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鸚鴿鎮(zhèn) | 隸屬:太白縣 |
區(qū)劃代碼:610331102 | 代碼前6位:610331 |
行政區(qū)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陜C |
長途區(qū)號:0917 | 郵政編碼:721000 |
轄區(qū)面積:約198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8000人 |
人口密度:4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1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鸚鴿街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相傳三國時有神鳥助諸葛亮北伐修復棧道,鳥死后化作似鸚鴿嘴的石山而得名;又傳清代雍正年間,因地處斜峪關以上第六個山嘴,名“六個嘴”后演化為鸚鴿嘴。鸚鴿嘴…[詳細] |
六家村 | ~202 | 村莊 | 古時,因有六家姓氏不同的人家來此居住而得名![詳細] |
馬耳山村 | ~203 | 村莊 | 清雍正年間(約1731),因此處山梁兩端形似馬耳朵而得名。…[詳細] |
寺院村 | ~204 | 村莊 | 因古時此地有規(guī)模較大的佛教寺院而得名。1950年5月至1953年1月隸屬眉縣齊鎮(zhèn)管理區(qū)五朝塄鄉(xiāng)管轄。1953年2月寺院村隸屬太白中心區(qū)所屬桃川區(qū)鸚鴿鄉(xiāng)…[詳細] |
流沙崖村 | ~205 | 村莊 | 相傳三國元興二年(265),因此地山崖陡峭、土石松散多流沙而得名![詳細] |
火燒灘村 | ~208 | 村莊 | 相傳,清順治年間(約1650),因地處要道,一過路人在此生火不慎引起火災焚燒了村莊而得名![詳細] |
瓦窯坡村 | ~209 | 村莊 | 相傳,唐代初因此坡上建有多處磚瓦窯而得名![詳細] |
梁家山村 | ~211 | 村莊 | 明末清初,因梁姓大戶在此山居住而得名。1950年5月至1953年1月隸屬眉縣齊鎮(zhèn)管理區(qū)瓦窯坡鄉(xiāng)管轄;1953年2月梁家山村隸屬太白中心區(qū)所屬桃川區(qū)管轄…[詳細] |
柴胡山村 | ~212 | 村莊 | 因由柴家山和胡家山兩個自然村組成而得名![詳細] |
龍窩村 | ~214 | 村莊 | 龍窩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高碼頭村 | ~219 | 村莊 | 因村前原有一高大石墩橋稱為碼頭而得名。1949年至1953年1月隸屬岐山縣桃川區(qū)高碼頭鄉(xiāng)管轄。1953年2月正式劃歸太白中心區(qū),隸屬桃川區(qū)高碼頭鄉(xiāng)管轄…[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三國時有神鳥助諸葛亮北伐修復棧道,鳥死后化作似鸚鴿嘴的石山而得名;又傳清代雍正年間,因地處斜峪關以上第六個山嘴,名“六個嘴”后演化為鸚鴿嘴。鸚鴿嘴所在地形成村民聚居的街道,故名。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發(fā)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謚曰忠武侯;后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 諸葛亮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鸚鴿鎮(zhèn)位于太白縣東部,秦嶺北麓,石頭河沿岸;東經(jīng)107’40’’,北緯54’8’’。屬川山區(qū)。距太白縣城45公里,距眉縣縣城30公里,素有太白縣的“東大門”之稱。**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太白山最高峰——拔仙臺,位于境內(nèi)南端,景色壯觀,馳名中外。貫穿全境的石頭河北出斜峪關經(jīng)岐山境入渭水形成東西兩山夾間的川道地帶。海拔最高為3767米,最底為740米。南部高山峻嶺,層巒疊嶂,森林蔭蔽;川道地區(qū)土地肥沃,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為太白縣主要糧食生產(chǎn)區(qū)之一。全鎮(zhèn)共轄14個行政村,0.8萬人口,;氣候溫和,地形地貌復雜,資源豐富;總面積1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16220畝。
2001年全鎮(zhèn)
歷史沿革:
東周時屬武功縣。
秦、西漢時屬虢縣。
東漢、三國、兩晉時屬眉縣。
北魏、西魏時屬周至縣。
隋、唐、宋、金、元、明、清時均屬岐山縣。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沿山岔峽以南六家村、寺院、馬耳山,石頭河以西流山崖、牟家坪、楚家坪、魚池嶺、四林莊、西龍窩、楊家河、雙鹿池、綿寺壩、高碼頭屬岐山縣,以東南塬、鸚鴿街、吉利溝、柴胡山、蓮花灣、梁家山、瓦窯坡、火燒灘屬眉縣。
1949年6月,眉縣建立鸚鴿區(qū)公署,轄瓦窯坡
區(qū)劃:陜西省·寶雞市·太白縣·鸚鴿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