詳細] |
![]() | 潴龍河橋:潴龍河是蠡縣境內(nèi)最大河流,過去,人們過河靠擺渡。隨著定縣至河間公路的建成,1968年6月在仉村、滑崗之間建成蠡縣境內(nèi)第一座鋼筋水泥永久性大橋,全長705米,50孔,孔跨14.1米。1998年4月至10月,又一座跨潴龍河大橋建成通車,橋長1224米,橋面凈寬11.4米,全橋61孔,孔跨20米。2000年,朔黃鐵路大橋也在此橋西側(cè)100多米處建起,3座大橋橫跨潴龍河,汽車、火車不時的飛渡河上,與河底面的麥海,形成又一景觀。加上2005年在此橋下游建起的何蠡路漫水大橋,使流經(jīng)蠡縣的這條古河更加增色。倘若站在潴龍河大橋放眼望去,頓感心曠神怡,極為壯觀�!�[詳細] |
![]() | 張村營烈士陵園位于小陳鄉(xiāng)張村營村西北50米處,小學校前面。陵園坐北朝南,南北長63米,東西寬53米,總占地面積3339平方米。四周磚墻圍繞,陵園門樓中間書寫“烈士陵園”四個大字,大門兩側(cè)為呂正操將軍的題詞“冀中‘三五’烈士紀念館”和“這是冀中人民堅貞不屈英勇抗敵的史話,它將激勵著我們世世代代為人類幸福和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绷沂勘湓�56平方米的平臺上,平臺中央為白色大理石碑座,方型。高1.1米,方型漢白玉石質(zhì)碑高3.5米,寬0.58米,頂部為歇山式仿古建筑石刻,碑陽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陰刻烈士們戰(zhàn)斗的經(jīng)過。烈士碑后為烈士墓。烈士墓下半截呈八角形,上面呈半球形水泥頂組合而成,高約1.8米�!�[詳細] |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