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塔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塔篇

治平寺石塔
  治平寺石塔座落于中國北部河北省贊皇縣城境內(nèi)嘉應(yīng)寺村的治平寺內(nèi),是一座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的石塔。治平寺石塔始建于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寺院重修,改嘉應(yīng)寺為治平寺。治平寺石塔是一座石砌雕琢的密檐式實心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通高16.4米,共4級,塔身和塔檐均為仿木結(jié)構(gòu),以石雕斗拱承托而出。垂脊處雕有佛龕,龕內(nèi)浮雕有佛像及佛教故事。塔頂部覆以仰蓮座,上冠葫蘆形寶珠。此外,在塔側(cè)還有經(jīng)幢4座、碑刻10通。治平寺石塔建造精美,雕飾豐富,反映了盛唐時期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是中國石雕佛塔中的瑰寶,對于研究唐代佛塔建筑以及雕刻藝術(shù)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文物局)…[詳細(xì)]
滕王亭子石塔
  滕王亭,位于城北玉臺山半腰,現(xiàn)滕王閣景區(qū)內(nèi),唐滕王元嬰鎮(zhèn)守閬中時所建,同時建有玉臺觀,清以來合稱滕王閣。建國后僅存部分臺基及數(shù)間破屋,但巖有頤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題刻尚保存完好。洞內(nèi)有南宋人題記,洞外有明邵元書杜甫滕王亭子詩及楊瞻撰書頤神古洞詩四首。1986-1987年,新建滕王閣和玉臺山莊,并配以石坊、石橋、長廊、亭臺,開辟為滕王閣公園,園林用地85畝,建筑面積3030平方米,依山就勢,起伏跌宕。入園門有奪錦亭和長廊,如系懸崖峭壁之上。杜甫旅居閬中時曾游滕王閣,并有《滕王亭子》和《玉臺觀》詩各二首,極贊滕王閣風(fēng)光的秀美和奇異,其中“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之句為人千古傳唱![詳細(xì)]
榆社石塔
  石塔石塔(第二批省保)時代:北齊地址:榆社縣城西北40公里楊家溝村西果老峰據(jù)傳此地為張果老得道之處,故名果老峰。峰頂有石槽,半山之中有直徑約10米的凹地,名為驢打滾。石塔建在峰頂之上,塔身呈方形,通高3.53米,由整塊麥礬石鑿成,束腰厚10公分,頂略平,分為四層,每層四面雕龕,龕內(nèi)雕有佛、菩薩、弟子像數(shù)尊(自上而下,南北向為三、三、二、五尊,東西向為三、三、三、五尊)。除侍者外均置于平臺之上。石塔四周有巨石三塊,西北一塊高2米,長2.5米,一側(cè)刻有“僧皇”二字。一側(cè)刻有“大齊天統(tǒng)三年四月州日立”等。是研究北齊雕刻和建筑藝術(shù)的珍貴實物資料![詳細(xì)]
盤龍寺石塔
  盤龍寺石塔,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位于延安城西北志丹縣廟岔村東南盤龍寺遺址內(nèi)。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塔身為六棱形,全用花崗巖分層制作,除塔座外,共七層,通高5.73米。塔座為浮雕仰覆蓮瓣形束腰須彌座。七層塔體每層下部均用兩層浮雕式仰蓮瓣作裝飾,每層六角形的塔檐檐角各浮雕怪獸獸頭。第二層塔體六個面分別刻有牡丹、佛龕、佛像。三、四、五層六個面各有一佛龕,內(nèi)刻坐佛一尊。六、七兩層的六個面,相間隔一個面刻一佛龕,內(nèi)刻一坐佛,其他三個面為素平面。塔剎由四層寶珠形和一個四棱錐體剎尖組成,第三層寶珠上刻有三層浮雕仰蓮瓣裝飾。地址:志丹縣廟岔村東南盤龍寺遺址內(nèi)…[詳細(xì)]
垟坑石塔
  垟坑石塔(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年代:北宋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六邊形,現(xiàn)存六層,仿木樓閣式石塔。內(nèi)部用塊石砌筑,表面貼砌雕刻面石。塔下部有須彌座,束腰壸門中雕刻天王、金剛坐像。每層塔身雕出角柱、額枋、槏柱、地栿等;每面中間辟壸門,雕刻蓮座、佛坐像等;壸門兩側(cè)壁面各雕刻三排六龕小坐佛。腰檐雕刻單跳斗栱,以及椽子、蓮花瓦當(dāng)、重唇滴水等。平座用兩批平磚表示。其他各層做法雷同。六層以上塔身已毀。從塔身“熙寧四年”題刻看,塔建于北宋,距今已有九百余年歷史。這種表明雕滿佛像的磚石塔,在當(dāng)時比較流行。塔上另有建塔題記多處,具有重要資料價值![詳細(xì)]
五塔巖石塔
  時代:宋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橋鎮(zhèn)竹口村龍水山五塔巖寺前。五塔巖石塔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橋鎮(zhèn)竹口村龍水山上,建于宋朝,主體建筑為五塔巖寺,不過最有歷史價值的當(dāng)屬造型優(yōu)美、雕工精致的五座石塔。石塔依山就勢,前面是懸崖,后面是高山,遠(yuǎn)遠(yuǎn)望去,猶如一座空中樓閣。今年3月份,其入選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五座石塔一字排開,兩側(cè)山峰環(huán)抱,底臨深壑,頗為壯觀開闊!拔遄鶠樗未!蔽逅䦷r寺的主持陳惜姑說,各塔之間距離2米,中間一座高5.5米,兩邊的均高5.3米。五座塔都建于條石砌成的四邊形基座上;现昧切雾殢涀,座由圭角、下枋、下梟、束腰、上梟等五層構(gòu)成,高1米。塔身由近似圓柱狀的石頭砌…[詳細(xì)]
珠璣石塔
  元南雄珠璣石塔位于南雄市珠璣鎮(zhèn)珠璣古巷,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為八角七級實心幢式石塔。全塔用17塊紅砂巖石雕刻成形后壘疊而成,高3.36米。基座為八角形,置于一古井之上,第一層為蓮花座,座上的八角柱體有四大天王像浮雕和刻有“南雄路同知孫朝列重立,元至正庚寅孟冬”等字;第二層至第四層均為蓮花座,八角柱體遍刻浮雕佛像;第五層為蓮花座,鼓形身刻人頭像和蓮花圖;第六層為覆蓮座,八角柱體刻佛像;第七層為蓮花座鼓形身。塔剎為葫蘆形。該塔是廣東為數(shù)不多的有絕對年號可考石塔之一,1984年加建塔亭。1979年12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宛山石塔
  宛山石塔,又稱報親塔、寶清塔,位于無錫市錫山區(qū)羊尖鎮(zhèn)宛山,是江蘇省文物保護(hù)單位。明嘉靖二十六年(1574年),當(dāng)?shù)厝祟櫞髼澖āJ臑閷嵭,仿樓閣式,六面六層,底層每面寬2.5米,向上逐層收窄,通高12米。塔心用鐵褐色石塊砌筑,并用石灰糯米汁拌砂,澆漿灌縫。外部是以青石條塊包砌成。因年代久遠(yuǎn),塔除正南青石貼條基本完好,其他均開始剝落。1983年,由原無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無錫縣文物保護(hù)單位。2000年8月,當(dāng)?shù)卣_始募資40萬元重修石塔,并于2001年4月3日修復(fù)竣工。2011年12月3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認(rèn)定其為江蘇省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真如寺石塔
  真如寺石塔位于樂清市盤石鎮(zhèn)重石村真如寺前,《永樂·樂清縣志》載:“真如院,唐文德元年憎肇法師建!笔衅咦,現(xiàn)有四座,高5.16米,單檐,除高度和雕飾略異外,形式基本完全相同,基臺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浮雕開框的卷草紋。真如寺石塔六角則用浮雕力士代替角柱,力土或跪或坐,足踏下枋,頭頂上枋,從體態(tài)到裸露肌肉,乃至面部表情,無不顯現(xiàn)負(fù)重神態(tài),基座須彌座式,角柱梭形,柱端飾仰蓮一匝,上下梟浮雕仰覆蓮,六角設(shè)圭腳,束腰各面浮雕獅獸,奔躍矯健,栩栩如生。…[詳細(xì)]
東吳石塔
  東吳石塔位于秀嶼區(qū)東埔鎮(zhèn)東吳村,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仿木樓,閣式石塔,七級八角,通高21.54米,底層每邊長2.11米,底層正門向東偏北8度,各層對錯開門,底層門兩旁雕刻武士,每層各面均設(shè)龕置佛像。各層塔門額刻有“祝圣偉望”、“古剎嘉馨”、“海上鰲峰”和建塔紀(jì)年等文字。石塔須彌座束腰浮雕鳥獸圖案,均為精美。石塔造型俊秀,反映了莆田明代石雕工藝水平和造塔特點,是研究明代東南沿海造塔工藝及塔建筑文化的寶貴資料。附屬建筑金雞廟有明清沿海建筑特征。東吳石塔2009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hù)單位。東吳石塔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高約30米,為7層八角青石構(gòu)造,塔基八面有龍、虎、獅、鹿…[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