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紀念歷史事件新民主主義革命,得名新民村。因建國后設大隊時為紀念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名新民,后大隊更稱新民村。2014年6月,璧山撤縣設區(qū)后隸屬之。新民村……。 |
1956年,建初級社。因寓意“新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得名新民大隊。歷經變更改為新民村,1998年,與原小石村合并為新民村,并設立新民村村民委員會。1956年,成立新民大隊。歷經變更改為新民村,1998年,與原小石村合并為新民村,并設立新民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民村……。 |
寓意“人民群眾擁護農業(yè)合作社這一新生事物”而得名“新民”。1952年,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時,取名新民村;1958年更為新民管理區(qū);1961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時,設立新民生產大隊;1984年1月,實行政社分設時,撤銷新民生產大隊,設立新民村村民委員會,簡稱新民村村委會;2003年新楠村并入新民村。新民村……。 |
以做“社會主義新農村好村民”之意得名。1949年前屬巴縣元明鄉(xiāng)第17保。1950年設新民村。1958年改村為大隊。1982年復為新民村至今。新民村……。 |
取新民主主義之意得名,故名新民村。1949年前屬酸毛鄉(xiāng)第6保。1951年改名為新民村。1958年為新民管理會。1962年改為新民大隊。1983年11月復名為新民村。2002年11月撤銷長千村,所屬行政區(qū)域并入新民村,沿用至今。新民村……。 |
新民村地處城郊,全村面積1596畝,耕地有9753畝,耕地面積300畝,果園500畝,共有6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人口1618人,全村54名黨員(女黨員7人)村兩委干部5人,197雙查對象107名會員,經濟發(fā)展一組為發(fā)展養(yǎng)河田雞、番鴨為主,2-4組以種植蔬菜為主、5-9由于耕地被征,以務工、經商為主,10-11組以發(fā)展種植業(yè)為主,有果園300多畝。轄區(qū)內有兩條河流,即西門河及龍陂河,主要水利工……。 |
新民村位于官莊畬族鄉(xiāng)東南部,東與才溪鎮(zhèn)才民村相接,西與本鄉(xiāng)樹人村相鄰,轄有13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113戶人,有黨員24人。95.7%為少數(shù)民族居民,是少數(shù)民族村。全村總面積9373畝,其中耕地295畝,林業(yè)用地8558畝。通過這兩年的綠化村莊工作的不斷進行,在上級黨政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從增強村民綠色環(huán)保觀念和意識開始,官莊村按照“打造魅力新民,共建和諧家園”的指導思想,現(xiàn)在我村的生態(tài)村莊……。 |
新民村是山美水庫庫區(qū)移民村,位于九都中部,距政府所在地2.5公里,村委會設在新民街。下轄8個生產小組,全村人口556戶、1837人,現(xiàn)有耕地286畝、山地3937畝。我村無落地企業(yè),主要以外出貿易經商為主,留居農民以農林牧為主。全村工農業(yè)總產值三千多萬元,人均純收入與全鎮(zhèn)接近,達12500元。我村堅持科學發(fā)展,加大新村改造,重視社會事業(yè),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新農村建設示范點……。 |
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涓鄉(xiāng)新民村地處龍涓鄉(xiāng)政府駐地西偏南9.5公里處,全村人口983人(2012統(tǒng)計),高頂巖山、大都侖北坡,與華安縣毗鄰的山間谷地。有一溪流發(fā)源于大都侖,經該村流入新嶺村。原屬新嶺村新林角落,1990年1月從新嶺析出為獨立村。村委會設在溝尾,轄新民自然村。村民主要為陳姓。經濟來源主要靠大多數(shù)村民在外經商辦企業(yè)和務工。……。 |
新民村位于馬甲鎮(zhèn)西北部,全村總人口3918人,1094戶,由13個自然村組成,分為17個村民小組。新民村是個比較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小山村,現(xiàn)有耕地765畝,山地1350畝,全村占地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2002年至2007年,人口自然出生率始終保持在8‰——10‰以內。新民村三面環(huán)山,村里的道路蜿蜒崎嶇,雜亂無章,基礎設施落后,人才資源缺乏,市場信息滯后。幾年來,村委會為了改變落后的面貌,著力對全村的……。 |
因興建山美水庫于1972年移民至大南坂農場農建二隊,為了保持春村文化,撤銷農建二隊成立新民大隊,1999年設立新民村。新民村清代屬人都洋保,民國時期屬盤陀鄉(xiāng)蒲野保管轄,1958年劃歸石古農場,1964年2月石古第三分場,隆福作業(yè)區(qū)劃給大南坂第一分場管轄,1971年改為農建二隊,1999年申報行政村,2011年正式掛牌,自命名起沿用至今。新民村……。 |
新民村,即新中國的農民在此居住。始建于明朝時期。明景泰三年(1452)永安設縣,屬永安縣。明隆慶五年(1571)至1956年9月屬寧洋縣。1956年9月寧洋縣撤銷,歸屬永安縣大陶區(qū)麟厚鄉(xiāng)。1958年5月隸屬永安縣和平鄉(xiāng)。1958年10月隸屬小陶公社。1962年1月隸屬麟厚公社。1966年9月大陶、麟厚公社并入小陶公社。1984年成立新民村村民委員會,隸屬小陶鎮(zhèn)政府。新民村……。 |
新民村,位于永定縣撫市鎮(zhèn)西北部,距離鎮(zhèn)中心1公里,離縣城約33公里。全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分別為井頭村民小組、永隆昌新樓村民小組、永隆昌老樓村民小組、壩心村民小組、永豪樓小組。全村總住戶數(shù)296戶,總人口1046人。村域面積38.05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4.67公頃,林地0.83公頃、草地1.1公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烤煙、水稻、蔬菜為主,大力發(fā)展養(yǎng)豬業(yè)、運輸業(yè)、修理廠及餐飲業(yè)等。擁有百年歷史的大……。 |
在建國后人民公社化成立大隊時,以解放后的新社會“新”字為首,同時又以翻身的新農民得到幸福再取“民”字合起來,定為“新民”大隊。后改為村民委員會,即為“新民村村民委員會”。宋代屬奉政鄉(xiāng)宣政里。元代屬升平坊。明、清屬一都的上下西園、爐岐村。民國時期屬第一區(qū)梅城鎮(zhèn)的祥西保。1950年屬第一區(qū)渡口鄉(xiāng)。1958年成立新民大隊屬英雄人民公社。同年9月,屬梅城公社。1981年屬梅溪人民公社。1984年7月撤銷人……。 |
新民村,原名張字號,依據自然地理和人文環(huán)境取名。寓意為新中國的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新光、新民兩個初級社。1961年分為新民,張字號,五分三個大隊,1972年恢復新民大隊,1983年3月金塔縣實行分置,設人民公社為鄉(xiāng),設生產大隊為村,2004年合鄉(xiāng)并鎮(zhèn),合村并組,改為新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民村……。 |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