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阿壩縣 | 隸屬:阿壩州 |
區(qū)劃代碼:513231 | 代碼前6位:513231 |
行政區(qū)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川U |
長途區(qū)號:0837 | 郵政編碼:624600 |
轄區(qū)面積:約1043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8.05萬人 |
人口密度:約8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阿壩鎮(zhèn) | |
下轄地區(qū):6個鎮(zhèn)、9個鄉(xiāng)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阿壩鎮(zhèn) | 2.39萬人 | 406km2 | 阿壩縣轄鎮(zhèn)。1958年置城關鄉(xiāng),1961年置城關鎮(zhèn),1982年更名阿壩鎮(zhèn),1985年藏鋒鄉(xiāng)并入。位于縣境中部,面積406平方公里,人口0.9萬。成阿公…[詳細] |
賈洛鎮(zhèn) | 8336人 | 1142km2 | 阿壩縣轄鄉(xiāng)。1959年置賈洛鄉(xiāng),1974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60公里。面積1 142平方公里,人口0.4萬。成阿公路、麥(…[詳細] |
麥爾瑪鎮(zhèn) | 4887人 | 735km2 | 阿壩縣轄鄉(xiāng)。1958年置麥爾瑪鄉(xiāng),1974年改麥爾瑪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東部,北與甘肅省接壤,距縣府27公里。面積735平方公里,人口0.3…[詳細] |
各莫鎮(zhèn) | 5233人 | 165km2 | 2020年,撤銷甲爾多鄉(xiāng)、各莫鄉(xiāng),設立各莫鎮(zhèn),以原甲爾多鄉(xiāng)和原各莫鄉(xiāng)所屬行政區(qū)域為各莫鎮(zhèn)行政區(qū)域,各莫鎮(zhèn)人民政府駐俄修村各莫路14號。
將若柯河…[詳細] |
河支鎮(zhèn) | 8060人 | 199km2 | 2020年,撤銷河支鄉(xiāng)、德格鄉(xiāng),設立河支鎮(zhèn),以原德格鄉(xiāng)、原洛爾達鄉(xiāng)茍扎村和原河支鄉(xiāng)河支村、獨洼村、甲依村所屬行政區(qū)域為河支鎮(zhèn)行政區(qū)域,河支鎮(zhèn)人民政府駐…[詳細] |
安羌鎮(zhèn) | 5827人 | 372km2 | 2020年,撤銷洛爾達鄉(xiāng)、安羌鄉(xiāng),設立安羌鎮(zhèn),以原洛爾達鄉(xiāng)阿爾君村、洛爾達村、徐藏村、哇多村、學爾溝村和原安羌鄉(xiāng)所屬行政區(qū)域為安羌鎮(zhèn)行政區(qū)域,安羌鎮(zhèn)人…[詳細] |
麥昆鄉(xiāng) | 3444人 | 324km2 | 阿壩縣轄鄉(xiāng)。1958年置麥昆鄉(xiāng),1972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中部,東北部與甘肅省接壤。距縣城5公里。面積324平方公里,人口0.3萬。成…[詳細] |
龍藏鄉(xiāng) | 2401人 | 391km2 | 阿壩縣轄鄉(xiāng)。解放前屬麥桑土官管轄,1958年置龍藏鄉(xiāng),1972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5公里。面積391平方公里,人口0.2萬�!�[詳細] |
求吉瑪鄉(xiāng) | 2548人 | 572km2 | 阿壩縣轄鄉(xiāng)。1962年置求吉瑪鄉(xiāng),1972年夏坤瑪鄉(xiāng)并入,1973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北部,楔入甘肅、青海兩省的接合部。距縣城62公里�!�[詳細] |
四洼鄉(xiāng) | 3107人 | 187km2 | 阿壩縣轄鄉(xiāng)。1958年置四洼鄉(xiāng),1973年改四洼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6.5公里。面積187平方公里,人口0.2萬。轄四滿、四多、…[詳細] |
安斗鄉(xiāng) | 2005人 | 483km2 | 阿壩縣轄鄉(xiāng)。1958年置安斗鄉(xiāng),1973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16.5公里。面積483平方公里,人口0.1萬。轄華洛、派克、…[詳細] |
柯河鄉(xiāng) | 1641人 | 765km2 | 阿壩縣轄鄉(xiāng)。1959年置柯河鄉(xiāng),1975年改柯河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南部,西與青海省接壤,距縣府46公里。面積765平方公里,人口0.1萬…[詳細] |
垮沙鄉(xiāng) | 1494人 | 657km2 | 阿壩縣轄鄉(xiāng)。1957年置沙羊鄉(xiāng),1959年置垮山鄉(xiāng),1975年改垮山公社和沙羊公社,1978年合并垮山、沙羊公社稱垮沙公社,1984年改垮沙鄉(xiāng)。位于縣…[詳細] |
查理鄉(xiāng) | 4749人 | 636km2 | 阿壩縣轄鄉(xiāng)。1958年置查理寺鄉(xiāng),1974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查理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37公里。面積636平方公里,人口0.3萬。成阿公路過…[詳細] |
茸安鄉(xiāng) | 2840人 | 1103km2 | 阿壩縣轄鄉(xiāng)。1959年置茸安鄉(xiāng),1975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南部,阿(曲)河下游西岸,距縣府42公里。面積1 103平方公里,人口0.2…[詳細] |
地名由來:
阿壩縣為藏名的譯音,走音甚大,對“阿壩”名的由來和含義說法多樣,但執(zhí)以下解釋者居多。在藏族知識界、宗教界和原上層人士中認為:“阿壩”一名形成于1200年以上的時間。唐太宗貞觀年間,吐蕃王松贊干布以武力進攻松潘向唐求婚,占領松州以西地區(qū)后,從土蕃腹地阿里一帶遷民至本地并居住下來繁衍生息。他們自稱“阿里娃”。隨著時間的推移,“阿里娃”的簡稱“阿娃”(喻指阿里人開發(fā)的地區(qū))被作為本地地名使用,漢譯即為“阿壩”。
松贊干布(617-650年,藏語拼音:Songzain Gambo;威利:Srong-btsan Sgam-po),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是實際上吐蕃王朝的立國之君�!缎绿茣返葷h文史籍中名為棄宗弄贊、器宗弄贊、棄蘇農(nóng)贊等。在位期間(629…… 松贊干布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阿壩縣位于自治州西北部之之川、青三省交匯處。介于北緯32°18'~33°37'、東經(jīng)101°18'~102°35'之間。東鄰若爾蓋縣、紅原縣;南與馬爾康縣毗連;北面和西面分別與甘肅省瑪曲縣、青海省久治縣、班瑪縣和四川省壤塘縣為界。
【面積】縣境東西最長146公里,南北最寬145公里,面積10352.4平方公里�?�
【人口與民族】人口50199人,其中城鎮(zhèn)人7738人,農(nóng)牧業(yè)人42461人,人口出生率20.9‰,自然增長率11.4‰。縣內(nèi)是以藏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區(qū)。藏族45400人,占總?cè)丝诘?0.4%,羌族252人,回族1856人,漢族2657人,壯、苗、滿、撒拉等族34人。羌、回、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阿壩縣被認定為四川省第五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qū)。
2023年12月,四川省水利廳公示阿壩縣為四川省2023年度縣域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2023年11月,阿壩縣被評定為第七批四川省“四好農(nóng)村路”省級示范縣。
2021年8月,阿壩縣被確定為國家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2021年7月,阿壩縣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藏棋)。
2021年5月,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阿壩縣人口數(shù)量為8.05萬人,位列阿壩州各縣市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四川省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157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名第2640位。
2020年6月,阿壩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分縣名單(長征片區(qū)(紅二方面軍))。
歷史沿革:
古析支羌地。
南北朝屬吐谷渾。
唐初為松州所轄諸羌羈縻州。
貞觀中入吐蕃。
明為黃勝關外3阿壩(上、中、下)部落。
清為漳臘營轄地,屬松潘直隸廳。
1913年屬松潘縣。
1935年屬第十六行政督察區(qū)。
1951年為四土、阿壩臨時軍政委員會下設的阿壩辦事處。
1953年置阿壩縣,屬四川省藏族自治區(qū)。
1955年改屬阿壩藏族自治州。
1987年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1990年底,全縣行政建置為1鎮(zhèn)、5區(qū)、18鄉(xiāng)、2場、83
區(qū)劃:四川省·阿壩州·阿壩縣 |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