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山東省 > 濟南市 > 萊蕪區(qū) > 鵬泉街道 > 小陳家峪村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鵬泉街道小陳家峪村

[移動版]
地名:小陳家峪村隸屬:鵬泉街道
區(qū)劃代碼:371202004231代碼前6位:371202
行政級別:村車牌代碼:魯S
長途區(qū)號:0634 郵政編碼:271100
城鄉(xiāng)分類:城鄉(xiāng)結合區(qū)分類代碼:112

小陳家峪村坐落在三番嶺東南面,汶河北岸,小陳家峪村東鄰中陳家峪,西接西陳家峪,南連汶陽,北是博萊高速路,F有耕地267畝,99戶人家,共312口人。

據村碑記載,小陳家峪村由清朝末年從西陳家峪村遷此建村,因村小,鄰村多以陳家峪取名,以村名村,故名小陳家峪。

小陳家峪建村已有百年,建村初只有許姓,其間李姓遷聚,F在許姓占80%以上。族姓之間不分眾寡,都能團結互助,和睦相處。

據史志記載,小陳家峪村1941年春至1942年冬劃歸鵬山區(qū);1942年至1946年為礦山區(qū);1946年9月至1950年5月劃歸汶陽區(qū);1950年5月至1958年5月又屬礦山區(qū);1958年劃歸孝義鄉(xiāng);1959年又劃歸礦山人民公社;1982年劃歸城關鎮(zhèn);1985年至今屬鳳城街道辦事處。

小陳家峪村山青水秀,人杰地靈。一條小河從村子南面蜿蜒西去,夏日雨水大作時,河水滾滾,很有氣勢。村西有一條10米寬的柏油馬路,北連萊蕪開發(fā)區(qū),南接鋼城區(qū)顏莊鎮(zhèn),給這個小村莊增添了幾分生機和活力。

小陳家峪村,出現過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許士范、許恒久、許登祥等,他們?yōu)楸<倚l(wèi)國、抗擊侵略者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他們是小陳家峪村的榮耀,激勵著后人披荊斬棘,奮斗不息。

1954年冬,12戶村民自愿成立農業(yè)合作社,按“地四勞六”分配;1956年全村進入高級農業(yè)合作社,實行“人七勞三”、困難戶加補助的分配原則。1960年至1962年,連續(xù)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書記許珍祥立足本村實際辦起了粉坊,加工地瓜粉皮,兼養(yǎng)豬,收入十分可觀,到年終時,家家戶戶還可以分些豬肉。

1972年,小陳家峪村開始農業(yè)學大寨,土地深翻整平,到了1975年掀起熱潮!八寝r業(yè)的命脈”。1976年,小陳家峪村建起了第一座揚水站,解決了部分土地的澆水問題。1969年,拆除揚水站,開始打井,到現在為止已打了3眼大口井,并通過地下管道,使所有土地都成為水澆田。

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人改變了傳統(tǒng)的種植模式,劃出部分土地作為經濟田,當年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小陳家峪人歷來重視文化教育,提倡以文育人,曾先后出現過許多文人。早在解放以前,村里就設有小學,集結了鄰近若干個村的兒童,由許恩祿、許恩連等人任教。1977年恢復高考至2002年,小陳家峪村考人大中專的有26名。

1985年建成燒制紅磚的大型輪窯一處,至今從未間斷過。小陳家峪的紅磚運往萊蕪經濟開發(fā)區(qū)及農村各地,供不應求,深受廣大用戶喜愛。這座磚廠若干年來為集體增加了收入,也為農戶安排了不少勞動力。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小陳家峪村人經濟意識越來越強,耕作之余多從事室內裝修、個體運輸、房屋建筑等項目,村民收入不斷提高,開始由小康生活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步。

小陳家峪村從1989年開始村莊規(guī)劃,村北新蓋的房屋完全按要求建設,并以此為準拆舊建新,F在新村已形成規(guī)模。

小陳家峪村附近有萊蕪戰(zhàn)役紀念館、房干生態(tài)旅游區(qū)、萊蕪龍山雪野現代農業(yè)科技示范園、濟南香山旅游區(qū)、魯中抗日戰(zhàn)爭展覽館等旅游景點,有萊蕪生姜、萊蕪黑豬、萊蕪豬萊蕪吉山黑雞、高莊芹菜萊蕪白花丹參等特產,有順香齋亓氏醬香源肉食醬制技藝、孟姜女文化傳承故事中元節(jié)(萊蕪中元節(jié)習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

鵬泉街道行政區(q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