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
李汝珍故居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qū)板浦鎮(zhèn)利民街,原為清“板浦鹽課公司衙門”之一部分,名“鹽課司門”,為一宅兩進的徽式建筑。李汝珍(約1763-1830),字松石,清直隸大興縣人。19歲后隨長兄李汝璜遷居板浦,寓居于在鹽課司門宅內(nèi),著成小說《鏡花緣》一書于世。1985年,灌云縣人民政府決定依此舊址建“李汝珍紀(jì)念館”。李汝珍紀(jì)念館的興建,對進一步開展對古典小說《鏡花緣》的研究,組建《鏡花緣》“研究中心”,開發(fā)旅游事業(yè),均有很重要的意義。1993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北圍墻外20米處,南至門前路邊5米處�!�
[詳細] 施復(fù)亮、施光南故居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現(xiàn)代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施復(fù)亮(1899-1970),原名施存統(tǒng),金華人。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革命活動家。1920年6月參加上海共產(chǎn)主義小組,7月任中共日本小組負責(zé)人。施光南(1940-1990),施復(fù)亮之子。中國當(dāng)代著名作曲家。一生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甚豐,被譽為人民音樂家和時代歌手。故居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長方形,主體建筑為一進五開間堂樓加左右樓梯間,兩側(cè)廂房各一間,形成三合院式院落。兩側(cè)貼建樓屋四間。占地面積315平方米。故居保存完整,是研究施氏父子從普通農(nóng)民子弟成長為時代名人的重要物證�!�
[詳細] 耿介生于明天啟二年(162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登封城西南街人,字介石,號逸庵,清順治九年中舉(1652年),十年中進士,選入翰林院,初為庶吉士,后升檢討,出任福建巡海道道員,康熙元年(1662年)任江西湖東道道員,后轉(zhuǎn)任直隸大名兵備道道使,康熙三年(1664年),歸里行孝,期滿辭官倡學(xué)、興復(fù)嵩陽書院,自任山長,捐自家田三百余畝為嵩陽書院學(xué)田,聘中州名儒李來章,冉覲祖,竇克勤為嵩陽書院主講,至此嵩陽書院自宋、明以后又一次興盛,耿介故居就是當(dāng)時耿介及其家人居住之場所,建于明代中后期、清代重修,清代后期耿氏后裔將其辟為祠堂。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建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位于硤石鎮(zhèn)倉基街。主樓三間兩層,西式磚木建筑,通面闊12.9米,進深11.85米,建筑面積150平方米�,F(xiàn)陳列有張宗祥先生生平事跡、專著和部分遺物及影像資料。臨街的二層新建筑于1997年由海寧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建。2000年,有關(guān)部門對故居再次進行全面整修�,F(xiàn)共有展廳四個,計480平方米,其中240平方米可供書畫展覽用。鐵如意館樓上三室,陳列著張宗祥先生一生及業(yè)跡的照片、文字說明及張宗祥先生的著作和生前所用物品。各類藏品近300件。開放時間6:00—16:30景點位置浙江省海寧市硤石鎮(zhèn)倉基街56號…
[詳細] 周崇傅故居位于何家洞鎮(zhèn)小斗里村大磚頭西山之巔。周崇傅(1830~1892年),今零陵區(qū)何仙觀人。系明朝戶部尚書周希圣第九世孫。光緒元年(1875年)大考,改官中書,旋以軍咨祭酒,隨左宗棠進軍天山南北,收復(fù)新疆。光緒七年(1881年),又隨左宗棠到江蘇、沙丘江,整飭鹽綱。左宗棠辭去兩江總督后,他退歸故里,被聘為蘋洲書院山長。新疆建省后,清廷又任周崇傅為喀什噶爾兵備道要職。到任后,辛察施政。被0臣誣告,清廷不辨真?zhèn)危t令自省,罷職受刑。-難當(dāng),蒙冤自盡。清廷查明真?zhèn)魏�,下詔書扶柩回原籍,厚葬于小斗里。1983年3月此墓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陳瑞琮故居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排沙鎮(zhèn)木塝村委會三角村北面村邊。陳瑞琮(1908年—1962年),今排沙鎮(zhèn)三角村人。192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0年,根據(jù)黨組織決定,打入國民黨內(nèi)部,利用合法身份作掩護,開展革命工作。1945年2月20日,廣寧、四會兩縣武裝起義起義取得成功,成立“西江人民抗日義勇隊”,任廣寧大隊長。1949年9月3日,廣寧縣解放,任縣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1950年,任縣委書記兼縣長。該故居建于清末民初,為單間泥磚屋,坐東向西,面寬4.7米,進深5.75米,占地面積27平方米。該故居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廣寧的政治有著相當(dāng)重要的意義�!�
[詳細] 位于古襄陽城中心的襄陽王府,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于公元1436年。明崇禎十四年,張獻忠破襄陽時,因不滿皇帝的封建統(tǒng)治,放火焚燒其第五子襄憲王府宇,襄陽王府遭毀滅。1993年,襄樊市政府為恢復(fù)古城風(fēng)貌,再次投資重建。重建的襄陽王府高大雄偉,氣勢恢宏,吸引著中外游客。襄王為明仁宗朱高熾第五子朱瞻善。正統(tǒng)元年(公元1436年)王府由長沙遷移襄陽城內(nèi)東南隅,重新營建,占地約4萬平方米,有正廳3間,后堂5間,大門、儀門各3間,左右榜房18間,建筑規(guī)模宏大,氣勢非凡。崇禎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毀,唯照壁保存至今。高7.6米,寬26.2米,厚1.6米,系仿木結(jié)構(gòu),面闊3間,均以漢白玉鑲邊…
[詳細] 沁香小筑,即洪曉春書房。位于馬巷鎮(zhèn)窗東社區(qū)窗東自然村北236號,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坐東北朝西南,為前后兩落大厝,前落曾重建,兩落之間為天井,進深3.7米,中原有方亭已圮,天井東南邊墻開院門,門上有石刻牌匾,橫書“沁香小筑”,落款“光緒辛卯笑山書”。后落大厝面闊三間10.8米,進深兩間6.5米,內(nèi)高4.6米,建筑面積110.16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穿斗式梁架,板瓦屋面,硬山頂,燕尾脊。此建筑為土木、磚石結(jié)構(gòu)的閩南紅磚民居,年久失修,已漸荒廢,現(xiàn)尚保留后落檐廊墻面和廊門上的彩繪動物花鳥、人物故事圖案,墨書“崇簡”“樂道”“遵德”書法作品等�!�
[詳細] 項驤故居位于瑞安市玉海街道虹南社區(qū)草堂巷46號,坐北朝南。民國早期建筑,帶有西式風(fēng)格,由門臺、主樓、左右?guī)拷M成。外門臺磚結(jié)構(gòu),平面略呈八字形,略帶西式風(fēng)格,上部用磚疊澀起圓拱。內(nèi)門臺磚結(jié)構(gòu),平面呈八字形,風(fēng)格同外門臺一致,規(guī)模過之。八字墻肩部設(shè)矩形花框,框內(nèi)飾磚雕心屜。主樓為單檐兩層樓房,青磚立面,木構(gòu)梁架。面闊五間,進深六間,上、下層均設(shè)前廊,方形柱垛凸出方壁柱直抵屋面檐口。屋面為四坡頂,鋪小青瓦。左右?guī)繛閱伍軆蓪訕欠�,與主樓連檐構(gòu)筑。面闊三間,不設(shè)前廊,明間底層設(shè)門,各間開方窗,做有磚疊澀窗套,屋面為硬山頂�!�
[詳細] 革命烈士季步高1906年出生于安仁鎮(zhèn)季山頭村,1925年赴廣東黃埔軍校學(xué)習(x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系“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的積極參加者和組織者,曾任廣州市委書記。1928年7月在香港被捕,同年冬就義于廣州。其故居座落在安仁鎮(zhèn)季山頭村中心,1981年7月,季步高烈士故居被列入龍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龍泉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季山頭村以季步高烈士故居為核心,加大紅色旅游開發(fā)力度,在其周邊輻射建設(shè)了季步高烈士石像、先烈亭、觀光魚塘、觀光林、文化長廊、文化禮堂等,季步高烈士故居的參觀價值進一步得到強化提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到季步高故居瞻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詳細]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i幋锝呅撻柛銈呭閺屻倝宕妷锔芥瘎婵炲濮靛銊ф閹捐纾兼繛鍡樺姉閵堟澘顪冮妶鍡樿偁闁搞儯鍔屾禍閬嶆⒑鐟欏嫬鍔ょ痪缁㈠弮瀵娊鏁傞悾宀€鐦堥梻鍌氱墛缁嬫挻鏅堕弮鈧换娑樼暆婵犱線鍋楅梺鍝勭焿缂嶄線銆佸Ο娆炬Щ婵炲瓨绮庨崑銈夊蓟閻斿吋鎯炴い鎰剁到绾锯晠姊虹拠鑼闁哥喐娼欓~蹇撁洪鍕獩婵犵數濮抽懗鍓佹崲娓氣偓濮婃椽宕ㄦ繛妤冩嚀铻為柛鏇ㄥ灡閸嬧晠姊婚崼鐔剁繁闁告艾顑呴…璺ㄦ崉娓氼垰鍓梺褰掓敱濡炶棄顫忓ú顏勫窛濠电姴瀚悾鐢告煟鎼淬垼澹橀柛銏″絻瀹撳嫰鎮峰⿰鍛暭閻㈩垱顨婂畷鎰版偨閻㈢數锛滃┑掳鍊撻懗鍫曞煡婢跺绠鹃悘鐐插€搁埀顒侇殕缁旂喖寮存幊娴滃綊鏌熼悜妯诲暗闁告ḿ鏁诲铏规嫚閳ュ磭浠┑鐘灪鏋い锝呮健濮婄粯鎷呴搹鐟扮闂佸湱枪椤兘骞冮悜钘夌厸闁告侗鍙€閹芥洖鈹戦悙鏉戠仸缂侇喖閰i幃鍧楀焵椤掆偓閳规垿顢欓弬銈勭返闂佺ǹ绻戠粙鎴炴櫏濠德板€曢幊蹇涘煕閹寸偟绠鹃柤濂割杺閸ゆ瑦顨ラ悙瀵稿⒌闁哄矉缍侀、姗€鎮欏ù瀣壕闁割煈鍣崵鏇㈡偣閸ャ劎銈存俊鎻掔墛娣囧﹪顢涘顒佸€┑鐐茬墛濞茬喖寮婚敐鍡樺劅妞ゆ牗绮庢牎闂備胶枪椤戝懐鈧矮鍗抽妴渚€寮崼鐔告闂佽法鍣﹂幏锟�
重點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