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慶陽府志》記載:明嘉靖年間(公元1524年)參政陳其學在此修筑城堡一座,命名為“赤城”,相傳此地戰(zhàn)亂中曾死去很多人,血染黃土,為了紀念為守城而死去的人們,“赤”代表紅色,故稱此地為“赤城”,故名。1949年10月,赤城村屬赤城區(qū)赤城鄉(xiāng)。1958年9月,赤城鄉(xiāng)成立人民公社,赤城村改稱赤城大隊。1983年12月,撤社建鄉(xiāng),赤城公社改稱赤城鄉(xiāng),赤城大隊改稱赤城村民委員會,并從中析出周莊村民委員會。高……。 |
新窯鎮(zhèn)鎮(zhèn)政府所在地,靠北山有一座四方古城。據傳說和縣志記載,秦始皇當年游獵經此,筑城駐蹕行宮。翌日,旭日東升,赤色土城映襯在青山綠水之間,別是一番景象,遂命名“赤城”。1949年8月為赤城行政村。1953年12月為赤城高級合作社,屬赤槐鄉(xiāng)。1958年為赤城大隊,屬赤城公社。1983年11月為赤城村民委員會,屬赤城鄉(xiāng)。2003年12月撤赤城鄉(xiāng),并入新窯鎮(zhèn)。赤城村……。 |
以境內赤墈、城坑兩地各取一個字得名。明成化元年至23年,明朝屬永安里;清代屬四都;民國屬下永安鄉(xiāng);1950年后,屬廈鋪區(qū)湄港鄉(xiāng),分設赤勘、城坑二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廈鋪區(qū)湄港管理區(qū),改設為赤勘、城坑生產隊;1962年設區(qū)建公社,屬廈鋪區(qū)湄港公社;1975年撤區(qū)并公社,屬湄港公社,豐富大隊;1984年恢復區(qū)、鄉(xiāng)鎮(zhèn)制,屬環(huán)城區(qū)湄港鄉(xiāng),復設赤勘、城坑二村;1987年撤區(qū)設鄉(xiāng)鎮(zhèn),屬湄港鄉(xiāng);199……。 |
赤城村位于潘塘街西北部,距潘塘街道3公里,西南與麻城鐵門接壤,東北與本街金寨、朱寨村毗鄰,屬丘陵崗地,土地貧脊,水資源條件極差,70%耕地依靠提水灌溉,一條村級公路貫穿麻城鐵門,屬潘塘街邊緣村。全村版圖面積2.8平方公里,農用面積1267畝,其中油茶290畝,養(yǎng)殖水面180畝,耕地面積845畝(水田579畝,旱地266畝),全村7個自然灣,7個村民小組,120戶,520人。黨支部成員3人,黨小組3……。 |
因駐地在赤城自然村而得名。1949年前屬新建縣第五區(qū)觀嘴鄉(xiāng)第31、32保、1949年后為第五區(qū)觀嘴鄉(xiāng)第二、三行政村。1955年至1957年轉為東紅高級社,1973年成立赤城大隊,1984年更名赤城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赤城村……。 |
赤城村位于姜家鎮(zhèn)西北部,北與章村、浮林村,東南連霞五村,西靠浪川鄉(xiāng)。村域面積18.44平方公里,轄16個村民小組,389戶村民,人口1279人,山林面積17755畝,耕地面積668畝。近年來,赤城村以“生產發(fā)展、生活寬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為目標,積極改善村莊環(huán)境。村里加快了基礎設施的建設,拓寬并硬化了通村道路,各自然村之間的聯(lián)村道路也進行了硬化,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村里還建……。 |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 |