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龍泉村[6]

龍泉村[6]

  龍泉村村情概況一、基本現狀(一)自然狀況龍泉村位于淮濱縣馬集鎮(zhèn)政府正西方,省道S337線與S336線交叉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距鎮(zhèn)政府1.2公里,距縣城16公里,轄11個村民組,464戶2328人,外出務工580人(其中男性406人,省外務工308人)。版圖面積4.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積2583畝,水田1800畝,旱地783畝。(二)經濟狀況龍泉村種植結構以小麥、水稻為主,養(yǎng)殖以……。
  龍泉村是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毛堂鄉(xiāng)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11326302222。
  龍泉村是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觀音湖生態(tài)文化旅游渡假區(qū)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20921450211。
  民國時期屬龍浪鄉(xiāng)龍頭保,1949年10月名龍頭村屬第三區(qū);1956-1958年屬白霓區(qū)大白鄉(xiāng)析村更名新塘合作社,前進合作社,五星合作社;公社化時期屬白霓區(qū)大白鄉(xiāng),更名麻地、前進、五星大隊;1961年前進大隊更名龍泉大隊;1971年龍泉、麻地兩大隊合并為合心大隊;1984年合心大隊更名龍泉村,五星大隊更名紅石硚村、隸屬白霓區(qū)大白鄉(xiāng);1987年撤區(qū)建鎮(zhèn)紅石硚村、龍泉村隨同大白鄉(xiāng)并入白霓鎮(zhèn);2003年紅……。
  龍泉村是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活龍坪鄉(xiāng)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22826202241。
  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立龍泉行政村,負責人稱村長;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組織所有的體制;設立龍泉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龍泉生產大隊、龍泉大隊,負責人稱大隊長;1959年5月,以駐地命名,更名為龍泉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66年5月,我國“文化大革命”開始,更名為龍泉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負責人稱主任;從1978年11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對我國……。
  龍泉村屬二高山,海拔1200米,座落在建南鎮(zhèn)東南部,村委會相距集鎮(zhèn)6.5公里,所轄7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997畝,其中水田291畝,185戶,663人,17名中共黨員,上年人均純收入3588元�!�。
  相傳此塘有泉眼直通東海,東海二蛟龍常常自泉眼潛入磨陂塘興風作浪,危害百姓。一日黃昏,張?zhí)鞄熉愤^此塘,見塘中波濤洶涌,塘附近天昏地暗。知道又是二龍作怪,遂從腰上掏出令牌扔到塘中。轉瞬塘中風平浪靜,天空夕陽依舊。作惡多端的二龍被徹底降服了,但天師的令牌再也沒有找到。當地百姓為了紀念此事,便在磨陂塘西泄水口建了一座雙層石板橋(三步兩道橋)供行人通過,意即二龍永遠被踩在了腳下。并沿此道在一里之內修了三座廟……。
  因境內有一山名為龍泉山,據傳是因為山中有一清泉,泉中有神龍在此棲息,因而得名。后此村以山為名,故名。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全縣為4鄉(xiāng),所轄地段屬黃陂縣崇義鄉(xiāng),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全縣設6區(qū),所轄地段屬黃陂縣一區(qū),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全縣設四區(qū),所轄地段屬黃陂縣一區(qū),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全縣劃分鄉(xiāng)鎮(zhèn),所轄地段屬信義鄉(xiāng),1949年所轄地段屬黃陂縣城關鎮(zhèn)區(qū)群益鄉(xiāng),1951年所轄地段……。
  傳說因村內門前有一口古井,泉水清澈充沛,不受旱澇影響,被人們尊稱為龍泉,故命名此井為龍泉。1980年先鋒大隊以此更名為龍泉大隊,1984年改為龍泉村。清末屬鐘祥縣中心鄉(xiāng),民初仍之,1936年因上年漢江發(fā)大水,廢10區(qū)為5區(qū),屬第一區(qū)永平鄉(xiāng);1941年撤區(qū)建鄉(xiāng),縣設31鄉(xiāng)鎮(zhèn),屬長城鄉(xiāng);1946年整編保甲,縣設24鄉(xiāng),屬自強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設11個區(qū),屬洋梓區(qū)官莊鄉(xiāng);1956年合……。
  境內多泉水,故命名為龍泉村。1949年-1950年,為大冶工礦特區(qū)章山鄉(xiāng)三大隊;1950年-1955年,為大冶縣二區(qū)章山鄉(xiāng)三大隊;1955年-1956年,為大冶縣章山鄉(xiāng)三大隊;1956年-1957年,為大冶縣第四指導組;1957年-1975年,為大冶縣湖山區(qū)章山公社第三大隊;1975年-1984年,為大冶縣河口公社龍泉大隊;1984年-1993年,為大冶縣四顧閘鎮(zhèn)龍泉村;1993年-1995年,為……。
  龍泉村位于鄖陽區(qū)譚家灣鎮(zhèn)西北部,距城區(qū)15公里。全村面積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80畝,山林面積24000畝。該村民間文化底蘊深厚,傳說動聽。據考證,正堂福祖廟、側方娘娘廟、后方官廟、柏樹埡的太山廟,遙相呼應,索羅廟前娑羅樹、太山廟的大柏樹為鄂西北少見的古樹。還有青龍泉、白龍泉等泉眼10處,常年不斷,哺育龍泉百姓,龍泉村地名由此而來。更有黑溝口水銹石、干溝天然溶洞,奇石怪狀,滴水深洞極具觀賞……。
  龍泉村有7個村民小組,503戶,1516人,耕地面積1425畝,現有黨員55名,2009年被納入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我村緊緊圍繞“生產發(fā)展,生活寬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理”的新農村建沒要求,以發(fā)展茶葉為重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民主、和諧、友善、互助的劃級新風為支撐,以提高農民收入為目的,大力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社區(qū)理事會正常展開了工作增強了社區(qū)服務功能,逐步推進……。
  一、基本情況 該村位于柏臨河兩岸,緊鄰龍泉鎮(zhèn)政府,是湖北稻花香集團的所在地。全村版圖面積10.58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645戶2136人,其中男性1088人,女性1048人,黨員45名,村中心戶16個,村民代表28人,村干部4人。 該村耕地水田總面積1164畝,旱田總面積512畝。2006年,實現工農業(yè)總產值9000萬元,人平純收入5178元。 二、基礎設施 土宋路、曉鴉路途經該村,水泥路通……。
  相傳,此地有一口泉眼,泉水清澈甘甜,四季不竭,人們稱之為“龍泉”,因此得名。清末屬懷澤一里;民國初年,漢陽縣建立十八個區(qū),屬第三區(qū);1945年全縣分四鎮(zhèn)十九鄉(xiāng),屬大集鄉(xiāng);1949年全縣劃分為五區(qū)一鎮(zhèn),屬第二區(qū);1950年屬大集鄉(xiāng);1955年建立新華鄉(xiāng),后轉為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改為聯新大隊,屬朝陽人民公社;1975年撤區(qū)并社,屬大集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更名為龍泉大隊;1984……。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