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上海市 > 浦東新區(qū) > 川沙新鎮(zhèn) > 虹橋村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川沙新鎮(zhèn)虹橋村

[移動版]
地名:虹橋村隸屬:川沙新鎮(zhèn)
區(qū)劃代碼:310115103204代碼前6位:310115
行政級別:村車牌代碼:滬
長途區(qū)號:021 郵政編碼:200135
城鄉(xiāng)分類:城鄉(xiāng)結合區(qū)分類代碼:112

虹橋村東至老護塘港,南接陳行村,西抵南高橋村,北至楊家港。虹橋村位于川沙中部,東至浦東運河,南接陳行村,北達楊家港,西抵南高橋村、杜坊村,村區(qū)域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迎賓大道、川周公路、川六公路、磁懸浮列車貫穿村域內。境內有區(qū)、鎮(zhèn)、村三級河道8條,總長14.54公里。區(qū)級河道:浦東運河,境內長3公里,鎮(zhèn)級河道:通城河、虹橋港、花園港,村境段長7.25公里。村級河道:云基港,杜家港,境內長3.2公里。村內支河長1.09公里。虹橋村屬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較多。年平均氣溫15.5℃,總降水量1087.1毫米,平均無霜期227天。到2010年底,虹橋村有12個村民小組?側丝7356人。其中:本村戶數745戶,本村人口2417人,農保人口67人,鎮(zhèn)保人口470人,城保人口256人;外來人口4939人。耕地72.3公頃,常年菜田24.3公頃,林地44.5公頃。虹橋村成陸于1052年之前,因虹橋港而得名。1952年將虹橋港北面的虹橋村和虹橋港南面的行右村合并成立初級社,1958年9月,虹橋村隸屬于黃樓人民公社,1958年12月,隸屬于江鎮(zhèn)人民公社(原英雄人民公社),1961年11月,隸屬于城鎮(zhèn)人民公社,1984年實行體制轉換,由城鎮(zhèn)人民公社虹橋大隊改為城鎮(zhèn)鄉(xiāng)虹橋村,1996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后,更名為川沙鎮(zhèn)虹橋村。2000年撤三建一后,為川沙鎮(zhèn)虹橋村,由自然村12個組組成。解放前到1969年,都為農業(yè)經濟,農業(yè)以傳統(tǒng)種植為主,1970年村創(chuàng)辦了虹橋村第一家村辦工廠“虹橋綜合廠”,下設虹橋服裝廠、平板車間、金工車間、糧食加工廠等。1984年開始,土地承包到戶,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制。同年村集體開辦浦虹電纜廠。1987年創(chuàng)辦浦虹銅材廠。1990年,電纜、銅材兩廠合并,開發(fā)生產橡膠線、電纜、船用電纜。1995年起,浦虹電纜廠轉制,改為股份合作制企業(yè),村委會為大股東。浦虹電纜廠先后取得了中國船級社、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船級社的產品認可證書,1996年取得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證書,產品被廣泛應用在港口機械、船舶上,是國際知名企業(yè)上海振華港機廠的供貨商,自主研制的低煙無鹵電纜達到或超過-標GJB1916-94、美-標MIL標準,被使用在我國最先進的艦艇上,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技術部艦船用電纜的定點供應單位。2000年以來虹橋村通過自行招商引資,將有資質的企業(yè)引入本村,共同發(fā)展本村經濟,本村現(xiàn)有各類企業(yè)9家。包括印刷、電線電纜、汽車配件、建筑工程、金屬加工、服裝生產、廢品回收等多個行業(yè)。2010年,企業(yè)銷售1億元,村可支配收入3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萬元。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進一步促進了為農服務的力量,1990年村農機為農服務隊隊員達21人,為農戶機耕、灌溉、插秧、收割等服務,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村有大型拖拉機9臺,聯(lián)合收割機7臺,播種機6臺,開溝犁6臺,以及各種配套機械。排灌站2座,大小渠道四通八達,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解放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教育事業(yè)得到不斷的發(fā)展,1967年縣教育局利用虹橋7隊吳家宅的四間民房開辦學校,校名為虹橋小學,當時只有三個班級,到1970年征用虹橋7隊3畝耕地,建校舍8大間,開辦6個班級,解決了虹橋村300多名小朋友的入學,1975年又遷移到虹橋7隊花園港邊上,建二層樓房,共計600平方米,操場900多平方米,圍墻近300多米,進一步改善了教學環(huán)境,提高了教育質量,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計劃生育工作效果顯現(xiàn),生源明顯減少,由虹橋小學和陳行小學合并,在虹橋4隊顧家宅前征用土地6畝,建英才小學,隨著形勢的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現(xiàn)為民工子弟學校。2005年村投資80余萬元,在虹橋7隊川六公路東側,建虹橋村活動中心,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積450平方米,內有廣場、健身場、長廊、草坪、村民學校教室、棋牌室、農家書屋、衛(wèi)生室等,豐富了村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2000年為解決本村村主干道通行,方便全村村民,修筑2隊至5隊水泥路一條1050米、修筑11至13隊水泥路一條1350米,總計1萬平方米。1997年全村完成有線電視安裝,進一步改善和豐富了村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2000年完成電網改造工程,安裝一戶一表,解決全村村民用電困難。衛(wèi)生室整修內外墻體刷白,達到村級衛(wèi)生室標準。2002年修筑了三條主干道水路道路,包括4個生產隊進宅村道路,總計筑水泥路14000平方米,用于實事工程資金185萬元,解決了8個生產隊主干道通行,2004年村投資150萬元為全村702戶人家,將水泥道路修筑到村民家門口,共計32000平方米。2009年以來,虹橋村川六公路以東,迎賓大道以南區(qū)域內涉及三個村民小組157戶村民。納入川沙新鎮(zhèn)第二期新農村建設范圍,全面實施村莊改造,道路建設,橋梁建設,河道整治,村公路建設,村莊綠化,污水治理,低水壓改造等八大項目的建設,美化了環(huán)境,方便了出行,提高了生活質量。2010年,全面完成12個隊民用水低水壓改造,并實行一戶一表制。500多名農業(yè)人口土地流轉費今年增加到每人1400元,農退村民另加補貼每人1000元,共計資金100萬元左右,均比2009年增加10%以上。每年組織退休村民、老黨員、老干部外出參觀考察活動,活動資金10萬元左右。重陽節(jié)、春節(jié)組織村二委干部慰問老年村民、烈軍屬、老干部的慰問品折合人民幣10萬元左右,對本村亡故人員家屬發(fā)放慰問金500元。上海迎賓高速,編號S1,曾稱A1公路、上海迎賓大道,是一條連接中國上海市區(qū)與浦東國際機場的高速公路,總長度約12公里,于1999年建成通車。它與2002年12月31日啟用上海市交通發(fā)展的重大項目,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yè)化運營的磁懸浮列車示范線將虹橋村一分為二,分為南片和北片。虹橋村收益于該兩個項目的實施,全村已有8個村民小組的村民已經鎮(zhèn)保,已征用土地:迎賓大道181.735畝,迎賓大道補征地35畝,磁懸浮征地45.646畝,鎮(zhèn)工業(yè)園區(qū)征地61畝,新城區(qū)征地256.98畝,帶征51.79畝,合計已征耕地469.991畝。種綠化區(qū)域面積:外環(huán)綠帶266.67畝,迎賓一期126.8畝,迎賓二期358.05畝,生態(tài)林194.48畝,共計種綠化面積946畝。村有公共綠地多處,綠化覆蓋率達45%,村民有線電視接通率達96%,村同時加強外來人口的計生管理工作,村籍人口計劃生育率達100%,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率達95%以上。虹橋村近幾年來被評為“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文明村、浦東新區(qū)平安小區(qū)”村支部被評為“上海市五好黨支部”等。由自然村1隊、2隊、3隊、4隊、5隊、6隊、7隊、團結隊、10隊、11隊、12隊、13隊組成。總人口7323人。其中:本村戶數750戶,本村人口2413人,農保人口67人,鎮(zhèn)保人口580人,城保人口276人;外來人口4910人。其他人口1490人。耕地1085.80畝,糧田0.00畝,常年菜田365.00畝,林地668.80畝,魚塘11.00畝,畜禽場0.00畝,其他41畝。我村2010年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275.00萬元,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500.00元。

虹橋村附近有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迪士尼度假區(qū)上海野生動物園、上?萍拣^、盧浦大橋、濱江大道等旅游景點,有彭鎮(zhèn)青扁豆浦東雞、三林崩瓜、大白兔奶糖、南匯水蜜桃大團水蜜桃等特產,有鑼鼓書、浦東說書、浦東派琵琶演奏技藝、錢萬隆醬油釀造工藝、上海港碼頭號子、賣鹽茶等民俗文化。


川沙新鎮(zhèn)行政區(q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