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墓群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墓群篇

龍頭山古墓群
  龍頭山古墓群位于吉林省和龍縣的龍頭山上。墓群所在地的范圍,東西長500多米,南北長400米,地面有12個封土堆。較大的一座墓前立有兩塊大石柱,南面的平地上有建筑基址。已發(fā)掘的一座是渤海國第三代王大欽茂的第四個女兒貞孝公主的墓葬。建于八世紀的末葉,原來的地面上有磚塔,現已塌毀不存,只留下墓室。最珍貴的資料是墓中繪有12個壁畫人物,這是首次發(fā)現的渤海壁畫。在墓室通道的東西壁各繪有一個武士,在長方形的墓室中,左右各繪四侍者,后壁繪二侍者。武士身著甲胄,侍者則頭著幞頭,身穿華麗的袍服。這些彩繪的人物,形體碩胖,筆觸圓熟,體現了初唐繪畫的風格,也反映出唐代中原高度發(fā)展的文化藝本對邊疆各族的影響。墓室的墻…[詳細]
豐州古墓群
  豐州古墓群年代:西晉~唐座落地點:南安市豐州鎮(zhèn)旭山村、桃源村等簡介:西晉、東晉、南朝、隋唐時期墓葬群,分布于豐州華僑中學附近獅子山。兩晉及南朝古墓大多為券頂磚室墓,唐墓有土坑和磚室兩種。磚室墓平面有長方形、刀形、凸字形,墓磚紋飾多樣,出土遺物以青瓷器為主。紀年墓磚有“太康五年(284)”、“咸康元年(335)”、“咸安二年(372)”、“寧康三年(375)”、“太元三年(378)”、“元嘉四年(427)”、“天監(jiān)十三年(514)”等。先后出土的銅質“部曲將印”、“阮咸”圖案花紋磚,均為福建省首次發(fā)現。保護范圍:以華僑中學六朝古墓陳列室為中心,至整個獅子山山坡,廟下自然村及周邊山坡,鳳冠山周邊山…[詳細]
狼牙壩古墓群
  狼牙壩古墓群批次和公布時間:第五批 1999.2.26地址:乾安縣城西鄉(xiāng)年代:青銅時代類別:古墓葬管理單位:乾安縣文管所是否開放:否狼牙壩泥林位于乾安縣西35公里處大布蘇東岸的西 坡 , 南北長約5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距 地表I米左 右的橫斷面上,顯露出兩個 文化層 ; 一 個是新石器晚期 和青銅時期的原始文化 , 暴露出的文物有手制粗沙質陶 器殘齊 、 陶紡輪 、細石器 、蚌刀 、骨箭頭 、銅扣 、銅環(huán)等 :另一 個文化層是年代:遼金時期文化 ,有陶瓷器殘 片 、 銅錢 、銅飾件和人獸骨骼 ,還有墓葬和居住址幾年來 ; 多次在泥林里采集到屬于晚更新世猛馬象,披毛犀皮等古生物化石。1999年…[詳細]
分水嶺古墓群
  位于長治市壺關縣南部的分水嶺一帶,是古代的一個墓群。畝墓中的文物古跡,為研究長治的古代歷史和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1957年以來,市博物館配合山西中文物部門對分水嶺的占墓群進行了有計劃的發(fā)掘清理,F巳發(fā)掘清理春秋、戰(zhàn)園、漢代及其以后的墓葬270多座,出土了大批石器、青銅器、玉器、陶器、瓷器、琉璃器、銅器、鐵器等數千件,其中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裝飾器等珍貴文物。分水嶺戰(zhàn)國車馬坑于1972中發(fā)掘,坑中有木構車兩排,共17輛,獨轅雙輪,車輪交于車廂。這批文物中,許多都是稀世珍品,如錯金銅豆、銅犀立人擎盤、獸耳壘、提梁香、烏柱盤、宜乘之朝戈、編鐘等,其中的錯金銅豆、銅犀立人擎盤等文物還被選…[詳細]
加音塔拉石室石棺古墓群
  加音塔拉石室石棺古墓群加音塔拉石室石棺古墓群在和布克賽爾蒙古治縣縣城東南方向,與縣城直線距離為22.5km。加林塔然古墓葬共有六處,300座占地面積為1.2萬平方米,在長期侵蝕作用影響下,一些石棺墓的頂部已被剝蝕掉,用來砌石棺的石板己露出地表,石板為厚5-10cm的頁巖,圍成方形、圓形或六邊形等形狀。其中有一方形墓,大小為3.2mx2.2m,內有一方形小墓,大小為0.85mx0.82m,上方緊靠著它的是一近人頭形的圓弧,直徑約為1.8m。據考證,加林塔然石棺古墓為公元前7-5世紀賽種人的遺跡或為6-8世紀突厥人的遺跡,該墓群的年代大約在2500年前。加林塔然石棺石堆墓群具有較高的考占價值,是研…[詳細]
焉不拉克古墓群
  介 紹 焉不拉克古墓群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柳樹泉農場焉不拉克村,面積達8000平方米,是新疆東部最重要的一處青銅時代的墓地,距今約4000年。墓葬分布在兩條西北一東南走向的土崗上,地表沒有明顯痕跡。墓葬形制主要有豎穴土坑墓、豎穴生土二層臺墓,葬式為曲肢、直肢兩種。隨葬品主要有陶器、石器、木器、銅器、鐵器、金器、骨器和毛紡織品等。彩陶紋飾與甘肅地區(qū)四壩文化和辛店文化彩陶紋飾相似。新疆哈密市…[詳細]
南董元代古墓群
  南董元代古墓群位于藁城市南董村,距離藁城北偏西12.5公里,是南董鎮(zhèn)政府所在地。南董元代古墓群1988年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被省政府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董元代古墓群在南董村東側,是元朝開國元勛董俊、董文炳父子兄弟的墓地,其后裔大多也葬于此。董氏于元代為卿,父子并列于朝,其墓地地勢高闊,占地981畝,分前后兩墓區(qū)。前墓區(qū)為董文炳父子墓區(qū),為元代古墓群,有御賜神道碑九通,每行神道設有闕門、高大牌坊、石像等,均系漢白玉精雕而成,石翁仲雕刻高2.5米。后墓區(qū)是董氏后人墳地,董氏歷代均有人在朝為官,各朝皇帝均有追謚,整個墓地是碑刻成林,古柏參天,氣勢非常壯觀,歷代都有…[詳細]
連氏始祖古墓群
  連氏祖墓群位于廣東省佛山市勒流街道富裕村沙富崗山麓,面向沙富環(huán)山路。明代墓葬,清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坐西南向東北。占地144.3平方米。共三座主墓,分三層。第一層主墓為振云連公與梁氏墓,前有灰砂平臺,“一”字形麻石攏環(huán),麻石山手、掛榜及踢靴,麻石墓碑、碑框,墓碑頂有“祥云涌月”圖案。第二層為始祖芝澗連公與陶氏墓、三世長安連公與鄒氏墓。半環(huán)形麻石攏環(huán),麻石山手、掛榜及踢靴,麻石墓碑、碑框,墓碑頂有“祥云涌月”圖案。最上一層為麻石護嶺。該墓群被十七塊麻石旗桿夾包圍。此墓群規(guī)模為順德墓葬罕見,且在道光年后沒有經過大修整,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2006年10月25日,連氏祖墓群被列入第四批佛山…[詳細]
李家山古墓群
  李家山古墓群位于云南省江川縣龍街鎮(zhèn)溫泉村李家山,為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至東漢(公元25年-220年)初期的墓葬。李家山地貌為隆起的丘陵,面積2.5平方公里,古墓葬主要分布在山頂和西坡。墓葬為豎穴土坑墓,長度在4~6米的大墓14座。墓地出土了3000多件(套)各種隨葬物品,包括兵器、樂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特別是出土的牛虎銅案以及銅編鐘尤其珍貴,此外還有銅扣飾、銅貯貝器和數量相當多的金銀器、玉器和珠貝器等等。大量的青銅器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李家山古墓群是古滇國的重要貴族墓地,為研究古滇國的歷史、經濟文化、社會結構及與漢王朝的關系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國家文物局)…[詳細]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群及巖畫群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群及巖畫群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城西約37公里處的阿拉套山南麓淺山地帶,遺址居北,墓葬偏南,兩者相距約1.8公里。阿敦喬魯是蒙語,意為“像馬群一樣的石頭”。以阿敦喬魯為代表的博爾塔拉和上中游青銅時代的聚落和墓葬,是新疆最早的青銅時代的古代文化,遺址分布的與博爾塔拉河、鄂托克賽河沿岸,逶迤延續(xù)達百余公里,已發(fā)現多個較大的古代人“聚族而居”的遺址群。這種分布的密度和發(fā)達程度,在新疆是為數不多的區(qū)域之一。以阿敦喬魯為代表的青銅文化,反映了距今4000年左右,博爾塔拉河流域古代人們的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以及社會發(fā)展的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