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塔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塔篇

太原雙塔寺(永祚寺)
  永祚寺,民間俗稱“雙塔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區(qū)東南約3公里的郝莊村南山崗上。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初名“永明寺”,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五臺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續(xù)建,易名“永祚寺”。清初又續(xù)建了山門,完善了禪堂和殿宇,形成了一座小規(guī)模的寺院。但在戰(zhàn)亂歲月,古寺飽經(jīng)滄桑,到民國末期,已是滿目瘡痍、遍體鱗傷了。新中國成立之后,曾多次維修。新建碑廊,仿建前院,廣植牡丹,使古剎面貌一新。永祚寺總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依山而建,坐南向北,三進院落。自北面山門而入,第一進院是20世紀80年代仿明代形制擴建而成,兩廂為配殿,辟為展室,稱陳列院。第二進院為“祗園勝景”,稱牡丹院,遍植…[詳細]
塔院寺
  塔院寺位于五臺山臺懷鎮(zhèn)顯通寺南隅。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據(jù)載,魏唐時期,此為大孚靈鴛寺(顯通寺)塔院,明永樂五年(1407年),太監(jiān)楊升奉敕重修,遂獨立為寺。嘉靖、萬歷年間重葺寶塔,清代又增殿堂,始成今日規(guī)模。寺內(nèi)現(xiàn)存建筑多為明、清遺構。寺坐北朝南,建筑高低錯落,主從有致,中軸線上以影壁牌坊為前哨,拾級而上,有山門、天王殿、大慈延壽寶殿、大白塔及藏經(jīng)閣。殿之兩側(cè)有鐘鼓二樓、伽藍殿、祖師殿及廊廡等建筑。方丈院、文殊發(fā)塔、青龍樓位于其左,占地面積1.55萬平方米。白塔又稱佛舍利塔,本名慈壽塔。據(jù)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敕建五臺山大塔院寺碑記》載,白塔為明萬歷九年(1581年)所修,次年(1582…[詳細]
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錢塘江畔月輪山上。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當時杭州為吳越國國都,國王為鎮(zhèn)住錢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禪師建造了六和塔,現(xiàn)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義,命名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塔,取“天地四方”之意。太平興國中改寺名為“開化寺”。原建塔身九級,頂上裝燈,為江船導航。宣和五年,塔被燒毀。南宋紹興年間重建。明正統(tǒng)二年,修頂層和塔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塔外木結構。乾隆皇帝游此,為每層依次題字立匾,名曰:初地堅固,二諦俱融、三明凈域、四天寶綱、五云覆蓋、六鱉負載、七寶莊嚴。此況實屬罕見。從塔內(nèi)拾級而上,面面壺門通外廊,各層均可依欄遠眺,那壯觀的大橋…[詳細]
少林寺塔林
  塔林,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少林寺西約250米,為歷代和尚的墓地,占地約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來歷代古塔230余座,是國內(nèi)最大的塔林,有磚、石和磚石混合結構的各類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為清塔或時代不詳者。有單層單檐塔、單層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塔等。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等,式樣繁多,造型各異,是綜合研究我國古代磚石建筑和雕刻藝術的寶庫。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歷代和尚的墳墓,佛教界有名望。有地位的和尚死后,把他們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宮,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塔的高低、大小和層數(shù)的多少,主要根據(jù)和尚們生前對佛學造詣的深淺、威望高低、功…[詳細]
羅定文塔
  羅定文塔矗立于瀧江曲水環(huán)抱的一個半島上,建于明萬歷39年(1611年),塔高47米,建筑宏偉壯觀,是羅定年代最早的高層建筑。寶塔平面上呈八角形,各層塔檐微微翹起,狀如綻開的花瓣,整個塔身有如七朵盛開的花兒疊成,頂層由一鐵柱直插蒼穹構成塔尖,四周用鐵鏈牽護,形若伸出的花蕊。遠遠望去,宛如一座色彩華麗的花塔。塔頂?shù)倪B花座鐵柱總重逾7噸,為廣東古塔之最,鐵柱上鐫刻有造塔時的建塔銘,也是迄今我省已發(fā)現(xiàn)和保留最完好的有絕對年代的鐵鑄塔柱,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塔地處曲水環(huán)抱之中,與神灘廟妝樓雙峰相對,河上七級浮屠映照波心,登青云橋攬勝有寶光蕩漾之趣,成為明清羅定八景之一,曰:…[詳細]
涇陽崇文塔
  崇文寶塔位于涇陽縣城東南10公里的崇文中學院內(nèi),是我國至高磚塔,歷史久遠。此塔距今約360年,為全國保存最好的磚塔之一,F(xiàn)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有文管所和專人保護。該塔建于明萬歷二十一年,屬樓閣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層,總高度83.218米,根據(jù)八卦懸頂?shù)墓沤ㄖ碓O計,從塔下至塔頂全部用青磚修建。全部塔身為八棱形狀,底層每邊九米,周圍共計72米,每層各有四窗,每層外面有四個佛龕,交叉而上。佛龕內(nèi)置明代石刻佛像或坐或立,形態(tài)各異,極為生動。二層南向塔門刻有“崇文寶塔”四個字,為全國磚塔之最,由塔內(nèi)可曲折攀登,直至塔頂,每層內(nèi)外均可游覽。天晴之時,登臨塔頂,西安、涇、渭、華岳、驪山景色…[詳細]
石獅姑嫂塔
  姑嫂塔(又稱萬壽塔、關鎖塔)位于石獅市東南寶蓋山上,姑嫂塔建于南宋紹興年間,姑嫂塔是古代泉州海上交通的導航標志,“關鎖煙霞”為泉州一大勝景,姑嫂塔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姑嫂塔,又稱“關鎖塔”或“萬壽塔”,它建于南宋紹興年間的公元1131-1162年,迄今已經(jīng)有800多年的歷史了。它背靠泉州灣,面臨臺灣海峽,有鎮(zhèn)南疆而控東溟之勢!度莞尽飞戏Q它“關鎖水口鎮(zhèn)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來往”,可見,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為航標的。南宋時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貿(mào)易港口之一,對外貿(mào)易十分繁榮,與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生意往來。宋朝的吳自牧在《夢溪錄》中說:“若欲船泛外國買賣,則自泉州便可出洋!盀椤[詳細]
衡陽來雁塔
  來雁塔,衡陽名勝之一,距市中心約3公里,與回雁峰對峙,寓雁有來回,故名為來雁塔,該塔興建的目的是用以導航,類似今日的航標燈塔。塔基為壘石構成,塔身用青磚砌成。整個塔體內(nèi)為樓閣式,共七層,呈八角形,高28米。塔的第一層東南設門,南向拱門上嵌有清兵部尚書彭玉麟手書“來雁塔”橫額的漢白玉碑一塊。從第二層起塔身逐級遞縮,塔的每層皆設有對稱神,開兩窗四門,可憑遠眺望。塔檐為疊座,下無斗拱,外壁飾石圖案。拱門上有石質(zhì)龍鳳浮雕。塔角舊有風鈴,塔上有鐵頂,置相輪。整個塔的結構突出了明代的建筑特點。此塔自建成后,歷經(jīng)多次修繕,保存至今,F(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清乾隆《衡陽縣志·古跡》載:“萬歷辛己(1581),…[詳細]
高郵鎮(zhèn)國寺塔
  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diào)整公布鎮(zhèn)國寺塔宋、明高郵市城西運河中在古老的運河上,船只南來北往。當高郵城才隱約可見的時候,遠遠就能看到一座方形的寶塔巍然矗立在運河當中,這就是被古建筑家們稱道的“南方大雁塔”——鎮(zhèn)國寺塔。鎮(zhèn)國寺塔是唐代僖宗(874~888)年間新建。僖宗李儇有個弟弟,大概是看破紅塵了吧,走出宮廷,剃發(fā)為僧。他到處周游,遍訪名剎。一日行腳到高郵,見西門內(nèi)城角有一塊平坦的曠地,原是建太平倉(即義倉,谷賤時加價收進,以免傷農(nóng):谷貴則減價出售,以利貧民)的地基,環(huán)境幽靜而美麗。這里西倚平津堰,一堤煙柳,郁郁蔥蔥,運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身臨其境,俗念塵思,頓然消失…[詳細]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五塔寺)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位于北京海淀區(qū)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的長河北岸。因其形式是在一個高臺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稱五塔寺塔。為中國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塔所在地真覺寺始建于明永樂年間,清時因避雍正帝胤禛之諱,改名大正覺寺。寺于20世紀初被毀。塔建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釋迦得道處伽耶山寺所建的紀念塔)形式而建。這種高臺上建有五塔的佛塔,被稱為金剛寶座式塔。金剛寶座式塔在造型上屬于印度形式,但在結構上(如寶座上的短檐、斗拱和寶座頂上的琉璃罩亭等),明顯地表現(xiàn)了中國建筑特有的傳統(tǒng)風格,成為中國建筑和外來文化互相結合的創(chuàng)造性杰作。中國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幾座這類塔中,北京有西黃寺的清凈化城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