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城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城篇

銅梁安居城隍廟
  銅梁安居古鎮(zhèn)城隍廟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知縣唐運生重修,明末被焚,清乾隆十年(1745)僧一川募資重建,清道光六年(1826)巡檢沈慶安率眾補修。安居城隍廟道觀依山而建,為“三合頭”構(gòu)造,中間合檐,兩邊飛角精雕細鏤,十分美妙。主祀城隍神,品級為縣城隍,封“顯佑伯”,配奉有判官、諸司、范謝將軍等。城隍主殿左殿供奉祀有財神趙公明、文昌帝君、藥王孫真人,右殿奉祀的是慈航真人和注生娘娘,又稱“送子娘娘”,以及王母娘娘。出右殿拾級而上,是恢復重建的真武殿,奉祀的是真武大帝。在真武殿前還有正待恢復重建的玉皇閣,在這里登高一望,安居古鎮(zhèn)全景盡收眼底。安居城隍廟道觀是一座道…[詳細]
澧州古城墻
  澧州古城墻,為古澧州州府所在地,明洪武五年(1372)澧州府治從新城(新洲)遷現(xiàn)址?偠叫そ軌就翞槌,后多次潰于水患,明永樂二年(1404),甕以磚,高一丈五尺(5米),上加女墻,周九里十三步(4500米),外有護城河。歷經(jīng)明景泰、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年間的多次修補、加固。城墻基均用條狀青石壘筑,墻體砌青磚,中間填土夯實,設(shè)東門、小南門、大南門、西門、金牛們、北門六門,上建門樓。200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72年(明洪武五年),澧州府治從新城(新洲)遷現(xiàn)址,總督肖杰壘土為城,后多次潰于水患;明永樂二年(1404),甕以磚,高一丈五尺(5米),上加女墻,周九里十三步(4500米),…[詳細]
南簡城
  南簡城是一座古城。據(jù)傳為東晉簡文帝司馬昱所建,距今1600余年歷史,又稱簡文帝城,當?shù)厝朔Q為簡城。位于蒙城縣板橋集鎮(zhèn)東南17公里處,距板橋集鎮(zhèn)陶圩村溝南陶莊500米,這里曾為古代重要城邑。分為內(nèi)城和外城。內(nèi)城有東西走向主大街,兩側(cè)商鋪林立,市井繁華,為當時重要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歷史滄桑,滄海橫流,南簡城不幸毀于戰(zhàn)亂,現(xiàn)僅余遺址方圓約150米,略高于四周地面,土壤細膩泛白色,旱天不干,雨天不澇,和泥粘性好。1985年在考察中,我們收集到完整甕器、粗陶殘片、城磚、瓦片四件,上繳文物局。出土粗陶殘片花紋清晰,甕片卷邊自然流暢。出土城磚厚三寸、長一尺半、寬半尺、重八斤,無花紋,青色,質(zhì)地細膩。1968…[詳細]
普安衛(wèi)城樓及古城垣
  普安衛(wèi)城樓及古城垣位于城關(guān)鎮(zhèn),始建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二十五年指揮使王威等始筑土城垣,用石包砌。據(jù)明嘉靖《普安州志》載,城垣周長八里五分,高二丈三尺;設(shè)四座石拱城門:東雍熙、南廣居、西崇仁、北鎮(zhèn)遠。鎮(zhèn)遠門上建鼓樓一座;城垣因山形而筑,西高東低,形如一口吊鐘。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東門改名會政。道光十一年(1831),南垣坍塌數(shù)十丈,后復修;咸豐三年(1853)補修東垣;咸豐八年城垣增高三尺。同治二年(1863)復修南門炮臺。光緒二年(1876)修西門鼓樓,十二年重葺西北兩門鼓樓。 1952年前,整個城垣尚完好,以后漸遭拆毀,至1966年,毀壞過半,F(xiàn)僅遺存北門左右一段,…[詳細]
威海影視城
  威海影視城是中央電視臺在全國興建的四大影視基地之一,座落在威海市美麗的西海岸,威煙高速公路的入口處,旅游專線15路公交車直達。她依山偎海,風光旖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別具匠心的歐式風格建筑使得影視城光彩照人,盡顯古樸典雅和現(xiàn)代浪漫之美.影視城占地500畝,以影視拍攝服務(wù)為主,兼具文化娛樂、觀光游覽、休閑度假等功能。首期開放的大風車景區(qū),占地100畝,由正門城堡、環(huán)形廣場、鄉(xiāng)村俱樂部、大風車、騎士樂園五棟各具特色的建筑和防潮堤石雕群、田園高爾夫、野外訓練營、嬉水樂園、長壽快樂島、七巧板電視臺、七巧板駕校、恐龍園、樹仙酒肆、萬國圍墻十個景點和設(shè)施完善的海水浴場組成,景區(qū)內(nèi)還有一處歐洲古典風格的海…[詳細]
阿克斯皮力古城
  導 游 古城位于和田洛浦縣城西17公里處的沙漠邊緣,東距杭桂鄉(xiāng)祖拉吾綠洲3公里。阿克斯皮力,維吾爾語意為“白城堡”或“白城墻”,為古城廢棄后的名稱。介 紹 古城大部分被流沙埋沒。現(xiàn)殘存北面城墻一段,其余三面墻已無跡可尋,墻為弧形,殘存的城墻長約百米,高約2.60米,厚約1.80米。城墻用的土坯砌成。土塊底面有刻劃出的符號,這些類似文字的符號,系用手指或樹枝刻劃而成。城墻有兩個部分:下部較寬,可供城內(nèi)守衛(wèi)者巡回行走,上部為胸墻,有一排間隔距離相等的方形了望孔,用于觀察防守,因多年風蝕,古城已低于墻下原地表約4~5米。 阿克斯皮力古城周圍古跡范圍十分廣闊,古城遺址其實只在此范圍的東側(cè),古跡處于沙丘…[詳細]
桃渚城
  桃渚城,位于浙江省臨海市東南41公里東海之濱的桃渚鎮(zhèn)城里村,東南距海僅10余公里。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御倭寇的入侵而建。桃渚城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所城,是研究明代衛(wèi)所制度與沿海防御體系的重要實物資料。明正統(tǒng)八年(1443年)建。桃渚城是明代專門為抗倭而設(shè)置的千戶所所城,周長1366米,城高4.5米,現(xiàn)除垛口外,城墻主體及三個城門(包括甕城)均保持完好。特別是城內(nèi)街巷至今仍保持著明清風貌,城內(nèi)民居絕大部分為清代建筑,尤以郎家里、郎德豐、吳宅、柳宅、宗祠、關(guān)帝廟等最具代表性。桃渚城的平面基本上呈方形,城池前有護城河,西南二面為一片曠野。根據(jù)《臺州府志》和《臨海縣志》的記載…[詳細]
萬全明長城
  我縣境內(nèi)的明長城是外長城主干線的一部分,東起張家口的辛立臺,西至懷安的西洋河,全長174里,位于我縣與張北、尚義接壤處,也是分界線,延綿起伏于崇山峻嶺的山脊上。歷史上作為京畿屏障的這段長城,因處于蒙古部族南下的要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極具戰(zhàn)略意義的重要防線之一。這段長城歷經(jīng)兩次修筑,一次是成化二十一年(1485),時任右都御使余子俊奉詔修筑北段(張家口至洗馬林):二次是嘉靖二十五年(1546)時任兵部右侍郎翁萬達奉詔修筑西段(洗馬林至西洋河),兩段相互聯(lián)結(jié),形成整體。在我縣境內(nèi)的長城沿線,在關(guān)隧要塞處,筑有五座軍堡:張家口堡,膳房堡,新開口堡,新河口堡,洗馬林堡。長城沿線還筑有36座瞭望臺,…[詳細]
申鳴城遺址
  申鳴城城址位于臨澧縣新安鎮(zhèn)古城村。平面呈長方形,東西殘長約500米,南北殘寬約300米。夯土城垣殘存7段,高約3米、寬4米。城址內(nèi)出土戰(zhàn)國時期的泥質(zhì)灰陶鼎、豆及繩紋板瓦、筒瓦等建筑殘片。申鳴城于上世紀80年代被發(fā)現(xiàn),當時以為規(guī)模不大。在古城北面、東北面、西面尋找到一些古河道,可能是從前的護城河,并且可能有水門,遺址最晚是東周時期。古城周圍的九里墓群不僅有數(shù)量眾多的大中型墓群,還有許多成片的小墓。由此推測,申鳴城不是一個小城,應(yīng)該是楚國南方的一個中心城市。楚國士子申鳴以孝聞名天下,楚王想請他做宰相,他回答要做父親的孝子,不做王的忠臣。他的父親勸勉他說:造福于國家,在朝廷里有地位,你很愉快我也高興…[詳細]
中站古城
  中站城,原稱梅鋗城,位于南雄市梅嶺中站村。《南雄文物志》載:“該城址坐北朝南,總面積3.2萬平方米,梅嶺古道貫穿其中。始建于秦末,歷代均有修建。”《直隸南雄志》載:“始皇并六國,越王逾零陵往南海,越人梅鋗從至梅嶺家焉,筑城湞水之上,奉王居之。”又云“中站城即古梅鋗城,有臺侯故宅!敝菧澦,即筑城于中站。中站城明洪武丙辰(1376年)為遞運所,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二月十八日修城。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城內(nèi)設(shè)紅梅巡檢司署。中站城是南雄境內(nèi)最早的古城堡。中站古城年久已毀,今存部分城基,用青灰色巖石疊砌筑成。古城內(nèi)現(xiàn)居住徐姓村民670多人,有明清古道、古民房等。其中一徐氏宗祠大門上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