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錫礦山展覽館位于婁底市冷水江市錫礦山閃星銻業(yè)有限公司北煉廠內。該館始建于1948年,系原錫礦山工程處辦公樓。1949年初,地下中共錫礦山總支委員會在這里成立并開展工作,在這里發(fā)展第一個黨員,領導波瀾曲折的護礦迎解斗爭。2006年,錫礦山閃星銻業(yè)公司斥資建設“錫礦山展覽館”,展現(xiàn)冷水江市錫礦山百年歷史風云,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毛致用題寫?zhàn)^名。“錫礦山展覽館”分為三大部分。其中“革命斗爭史”生動地呈現(xiàn)了錫礦山在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戰(zhàn)斗歲月和重大貢獻,地域特色濃郁,史料翔實珍貴。該館面積達……[詳細]
  肖勁光故居位于湖南省長沙市趙洲港29號,在岳麓山前,為一坐西向東的清末民居,房舍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泥土夯筑墻,正面三間,進深二間,并有兩廂房。整個故居有正堂屋、退屋、兩側廂房和雜屋,共計14間。朱漆格扇雕花大門,青瓦雙坡屋項,門額上方堆繪圖案裝飾。大門框上額“乾”字,兩側書“元亨”、“利貞”,南、北廂房門口分別額“福”、“祿”二字。前留坪地,后有竹林,東臨湘江堤岸,西靠天馬山嘴。1903年1月4日肖勁光就在廳屋北房呱呱落地,并在這里度過了童年和青年學生時代。此故居解放前賣給了傅姓人家,后又……[詳細]
  工農(nóng)紅軍在桂東革命活動紀念館位于郴州市桂東縣城關鎮(zhèn)紅軍路6號。紀念館籌建于1966年,1968年8月竣工開館,原名“毛澤東同志在桂東革命活動紀念館”館名系郭沫若手書。1983年,改為現(xiàn)名,由王震題寫?zhàn)^名。紀念館與“唐家大屋”毗鄰,院落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陳列展室面積428平方米,設有序廳及三個展廳,共展出文字、圖表、照片等118個版面,陳列實物和復制文物57件。紀念館屬地方黨史博物館,館藏文字資料555卷,1000多萬字,革命文物63件,反映了毛澤東頒布“三大紀律……[詳細]
  湘南-紀念館位于衡陽市珠暉區(qū)粵漢碼頭1號。湘南學生聯(lián)合會(簡稱湘南-),是五四運動時期領導湘南地區(qū)反帝反封建愛國-的總部,是黨的創(chuàng)立時期湘南黨團組織的重要策源地和活動中心,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傳播馬列主義、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處所,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和造就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1919年五四運動波及衡陽,在新民學會的影響下,省-派人來衡陽聯(lián)絡各校學生,發(fā)起組織湘南學生聯(lián)合會。參加湘南-的成員有:湖南省立第三師范、湖南省立第三中學、湖南省立第三甲種工業(yè)學校及衡陽私立成章中學、道南中學、西湖中學等并……[詳細]
  日軍侵華大-死難同胞紀念碑位于株洲市茶陵縣洣江鄉(xiāng)榮華村與思聰鄉(xiāng)深塘村邊界。日軍于1944年6月進犯茶陵。攻陷茶陵城后,日軍在茶陵犯下滔天罪行。8月27日,大-開始,至1945年2月26日日軍撤離縣城,為期近8個月,侵華日軍在茶陵燒殺擄掠,奸0女,近3000名群眾慘遭殺害。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緬懷日軍侵茶大-死難同胞,教育青少年和干部群眾,2004年9月,茶陵縣人民政府在洣江鄉(xiāng)榮華村與思聰鄉(xiāng)深塘村邊界東門塔500群眾遇難地段修建了日軍侵華大-死難同胞紀念碑。紀念碑碑高7.5米,四周環(huán)欄用漢……[詳細]
  李維漢故居位于長沙市長沙縣高橋鎮(zhèn)維漢村。李維漢(1896-1984),原名厚儒,字和笙,又名羅邁,湖南長沙縣人。1916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第二部,1917暑期畢業(yè),留校任初級部主任。在第一師范期間,同毛澤東、蔡和森等相識,1918年4月與毛澤東、蔡和森等一道在長沙組織新民學會。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在蔡和森的影響下,接受并信仰馬克思主義。1922年,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成立,李維漢負責組織工作。同年,受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的委托,回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底,由毛澤東、蔡和……[詳細]
  南岳何公館——抗戰(zhàn)軍事會議蔣宋官邸舊址位于衡陽市南岳區(qū)南岳鎮(zhèn)延壽村4組。何公館為何鍵于1933年而建的私人別墅,1932-1936年,他在南岳山下苗圃和磨鏡臺兩處營建了自己的別墅,磨鏡臺的別墅被稱為“何公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從1938年至1944年先后4次在南岳圣經(jīng)學校舉行了4次軍事會議,期間蔣介石夫婦曾住在“何公館”,因而又被稱為“蔣宋官邸”。磨鏡臺位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擲缽峰下,何鍵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期間,在此專門修建了一座雙層樓房作為消夏別墅。1938年秋,為躲避日軍飛機轟炸,還特地在屋……[詳細]
  華容縣烈士陵園位于岳陽市華容縣城區(qū)東北郊陡崗山。陵園始建于1961年,占地面積218畝,其中建筑面積7560平方米,水面面積110畝。華容縣是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區(qū)域之一,是具有光榮傳統(tǒng)的紅色土地。在近半個世紀的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中,有2萬多英雄的華容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冊烈士4470人,其中縣團級以上烈士100多人。著名烈士有高風、吳芳、蔡協(xié)民、劉革非、肖正綱、歐陽悟、朱祖光、韓國棟、羅振漢等人。陵園記載了華容光榮的歷史,為繼承先烈遺志、弘揚革命傳統(tǒng)提供了生動的教育素材。1988年以來經(jīng)……[詳細]
  蔣先云故居位于湖南省新田縣大坪塘鄉(xiāng)大坪塘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蔣先云的高祖登堂公所建,因故居前有一形如半月的池塘,故蔣氏族人又稱之為“月光堂(塘)”。1902年農(nóng)歷7月14日,蔣先云出生于此,他的童年、青少年皆在這里度過,直到踏上革命征程。故居坐北朝南,系明清時期磚木結構建筑,整體呈“一池三堂兩井十二間”的格局,其主體建筑由月光池塘、大堂、中堂、正堂等組成,建筑面積457.5平方米。故居作為這位革命烈士的載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是一處珍貴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莊嚴古樸的烈士故……[詳細]
  陶鑄生平事跡陳列館位于永州市祁陽浯溪風景名勝區(qū)(浯溪公園)內。陶鑄,譜名陶際華,字劍寒,化名陶磊。1908年1月16日出生在祁陽縣潘市鎮(zhèn)陶家灣村。1926年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陶鑄轉戰(zhàn)南北,功勛卓著,參加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成功地領導和指揮震驚全國的廈門劫獄斗爭,組建閩南紅軍游擊總隊和閩東地區(qū)人民武裝,創(chuàng)建鄂中抗日游擊隊和游擊區(qū)。受中共中央委托,先后領導與傅作義、程潛談判,為和平解放北平和湖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陶鑄作為中共中……[詳細]
  溪口鎮(zhèn)因賀龍、蕭克于1934年7月率領紅二、六軍團在此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地方革命委員會、廣泛開展革命運動,并于1935年2月組織了棉花山阻擊戰(zhàn)而廣受關注。紅軍在當?shù)貞?zhàn)斗期間,留下了許多戰(zhàn)斗遺跡,現(xiàn)保留有紅軍醫(yī)院、紅軍戰(zhàn)壕、紅軍橋、紅軍樹等,留傳了許多感人的事跡,當時人民群眾還編唱了《太陽照在棉花山上》等紅色歌謠。這些紅色文化資源,成為傳承愛國主義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發(fā)奮圖強意識的重要源泉。據(jù)了解,蘇維埃溪口區(qū)政府舊址是張家界市2018年3月7日命名授牌的14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詳細]
  韶山毛澤東銅像廣場,是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興建的紀念毛澤東100周年誕辰的主要紀念設施。1992年10月開工建設,1993年12月竣工。毛澤東銅像系全身站立像,身著筆挺的中山裝,胸前左上口袋0著“主席”字樣的出席證,雙手握著文稿,環(huán)于胸前,面帶微笑,目光炯炯有神,正視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現(xiàn)了偉大領袖毛澤東在開國大典時的光輝形象。江澤民題寫的“毛澤東同志”五個大字鐫刻在褐紅色大理石基座上,光輝奪目。毛澤東銅像塑建工作領導小組邀請國際雕塑大師、中國美術館館長劉開渠及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雕塑工作室主任……[詳細]
  李白故居位于長沙市瀏陽市張坊鎮(zhèn)板溪村。李白(1910—1949),又名李樸、李俠、華初、靜安,湖南瀏陽人。李白自幼家庭貧苦,讀完初小后輟學,到當?shù)匾患胰痉划攲W徒。1926年,張坊建立農(nóng)民協(xié)會和紙業(yè)工會,李白參加農(nóng)民協(xié)會,白天寫標語,晚上站崗放哨,不久,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0年5月,參加紅三軍團�?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受中央派遣,到淪陷區(qū)上海建立秘密電臺,搜集日軍情報。1942年9月,與妻子裘慧英同時被捕。1944年秋,李白與裘慧英一道離開上海往返于浙江、江西之間,通過電臺,向延安傳遞日、偽、蔣的軍事……[詳細]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烈士陵園位于永順縣塔臥鎮(zhèn)。永順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著名革命老區(qū)。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弼時、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紅二、紅六軍團,創(chuàng)建了以塔臥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1934年12月10日,省級機關遷至永順塔臥,相繼建立了10多個縣委、9個縣蘇維埃政府,紅二、紅六軍團由會師的7000多人發(fā)展到20000多人,組成了紅二方面軍。永順蘇區(qū)有8萬多人參加和支援紅軍作戰(zhàn),11800多人犧牲,其中團級以上干部550多人。為紀念犧牲的烈士,陵園于1983年始建,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建……[詳細]
  德昌公園,位于南縣縣城西面的九都山,綠樹成蔭,山水相映,樓臺亭閣,點綴其中,是縣城人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它是1995年由花甲湖村民投資新建的一座城市公園。九都山是紅軍名將、紅六軍軍長段德昌的家鄉(xiāng),為紀念這位為中國革命作出杰出貢獻的紅軍將領,南縣人民就把公園命名為德昌公園。德昌公園,由陵園、景園、游園三大景區(qū)組成。陵園設在中軸線上,游人拾級而上,一眼就能望見段德昌將軍威武英俊的全身銅像,一座高大醒目的紀念碑聳立在園中,讓游人緬懷先烈,肅然起敬。紀念碑后還建有設計新穎的懷英亭和縣博物館,供游人憑吊先……[詳細]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