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棗莊村

棗莊村

  清嘉慶年間,有乞討人員在此聚居,附近有棵大棗樹,故名。清屬官莊保。1912年屬官莊鄉(xiāng)。1947年屬泌西縣官莊區(qū)。1949年屬雙廟區(qū)。1958年屬賒灣管理區(qū)。1959年屬泌陽縣賒灣公社。1961年屬賒灣區(qū)。1969年成立閆洼生產(chǎn)大隊,屬賒灣人民公社。1975年屬雙廟人民公社。1981年屬雙廟街人民公社。1983年屬閆洼村民委員會。1985年從閆洼村民委員會劃出,新設(shè)棗莊村民委員會,屬雙廟街鄉(xiāng)。棗莊村……。
  清代乾隆五年張姓始住,村內(nèi)棗樹大茂盛,初稱棗樹王,后簡為棗莊。1958年,因龍王廟屬區(qū)域的中心,大隊部又設(shè)在龍王廟,所以命名為龍王廟大隊。1968年因龍王廟有迷信色彩,改名棗莊大隊。明清屬唐縣大河保。1914年屬沘源縣。1923年屬唐河縣畢店區(qū)。1931年屬大河屯區(qū)避蛛寺保。1946年屬唐河縣澗嶺店鎮(zhèn)避蛛寺保。1947年屬唐河(北)縣大河屯區(qū)。1950年屬唐河縣第三區(qū)鄧崗鄉(xiāng)。1951年屬澗嶺店區(qū)(……。
  建村時因村周圍有大片棗樹林,故名棗莊。此村系后棗莊部分群眾分居于此,因在棗莊南而得名前棗莊。后棗莊,建村時周圍有大片棗樹林,盛產(chǎn)大棗,又因在前棗莊之后,故名。清屬裕州招老下里。民國時期屬方城縣趙河鎮(zhèn)。1949年屬方城縣趙河區(qū)棗莊鄉(xiāng)。1958年成立棗莊大隊后,屬趙河公社。1984年改為棗莊村民委員會,屬趙河鄉(xiāng)。1993年改置鎮(zhèn)后,屬趙河鎮(zhèn)。棗莊村……。
  早年村旁棗樹多,故名。民國屬張村保。1947年屬張小村鄉(xiāng)。1958年成立張村大隊,屬崔莊公社。1961年遷出,稱棗莊大隊,屬崔莊公社。1984年社改鄉(xiāng)后改為棗莊村民委員會,屬崔莊鄉(xiāng)至今。棗莊村……。
  陳姓最早來此建村,并在村邊植棗樹成園,故名棗莊。清代屬鴻宅保。1929年屬東區(qū)。1934年屬一區(qū)。1947年屬城廂鎮(zhèn)。1948年屬一區(qū)(大屯)。1958年屬王集人民公社,置棗莊大隊。1961年屬王集區(qū)。1965年屬王集人民公社。1984年屬王集鄉(xiāng),設(shè)棗莊村民委員會。棗莊村……。
  因村內(nèi)棗樹多,故名。明嘉靖三年(1552)屬慶云鄉(xiāng)。清嘉慶元年(1796)屬阜里。1943年屬魯山縣金雞鄉(xiāng)。1949年屬魯山縣雞冢鄉(xiāng)。1958年更名為棗莊大隊,屬魯山縣雞冢公社。1983年更名為棗莊村民委員會,屬魯山縣雞冢鄉(xiāng)。2006年雞冢鄉(xiāng)更名為團城鄉(xiāng),屬魯山縣團城鄉(xiāng)。棗莊村……。
  棗莊村是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肖旗鄉(xiāng)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10421200225。
  此處遍地生長著酸棗樹,故名。明清兩代屬嵩州、汝州鎮(zhèn)。1914年改屬第九區(qū)。1947年屬黃莊區(qū)。1950年7月屬嵩縣第八區(qū)。1952年分為三個互助組。1954年村分為兩個初級社。1956年與付溝,古垛合為高級社。1958年與石樓、星石、蠻子營合并為棗莊大隊,屬紅光人民公社。1984年為棗莊村民委員會,屬黃莊鄉(xiāng),沿用至今。棗莊村……。
  棗莊村是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磁窯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370921109281。
  棗莊村是山東省煙臺市萊陽市龍旺莊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370682003220。
  棗莊村是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qū)馬蘭屯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370405104237。
  昔日因棗樹多而得名棗莊。因駐地棗莊而稱棗莊村民委員會。1958年公社化時建立大隊,以駐地大曲頭村而命名大曲頭大隊,1966年文革中更名為紅躍大隊,1970年恢復原名,2015年與原大曲頭、牛家山、賈家塬村合并,稱棗莊村民委員會。棗莊村……。
  棗莊村是山西省呂梁市臨縣曲峪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141124122999。
  棗莊村是山西省臨汾市鄉(xiāng)寧縣尉莊鄉(xiāng)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141029202999。
  棗莊村概況棗莊村位于河神廟鄉(xiāng)政府東南部7公里處,地處丘陵山區(qū),東臨西賈鄉(xiāng),是河神廟鄉(xiāng)東南部最邊緣的一個村,全村由兩個自然莊組成62戶,182口人,1500畝耕地,黨員人數(shù)7名,人均收入達6200元。以玉米種植為主導產(chǎn)業(yè)�!�。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