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 > 洞頭區(qū)旅游

洞頭區(qū)旅游景點

洞頭望海樓
   洞頭望海樓位于浙江溫州市洞頭縣境內,是成為洞頭最具特色、最具觀賞價值的旅游區(qū)。到此登望洞頭勝景盡收眼底,可見七橋雄據(jù)、五島連峙、海天美景以及洞頭列島全貌,并與“海中湖”景區(qū)遙相呼應。望海樓是洞頭標志性建筑,洞頭旅游第一景,歷史悠久,幾經滄桑最早建于1500年前的南北朝。公元426年前后,永嘉太守顏延之率屬下巡視溫州沿海,對洞頭的秀美山水稱贊不已,特意在島上筑望海樓,休息時前來觀賞海景。過了400年,唐代著名詩人張又新任溫州刺史。他追尋顏延之的足跡,前來洞頭尋找望海樓,可惜當時樓已被毀,于是寫了一首詩,詩的大意是:碧藍的大海圍繞青翠的山峰,多么美的景致!可惜前朝賢人構筑的樓亭找不到了,眼前一望無……[詳細]
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
   “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組建于1960年6月。1960年,國防部以毛主席名名譽授予汪月霞一支五六式半自動-,同年10月該連一排被記集體二等功。1978年9月,浙江省委、省軍區(qū)為該連記集體一等功,并授予“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榮譽稱號;1982年至今,先后5次被全國婦聯(lián)和省婦聯(lián)授予“三八紅旗集體”,8次被總部、南京軍區(qū)、浙江省評為“民兵預備役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6月,再次被溫州市人民政府、溫州軍分區(qū)榮記三等功一次。連隊先后涌現(xiàn)出汪月霞、陳玉蘭、王翠香等一批先進典型。47年來,在軍地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按照“打得贏”、“不變質”的要求,連隊始終堅持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傳統(tǒng)不丟、戰(zhàn)旗不倒,全面……[詳細]
北岙媽祖廟
   位于北岙鎮(zhèn)東沙村。媽祖,名林默娘,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生于福建省莆田縣湄州島。因經常救助遇難漁民,深受沿海人民的敬愛。逝世后,被立祠紀念。其后被敕封為“天妃”、“天后”。該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清道光、咸豐、光緒年間相繼修葺,1929年經村民陳繼牛發(fā)起維修,增設門廳和兩廂。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由門廳、戲臺、兩廂、拜亭、大殿等組成。前后三進,五開間,通進深35.8米,通面寬11.20米,懸山頂。媽祖廟雖規(guī)模不大,但結構精巧、裝飾肅穆,是我省目前媽祖宮建筑中保存較好的一座![詳細]
洞頭七七保衛(wèi)戰(zhàn)遺址
   1949年10月8日,洞頭第一次解放,但周圍的霓嶼、南麂、北麂、披山、大陳諸島仍為國民黨軍所占據(jù)。國民黨軍一面四處抓壯丁,一面窺視動向,伺機反撲。此時,我軍主力正集中力量解放舟山群島,原駐洞頭二十一軍一個團調防,洞頭僅由浙江警備第一旅二團三營留守,另有少數(shù)區(qū)政府工作人員同群眾一起在島上開展活動。1950年7月6日夜,盤踞在南北麂的國民黨江浙-救國軍總指揮呂渭祥,從臺灣運來一艘中型軍艦、兩艘汽艇、數(shù)十條機帆船和大批美式武器,并整編三個支隊,共計2000多人,從東岙大山半屏、鐵爐頭、三盤等四面登陸包圍洞頭島。7月7日晨,島上駐軍和區(qū)政府在北岙小學操場聯(lián)合召開紀念抗戰(zhàn)爆發(fā)十三周年大會。大會開始不久,……[詳細]
林環(huán)島烈士故居
   林環(huán)島(1904—1940),洞頭縣北岙鎮(zhèn)人。早在溫州浙江省立第十師范學校讀書時,就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接受馬克思主義,積極從事革命宣傳活動。1926年春,在上海暨南大學讀書時就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早年的革命生涯中結識了周恩來、鄧穎超、李克農、廖承志、連貫等我黨革命先驅。1928年春,在上海龍華創(chuàng)辦泉漳中學,利用講壇宣傳革命。1929年3月,受黨組織派遣到緬甸仰光擔任中共僑黨地委書記。1931年回國,在上海主辦《現(xiàn)實周報》,后任《南聲報》總編輯。1934年10月又奔赴越南,在華僑中開展抗日救亡工作。1935年7月回國,后擔任廈門市青年戰(zhàn)時服務團兒童抗日救亡劇團(簡稱“廈兒團”)總領隊和中……[詳細]
洞頭烈士陵園
   為緬懷在解放、保衛(wèi)和建設洞頭的偉大事業(yè)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1956年,洞頭縣人民政府出資建造公墓,安葬130多名人民解放軍犧牲將士和其他革命烈士,并于2002年、2010年兩次出資,以及社會各界捐助,對陵園進行改造和擴建。 洞頭烈士陵園,位于洞頭縣北岙鎮(zhèn)北岙山麓。陵園依山座南朝北,占地面積7812平方米,建筑面積650平方米。在縱軸線上分別建有甬道、紀念碑、紀念塔、墓園,兩旁對稱建有涼亭,用花木帶隔離。沿甬道拾級而上,可見郭沫若手書對聯(lián):“海島蔚風云,革命0凈滌腥膻光禹甸;甌江流日夜,英雄碧血長垂典范在人間”。紀念碑高1.5米、寬0.7米,為白色大理石建造,碑文記述了人民解放軍于1952年……[詳細]
海霞軍事主題公園
   勝利岙島面積0.37平方公里,原名棺材岙,四面環(huán)海,島上環(huán)境清幽、視野廣闊。1952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為解放洞頭曾在這里展開過慘烈的棺材岙戰(zhàn)役,將勝利的紅旗插在了觀潮山頂,從而徹底解放洞頭全境。2000年10月,洞頭縣政府在昔日的戰(zhàn)場廢墟上建起了全國第一座海防軍事主題公園——海霞主題公園,時任國防部長-在視察該地時欣然題詞:“追隨烈士遺志,開拓錦繡未來”。海霞主題公園與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媽祖宮、洞頭解放紀念碑、勝利橋等人文景觀組成了東沙景區(qū)。 海霞軍事主題公園,位于洞頭縣最東北端的勝利岙島北岙鎮(zhèn)海霞村,西南距縣城5.8公里,該主題公園占地面積0.18平方公里,不僅建有“海霞電……[詳細]
《浙南周報》(括蒼版)創(chuàng)刊紀念碑
   1947年5月,中共浙南特委機關報《時事周報》問世。同年10月,為適應甌北地區(qū)斗爭形勢的需要,中共樂清中心縣委決定創(chuàng)辦甌北版《時事周報》,由馬齡負責編輯!稌r事周報》(甌北版)創(chuàng)刊后不久,因形勢緊張而?,1948年1月復刊,2月金式榮負責編輯。同年10月,該報改名為《浙南周報》(括蒼版),在永嘉嶺頭鄉(xiāng)中堡村開始出版。到1949年4月為止,《浙南周報》共刊出61期。該報創(chuàng)辦初期主要是轉載解放區(qū)新華社新聞,此后逐步分為評論、戰(zhàn)時消息、蔣管區(qū)消息、國防消息、地方消息、新民主等版面,篇幅也從原來的每期兩版約4300字增至每期四版(或六版)約11200字,如遇重大新聞,則采用“號外”、“快報”等形式增……[詳細]
洞頭媽祖宮
   媽祖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洞頭列島有媽祖廟9座,東沙的媽祖宮建于清乾隆年間,是浙江尚存的規(guī)模最大、建構最完整的一座,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清乾隆年間,福建惠安的漁民在東沙港從事漁業(yè)生產,船上敬奉媽祖樟木雕像,手、足和身子之間用關節(jié)插連。當這些漁民要返鄉(xiāng)接神像上船時,不知什么緣故,神像的手和足掉了下來。當?shù)氐臐O民看到了,忙說:“媽祖不想回去,這里風光好,她喜歡這里,就把神像送給我們吧!”就這樣,這尊媽祖雕像留了下來。東沙和附近幾個村籌集銀兩,按惠安媽祖廟的風格建造了東沙媽祖宮。媽祖宮修建后,香火不斷,尤以漁民為多,不少過境的臺灣漁民也前來祭拜。每逢農歷三月廾三……[詳細]
花崗古村
   花崗村位于浙江洞頭縣的中部,四周依山傍水,村莊建筑錯落有致,別具風格;◢彺逯饕詽O業(yè)生產為主,因整個漁村房屋建筑主要以石頭結構為主的特點,極具濃郁海島風情。村的來歷像一首詩,幾百年前,幾家閩南人從海上登島,看到漫山遍野的是燃燒的杜鵑,那花,就像原住民,祖祖輩輩在此的原住民,它們從天邊開到山的各個旮旯,當它們看到有人從海上來,就像列隊一樣,都踮起腳來探出頭來議論著探尋著觀看著,一霎間,那登島的漁民就像感到是久違的鄉(xiāng)親迎接來了。漁民們在此落地,就以花滿山崗來為自己的村子命名:花崗。村內有上百座“虎皮”石頭建筑,追溯建筑時間多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石頭房隔溫效果好,冬暖夏涼、古樸實用,山中清澗穿村而……[詳細]
張振聲紀念碑
   張振聲紀念碑,位于洞頭縣東屏鎮(zhèn)東岙漁村碼頭邊,面對漁港,附近有觀音大士廟、陳府廟,東邊緊鄰仙疊巖景區(qū),并與半屏山景區(qū)隔海相望,環(huán)境清幽,給人以靜謐之感。該紀念碑碑體為青石質,呈三棱柱式,高2.2米,面寬0.3米。碑正面陰刻楷書“黃巖張君振聲紀念碑”九字,碑另兩面陰刻楷書題記,記述張振聲抗擊海盜的英勇事跡。碑文由三盤區(qū)商輪董事會主席陳瀾撰寫,瑞安書法家項駿手書,具有歷史和藝術價值。張振聲(——1929),黃巖人。為民國時期玉環(huán)廳駐樂清石水警隊的一位船夫,負責洞頭列島(時稱三盤區(qū))的海上巡邏。洞頭列島,四面環(huán)海,民多業(yè)漁,漁民時常遭海匪侵犯。1929年農歷2月26日,海匪糾合幫股突然撲向東岙島隅![詳細]
陳府廟
   陳府廟位于洞頭縣東屏鎮(zhèn)東岙村。初建于同治二年(1863),后經多次修繕,F(xiàn)存建筑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廊、門廳、戲臺、兩廂、山門、大殿。建筑面積1011平方米。門廊五開間,明間廊柱前置石獅子一對。大殿五開間,穿斗式四進十三檁,歇山頂。一層兩側鐫楹聯(lián),上聯(lián)為“千請千錄祈福福到”,下聯(lián)為“萬求萬應穰患患除”。明間二層懸沙孟海題“澤被僑鄉(xiāng)”匾額。明間后檐柱至后墻設陳府爺神龕,左次間后金柱至后檐柱設寶船一只,右梢間置鐘、鼓。廟主供唐漳州刺史陳元光像。陳元光(657—711),光州固始(今河南)人。唐總章二年(669),隨其父陳政領兵入閩。儀鳳二年(677),父歿,襲父職。唐垂拱二年(686),上《請建州縣表……[詳細]
仙疊巖景區(qū)
   仙疊巖景區(qū)位于浙江省洞頭縣城距區(qū)城2.7公里,面積約1.71平方公里,包括仙疊巖山石攬勝區(qū)、南炮臺山靶場、大沙岙海濱浴場等大小景點30余處。景區(qū)巨石摩天,危石層疊,險峻多姿,蔚為奇觀,是聽濤、觀海、賞石的絕佳去處。仙疊巖海灘、礁石、巨巖渾然成一體。碩大的天然塊石堆疊成山,有仙人石、觀音朝拜、十二生肖、仙女背金童等奇石,屹立海中。傳說巨石為神仙所疊,故名。從灘向上攀登,至湖 上平臺,臨海觀潮,潮水涌來,平臺似在搖動。泛舟海面,可見十八釣魚臺、蛤螟欲仙等景觀。仙疊巖下鼓浪洞,系一條狹長深邃海溝,大浪沖刷,波濤上涌,聲如巨雷。仙疊巖景觀富有層次,有“海上盆景園”之美譽。風景優(yōu)美,令人流連忘返.觀音馴……[詳細]
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陳列館
   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陳列館位于洞頭縣北岙鎮(zhèn)桐橋村,建于1978年。建筑面積300平方米,面闊六間,邊間分辟雙扇大門。館址前置軍民魚水情塑像,門臺由--額書“洞頭縣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13字。2000年,在館的左側又建造一座二層“凸”字形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陳列室,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館內陳列先鋒女子民兵連斗爭成長過程的歷史實物、圖片、照片等385件。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自1960年組建以來,,在軍-防、海防戰(zhàn)備、搶險救災、維護社會治安諸方面取得顯著成績。1964年12月被國防部記集體二等功;1965年12月被省委、省軍區(qū)記集體一等功;1992年5月被總參謀部、總政治部授予基層民兵預備役部隊基層工……[詳細]
九畝丘新石器遺址
   九畝丘新石器遺址位于洞頭縣北岙鎮(zhèn)風門村九畝丘,范圍約2500平方米。出土遺物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錛、石鑿、石鏃、石刀、石斧、陶紡輪;商周時期的著黑陶、籃紋印紋硬陶;戰(zhàn)國時期的方格紋硬陶、原始青瓷豆;東晉時期的青釉點彩四系盤口壺;唐代的缽、罐、碗、盤、壺;五代的罐、碗;宋代的青瓷瓶;元代燒窯墊具等大量遺物。出土數(shù)量最多的則是夾砂陶支座,形制有圓柱體、方柱體、錐形體、圓餅體、束腰喇叭形,均系實心,質地粗疏堅硬。該遺址文化層結構復雜,上層是宋、元時期的冶煉灰層和陶范、窯具、窯渣等,與我省舟山發(fā)現(xiàn)的冶煉遺址相似;中層是唐代土坑墓;下層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器與福建省曇石山文化第三期石器相似![詳細]
大瞿島景區(qū)
    大瞿島景區(qū)由位于洞頭縣城西南約9公里的大瞿島及其東南側約11公里的雙峰山、南擺嶼、北擺嶼等鳥島組成,景區(qū)面積約6.05平方公里。大瞿島有七十二勝景之稱,島上林木成萌,繁花似錦,被譽為“海上綠洲”、“海外桃源”。島東南部石景薈萃,駕舟從海上可覽視千奇百態(tài)的“千佛山”石景區(qū),大衛(wèi)巖、百魚圖、石佛觀海、仙童擊鼓、大象吸水等景觀歷歷在目,幾集沿海島嶼石景之大成。在大瞿山頂,有明末抗清名將鄭成功練兵的校場遺址,一展古代練兵勝況,成為景區(qū)內一大景點。位于大瞿島東南方的雙峰山、北擺嶼、南擺嶼等鳥島,為鷗鳥、鷺絲等候鳥的聚集地,是人們在海上游覽觀光候鳥翔集的絕佳處![詳細]
半屏山景區(qū)
   半屏山景區(qū)位于洞頭縣城南3公里處,距洞頭碼頭500米,民謠曰:“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臺灣,一半在大陸”,大陸半屏即為此。景區(qū)面積0.95平方公里,東部沿岸斷崖峭壁,猶如刀削斧劈,山成半爿,直立千仞。連綿數(shù)千米的海上天然巖雕長廊在全國堪稱一絕,被譽為“神州海上第一屏”。景區(qū)東部有惟妙惟肖的迎風屏、赤象屏、鼓浪屏、孔雀屏、漁翁揚帆、黃金印、蝦將巖、烏龍騰海等四屏十八景。蕩舟觀浪,聽濤賞景,堪稱奇絕。景區(qū)西部的大沙龍沙灘曲長寬闊,沙細色純,可撿螺拾貝,捕捉海味,戲耍、沖浪,妙趣橫生。故有詩曰:“丹浮碧水白云間,搏浪輕鷗意自閑,一眼沙平堪畫處,詩意醉在半屏山”![詳細]
洞頭革命烈士墓
   洞頭革命烈士墓位于洞頭縣北岙鎮(zhèn)南面一山坡上。1956年建造,坐南朝北,依山起勢,分六層而建。總進深115米、闊65米,占地7470平方米。沿縱軸線依次建有圍墻門臺、甬道、紀念碑、紀念塔、陵墓。門楣上嵌“烈士陵園”銅匾,甬道兩側門柱上有郭沫若親書楹聯(lián):“海島蔚風云,革命高潮凈滌腥膻光禹甸;甌江流日夜,英雄碧血長垂典范在人間”。紀念碑高1.5米,寬0.7米,碑文陰刻解放軍1952年1月15日解放洞頭全境經過。紀念塔高11.6米,正面直書仿毛澤東書體“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八個大字。陵墓呈“品”字型,共三層。內埋135名烈士忠骨,前排安葬林環(huán)島等洞頭早期革命英烈……[詳細]
清福禪寺
   清福禪寺位于洞頭縣鹿西鄉(xiāng)山坪村南面山岙。清初始建,坐北朝南,又稱“三寶殿”。嘉慶年間(1796-1820),玉環(huán)尤大海法師擴建,取名“清福禪寺”,同治年間(1862-1874)修建。該寺三進三開間,面闊11.75米,進深20米。山門三開間,中開一大門,門額上塑“清福禪寺”牌匾;后為戲臺、兩廂和后殿。穿斗式梁架結構,硬山頂。因地處海島冷岙,煙火不繼,由當?shù)厝罕娯撠煿芾恚K致--并存,除三寶觀音外,還塑有其他神像。寺內至今保存有清康熙元年(1662)石獅一件,光緒十二年(1886)“課稅石碑”一通![詳細]
寨樓大院圍墻遺址
   寨樓大院圍墻遺址位于洞頭縣大門鎮(zhèn)寨樓村。系清咸豐年間(1851-1861)貢生張瑞谷所建。張以經商起家,因列強入侵,遂和兄弟三人出巨金建造艨艟戰(zhàn)船,募練壯勇,奮力抗擊海盜,保衛(wèi)一方平安。寨樓民居即其故居。原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背靠大海,面對來其峰。東、西、北三面建圍墻,開東西兩門,北墻開設炮眼,上置土炮,院內建亭、臺、樓閣,后有花園、照屏、天然石洞,環(huán)境清幽,景色宜人。光緒年間(1875-1908)貢生張鴻文在此開辦榴隱書塾,F(xiàn)大院已毀,只剩照屏、石洞。……[詳細]
全部洞頭區(qū)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