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橋村[3]
明弘治年間,此地原有張姓居住,村莊地勢低洼,取村名為洼張莊;清光緒七年(1882),張尚友在老蔡河上建三孔橋一座,村名改為張橋。1958年設張橋生產大隊,屬新安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張橋村民委員會,屬新安集鄉(xiāng)。1987年屬新安集鎮(zhèn)至今。張橋村……。 |
張橋村是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褚河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11081005215。 |
張橋大戶系漢留侯張良之支脈,明代叫張端堤口溯,村東南半里有永濟橋,今已淹沒,為做紀念改名張橋。1949年屬平原省濮縣二區(qū)。1952年撤銷平原省,屬山東省濮縣二區(qū)。1956年濮縣并入范縣,改屬山東省范縣濮城區(qū)。1958年設立濮城公社張橋大隊。1964年,范縣由山東省劃歸河南省,屬河南省范縣濮城區(qū)。1968年區(qū)改公社,屬濮城公社張橋大隊。1973年劃歸辛莊公社。1983年公社建制撤銷,屬辛莊鄉(xiāng)。198……。 |
傳明末張官莊(現南官莊)人為到運糧河(今蔣溝)北種地方便,在河上搭橋,人稱“張官莊橋”。民國初年居住成村得名張橋。1958年屬留后大隊,屬寧郭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張橋村民委員會,屬寧郭鄉(xiāng)。1996年屬寧郭鎮(zhèn)。2011年屬三陽鄉(xiāng)。張橋村……。 |
河口鄉(xiāng)張橋村位于河口集鎮(zhèn)東北角,村委會駐地距鄉(xiāng)政府2.5公里,東與鞏裕村相鄰,南與河口村交界,西與-村相接,北與江范村接壤。由原張橋與西峰兩村合并而成。全村版圖面積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4畝。地勢以丘陵為主,土地肥沃。平均海拔400米,交通便利。人口現狀: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420戶1380人,外出務工450人,空巢老人15人,留守兒童21人,農村低保67人,五保戶2人,優(yōu)撫2人村級組織:村黨……。 |
清末,屬天門縣南黃鄉(xiāng)。1912年屬天門縣麻洋區(qū)。1949年7月至1951年6月屬天門縣彭市區(qū)。1951年屬天門縣第五區(qū)(麻洋)。1954年2月至1975年12月屬天門縣橫林區(qū)。1976年元月為麻洋公社張橋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qū)為麻洋區(qū)張橋村并建立村民委員會。1987年撤區(qū)建鎮(zhèn)為麻洋鎮(zhèn)張橋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張橋村……。 |
以當地村民姓氏而命名,因本地張氏人口居多,故此命名。1935年5月至1937年棗陽縣劃為4個區(qū),此地歸楊垱區(qū)所轄。1941年,棗陽實行新縣制,全縣劃分為26個鄉(xiāng)鎮(zhèn),此地歸七方鄉(xiāng)所轄。1949年8月,經縣委批準,成立中共七方區(qū)委,此地歸七方區(qū)委所轄。1951年10月,七方區(qū)改稱棗陽縣第七區(qū),此地歸第七區(qū)管轄。1953年第七區(qū)政府改為第七區(qū)公所,此地歸第七公所管轄。1956年5月,第七區(qū)公所改為七方區(qū)……。 |
1948年1月張官橋屬第六區(qū)(呂堰驛);1948年8月屬第五區(qū)(姜溝);1951年屬古驛區(qū)轄;1953年屬第八區(qū);1954年屬古驛區(qū);1955年設立張官橋初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6年轉為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屬姜溝區(qū);1958年更名為張官橋大隊,屬羅崗鄉(xiāng)(宇宙人民公社);1959年屬黃集人民公社黃集管理區(qū)轄;1965年屬古驛區(qū)轄;1968年改稱張官橋大隊革命委員會,屬古驛區(qū);1975年屬古驛人民公……。 |
張橋村是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湖泗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20115015204。 |
張橋村:位于張甸鎮(zhèn)西部,東鄰魏家村,南至嚴唐村,西與大泗鎮(zhèn)接壤,北與河垛村相連,村域面積224公頃,姜高公路穿境而過,距鎮(zhèn)區(qū)約3km。人口1874人�!�。 |
因位于張莊村的米糧河上有一木橋而得名。1958年成立大隊,1983年改為張橋村,成立張橋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張橋村:位于黃營鄉(xiāng)以西3公里處�!� |
以境內張橋自然村得名。清代張姓于此修建一小石橋,稱張橋,村以橋名。1958年建張橋大隊。1982年12月改設張橋村民委員會。1983年張橋村民委員會析出部分轄區(qū)設立北莊村民委員會。1984年因重名,北莊村民委員會更名柏莊村民委員會。1996年柏莊村民委員會更名白莊村民委員會。2001年3月張橋村民委員會和白莊村民委員會合并名張橋村民委員會。2007年4月更名張橋社區(qū)村民委員會。2019年10月更名……。 |
因駐地自然村張橋而得名。1956年4月為震澤縣管轄,為越溪光華農業(yè)生產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時定名為五大隊。1980年11月改為張橋大隊。1983年政社分設時撤銷張橋大隊改為張橋村村民委員會。張橋村:位于環(huán)山路。……。 |
張橋村位于瀏河鎮(zhèn)西端,北接蘇昆太高速公路,西連沿江高速公路,緊鄰339省道,規(guī)劃中的滬通鐵路由南向北貫穿全村,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張橋村由原來的張橋、樓新、楊橋、天浜、高橋五村合并為一個村,全村總面積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439畝,現有69個村民小組,本地常住總戶數1469戶,常住在冊人口4912人,全村共有黨員268名。 2008年,張橋村被評為太倉市第三批新農村建設示范村,2009年被評為蘇……。 |
因居住在此地靠橋、張姓居民較多而得名。1958年成立紅星大隊,1983年更名為張橋村。2001年和杓股村合并,保留較大村的名字,為張橋村。張橋村:位于三樹鎮(zhèn)以東4公里處�!�。 |
據傳清未年間,此地的張姓地主與新壩的蔣姓地主結親,由于當時此地有一條河,交通不便,張蔣兩家便在此河建一座橋,故稱此張蔣橋,后逐漸簡稱為張橋,故名。民國年間,屬東海縣泊南鄉(xiāng)第二區(qū),1949年屬沭陽縣湖東區(qū),1958年得名得名張橋大隊,1983年改為張橋村村民委員會,屬穆圩鄉(xiāng),2013年屬龍苴鎮(zhèn),沿用至今。張橋村:位于老黃蕩村北側�!�。 |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