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寺山村

寺山村

  因境內有座山,名為寺山,村以山得名,故得名寺山村村民委員會。原屬總鋪鄉(xiāng);1961年成立總鋪公社,建寺山、倪橋兩個大隊;1984年公社改鄉(xiāng)、大隊改村,復置總鋪鄉(xiāng),改置寺山、倪橋兩村;1984年7月總鋪鄉(xiāng)改為總鋪鎮(zhèn),兩村屬之;2008年,倪橋村并入寺山村,屬總鋪鎮(zhèn)至今。寺山村由原寺山、倪橋兩村合并�,F(xiàn)有616戶,計2243人。耕地面積4422畝。……。
  姑孰鎮(zhèn)寺山村位于縣城以東,姑溪河畔。水面面積近160畝,人口1665人,495戶,13個村民組。2012年全村實現(xiàn)工農業(yè)產值1000萬元。村集體收入以客商建廠、土地征遷補償費為主,包括水面發(fā)包費,集體企業(yè)承包費等。農民人均純收入6700元。 村“兩委”班子成員共5人,班子團結、凝聚力、戰(zhàn)斗力較強。村黨支部由3人組成,下設5個的小組。全村有黨員39名,其中女黨員1名,50周歲以上的黨員22名,初中……。
  因此處建有山神廟,故名。1950年建政時為三河區(qū)郭河鄉(xiāng)寺山里村。1958年為郭河公社寺山里大隊,同年11月并入三河公社。1961年為郭河公社寺山里大隊。后改名永紅公社寺山里大隊。1973年恢復郭河公社寺山里大隊。1983年為郭河鄉(xiāng)寺山村村民委員會。寺山村……。
  因此地山上以前有個佛教寺院,故名。明清及民國時歸固原縣,1936年10月屬曲子縣三岔蘇維埃政府二鄉(xiāng),1942年6月屬鎮(zhèn)原縣抗日民主政府六區(qū)二鄉(xiāng),1945年8月屬白家川鄉(xiāng),1949年7月屬三岔區(qū),1958年9月稱寺山生產大隊,屬紅星(三岔)人民公社,1961年6月屬殷家城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稱寺山村,成立寺山村村民委員會,屬殷家城鄉(xiāng)政府管轄,2003年7月米溝門村并入寺山村,屬殷家城鄉(xiāng)政府管轄……。
  寺山村委會位于青蓮鎮(zhèn)北面,北與朋塘交界,西與陽城鎮(zhèn)交界,南與山口村交界,東與深塘村交界.距鎮(zhèn)政府的5公里.796戶,人口3533人,耕地面積4009畝.屬于農業(yè)主產區(qū).以種植水稻,玉米,黃豆為主,同時以勞務輸出為主.寺山村委會屬于集體經濟收入達3萬元以上的村,下屬香江一、香江二、香江三、寺山一、寺山二、寺山三、水頭山、板坑、三升洞、水吹坪、白決坪、七夫田12個自然村�!�。
  寺山原名巳山,因村中屋宅按風水屬“巳山亥向”,故名。后村中建有寺廟,名聲較大,便同音改為“寺山”。1940年為寺山、黎合2村,屬矮山鄉(xiāng)。1949年屬會仙區(qū)。1952年設寺山鄉(xiāng),屬臨桂縣第八區(qū)。1954年屬臨桂縣第五區(qū)。1958年改寺山大隊,屬會仙公社。1961年分為寺山、黎合2大隊,屬矮山公社。1962年與七里大隊并為寺山公社,屬會仙區(qū)。1966年復改寺山大隊,屬紅旗公社。1967年更名治山大隊。……。
  本地有一寺山廟,故名。民國年間屬丁河區(qū)陳陽保。1949年為丁河區(qū)寺山鄉(xiāng)。1955年屬鳳山鄉(xiāng),建寺山村。1958年改大隊,屬陳陽坪公社。1961年屬丁河區(qū),公社未變。1969年撤區(qū)并社仍之。1983年改為寺山村民委員會,屬陳陽坪鄉(xiāng)。2005年屬丁河鎮(zhèn)至今。寺山村……。
  因為村內有寺山,故名。民國屬南陽縣。1951年屬南召縣石門中心鄉(xiāng)。1958年屬石門公社。1959年屬南河店公社。1961年成立寺山大隊,屬石門公社。1984年改為寺山村民委員會,屬石門鄉(xiāng)。寺山村……。
  全村有固定電話22部,閉路電視、自來水入戶率都達100%,康莊工程路面硬化工程已完工,2006年新建村級辦公大樓已投入使用。近年來,村兩委干部齊心協(xié)力,黨的方針、政策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村民安居樂業(yè),干部思路清晰,鄰里和睦,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型村莊。……。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